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DBJ50-T-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DBJ50-T-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DBJ50-T-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DBJ50-T-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重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inspectionofbuildingDBJ50/T-137-2012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2年3月1日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2]8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现批准《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137-2012,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关于同意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等三项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2]09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你委《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备案的申请》、《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备案的申请》、《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备案的申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三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绿色建筑设计规范》J11967-2012《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J11968-201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J11969-2012该三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一二年二月三日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2010]265号)要求,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汇同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检测和施工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专题研究,总结了重庆市建筑边坡工程检测工作中的经验,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性能检测;地基基础检测;挡墙工程检测;锚杆(索)检测;桩检测;附属工程检测等,规定了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所对应的情况,提出了适合于建筑边坡工程检测的方法和程序。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寄至: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二村50号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管理组(邮政编码:400020)。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文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天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主编人:刘兴远王平参编人:雷用李成芳孔凡林夏克勤陈建光李琪锦张永兴吴曙光武志刚杜清超封承九陶佳能刘先华周家明邓祖祥胡擎宇张丽卿倪良位陈志平况龙川董倩审查专家:罗济章陈高瞻康景文陈希昌唐秋元何平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53.1一般规定 53.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73.3检测方法和抽样方案 83.4边坡工程常规检查 104材料性能检测 114.1一般规定 114.2钢材性能检测 114.3混凝土强度检测 124.4砌体材料检测 125地基基础检测 135.1一般规定 135.2地基检测 145.3基础检测 156挡墙工程检测 166.1一般规定 166.2混凝土挡墙工程检测 176.3砌体挡墙工程检测 177锚杆(索)检测 198桩检测 218.1一般规定 218.2桩身质量检测 218.3桩性能检测 239附属工程检测 249.1一般规定 249.2截、排水工程检测 249.3护栏检测 249.4护坡检测 25附录A:边坡工程日常检查 27附录B:混凝土挡墙厚度雷达检测法 29附录C:锚杆(索)抗拔检测 32附录D:锚杆锚固质量评定 38本规范用词说明 41引用标准名录 42条文说明 4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33BasiCRequirements 53.1GeneralRequirements 53.2proCeduresofInspeCtionandBasiCRequirements 73.3TestingandseleCtivemeodth 8 104materialsTesting 114.1GeneralRequirements 114.2steelTesting 11 124.4MasonryTesting 125suBgrade,FoundationsoilandFoundationTesting 135.1GeneralRequirements 135.2suBgradeandFoundationsoilTesting 145.3FoundationTesting 156RetainingwallTesting 166.1GeneralRequirements 166.2conCreteRetainingwallTesting 176.3MasonryRetainingwallTesting 177AnChorTesting 198pileTesting 218.1GeneralRequirements 218.2TestingofpileQuality 238.3TestingofpileBehavior 249AdditionalEngineeringTesting 249.1GeneralRequirements 249.2DrainageDitChTesting 249.3RailingTesting 249.4slopeproteCtionTesting 25AppendixA:GeneralinspeCtionofslopengineering 27AppendixB:RadarTestingofConCretewallthiCkness 29Appendixc:pull-outTestingofAnChor 32AppendixD:ACCeptanCeofAnChorQuality 38Explanationofwordsinthiscode 41Normativestandsards 42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311总则1.0.1为了统一建筑边坡工程检测和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使其技术先进,数据可靠,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边坡(包括基坑边坡)的质量检测和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及构件的性能检测。1.0.3边坡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质量检测应符合《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的有关规定。1.0.4建筑边坡工程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建筑边坡Buildingslope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斜坡。本规范简称边坡。2.1.2边坡支护sloperetaining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等工程措施的统称。2.1.3建筑边坡工程Buildingslopeengineering采取支护措施的建筑边坡的统称。2.1.4锚杆(索)anChorBar(rope)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称为锚索。