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61-2024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6/0F/wKhkGGaJXImACPuZAACrlhwb7RM778.jpg)
![DB41-T 1961-2024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6/0F/wKhkGGaJXImACPuZAACrlhwb7RM7782.jpg)
![DB41-T 1961-2024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6/0F/wKhkGGaJXImACPuZAACrlhwb7RM7783.jpg)
![DB41-T 1961-2024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6/0F/wKhkGGaJXImACPuZAACrlhwb7RM7784.jpg)
![DB41-T 1961-2024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6/0F/wKhkGGaJXImACPuZAACrlhwb7RM7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3.080CCS
P
66
41 DB41/T
1961—2024代替
1961—2020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
发布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1/T
1961—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材料
...............................................................................
1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
.........................................................
36
施工技术要求
.......................................................................
67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
9DB41/T
1961—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1961—2020《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与DB41/T
1961—202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更改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
1,
版的
1);b)
更改了工业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见
,
年版的
4.1);c)
更改了土的塑性指数要求(见表
3,2020
年版的表
2);d)
更改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可稳定处理的土的类型(见
4.2.4,2020
年版的
4.2.4e)
删除了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中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适用范围的相关内容(
年版的
5.1.1);f)
更改了铺筑底基层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见
,2020
5.3.2);g)
更改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时的最小剂量要求(见表
9,2020
年版的表
8);,h)
6.6.1,2020
年版的
);,i)
6.6.5
年版的、6.6.6);j)
更改了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时,原材料的检验要求(见
,2020
年版的
);k)
,年版的7.2.1)。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固废材料道路工程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刘柳。本文件于202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DB41/T
1961—1范围要求、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路基和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其他道路施工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材料,经加工磨细制成的复合材料。3.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在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和水,经充分拌和得到的复合稳定土。3.3水稳系数标准养生6
d加1
d浸水养护的稳定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同龄期标准养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4 材料
amin180JTG
0505min0.15
20.0JTG
081420.0JTG
0813
b5.0JTG
0801a
24
24
b
amin180JTG
0505min45
30.0JTG
05025.0JTG
0801a
24
24
DB41/T
1961—4.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4.1.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分为
I
型和Ⅱ型。I
型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适宜稳定塑性指数≤
的土;Ⅱ型属于非水硬性胶凝材料,适宜稳定塑性指数
12~26
的土。所用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类型应根据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强度试验结果确定。4.1.2I
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Ⅰ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4.1.3 I
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若进行
3
d、7
d、28
d
胶砂强度检测,应按
JTG
表1 Ⅰ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报告记录实测值。4.1.4 Ⅱ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Ⅱ表2 Ⅱ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4.2.1 土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含水率、颗粒分析、塑性指数、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等。4.2.2 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pH
4.5JGJ
-Cl
mg/L35002-SO
mg/L2700mg/L1500mg/L10000mg/L5000JTG
0801JTG
0302
a26JTG
0118JTG
03360.5JTG
0341a
0.075
mmDB41/T
1961—表3土的技术要求4.2.3 当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
表3土的技术要求4.2.4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可用于稳定黏土、粉土、砂土、湿陷性黄土、弱/中膨胀土等。4.3 水4.3.1 符合
5749
要求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路基、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4.3.2 拌和与养生采用非饮用水时,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4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4.3.3 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符合表
4表4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5.1 一般规定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各项性能指标试验应按JTG
的规定执行。5.2 压实度要求5.2.1 用于填筑路基时,压实度应符合表
5
的规定。/ma
b0.30.30.81.21.51.9a
96
b
/%9695940.39695940.30.89494931.21.59392901.9/%9593DB41/T
1961—表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路基压实度要求5.2.2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压实度应符合表
表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路基压实度要求表6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要求5.3表6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要求5.3.1用于填筑路基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7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要求5.3.2 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
表7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要求
2.52.01.00.5aa
/%DB41/T
1961—表8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表8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代表值)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水稳系数不应小于80%。5.5 材料组成设计要求5.5.1 根据公路等级、应用层位和交通荷载等因素综合确定材料组成设计的技术要求。5.5.2 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室内试验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其设计流程见图
