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探究文献综述2900字】_第1页
【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探究文献综述2900字】_第2页
【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探究文献综述2900字】_第3页
【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探究文献综述2900字】_第4页
【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探究文献综述2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民数字素养与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3999一、国外关于数字公民素养的主要观点 1591(一)公民身份转型 121979(二)数字社会治理 17904(三)素养教育 11029(四)数字公民素养实证研究 112905二、数字公民教育的标准框架 229305(一)MikeRibble的REP理念 225220(二)欧洲委员会数字公民教育框架 23036(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公民教育框架 317625参考文献 4一、国外关于数字公民素养的主要观点(一)公民身份转型数字公民素养英文原文为“Digitalcitizenship",从词义上可以发现,国外数字公民素养的研究更多关注于数字时代的公民身份。这些学者认为数字公民素养是传统公民身份的转型,他们关注传统公民如何使用数字技术,获取自己的权益。Shelley(2004)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分化,具备数字公民素养的公民可以缩小数字鸿沟、更好地获取自己的权利。Mossberger(2008)等人将技术使用与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联系起来,认为数字技术拓展了传统的公民身份,将数字公民定义为“经常、有效使用互联网的人”。Goode(2010)主张传统公民身份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发展,主张重新诊释公民身份,他关注公民使用数字技术发展自己。Preston(2018)认为数字公民素养不仅仅包含了技术和能力,还是公民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生活的心态和方式。(二)数字社会治理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版权、网络欺凌等一系列技术滥用的问题。部分学者关注数字社会的治理,将数字公民素养定义为“公民遵守规范,合理使用技术参与社会”。Isikli(2015)认为数字公民素养是虚拟现实文化的产物,其包含的数字参与和数字治理有利于发展民主,解决社会问题。Jones和Mitchell(2015)主张数字公民素养重点在于加强公民之间的尊重、宽容以及协作活动。Johnson(2017)认为数字公民素养可以帮助解决网络欺凌等技术滥用问题。Algarni(2018)提出具备数字公民素养的人可以解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有助于社会发展。(三)素养教育数字技术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己经密不可分,部分学者从素养教育角度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必要教会青少年在数字世界生活的能力,他们将数字公民素养定义为“个体在数字世界的权责、合理使用技术、参与社会”。Ribble(2015)认为数字公民素养是对生活在虚拟社区成员应该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需要社区的参与。ISTE整合了Ribble的理论将数字公民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数字世界相关的权利和责任,以安全、合法和道德的方式行事”。Choir(2016)认为数字公民素养的核心在于道德、媒体和信息素养、社会参与、批判性思维和抵抗力,并将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看做是数字公民素养的基础。(四)数字公民素养实证研究数字公民素养的测量与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并有效地推动数字公民教育的发展,故在实践中有必要针对测评的工具量表进行开发,探索影响数字公民素养的因素,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判断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高低,以便开展数字公民教育。国外开展了许多关于数字公民素养调查实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土耳其学者AytekinISMAN和OzlemCANANGUNGOREN在迈克·瑞布的数字公民素养三维度九要素的基础之上,设计开发了分析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三维度(学生学习和学业成绩、学生环境和学生行为、学校环境外学生行为)九要素量表。MohamadSahariNordin等基于Ribble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五维度(数字礼仪、数字责任、数字健康、数字商务、数字安全)数字公民素养测量量表。MinjeongKim等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青少年),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S.A.FE.模型,并开发了一个五因素(数字环境自我认同、在线活动、社会/文化参与、数字工具流畅使用、数字环境道德)的青少年数字公民量表。二、数字公民教育的标准框架(一)MikeRibble的REP理念MikeRibble在其著作《学校中的数字公民(Digitalcitizenshipinschools)》中围绕尊重(Respect)、教育(Educate)、保护(Protect)三大主题,提出了数字公民教育REP理念,这个三个维度又包含九个要素,每个要素的含义如表2-1所示。Ribble的REP理念对数字公民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同。目前国外数字公民教育大多围绕REP理念展开。表2-1MikeRibble的数字公民教育REP理念维度要素含义尊重数字礼仪注意数字世界的礼仪。数字准入充分参与到数字社会。数字法律数字世界的法律责任。教育数字通信数字世界的信息交换。