2.1.5锚杆挡墙retainingwallwithanChors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2.1.6重力式挡墙gravityretainingwall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2.1.7扶壁式挡墙Counterfortretainingwall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结构。2.1.8边坡工程检测slopeengineeringinspeCtion为评定建筑边坡工程的质量或性能等所实施的检查、测量、试验和检验活动。2.1.9测区testingzone3按检测方法要求布置的,有一个或若干个测点的检测区域。2.1.10测点testingpoint在测区内,取得检测数据的检测点。2.1.11检测批inspeCtionlot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等构成的检测对象。2.1.12抽样检测samplinginspeCtion从检测批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测试确定检测批质量的检测方法。2.1.13检测单元inspeCtionunit根据被检测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造特点、边坡高度和作用大小等不同所划分的可以独立进行检测的区段。2.2符号2.2.1统计参数s—样本标准差m—样本均值σ—检验批标准差μ—均值或检验批均值2.2.2物理参数εr—相对介电常数Ψ—电磁波速(m/s)cm—同类锚杆波速平均值△f—幅频曲线上杆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py—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3几何参数4h—混凝土厚度(m)L—锚杆杆体长度(m)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5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边坡工程检测分为边坡工程施工质量和性能检测。3.1.2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边坡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1涉及边坡工程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检验数量不足;2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3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确认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4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原因。3.1.3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对边坡工程现状缺陷和损伤、支护结构构件承载力、变形等涉及支护结构性能的项目进行检测:1边坡工程安全性鉴定;2边坡工程抗震鉴定;3边坡工程改变功能、且需功能加强、改造或扩建前的鉴定;4边坡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鉴定;5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出现影响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性、使用性能或耐久性的材料劣化、构件损伤或其它不利状态;6遭受灾害、事故或其他应急鉴定;7对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安全性有影响;8需进行整体维护、维修。3.1.4当发现存在影响边坡工程正常使用的问题时,应及时维修;当发现影响边坡工程安全的问题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边坡工程检测。63.1.5边坡工程检测应明确检测的对象、范围、目的和要求。检测对象可以是整个边坡工程所划分的若干相对独立的检测单元,也可是特定的支护结构或构件。3.1.6边坡工程检测的内容应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宜包含下列项目:1边坡环境与外部作用;2材料性能;3边坡工程外观几何尺寸和整体变形;4支护结构、构件及基础的外观质量与缺陷;5支护结构、构件及基础的几何尺寸和变形;6支护结构、构件及基础的配筋数量、规格和保护层厚度;7支护结构、构件及基础的耐久性;8截水、排水系统;9其他附属工程。3.1.7边坡工程遭遇洪水、泥石流等影响需对特殊项目进行检测时,特殊项目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1.8边坡工程性能需通过监测数据判定时,应进行边坡工程监测。监测项目和监测时间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1.9对边坡工程检测项目进行二次抽样检测时,抽样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3.1.10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3.1.11现场检测宜选用对检测对象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当选用局部破损的取样检测方法或原位检测方法时,不得损害检测对象的安全性。3.1.12边坡工程检测前应确定合理的检测方案。3.1.13边坡工程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符合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有关标准的规定。3.1.14检测报告宜包含下列内容:71委托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2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主检、审核和批准人;3边坡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岩土工程条件、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边坡现状及以往检测情况概述4检测范围、目的和要求;5检测依据的标准;6检测项目、方法及仪器设备;7抽样方案及数量,测点位置图;8检测数据,检测数据分析、必要的图件及评价;9检测结论。3.1.15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资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3.2.1边坡工程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3.2.1进行。图3.2.1边坡工程检测工作程序83.2.2初步调查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收集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和监测等资料;2调查边坡工程的现状缺陷、环境条件、使用期间加固与维修情况及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3核实检测目的和要求,并了解是否已进行过检测、鉴定。3.2.3边坡工程的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条件、边坡类型、边坡高度和长度、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时间等;2检测目的和要求;3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4检测项目、方法及抽样检测的数量;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计划;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7检测中的安全措施;8检测中的环保措施;9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3.2.4检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提供检测报告。