2022-2023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级语文统练试卷

(清华附中)

2022.12.22

年级班姓名考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

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

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

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

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锦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

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

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

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

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

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

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

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

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

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

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

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

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

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

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素在《论词

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

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素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

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

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

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

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

“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

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蹊有次韵苏轼的

《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

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

《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

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

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

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硬的《水调歌头•琵琶

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

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

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

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

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

读经典。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程度上受到佛

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森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

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堪

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中正确一项是()

A.日本词人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这从仿作的词作数量最多可以看得出来.

B.日本词人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主要是被苏东坡本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C.日本词人特别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得益于苏东坡的词作得到了广泛传播。

D.日本词人的创作从多个方面学习了苏东坡的风格特点,但是却毫无创新之处。

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①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

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②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

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

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

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縻,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

也。

③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

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

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

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①,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信称之息②。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

债者矣。

④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

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

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劝农

功。

⑤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

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漂®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

令人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天下安宁。

【注】①当具:指准备交赋税的时候。②倍称(Chen)之息:加倍的利息。③襟(xie):分散,流通。

6.下列对句中重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国亡相瘠者捐:死亡

②土地人民之众不覆汤、禹避:躲避

③不农,则不地蓍著:附着,指定居

④赋敛不时时:时常

⑤潸子孙以偿债者矣鬻:买卖

⑥得以除罪除:免除

⑦爵者,上之所擅擅:专有⑧民俞勤农

勤:尽力多做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非能耕而食之而畜积未及者

B.织而衣之也方今之务

C.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在于使民以粟赏罚

D.民贫,则奸邪生终岁不制衣则寒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国家)虽然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好像并不能禁止(他们)。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

C.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那些能交纳粮食从而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

D.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陛下降恩让天下人输送粮食去边塞,以授给爵位,这是(对百姓的)大恩德。

9.下列对于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古圣王统治状况与当今政治局面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应使民务农的话题。

B.作者认为蓄积多则民心稳,统治稳固;要增加蓄积,必须使农民尽心于农业生产。

C.作者指出,当朝政治“损有余,补不足”,不利于民心归附和百姓得利,应当改革。

D.全文围绕重农贵粟的政治主张,指陈时弊,逐层深入,论述严密,富有说服力。

10.本文中晁错是如何提出应该“贵粟”的观点的请根据文章①②③④段进行分析。

(二)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英译《论语》相应的原文内容准确翻译默写出来。

Confuciussaid:**IfIhavecoarsegraintoeat,coldwatertodrink,andmybendedarmforapillow,thereis

joytobefoundinthesethings«Richesandhonorsacquiredbyunrighteousmeansarelikefloatingcloudsto

me。”(TheAnalects)

(2)《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比如“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

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即追求人性的和谐完满)等,具有源头性的影响。请从下列《论语》中任

选一则,结合其具体内容谈一谈上述相关的文化特质在其中的体现。①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

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目:“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②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④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

而》)

⑤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日:“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矣。”(《论语•卫灵公》)

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9分。

(-)(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苏轼和之。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两句既交代杨花似花非花的特点,又表明天下没有怜惜杨花

之人,只能任其飘落。

B.上片“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三句咏物而不滞于物,想象大胆,将上文中有思”的杨花化

作具体的春日思妇形象。

C.下片愈出愈奇,紧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杨花遗踪,缘物生情,由惜而恨,情物交融而至浑化无

迹之境。

D.下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想象奇妙,兼以夸张的手法,抒惜春之情,体现出苏轼词一

贯的旷达豪放之风。

1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借助比喻写出在词人眼中,眼前的杨花不再是杨花,全是

分离人的泪,可谓虚实结合,妙趣横生。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与这一句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过

春风十里,尽弗麦青青。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苏东坡的这首词原本是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杨花词,反而对原作颇

多微词。同样是咏写杨花,你如何看待这两首词的高下?请结合两首词的审美情趣加以分析。

水龙吟m•杨花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⑵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⑶。闲趁游丝⑷,静临深院,日长

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给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⑹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m,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玲。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

池水例。望章台路杳明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

各四仄韵。⑵柳花:柳絮,就是指词中的杨花。⑶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⑷游丝:

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⑸依前:依旧。⑹兰帐:燕香的帷帐。玉人:美人。⑺雪沾琼缀:落满了

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⑻绣床:绣花床。⑼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⑩章台路杳:汉代长

安有章台街。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15.在横线处填写古诗文的原句。

(1)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边塞景象广漠苍凉,与王维的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似之处。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以声写声,写出了音乐的清脆激越;

“”一句以形写声,写出了音乐的优美动听。

(3)杜甫《客至》中,写主人因地处偏僻、家境贫寒而担心待客不周的两句是:“,

(4)屈原《离骚》中,“”两句采用“香草美人喻”中的“美人喻”,写

出了自己才德优长却被小人中伤的遭际。

(5)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以妻子所种的枇杷树作

结,无一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16.小说第一回中,作者借石头之口道出了《红楼梦》在艺术创作上的诸多特点:

石头果然答道:“……我想①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

堂,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

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②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

建',干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

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

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

委,亦可消愁破闷;③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④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

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请从四处划线的句子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一处,概括该划线句描述或暗示的《红楼梦》的创作特色,并

结合全书的相关内容加以解说。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霜气

①霜一落,天地白,日子就枯老了。

②我的家乡小镇,位于北纬31度的江北平原。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在

漫长的无霜期中,农作物蓬勃生长,日日更新,饶富活力。这是属于物质世界的时间。

③当然,在无霜期之后,会有一段庄严凛然的霜期。

④大多数植物,止步于霜门之外。在霜期,它们或者萎谢芳华,或者停止生长。比如,昨天还一身专

?高高挂在枝头的紫扁豆,一夜寒霜降临,叶子就彻底凋了,果实也溃败软烂,成为农人也不要的废物。

可是,总还有一些植物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霜,是它们到达春天要经过的第一道理看