1。确定技术标准 当地材料特点确定稳定材料原材料检验 室内试验 施工参数确定结合料检验被稳定材料检验其他材料检验
结合料最佳掺量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确定结合料剂量确定合理含水率确定最大干密度图1 材料组成设计流程5.5.3 采用
3430
规定的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5.5.4 材料组成设计时,应选择不少于
5
个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5.5.5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9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5.5.6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成型标准试件,进行
CBR
7
表9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表
10%10%15%1313DB41/T
1961—值时,应重做试验或增加试件数量。表10 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5.5.7表10 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6 施工技术要求6.1 一般规定6.1.1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基时可采用路拌法施工,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时应采用厂拌法施工。6.1.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
℃以上,且不应在雨天施工。6.1.3 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应符合
JTG/T
的相关规定。6.2试验段铺筑6.2.1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6.2.2 试验段应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应不小于
200
m。6.3 准备下承层6.3.1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界面粗糙、结构完好。6.3.2 按
JTG/T
3610
的相关规定对下承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铺筑上层。6.4 施工放样施工测量应符合JTG/T
的相关规定。6.5 取土6.5.1 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公路建设要求进行。6.5.2 取土应将树木、草皮和杂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筛除土中的超尺寸颗粒。6.6 路拌法施工6.6.1 施工工艺流程路拌法施工包括备料、摊铺与整形、布料等工序,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1.301.53DB41/T
1961—
图2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6.6.2备料6.6.2.1
计算材料用量,方法如下:a)
根据各路段铺筑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用土量;b)
根据取土场土样的含水率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c)
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干密度及结合料剂量,计算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单位面积用量。6.6.2.2
当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时,应采取培肩措施。6.6.3 摊铺与整形6.6.3.1土的摊铺长度宜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控制,满足次日施工需求。6.6.3.2 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也可按表
11
选用。表11 混合料松铺系数推荐值6.6.3.3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
30
c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表11 混合料松铺系数推荐值6.6.3.4 摊铺土时,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如土中有较多土块,应进行粉碎。6.6.3.5 摊铺完成后应采用平地机整形,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刮平,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刮平,整形后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6.6.3.6 整形过程中,控制车辆通行。6.6.4 布料6.6.4.1 土摊铺完成
1
d~2
d
内应进行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布料,实际用量宜高于室内试验确定剂量
0.5~
个百分点。6.6.4.2 可采用人工布料或机械撒布。人工布料时,采用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在土层上布置网格,网格尺寸宜为
1
m×1
m,在网格内摆放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并用刮板均匀摊开。6.6.5 拌和6.6.5.1 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和,随时检查、调整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侵入下承层
5
mm~10
mm,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6.6.5.2 拌和含水率宜高于最佳含水率
1~2
应及时再次进行拌和。6.6.5.3 拌和后,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离析现象。DB41/T
1961—6.6.6 碾压6.6.6.1 以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初凝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6.6.6.2
6~8
1.5
km/h~
2.0
km/h~
4
km/h。6.6.6.3 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宜从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且轮迹应重叠
1/2
轮宽。6.6.6.4 碾压过程中,稳定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6.6.6.5碾压结束前,应对局部高出部分采用平地机终平,纵坡、路拱和超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局部低洼之处,不再找补。6.7 厂拌法施工6.7.1 一般规定稳定细粒土集中拌和时,土块应粉碎,最大粒径应不大于15
。6.7.2 拌和与运输6.7.2.1 拌合机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机的摊铺能力相匹配,调试所用设备,保证设备运转正常。6.7.2.2当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拌和含水率应适当增加,宜高于最佳含水率
1~2
个百分点。6.7.2.3 拌和后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应尽快运送到摊铺现场,运送过程中,运料车应进行覆盖。6.7.3 摊铺10
m向应重叠30
cm~40
cm。6.7.4 碾压碾压工艺参照
6.6.6。6.7.5 接缝处理6.7.5.1
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应垂直相接,不准许斜接。6.7.5.2
同日施工的相邻工作段的衔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
前段拌和整形后,宜留
5
m~8
m
不碾压;b)
后段施工时,应在前段未压部分撒布适量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后重新拌和,并与后段一起碾压。6.7.5.3 施工缝处理符合下列规定:a)
在已碾压完成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层末端,挖一条宽约
cm
横贯铺筑层全宽的槽,直至下承层顶面。形成与路中心线垂直且竖直向下的断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见图
3;b)
用原挖出的材料回填槽内其余部分;c)
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d)
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部位,采用人工补充拌和;e)
整平时,接缝处的稳定材料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
50
mm;f)
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JTG
0801/T
3
2000
JTG
0118JTG
0119
3
2000
JTG
0115JTG
0151/T
DB41/T
1961—图3 横向接缝处理示意图6.8 养生及交通管制6.8.1 用于路基分层施工时,不需专门的养生期,下层碾压完成后,可以立即铺筑上一层。6.8.2 上路床或底基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养生,养生期宜不少于
7
d。6.8.3 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等方式,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6.8.4 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服务合同
- 咖啡厅装修资助合同
- 2025年度车辆担保风险控制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大型软件开发项目外包服务合同
- 申请书回家过年
- 考研的申请书
- 2025年度人事经理年度绩效评估合同范本
- 农行结算申请书密码
- 2025年度内墙装饰工程监理服务合同范本
- 奖学金申请书简历
- GB/T 1096-2003普通型平键
- GA/T 1163-2014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 新员工入场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精选装饰工程室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各单元教材解析
- 2022年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