3.3检测方法和抽样方案3.3.1选用有相应标准的检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当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确有差异或存在明显不适用问题时,可对相应规定做适当调整或修正,但调整与修正应有充分的依据,并在检测方案中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调整与修正的检测细则,且应进行专项论证;3采用扩大相应检测标准适用范围的检测方法时,必须符9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3.3.2边坡工程检测的抽样方案,宜符合下列规定:1外部缺陷的检测,选用全数检测方案;2几何尺寸与尺寸偏差的检测,选用一次或二次计数抽样方案;3支护结构连接构造的检测,应选择对支护结构安全影响大的部位进行抽样;4构件性能的现场荷载检验,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或受到灾害影响、环境侵蚀影响构件中有代表性的构件;5检测抽样原则和抽样数量宜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执行;对支护结构构件的抽样数量可按检测类别A的要求执行,确有必要时应增大抽检数量或全数检测;6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7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或相应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抽样方案。3.3.3当委托方指定了检测对象或范围,或因环境侵蚀或洪水、泥石流以及人为因素等造成部分构件损伤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支护结构或构件。3.3.4当检测批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批量评定要求时,可提供单个构件的检测结果,单个构件检测结果的推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标准的规定。3.3.5检测批中的异常数据的舍弃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3等的规定。3.3.6对本规范未作具体规定的边坡工程检测项目应按国家、行业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103●4边坡工程常规检查3●4●1边坡工程宜有正常的检查制度和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常规检测。在边坡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每5年宜进行一次边坡工程常规检测。3●4●2边坡工程正常检查的对象可为边坡环境、支护结构、构件或附属工程。3●4●3边坡工程常规检查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114材料性能检测4.1一般规定4.1.1钢筋、水泥、外加剂等材料性能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有关规定。4.1.2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4.1.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4.2钢材性能检测4.2.1当边坡工程有与支护结构或构件中剩余的同批钢筋时,可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或化学成分分4.2.2当需要核实支护结构或构件中钢筋品种、规格、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时,可在支护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截取钢筋,同规格钢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一组。4.2.3钢筋强度可采用钢筋表面硬度法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4.2.4当需要检测锈蚀钢筋、受火灾影响等钢筋性能时,可在支护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截取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且在检测报告中应明确检测结果的适用范围。124.3混凝土强度检测4.3.1支护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钻芯法等方法检测,检测操作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宜采用钻芯法检测。4.3.2实体现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等的有关规定。4.3.3当检测批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批量评定条件时,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给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结果。4.3.4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采用钻芯法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1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2对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测试结果有怀疑;3被检测混凝土不符合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检测条4.3.5受环境侵蚀或遭受火灾等影响,宜采用钻芯法或其它有效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4.4砌体材料检测4.4.1砌筑块材的强度,可采用取样法、回弹法和钻芯法等方法检测。4.4.2采用钻芯法检测石材强度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4.4.3新拌砂浆的强度检测应符合《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有关规定。4.4.4砌筑砂浆现场检测和强度评定应符合《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有关规定。135地基基础检测5.1一般规定5.1.1地基基础检测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同一检验批地基基础(同一地基基础类型)所处场地范围内均匀布置;2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异议的部位;3荷载较大或变形敏感部位;4地基土性质变化明显的部位;5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的部位;6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测部位;7试验部位应保证试验点岩土体性能与基础下的岩土体性能一致。5.1.2地基的检测宜包括下列项目:1地基土类型;2地基承载力;3岩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指标;4岩体完整性;5填土密实度;6地下水及其腐蚀性;7其他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不利因素。5.1.3基础的检测项目除应符合本规范3.1.5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宜包括下列项目:1定位尺寸;2埋置深度;3基底的反倾角。145.1.4每一检测批的测区数应不少于3个。5.1.5检测过程中涉及岩土性状时,应与边坡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核对。5.2地基检测5.2.1地基土的类型可采用探坑及钻探等方法检测确定。5.2.2岩质地基承载力可选择岩基载荷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确定。岩石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三轴压缩强度试验确定,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相关规定。5.2.3土质地基承载力可采用浅层平板法、深层平板法、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5.2.4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十字板剪切等方法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5.2.5人工填土地基的压实质量检测,抽检数量每100m2~200m2不应少于1点且总点数不得少于6点。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相关规定。5.2.6人工填土地基的均匀性、密实性宜采用动力触探测定,也可采用探坑进行检验,抽检数量沿边坡走向每20m不少于1点且总点数不得少于6点。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相关规定。