关口,是锻造它们经脉风骨的砧与锤。

⑤霜降之后,物质退场,精神世界开始向着另一种纬度,拔节攀登。

⑥少年时,爱看繁霜覆盖下的白菜、油菜和冬小麦。当第一场寒霜覆盖下来,上学经过的那片油菜就

立住了,一个深冬,一直就抱着那么几片叶子。那几片叶子在霜里不断以匍匐的姿势,将叶片摊向泥土。

油菜叶子的颜色,也在寒霜里不断浓缩沉淀,变成暗沉的深绿、墨绿,似乎掺着低眉思索的精神重量。还

有那叶梗,伸手掐它,不太容易折断——霜让它们变得更结实。可是,春天一到,油菜们就抬起身子呼呼

地往上冲,新生的绿叶子汪汪地饱含汁水,和底下那些经霜的叶子相比颜色迥异,质地也不如老叶紧实。

春天上学放学,经过日日蹿升的油菜田,透过那些新鲜的嫩叶,我常心疼那些还保持着匍匐姿势的霜叶。

⑦我想,我最初读到的霜气,大约就在那些在春日里沉默在低处的庄稼的老叶身上。那些霜气,渗透

生长的经脉,慢慢成为它们身体里一段低沉的音乐,一块深沉的颜色,一截紧实坚硬的骨骼。霜气,让一

棵植物寂然自守,向内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重量。

⑧在乡间,有许多事情,必要等到下霜之后才能开始。霜,让许多事情有了神圣的仪式感。菜园里的

雪里蔗长得茂盛青碧,可是母亲不砍。母亲耐心等,翘首等,等下霜。母亲说,下霜之后的雪里就腌了才

好吃。似乎,秋天的好风日里生长的雪里蒸,虽然体貌俊朗,但是内在气质不够,总要等一场霜下来,紧

紧菜的骨肉,收收它的尘俗气,一棵植物的冬之韵味才激出来了。

⑨霜里的柿子,挂在枝叶尽凋的苍黑枝干上,耀眼得似万千盏灯笼。这样的柿子,入口冰凉,有深长

的甜。秋天从沙土里挖出的红薯,我们江边人不急着吃,把红薯放进地窖里,等微微的低温把红薯身体里

的淀粉慢慢转化成糖分。在霜重风冷的冬日,取出经过静思禅修的红薯,红薯味如雪梨。放学回家吃午

饭,母亲端出一盆炒白菜,寻常白菜,噗噗冒着白气,入口有谷物一般的甜糯。这是经过霜的白菜,味道

丰富得像图书馆。

⑩霜就是霜,霜不是雪。雪是可以飞的,它从玉宇琼楼处来,生命里有一段曼妙高蹈的旅程,自带贵

气。霜自生于大地,是在低处流浪的水汽,遇到了寒,遇到了一日更甚一日的降温,无处可退,无处可委

身,于是涅槃开花,成了霜。它出身草莽,没有门第背景可炫耀。

⑪在乡间长大的人,大约都有过一段十来年踏着晨霜上学的经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

美的诗句,不过是农耕社会里的寻常情景。少年时,寒冬上学,双脚踩踏过的何止板桥霜,还有泥土沙路

上的霜,有青石板上的霜,有枯草上的霜,有田城上的霜。我们在乡间的早晨,在寒气里追逐奔跑,脚下

飞霜。清晨的空气,在繁霜的熏染下冰凉通透,还泛着菌丝样的茸茸白光。我们吸着清冽晨气,吐着白

气,像是把自己与晨霜雕琢的世界进行交换,换回来一个冰凉莹洁的玲珑小人儿。

⑫人在少年,未知世事,只觉得下霜的日子,也是热闹的。踏着晨霜,穿过田野,走过蜿蜒河堤和曲

曲折折的田展,来到学校。教室里也似乎弥漫着霜气,一室的乡下孩子,个个鞋底裤脚,还挂着细小霜

花。大家掏出语文书来读,读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心里无端觉得冷寂。其实,诗里

写的还只是露水季节,时令未深,白露尚未成霜。

⑬人到中年,常暗暗敬重那些带霜气的事物。课堂上带学生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读到“半卷红

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心里一时沉重。在中年人眼里,繁霜之下,世界其实苍凉。

⑭秋冬之交的残荷,最见霜气。那些瘦骨嶙峋的苍黑荷梗,细长伶仃,横竖撇捺,令人想起瘦金体一

一写瘦金体的宋徽宗困在北地风雪里,“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也见过许多幅枯荷图,大

多名为《十万残荷》,我的心每次都会被这命名给钝钝撞击一下。站在残荷画前,像站在秦砖汉瓦的残垣

断壁前,仿佛听见哭泣与低沉的哀号。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荷们,现在折戟沉沙,含恨交出国度,给了

水,给了天……

⑮艮少见到能把夏荷画出霜气的。

⑯火前买过一本金农⑷的画册,内有一幅夏荷图。一支荷叶,墨色冷寂,一朵莲花,大如玉杯,里

面仿佛盛了冷香,盛了一生的霜。那荷叶与荷花,还有最下方的一朵嫩荷,在米黄的纸上,婆娑相巷尊,

有一种朴拙感,一种滞涩感,一种黄昏感。我看了,心里凛然一惊,原来在盛夏的接天莲叶之间,还有那

么一两片叶子暗暗起了霜。那是精神世界的霜。大约,也只有金农,能把一枝青叶画出旧年旧事故国故园

的霜气。有人说金农的艺术是冷的,他是“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我常想,这样透着霜气

的青荷,一定要在泛黄老宣纸的毛面画吧,运笔不那么畅,一折一顿,恰似一步一坎坷的人生,末了,还

要用上欲说还休的几笔枯笔。画出霜气,不只是靠墨靠色靠技法,还要有半生风烟岁月作底子。

年敬重霜气,那是直面和认领入世的空旷和寒气。生也有时,败也有时,尘世间的霜,懂得默然去品

之味之,这是中年人的胆气。

⑱在清寒的冬日清晨出门远行,天地飞白,呵气成霜。一粒人影,小如尘芥,也大得可顶起一轮朝

阳。

(取材于许冬林的同名散文)

注释: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号冬心先生、稽

留山民等,布衣终身。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F顿的一项是()

A.一身有气高高挂在枝头的紫扁豆志气:富有生机

B.要经过的第一道祢产关口森严:难以通过的

C.婆娑相济举扶携:掩映,映衬

D.欲诳还体的几笔枯笔欲说还休:模糊不清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碰的一项是()