数字素养使用技术的教与学。数字商务数字世界的商品交易。保护数字权责数字世界的权利与责任。数字安全数字世界自我保护的措施。数字健康数字世界中的身心健康。(二)欧洲委员会数字公民教育框架欧洲委员会在《数字公民教育手册(DIGITALCITIZENSHIPEDUCATIONHANDBOOK)》中将数字公民定义为:通过广泛的能力发展,能够积极、负责任地参与本地、国家或全球线上和线下社区的人。欧洲委员会的数字公民教育框架包含了三个维度和十个要素。欧洲委员会认为数字公民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公民学会在数字世界保护自己、参与社会、发展自身能力,具体含义如表2-2所示。表2-2欧洲委员会数字公民教育框架维度要素含义在线身份访问和包容对数字环境的访问,包括一系列的能力,以及未来公民参与所需的技能,在数字空间对各种少数群体和不同意见的包容。学习与创造力公民在数字环境中学习的意愿和态度。媒体和信息素养解释、理解的能力并以批判性思考者的身份,通过数字媒体表达创造力。在线福利道德与同理心关注在线道德行为,以及基于识别和理解他人感受和观点与他人的互动的能力等技能。健康与福社一系列的态度、技能和价值观以及使个人更加了解与健康和幸福有关的问题的知识。电子临场与沟通发展个人和人际素质,以支持数字公民建立和维护在线存在和身份,以及积极、连贯和一致的在线互动。在线权利积极参与公民在数字环境中进行互动时需要充分意识到的能力,以便作出负责任的决定,同时积极地参与他们所生活的民主文化。权利与责任网络世界的数字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责任。隐私权与安全个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网上信息以及对网上行为和行为的意识。消费意识理解数字世界商业的现实含义以及维护权益。(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公民教育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数字技术己经成为公民参与社会的主要方式,因此高度重视培养青少年成为数字公民。在亚太地区的数字公民教育会议上,教科文组织对全球地区的数字公民教育成果进行了整合,围绕数字素养、数字安全、数字参与、数字情商四个维度制定了数字公民教育框架的初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数字公民素养包含了个体利用数字技术在公民参与、技能等方面发展自身的能力,也包含消除数字风险和尊重他人的能力。考虑到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差异,因此暂时未将创新和创造力列入数字公民框架,具体见表2-3。表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公民教育临时框架维度含义数字素养基本IT素养、信息素养、创造和适应等以前众多技能领域的整合。数字安全保持安全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数字参与沟通、协作和负责任的在线参与。数字情商数字公民所需的价值观和态度,如数字伦理、权利、同理心、尊重多样性等。参考文献[1]ShelleyM,ThraneL,ShulmanS,etal.Digitalcitizenship:Parametersofthedigitaldivide[J].SocialScienceComputerReview.2004.22(2):256-269。[2]MossbergerK,TolbertCJ,McNealRS.Digitalcitizenship[J].Theinternet,society,andparticipation,2008,1[3]GoodeL.CulturalcitizenshiponlineaheInternetanddigitalculture[J].CitizenshipStudies,2010,14(5):527-542。[4]PrestonC,SavageM,PaytonM,etal.Towardstomorrow'ssuccessfuldigitalcitizens:Providingthecriticalopportunitiestochangemindsets[J].2018[5]Isiklis.Digitalcitizenship:Anactualcontributiontotheoryofparticipatorydemocracy[J].AJIT-e:BiliSimTeknoloiileriOnlineDereisi.2015.6(181:21-37[6]JonesLM,MitchellKJ.Defmingandmeasuringyouthdigitalcitizenship[J].Newmedia&society,2016,18(9):2063-2079。[7]JohnsonK.ExpandingDigitalCitizenshipInstructiontoAddressContemporaryTechnologyHabitsofMiddleSchoolStudents:ACurriculum[J].2017。[8]AlgarniAA.Retracted:Digitalcitizenshipandtheroleofeducationalprocessinitsaccomplishment:Analyticalstudy[J].JournalofFundamentalandAppliedSciences,2018,10(4S):1-6。[9]RibbleM.Digitalcitizenshipinschools:Nineelementsallstudentsshouldknow[M].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2015。[10]ChoiM.AconceptanalysisofdigitalcitizenshipfordemocraticcitizenshipeducationintheInternetage[J].Theory&ResearchinSocialEducation,2016,44(4):565-607。[11]Isman,Aytekin,CananGungoren,Ozlem.Digitalcitizenship[J].TurkishOnline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Toiet,2014,13(1):73-77。[12]SahariNM,TunkuATB,MadziahZA,etal.PsychometricPropertiesofaDigitalCitizenshipQuestionnaire[J].InternationalEducationStudies,2016,9(3):71。[13]ChoiM,GlassmanM,CristolD.WhatitmeanstobeacitizenintheInternetage:Developmentofareliableandvaliddigitalcitizenshipscale[J].Computers&educ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