5.2.7人工填土地基的湿陷性可采用浸水固结试验测定,抽检数量不应少于3点。5.2.8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采用载荷试验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3点。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155.2.9挡土墙基底摩擦系数的检测宜采用现场直剪试验确定,同一岩土层的检测点数不宜少于3点。现场直剪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5.2.10地基的空洞、破碎带与软弱层可采用钻探、井(槽)探或物探等方法进行检测。5.2.11墙后填土为粘性土、粉土和砂土时,土体的侧压力系数可通过旁压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相关规定。5.3基础检测5.3.1基础埋置深度可通过探坑法和钻芯法检测。基础埋置深度可用钢尺等检测设备测量;基底的反倾角可在基础端部用测角仪测量,或测量其端部基础截面尺寸计算确定。5.3.2基础定位尺寸可用钢尺、测距仪、全站仪等进行测量。5.3.3基础截面尺寸可通过探坑法、钻孔法和物探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可用钢尺、测距仪等检测设备测量基础截面尺寸。5.3.4基础材料性能的检测应符本规范第4章的相关规定。5.3.5基础配筋的检测应在测区内进行,钢筋直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钢筋探测仪、地质雷达等仪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JGJ/T152的相关规定。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检测可用剔凿法复核,但剔凿混凝土时不得损伤钢筋。5.3.6桩基础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5.3.7基础变形观测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的有关规定。5.3.8受环境条件变化而侵蚀或存在薄弱环节的基础,应采用开挖探坑或探槽检测基础材料劣化情况,在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检测基础的截面尺寸、外观质量缺陷和钢筋损伤情况。166挡墙工程检测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以及砌体挡墙工程的检测。对受环境侵蚀和灾害影响的挡墙工程应单独检测。6.1.2挡墙工程的材料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6.1.3挡墙工程的检测项目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项目:1墙面倾角;2变形缝间距;3预制构件的支承长度;4支护结构和构件的变形与损伤;5砌筑质量与构造。6.1.4挡墙的几何尺寸可采用无损检测法、探坑法、钻孔法和直接测量法等方法检测。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挡墙厚度时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且宜采用局部凿孔法或钻孔法校核检测结果,每一个剖面测区数沿高度方向不应少于3个测区。6.1.5墙面倾角可采用全站仪、吊线锤等检测设备检测。6.1.6变形缝间距和宽度可用钢尺、全站仪等设备测量。6.1.7预制构件的支承长度,可在其实际使用部位用钢尺等检测设备检测。6.1.8挡墙工程的损伤检测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环境侵蚀,应确定侵蚀源和侵蚀程度;2对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损伤,应确定灾害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173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应确定损伤的程度和范围。6.2混凝土挡墙工程检测6.2.1混凝土挡墙工程的抽样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3.3.2条规定。6.2.2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缺陷检测包括蜂窝、麻面、孔洞、6.2.3混凝土外观质量与缺陷的检测可采用目测与尺量的方法进行,评定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的有关规定。6.2.4裂缝检测项目应包括裂缝的数量、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和形态。6.2.5混凝土内部缺陷可采用超声法、冲击反射法等非破损方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验证。6.2.6挡墙工程或构件的变形可采用激光墨线仪、全站仪或测斜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检测。6.2.7支护构件的钢筋直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应按本规范5.3.5条的规定执行。6.2.8挡墙工程或构件的几何尺寸、变形缝间距和宽度的检测应按本规范6.1.4和6.1.6条的规定执行。6.2.9受环境侵蚀、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及碱骨料反应等作用造成混凝土损伤以及预应力锚夹具的损伤等项目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6.3砌体挡墙工程检测6.3.1每20m或每一变形缝区段的砌体挡墙不应少于一个检测断面。186.3.2砌体挡墙的几何尺寸、变形缝间距和宽度、墙面倾角检测应按本规范第6.1.4、6.1.5和6.1.6条的规定执行;当对砌体挡墙截面尺寸无损检测数据有怀疑时,宜采用开挖探坑、钻孔等方法进行复核。6.3.3砌体挡墙砌筑方式、灰缝质量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有关规定。6.3.4砌体挡墙裂缝的检测项目应符合本规范第6.2.4条的规定。6.3.5砌体挡墙变形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的规定。197锚杆(索)检测7.0.1既有锚杆(索)材料性能检测应按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执行。7.0.2锚杆(索)检测应包括锚孔位置、孔径、锚杆长度、注浆密实度、锚杆抗拔力等项目的检测。7.0.3锚杆(索)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灌浆料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2应保证锚杆与支护结构或构件充分脱离;3应清除杆头周边浮浆;4锚杆端头应外露、外露端面应平整,外露段长度应符合抗拔试验设备安装要求;5应采取保证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措施。7.0.4锚杆的抽样规则应符合本规范第3.3节的规定。7.0.5锚杆(索)的抗拔性能检测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7.0.6锚杆长度及注浆密实度检测的抽样率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每个检验批不宜少于5根。若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超过10%,应对未检测的锚杆进行加倍抽检。7.0.7全长粘结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的检测可采用声波反射法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且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的有关规定。7.0.8锚杆锚固质量评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7.0.9既有锚杆(索)检测宜符合下列规定:1调查锚杆已有技术资料,对锚头、锚杆杆体、锚固段承载力等进行验算;2锚杆杆体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201)对锚杆外锚头锚固端质量应进行全数检查。对发现有质量缺陷的外锚头进行全数检测;对未发现有质量缺陷的外锚头抽其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3个进行检测,并对外锚头锚固性能进行评价;2)有条件时,应对锚杆配筋数量、规格及杆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3个。3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或预加固措施后,抽取锚杆总数的5%,且每种类型锚杆不应少于3根,进行锚杆抗拔检测,检验其抗拔承载力。