A.作者将霜与雪作对比,是在表达霜虽然不如雪曼妙高贵,却更加值得敬重。

B.相比于瘦金体,作者更钟情枯荷图,是因为后者能引发对文明消逝的悲叹。

C.结尾段描写了独自出门远行的场景,虽空旷而寂寥,却传递出豪迈的胆气。

D.文章中多处引用古诗,或映衬烘托,或阐释深化,丰富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19.文章第⑩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0.文章标题“霜气”包含了哪些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一)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近日,数字人民币APP在公开市场上架。那么,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到底有啥不同呢?简单而

言,如果说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那么相当于“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

币是独立于实体货币的另一种“钱”,它不需要关联银行账户,主要用来替代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功能

和现金一样。你可以把它当作以往你放在钱包中的一张张钞票,只是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

当然,这种数字化的“钱”也需要有数字化的钱包才能储存和使用,钱包有软硬之分。软钱包包括专

属的数字人民币APP等,不需要强制绑定银行账号,但也可以使用银行卡对钱包进行充值。此外,微信和

支付宝也会成为数字人民币的第三方软钱包。硬钱包则有卡片等多种形态,支持收付款双方在无网络或信

号不佳的地方,通过“碰一碰”方式完成双离线支付。

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不具有可比性。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

字。

23.请续写一个否定句,概括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点,不超过30个字。

数字人民币本质不是“钱包”,存储不需要关联银行账户,。

(二)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24.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为庆祝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

圆满成功,班级将召开一次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建设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班会,如果让你参与策划,

你会在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请说说理由。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并陈述理由。不

超过150字。

25.有网友提出,航天事业固然重要,但与其把大量资金用于太空探索,不如在扶贫事业上加大资金投

入。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26.请以“舟”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主题明确,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经过近25年的等待之后,56岁的邓清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了苍穹。出征前

接受采访时他直言:“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常态和人生姿态。请以常态中见姿态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谈谈

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8.陈忠实为了写作,主动到偏僻的老家,与热闹喧嚣隔离;梭罗为了思考与体验,主动到瓦尔登

湖,与工业文明隔离;疫情到来,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人们会主动地选择自我隔离……隔离,有时候会

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体验。

请以“隔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呈现你对“隔离”体验与思考。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高20级语文统练试卷

(清华附中)

2022.12.22

年级班姓名考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

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

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

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

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锦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

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

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

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

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

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

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

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

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

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

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

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

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

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

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素在《论词

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

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素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

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

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

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

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

“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

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蹊有次韵苏轼的

《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

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

《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

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

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

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硬的《水调歌头•琵琶

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

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

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

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

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

读经典。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程度上受到佛

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森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

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堪

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词人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这从仿作的词作数量最多可以看得出来.

B.日本词人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主要是被苏东坡本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C.日本词人特别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得益于苏东坡的词作得到了广泛传播。

D.日本词人的创作从多个方面学习了苏东坡的风格特点,但是却毫无创新之处。

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1.C2.B3.C4.C

5.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

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

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

术境界达到极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煮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

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

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

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

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日本词人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这从仿作的词作数量最多可以看得出来”于文无据,材料三是

说“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

B.“日本词人……主要是被苏东坡本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于文无据,材料三”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

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是说森槐南,而不是

“日本词人”,选项扩大范围。

D.“毫无创新之处”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说明不只

是效仿,也有创新。

故选Co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

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

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钱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

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

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

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

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

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

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

题材广泛;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

下的产物。……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

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

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

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

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

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②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

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

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

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原,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

也。

③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

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

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

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久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

债者矣。

④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

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

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劝农

功。

⑤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

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潦③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

令人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天下安宁。

【注】①当具:指准备交赋税的时候。②倍称(chen)之息:加倍的利息。③谍(xie):分散,流通。

6.下列对句中重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国亡强瘠者捐:死亡

②土地人民之众不净汤、禹避:躲避

③不农,则不地著著:附着,指定居

④赋敛不时时:时常

⑤缪子孙以偿债者矣鬻:买卖

⑥得以除罪除:免除

⑦爵者,上之所埋擅:专有

⑧民俞妙农勤:尽力多做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非能耕顶食之顶畜积未及者B.织而衣马也方今年务

C.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在于使民以粟为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