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初一历史1.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③代表的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因此图中③代表的朝代是隋朝,A项正确;唐朝是隋朝之后的朝代,建立于618年,排除B项;宋朝是唐朝之后的朝代,建立于960年,排除C项;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排除D项。故选A项。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知这两句诗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使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读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是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皇帝之下设立了三省,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在三省之下又设立了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是隋朝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故选C。3.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隋朝大运河()A.最北河段是通济渠 B.北达涿郡南至洛阳C.以都城长安为中心 D.曾连通了五大水系【答案】D【解析】【详解】隋朝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D项正确;隋朝大运河最北段是永济渠,而不是通济渠,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而不是洛阳,排除B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不是长安,排除C项。故选D项。4.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实行暴政,横征暴敛、苛政黩武,B项正确;周边少数民族入侵不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宦官擅权、外戚临朝与东汉灭亡的原因相关,排除C项;统治集体内讧变乱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5.史书记载∶(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为此“吾”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措施,最终出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说)……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和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6.唐朝时期,漠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了方便到长安朝拜皇帝,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的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B项正确;ACD项中的帝王并没有这个称号,排除ACD项。故选B项。7.唐玄宗时,日本仰慕中国文化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亲王(日本当时的宰相)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在唐朝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骞 B.鉴真 C.文成公主 D.玄奘【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在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在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市)建坛授戒,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被誉为“天平之甍”,B项正确;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排除C项;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排除D项。故选B项。8.如下图文物是1970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开放的社会风气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与中亚、西亚国家往来密切,体现的是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A正确;题干图片没有反映出BCD三项内容,排除。故选A。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此记载描述的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是()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C项正确;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A项;曲辕犁是耕作农具,排除B项;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七乐舞姬”。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由此可见唐三彩()A.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 B.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C.反映了唐朝手工业领先世界 D.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和所学可知,唐三彩是世界的工艺珍品,造型美观,形象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生活,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单凭“七乐舞姬”不能反映唐朝制瓷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唐三彩不属于生活用品,不能体现其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朝诗人杜甫的《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诗中的“世乱”指的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可知诗中的“世乱”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真情实况,故B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未唐僖宗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出现在唐朝灭亡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五代十国时期 B.金与南宋对峙 C.辽和北宋并立 D.蒙古族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A项正确;金与南宋对峙、辽和北宋并立是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C项;蒙古族的兴起与铁木真有关,题干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13.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人的地位,出现了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辽西夏北宋政权并立。辽在北宋的北部,而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故C正确;A错误;据所学可知,金灭辽,蒙古灭的西夏,故B错误;辽在北宋的北部,而西夏在北宋的西北,而不是西南,D错误。15.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16.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南宋诗人”“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人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D项正确;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与赞美杭州的繁华无关,排除A项;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而不是金朝统治者,排除B项;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不是咏叹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7.如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民族政权的战争 D.民族政权的并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目录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辽、宋、夏、金时期,出现的政权并立的局面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西夏和北宋并立;金、西夏和南宋并立。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D项正确;目录中没有涉及南宋的灭亡,不能说明两宋历史的短暂,排除A项;北宋、南宋都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B项;这个时期虽有战争,但和是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18.若将“宋代的经济发展”这一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下面①处可填()A.指南针 B.景德镇 C.占城稻 D.开封【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第一类定窑、官窑”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类”与制瓷业相关,著名的瓷窑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B项正确;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属于科技,排除A项;占城稻是宋代引进的水稻品种,排除C项;开封是北宋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19.2015年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凝结物清理工作完成。该船是南宋初期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船舱内超过6万件瓷器得以重见光明。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不能体现在()A.宋代海外瓷器的进口 B.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C.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 D.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该船是南宋初期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可知,“南海一号”是运输外销瓷器的船只,不能说明宋代海外瓷器的进口,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可从沉船本身研究得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可从瓷器数量和罕见样式得出,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盛况,可分析材料结合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得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表为西汉、唐朝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该表反映出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江南经济开发 B.中外交流频繁C.君主专制强化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该表反映了从西汉、唐代到北宋北方人口比例下降,南方人口比例大增,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故D项正确;题干表格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中外交流频繁和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21.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一机构加以管理,A符合题意;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BC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管辖西藏的机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与下面方框中历史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C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了政权辽,排除A项;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排除B项;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23.“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日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描述的是元朝行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臣下,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排除B项;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排除C项。故选D项。24.“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这则材料反映了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为()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吐蕃”可以判断,这则材料反映了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为西藏,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为西藏,不是台湾,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为西藏,不是新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为西藏,不是东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根据下面信息,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某同学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史料。序号史料①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②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重又搬回了人间。③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1)依据材料一,在下表的A处填写研究角度,在B、C、D处填写对应的史料序号。研究角度唐朝政治安定唐朝对外开放唐朝文化辉煌A史料序号③BCD材料二自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诸国出口,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畅销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三(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宋代制瓷业的特点。材料四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谏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基础。(3)依据材料四,分析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答案】(1)A:唐朝经济繁荣。B:①。C:②。D:④。(2)特点:造型精美,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3)原因:以民为本;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积极探索等。【解析】【小问1详解】B:根据材料信息“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故B处应填①。C:根据材料信息“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重又搬回了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唐朝文化辉煌,故C处应填②。A:观察表格可知,表格中仅剩下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经济繁荣,故A处应为“唐朝经济繁荣”。D:根据A处分析可知,D处应选④。【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自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可得出,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根据“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可得出,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根据“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可得出,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根据材料三图片可知,造型精美。【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谏臣”可得出,以民为本、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根据“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可得出,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根据“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26.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未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依据及其造成的影响。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2)结合所学,写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及影响。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不同之处。材料三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员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①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3)结合所学将材料三图示中的①补充完整。依据图表概括从唐代到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材料四忽必烈的改革是在维护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保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的前提下,仿效汉法改制——“既行汉法,又存国俗”,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此举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经济上,恢复发展农业,设立劝农司管理农业,采取召集逃亡、鼓励开荒、发展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禁止军队占田和妨碍农时;文化上,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推行科举制度。(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什么改革建议?其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答案】(1)依据: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