4锚杆锚固区岩土体特性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7.0.10需评估锚杆的耐久年限时,应根据锚杆(索)修建年代、材料选择、防腐措施、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及当地工程经验类比确定;确有必要,可采用局部开挖探坑等方法检测锚杆腐蚀情况,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评估其耐久年限。218桩检测8.1一般规定8.1.1桩工程检测应收集下列资料:1桩位、桩长、桩径、配筋数量、桩身质量和单桩承载力的检验报告;2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桩体原材料质量检验项目报告;3施工隐蔽记录和监测报告。8.1.2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8.1.3桩验收性检测应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法进行检验。桩性能可采用钻芯法、探坑法和载荷法进行检测与评价。成桩质量检测与评价应按单桩进行。8.1.4在桩底3倍桩径或5m深度范围内可能存在溶洞发育、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时,可采用地质钻探等方法进行检验。8.1.5桩质量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等的有关规定。8.2桩身质量检测8.2.1桩身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可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进行检测;2对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应优先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3对桩身完整性有疑问的抗滑桩和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抗滑22桩宜优先采用钻芯法检测灌注桩的桩长、桩身质量和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底岩土特性。8.2.2桩身质量现场检测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全数检测,且见证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2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选取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进行检测;3桩身混凝土强度复检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3根。8.2.3对出现裂缝、剥落、渗水或发生较大位移等病害的桩应逐根检测。8.2.4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8.2.5桩钢筋保护层厚度、配筋规格和数量的检测宜采用雷达波反射法、电磁感应法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且应符合本规范5.3.5条的规定。8.2.6桩截面尺寸、轴线位置、桩顶标高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8.2.7应检查桩及桩与相邻支护结构的连接构造。当怀疑其连接构造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时,应采用局部破损法检测其连接构造。8.2.8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钻芯法对桩身质量完整性进行复检: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单位有怀疑的桩;3无损检测发现有缺陷的桩。238.3桩性能检测8.3.1单桩竖向抗拔力、竖向抗压承载力及水平承载力检测的抽检数量均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8.3.2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常规静载试验方法检测单桩水平承载力或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核验:1桩嵌固段或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可根据钻芯法检测的桩身质量、桩嵌固段长度、桩底沉渣厚度及嵌固段岩石或桩端岩石强度,按国家现行标准核算桩承载力。钻芯法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2桩嵌固段或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土时,可根据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或动力触探确定的卵石土承载力,按国家现行标准核算桩承载力。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3根。8.3.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1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桩;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3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的桩基。8.3.4桩变形监测时,应按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桩的水平位移、沉降进行观测。8.3.5桩基耐久性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49附属工程检测9.1一般规定9.1.1附属工程材料性能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1.2附属工程的混凝土、砌体构件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9.1.3附属工程中其他附属部分的结构检测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2排水系统检测9.2.1对截、排水沟与支护结构的位置关系应采用钢尺、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9.2.2截、排水沟的断面尺寸、沟底排水坡度应进行检测,每20m不应少于3个测点。9.2.3对截、排水沟盖板、沟壁和沟底的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测。9.2.4对暗沟(管)、盲沟等地下排水设施宜采用无损检测设备探测其位置。9.2.5对排水孔的横向和竖向间距、数量、孔径、排水坡度及排水状态应进行全数检查,且宜将排水孔检查结果用图标识。每20m或每一个变形缝段抽检数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区。9.3护栏检测9.3.1对护栏的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查,并应作好记录。检查内25容宜包括下列内容:1护栏杆件布置是否直顺、美观,装饰物有无脱落、污损;2护栏杆杆件是否存在弯曲或断裂现象;3护栏杆件是否存在裂缝、锈蚀现象;4护栏连接件是否存在松动、脱落等异常现象。9.3.2对存在外观质量缺陷的护栏杆件应进行全数检测。9.3.3护栏高度应全数检查,每20m或一个变形缝段应采用钢尺测量其高度。9.3.4下列情况应对护栏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1设计有检测要求;2护栏变形较大;3对护栏水平承载性能有怀疑。9.3.5钢护栏的荷载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附录H钢结构性能的静力荷载检验的有关规定;其他结构类型的护栏荷载检验应符合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4护坡检测9.4.1对护坡坡面的坡度、高度和表面平整度可采用全站仪、测倾仪和钢尺等进行检测,每20m或每一个变形缝段抽检数量不应少于一个测面。9.4.2对变形缝的宽度、填料、数量和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查。9.4.3对护坡排水孔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9.1.7条的规定。9.4.4对护坡防护网的外观质量、孔网尺寸和布置位置应全数检查。