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液体C.读取体积D.过滤2.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 B. C. D.3.下列金属制品最易锈蚀的是()A.铁制农具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 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氯化钠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溶解:将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5.下列物质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水银—Ag B.锰酸钾—KMnO4C.天然气—CH4 D.钙离子:Ca+2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相关目的是A.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C.用加水过滤的方法除去CaO中的CaCO3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8.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9.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A. B. C. D.10.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K2SO4B.该反应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C.燃放烟花爆竹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D.黑火药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一、二、三”是各成分质量比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金属镁C.氯化钠晶体D.氦气1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3的稀盐酸的是A. B. C. D.13.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C.铁粉作食品保鲜剂,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14.下图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1的溶液的是A. B. C. D.15.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1)空气和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空气和水就没有生命。通过电解水可以知道水的组成,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管A、管B中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电解水实验结论是_____.(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③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一份铜和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一定量铜和锌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匀速进行,烧杯质量25g)反应时间(m)246810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g)134.97m134.91134.90134.90请计算:(1)表中“m”为多少克?(2)该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写过程)18.(8分)某企业生产的硝酸铵化肥,经测定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该化肥中除硝酸铵(NH4NO3)外,其他成分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1)硝酸铵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2)50kg这种化肥中,实际含硝酸铵的质量是__________k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2)图3中N表示的是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图1中甲一定是__________溶液,乙__________是不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此选项错误;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正确;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D.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此选项错误。故选B。2、D【解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燃烧匙等,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量筒等;故选:D。3、A【分析】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结合钢铁制品的防锈措施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能与氧气、水分接触,防锈效果最差。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作为氧化膜,能防止生锈。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表面涂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表面涂上防锈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故选A。

【点睛】掌握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止锈蚀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C【分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需要溶剂水的质量=50g-5g=45g,那么水的体积为45ml。【详解】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g,正确,不符合题意;B、需要水的体积为45ml,正确,不符合题意;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应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溶解,错误,符合题意;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名,化学式为Hg,错误;B、锰酸钾化学式为K2MnO4,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注意区别,错误;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正确;D、离子符号所带电荷,要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钙离子:Ca2+,错误;故选C。6、A【详解】A、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因为氧化钙会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碳酸钙的同时,也把氢氧化钙反应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A。【点睛】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所选的鉴别试剂与物质混合时,应有明显的不同的现象;除杂质的原则:首先方法要可行,既要能除掉杂质,又不能和需要的物质反应,同时也不能添加新的杂质。7、A【详解】A、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分子,生成物有两种分子,共四种分子,故A正确;B、置换反应是则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则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正确;D、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A。8、C【解析】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故选C。9、B【详解】A、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气质量不断增大,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图示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铝元素反应后进入到溶液中,但由于又产生了氢气,其质量增大仍然较快,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继续加入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只是盐酸溶液的质量,变化会比开始时变化更缓和一点;图示错误;故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在不断减少,完全反应后铝片质量为零;图示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铝元素的质量是一定的,不管是否发生反应,其质量始终等于开始加进去的铝片的质量,图示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A、化学方程式左边有1个S原子、2个K原子、2个N原子、6个O原子和3个C原子;方程式右边有3个C原子、6个O原子、2个N原子和1个X;故X的化学式为K2S,错误;B、该反应过程中只有二氧化碳1种氧化物,错误;C、燃放烟花爆竹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正确;D、黑火药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一、二、三”是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系数,错误。故选C。11、C【详解】A、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金属镁由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D、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A、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故选项错误;B、未加水稀释的稀盐酸pH=3,小于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C、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但无限接近7;故选项正确;D、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13、C【详解】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选项错误;C、铁粉作食品保鲜剂,是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选项正确;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多,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14、D【详解】加水稀释pH=11的溶液,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大于7,观察图像D符合变化过程。故选D。【点睛】明确加水稀释过程中碱性逐渐减弱、溶液始终显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C【解析】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正确;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故说法错误;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8氢原子和氧原子(或H和O)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也给分)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中白磷能燃烧加热和隔绝空气【详解】(1)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2H2O2H2↑+O2↑,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管A中产生氢气、管B中产生氧气,气体的质量比是(4×1):(2×16)=1:8,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电解水实验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点40℃)燃烧和红磷(燃点240℃)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水中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中白磷能燃烧;③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加热和隔绝空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34.94;32.5%【详解】(1)反应匀速进行,2分钟时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为134.97g,6分钟时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为134.91g,故4分钟时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为134.94g。(2)反应匀速进行,每两分钟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34.94g-134.97g=0.03g,反应前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为134.97g+0.03g=135g,整个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