影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2)标志:设立进士科;

影响: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不同:标准不同,前者是门弟,后者是才学;方式不同,前者是举荐,后者是考试;结果不同,前者豪门垄断仕途,后者是加强了皇帝在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补充:武则天。

变化:进士录取名额增加;考试内容由全面到以儒家经典主;程序由没有定制到制度化。(4)建议:行汉法、重农桑、行儒学。

措施: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改国号为元;鼓励开荒、发展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推行科举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可知,这体现的依据是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可知,这体现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小问2详解】标志: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可知,隋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可知,这体现的是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不同:根据所学可知,标准不同,前者是门弟,后者是才学;方式不同,前者是举荐,后者是考试;结果不同,前者豪门垄断仕途,后者是加强了皇帝在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小问3详解】补充: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代到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现在,进士录取名额增加,考试内容由全面到以儒家经典为主,程序由没有定制到制度化。【小问4详解】建议: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此举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经济上,恢复发展农业,设立劝农司管理农业,采取召集逃亡、鼓励开荒、发展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禁止军队占田和妨碍农时;文化上,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推行科举制度”可知,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行汉法、重农桑、行儒学;措施: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可知,措施是,在行汉法上,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改国号为元;在重农桑上,鼓励开荒、发展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在行儒学上,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推行科举制度。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透过官方对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以收回付出银两的十分之五六”。——摘编自《宋辽关系史研究》(1)“宋与辽议和”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二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真宗时,宋辽议和,签订盟约。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对峙政权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贸易。阿骨打建国后,命人仿照汉字楷书和契丹文字,创制了女真文字。——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材料三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1151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1153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大安门、应天门等,构成金中都中轴线。“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3)依据材料三,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点。材料四契丹建国前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唐末以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