9.4.5护坡锚杆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护坡结构的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9.4.6对边坡附属工程中其他附属部分的结构检测尚应符合国26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4●7对生态护坡和边坡种植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管理的规定。27附录A边坡工程常规检查A●0●1边坡常规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表A●0●1的规定。表A●0●1边坡工程常规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项目检查对象检查内容边坡环境坡面地面开裂、鼓胀、局部沉陷;土体渗水、涌水;植被生长异常;岩土体挤出、滑落等坡脚坡顶建(构)筑物开裂、变形、地基基础沉降;管线支护结构工程挡墙墙体墙面潮湿、渗水、外装饰脱壳,墙身水平、斜向、垂直裂缝;墙面变形、外鼓、钢筋外露,砂浆松散、砌块风化等变形缝变形缝两侧支护结构异常水平或垂直错动;变形缝内填充杂物等挡墙排水孔排水孔不排水、堵塞、内倾等抗滑桩(排桩)或肋柱桩体(肋柱)变形、破损、钢筋外露锈蚀,保护层开裂、开裂等锚杆锚杆外露、锈蚀,连接体破损、开裂或脱落等锚索落等附属工程混凝土(砌体)开裂,流水下渗;排水不畅;沟护栏破损、弯曲、断裂,钢筋锈蚀,焊缝开裂、焊体脱落,连接松动等A●0●2对边坡常规检查的结果可按表A●0●2的格式进行记录。28表A●0●2边坡工程常规检查结果记录表格工程名称检查时间检查项目检查对象检查结果描述备注边坡环境坡面坡脚坡顶支护结构工程挡墙墙体挡墙变形缝挡墙排水孔抗滑桩(排桩)或肋柱锚杆锚索附属工程护栏检查单位:记录人员:检查人员:A●0●3检查单位对边坡常规检查记录应归档保留。A●0●4检查人员对边坡常规检查中的异常结果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汇报。29附录B混凝土挡墙厚度雷达检测法B●0●1本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挡墙的厚度。B●0●2雷达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雷达检测系统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并在其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2雷达检测系统应具有图像表示功能,宜具有快速形成图像的功能;3雷达主机存储数据容量宜大于2G,但雷达主机不应具备修改功能;4雷达数据存储设备、雷达主机、天线和外接设备端口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0●3检测前应收集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基础和混凝土挡墙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施工、竣工记录,估算出检测部位需探明的厚度。B●0●4检测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过程中宜确保检测区域表面无颗粒杂物或障碍物,宜保持检测表面平整;2检测过程中检测区域表面宜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宜小于3工作温度宜满足-10℃~50℃;4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背离天线直接辐射区域;5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工作时,应有保护检测人员安全的具体措施。B●0●5混凝土挡墙厚度检测现场标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对挡墙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同批量挡墙混凝土标定点数不应少于3点,取平均值为该批30挡墙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2标定工作可在已知挡墙厚度部位或钻孔实测挡墙厚度位置上进行;3标定时,雷达图象上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4测区相对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度的标定按下式计算:式中εr—相对介电常数;Ψ—电磁波速(m/s);t—双程旅行时间(ns)h—标定混凝土的实际厚度(m)。B●0●6混凝土挡墙厚度现场检测每20m或每1个变形缝区段宜有一条横剖面和一条纵剖面测线。当测线采用连续测量方式时,扫描速度不得小于40道(线)/s;当采用点测方式时,测点在测线上选取,总测点数不宜少于10点。B●0●7现场检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前应检查主机、天线,开机运行采集系统,确认其处于正常状态;2测量时应确保天线与挡墙表面密贴(空气耦合天线除外);3采集数据时,天线移动应平稳、均速,移动速度宜3m/min~5m/min;4采集数据时,应准确记录测量标记,使雷达数据上的标记与现场测量标记一致;5应记录可能对测量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的位置。B●0●8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原始数据处理前应回放检验数据,数据记录应完整、雷达图像清晰、异常特征明显、位置标识准确。不合格的原始数据不31得进行处理。2必须使用认证的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3测体厚度和异常深度可由下式确定:Ψ×t×10—9(B式中:h1—测体厚度或异常深度(m)。B●0●9雷达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挡墙厚度检测数据宜按表B●表B●0●9雷达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挡墙厚度检测数据记录表工程名称检测单位备注被测挡墙类型测线类型测线位置测线长度测点厚度被测挡墙厚度统计012345设计值实测值差值设计值实测值差值检测日期:检测人:审核人:32附录C锚杆(索)抗拔检测C●1●1锚杆(索)检测适用于岩土层中的锚杆(索)检测。软土层中的锚杆(索)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C●1●2锚杆(索)检测的地质条件、锚杆(索)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索)一致。C●1●3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应在检测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C●1●4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且在非锚固段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可进行锚杆(索)检测。C●1●5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检测荷载要求。C●1●6承载力检测的锚杆(索)最大检测荷载应由设计单位确定。C●1●7对新型锚杆(索)或锚杆(索)应用于未应用过的地层时,应进行锚杆(索)承载力检测。C●1●8锚杆(索)检测记录表格宜按表C●1●8制定。表C●1●8锚杆(索)检测记录表格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试验类别试验日期砂浆强度等级设计试验编号灌浆时期实际岩土性状灌浆压力杆体材料规格锚固段长度自由段长度数量钻孔直径钻孔倾角长度33序号荷载(KN)百分表读数(mm)位移增量(mm)累计增量(mm)备注123校核:试验记录:C●2承载力检测C●2●1锚杆(索)承载力检测时最大的检测荷载不宜超过锚杆(索)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85倍。C●2●2承载力检测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检测锚杆(索)的锚固长度和锚杆(索)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的检测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用增加锚杆(索)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长度的0●3~0●6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检测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3锚杆(索)检测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C●2●3锚杆(索)检测方法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2在每级加、卸荷恒载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2次,连续234次测读的变形量差值在符合下列条件后可施加下一级荷载;1)岩石锚杆(索)小于0●01mm;2)砂土、硬粘土中的锚杆(索)小于0●1mm。表C●2●3锚杆(索)承载力检测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min)加载标准循环次数预估破坏荷载的百分数(%)每级加载量累计加载量每级卸载量第一循环10202050202010第二循环102020207020202010第三循环1020202020902020202010第四循环102020202010100102020202010观测时间555555555555C●2●4锚杆(索)检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索)从锚固体中拔出,锚杆(索)拔断;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3土层锚杆(索)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C●2●5检测工作完成后,应根据检测数据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C●2●6锚杆(索)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l/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C●2●7锚杆(索)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C●2●4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索)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C●2●8当锚杆(索)检测数量为3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35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索)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30%,应增加试验数量,按95%的保证率计算锚杆(索)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锚固体与岩土体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2●2~2●7(对硬质岩取大值,对软质岩和土取小值;当检测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C●2●9承载力检测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检测。C●3蠕变检测C●3●1对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锚杆、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粘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索),应进行蠕变检测。用作蠕变检测的锚杆(索)不得少于3根。C●3●2锚杆(索)蠕变检测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应满足表C●3●2的规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应保持恒定。表C●3●2锚杆(索)蠕变检测的加载等级和观测时间加荷等级观测时间(min)临时性锚杆永久性锚杆a-10a1030a3060a60120a120240a240360注:Na—锚杆(索)的轴向拉力设计值。C●3●4检测结果可按荷载-时间-蠕变量整理,并绘制蠕变—时间对数(s—lgt)曲线。蠕变率可由下式计算:KC=(s2-s1)/(lgt2-lgt1)(C●3●4)36式中:s1—t1时所测得的蠕变量;s2—t2时所测得的蠕变量。C●3●5锚杆(索)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率不应大于2●0mm/对数周期。C●4验收检测C●4●1锚杆(索)验收检测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C●4●2验收检测锚杆(索)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索)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I、Ⅱ或Ⅲ类岩体内时取总数的3%),对锚杆均不得少于5根,对锚索均不得少于3根;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增加验收锚杆(索)的数量。C●4●3验收检测的锚杆(索)应随机抽样,验收性检测锚杆(索)的非锚固段必须在验收检测结束后再进行浇注。质检、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检测。C●4●4检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索)为0●76Asfy(0●76Apfpy);对临时性锚杆(索)为0●87Asfy(0●87Apfpy)。C●4●5对锚杆第一级荷载为检验荷载值的10%,二~四级荷载可按检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每级荷载恒载5min,达到检验荷载值后恒载10min,每级荷载作用下均应记录锚头位移,当达到检验荷载后恒载每5min应记录一次锚头位移;然后卸载到检验荷载的0●1倍并测出锚头位移。C●4●6对锚索初始荷载宜取检验荷载值的0●1倍,而后宜分6级加载至检验荷载。达到检验荷载值前,每级荷载恒载5min,达到检验荷载值后恒载10min,每级荷载作用下均应记录锚头位移,当达到检验荷载后恒载每5min应记录一次锚头位移;随后卸载到检验荷载的0●1倍,再加荷至锁定荷载,使用精度为0●5%的精确量测设备观测锁定荷载,考虑了温度、结构变形和束体松弛后,37在5、15、50min观测时间间隔的荷载损失速率,当锁定荷载损失率不符合表C●4●8规定时,应在观测期为1、3、10d内继续观测荷载损失速率。C●4●7锚杆(索)检测完成后应绘制锚杆(索)荷载-位移(Q-s)曲线图。C●4●8锚杆(索)符合下列规定时判为合格:1加载到检验荷载后变形稳定,2次锚头变形差值符合本规2符合本规范C●2●6条规定;3锚索荷载损失速率应符合表C●4●8的规定。表C●4●8锁定荷载-时间的验收准则观测的时间间隔(min)允许荷载损失(%)51152503150450051500(约为1d)65000(约为3d)715000(约为10d)8C●4●9当验收锚杆(索)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C●4●10锚杆(索)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同类工程经验基本一致。38附录D锚杆锚固质量评定D.0.1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现场检测结束后,应对每根被检测锚杆的锚固质量进行评定。D.0.2锚杆锚固质量评定包括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评定。D.0.3通过收集边坡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资料,从中查出或计算出设计要求的锚杆锚固段长度和总长度,且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的锚孔、锚杆施工资料。D.0.4锚杆总长度和锚固段长度均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不足长度不超过0●5m的锚杆,锚杆长度可评定为合格。D.0.5锚杆注浆密实度质量等级宜根据表D●0●5进行综合评表D.0.5锚杆注浆密实度质量等级评判标准质量等级波形特征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密实度A呈指数快速时间短2L/cm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杆底反射波信号微弱或没有呈单峰形态,或可见微弱的杆底谐振峰,其相邻频差△f≈cm/2L≥90%B波形较规速度水衰间较短2L/cm时刻前反射波,或可见清晰的杆底反射信号呈单峰或不对称的霜风形态,谐振峰,其相邻频差△f≥cm/2L90%~80%39续表D.0.5质量等级波形特征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密实度c波形较规衰减或间歇持续时间较长2L/cm时刻前杆底反射波,但无杆底多次反射信号呈不对称的多峰形态,可见谐振峰,其相邻频差△f≥cm/2L80%~75%D波形不规衰减或间歇增强后衰间长2L/cm时刻前陷反射波及多次反射波,或清反射信号呈多峰形态,杆底谐振峰明显、连续,或其相邻频差△f>cm/2L<75%注:1表中L—锚杆杆体长度;2cm—同类锚杆的波速平均值,若无锚杆模拟试验资料,其取值原则如下:当锚固密实度小于30%时,取杆体波速(cB)平均值;当锚固密实度大于或等于30%时,取杆系波速(ct)平均值(m/s);3△f—幅频曲线上杆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D.0.6单根锚杆的注浆密实度达到c级及以上且满足工程设计标准时,评定该锚杆注浆密实度合格。当锚杆空浆部位集中在底部锚固段时,按以上标准降低一级评定。若锚杆锚固段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则注浆密实度评定降低一个等级,如存在两个以上严重缺陷,则注浆密实度评定为不合格。锚杆的注浆密实度为D级时,若锚杆空浆部位集中在自由段,锚固段密实度大于或等于90%,可评定锚杆注浆密实度合格,但检测结果中应注明锚杆自由段注浆质量缺陷。D.0.7单根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均合格时,可评定单根锚杆的锚固质量合格,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结果可按表D●0●7记录。40表D●0●7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工程名称检测单位锚杆长度复核注浆密实度锚固质量综合评价直径mm设计长度m检测长度m复核结论质量等级注浆质量评定总长锚固段总长锚固段检测日期:检测人:审核人:41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么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42引用标准名录《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范》JGJ/T152《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条文说明2012重庆1总则 472术语和符号 493基本规定 50 503●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533●3检测方法和抽样方案 543●4边坡工程常规检查 554材料性能检测 565地基基础检测 57 575●2地基检测 585●3基础检测 596挡墙工程检测 61 616●2混凝土挡墙检测 626●3砌体挡墙检测 637锚杆(索)检测 648桩检测 66 668●2桩身质量检测 668●3桩性能检测 679附属工程检测 68 689●2排水系统检测 68 69 69471总则1.0.1重庆地处山区,建筑边坡种类繁多,因设计、勘察、施工等多种原因,不同质量、不同安全储备的建筑边坡工程很多,边坡垮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严重损失,影响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工程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已制定了一些检测技术标准,但由于建筑边坡工程的特殊性,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难以完全适应建筑边坡工程的检测,造成边坡工程检测现状较为混乱,已有边坡工程检测人为因素较多,检测数据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如何科学、有效、准确地检测、检验既有建筑边坡工程质量和性能的现状,为建筑边坡工程质量评定和安全性鉴定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仍缺少统一规定和技术标准,不利于建边坡工程建设的发展,且难以保证边坡工程的安全性,故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所指的建筑物边坡工程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定义的建筑边坡完全一致,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及构件的性能是指其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由于其他类边坡工程如公路、铁路、水利等边坡工程存在其特殊性,本规范不完全适用其他类边坡工程的检测。1.0.3对于施工期间的边坡工程质量检测,其要求和检测项目与《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相一致,应按DBJ/T50-100执行,不再重复其相同要求;同时说明本规范不能代替《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的有关要求。1.0.4建筑边坡工程质量及既有建筑边坡支护结构及构件的性能检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不仅有材料方面的内容,如水泥、钢筋、条石,回填土等,尚有构配件、预应力锚具、外部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其质量和性能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凡本规范有规定时,应遵48守执行;凡本规范无规定时,均应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当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与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行政法规有冲突时,应按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执行。492术语和符号在编写本章术语时,主要参考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等国家、地方标准中的相关术语,个别术语作了调整。本规范的术语是从建筑边坡工程检测的角度赋予其含义的,但含义不一定是术语的定义。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性英文术语,该英文术语不一定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术语,仅供参考。建筑边坡工程和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有时很难区别,建筑边坡工程一旦修建不论其是否通过验收,其就具有使用性,此时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建筑边坡工程的安全性,而非其施工质量,因此,对既有建筑边坡工程而言,本规范更关心其工作性能,而正在施工的建筑边坡工程更多地是检测其施工质量。50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本条明确规定了建筑边坡工程的检测分为施工质量的检测和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性能的检测两种类型。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与既有建边坡工程性能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等大致相同,只是既有建筑边坡性能的检测可能面对的检测对象损伤与材料老化等问题要多一些,现场检测遇到问题的难度要大一些。3.1.2本条给出了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应进行检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建筑边坡工程的质量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的实施主体是有检测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结果和评定结论可作为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之一。3.1.3本条给出了建筑边坡工程性能应进行检测的情况。既有建筑边坡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经常性的管理与维护,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查与维修,才能全面完成设计所预期的功能。此外,有一定数量的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或因设计、施工、使用不当而需要加固,或因用途变更而需要改造,或因受到灾害、环境侵蚀影响需要鉴定等等;有的建筑边坡工程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还需继续使用,还有些建筑边坡工程,虽然使用多年,但影响其安全性的根本问题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对于这些既有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其性能的鉴定。要做好这些鉴定工作,首先必须对涉及其性能的现状缺陷和损伤、构件材料强度及变形等进51行检测,以便了解既有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鉴定提供事实、可靠和有效的依据。3●1●4在常规检查中当检查人员发现异常现象无法判断是否影响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或认为有异常现象影响建筑边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