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学 语 文 知 识 点 概 总_第1页
大 学 语 文 知 识 点 概 总_第2页
大 学 语 文 知 识 点 概 总_第3页
大 学 语 文 知 识 点 概 总_第4页
大 学 语 文 知 识 点 概 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体裁是一首七言古诗,属乐府旧题。“孤篇盖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指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月是《春江花月夜》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意象。2.《春江花月夜》的主要修辞手法:①.互文:“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②.暗示:“白云一片去悠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鸿雁长飞光不度”;“昨夜闲潭梦落花”;“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江水流春去欲尽,激昂潭落月复西斜”。③.比喻:“月照花林皆似霰”。3.《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优美景色的描写,表达对宇宙、人生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放的惋惜。4.艺术方面的特色:①.构思精巧;②.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③.在语言风格上,既有民歌的清新明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5.《春江花月夜》课后第一题(“月”是否是全诗的灵魂?为何?):①.“月”是全篇的外在的结构,全篇是从月亮的升起到坠落来组织全诗的;②.“月”是全篇景物描写的主体,是引发哲理思考和抒发情感的依托。6.《春江花月夜》课后第二题(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①.明月长存,人生不再为哀,但可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②.月圆而人不圆为伤,但可以借明月来寄托相思。7.《春江花月夜》课后第三题(暗示手法在春江花月夜中的运用?):①.“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离乡背井在外漂泊;②.“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暗示思妇在楼上徘徊而望月思夫对镜伤怀;③.“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暗示思妇对旷夫的相思之情像月光一样“卷不去”、“拂还来”无法排遣;④.“江水流春去欲尽,激昂潭落月复西斜”暗示思妇旷夫感伤青春韶华的逝去,而羁旅江潭的游子则夜夜望月思归。第八课《燕歌行》1.高适,边塞诗人,官终散骑常侍,故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以官职命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墨老成,风格雄放。《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2.《燕歌行》课后第一题(这首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慨?):①.通过唐军的声威来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②.表达战士的思归之情以及对战士的同情;③.对将领不爱惜士兵、奢靡生活强烈不满。3.《燕歌行》课后第二题(诗中哪些地方是把叙事、描写、写景、抒情、议论等手法结合运用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以上几句,有记叙、描写,字里行间中有诗人的悲愤之情,最后几行的议论也带有感情色彩。由此可见,此诗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为一体。4.《燕歌行》课后第三题(举出诗中你认为最生动的句子?):我认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一句最生动。5.《燕歌行》课后第四题(结尾“至今犹忆李将军”有什么深长意味?):①.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②.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将军不恤兵士。第九课《登金陵凤凰台》1.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2.李白的诗作以古体、绝句见长,其诗充满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豪迈,想象奇特丰富,词采瑰传绚丽,风格飘逸自然。著有《李太白集》。3.《登金陵凤凰台》为七言律诗。其主题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忧时伤世、报国无门的情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点明题旨,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4.《登金陵凤凰台》课后第一题(为何说这首诗句句写景却意在言外?):这首诗前四句写登台所见的近景,寄寓着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后四句写登台所见的远景,寄寓了作者的伤今之情。结尾以“长安不见”暗点诗题“登”字,触景生情,寓意深远。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之景与个人之情完美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5.《登金陵凤凰台》课后第二题(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何寓意?):眷念朝庭,壮志难酬。6.《登金陵凤凰台》课后第三题(试比较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好。)两诗同为登临之作,格律气势各有千秋。崔诗直抒胸臆,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第十课《秋兴八首》其一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又因曾任工部员外郎之职,故后世又称其为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各体皆长,五古、七律成就最高。其五古措词质朴厚实,格调沉郁顿挫;其七律语句精练,一丝不苟,有《杜少陵集》。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2.《秋兴》是组诗,共八首,体裁均为七言律诗,本诗是第一首。《秋兴》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其所悲的不仅是自然之秋,还包括人生之秋、国家之秋。其主题都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为内在脉络,由深秋的衰败之景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来抒发因战乱而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3.“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暗示和象征着国家形势的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心潮翻卷和忧思不散。4.“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全诗的诗意所在。“开”、“系”语义双关,“开”既指花开,又指引发诗人伤心落泪;“系”就船而言是停系而不发,就心而言是牵系不忘。5.《秋兴八首》课后第一题(以颔联、颈联为例,说明杜甫此诗在遣词造句上有何特点?)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兼”、“接”二字,更是写出了浑莽之象。颈联:“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开”字双关,一言菊花绽开,又言泪眼随之而开。“系”字也双关,就船而言是停系而不发,就心而言却是牵系不忘。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6.《秋兴八首》课后第二题(试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全诗情景交汇、融洽无间。首联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奠定了诗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写江间骇浪滔天,塞上阴云接地,既表现出景物的外部特征,又有意强调了动荡与阴沉,以象征国家形势的动荡学安和阴晦不明,也隐喻了作者自己的心潮翻卷和忧思不散。颈联倾诉思乡衷曲,借“从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展现出作者思乡的浓烈和欲归却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尾联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传达出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悲凉,含有不尽之意于言外。第十一课《长恨歌》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与元稹合称“元白”,写下《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其诗存有三千余首,为唐人之冠。在艺术上,白居易的诗以平易晓畅著称,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长恨歌》为长篇叙事诗。其主题为:一谓讽喻说,一谓爱情说,也有双重说。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的绝唱。3.《长恨歌》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两个典型人物。唐的特点:早先的耽乐误国,晚年对杨的苦苦思念。杨的物点:风姿绰约,身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的忠贞不渝。4.《长恨歌》课后第一题(谈谈你对“长恨”主题的理解?):省略……(参考题2)5.《长恨歌》课后第二题(第三段对玄宗思念贵妃的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第三段大量铺写玄宗在幸蜀途中、还京路上以及回长安后对杨的苦苦思念,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不仅生发了第四段的一系列情节,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还写出了皇帝身上如同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题。6.《长恨歌》课后第三题(第四段对杨贵妃的形象刻画对“长恨”主题的表现有何作用?):第四段描绘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描绘杨登仙界后依然怀念玄宗,赋予她忠于爱情的品性,传导出她内心悲哀、凄伤、酸楚、委屈、感激等百般感触,把她不顾天人阻隔而苦苦相思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蓬岛仙山的故事虽超出了历史事实,但却照应唐玄宗对杨妃的思念,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7.《长恨歌》课后第四题(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既然强调的是“最”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回答的主观性可以很强。)比如:我喜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原因:①.归来时池苑仍然,美景依旧,但江山社稷不稳,美人却已捐生,帝王孤身一人,除却可以思念马嵬坡前的那三尺孤坟,有的仅且只是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孤寂感。②.秋雨绵绵,伤情无限,一代君王在秋风中老去,然而,对美人的思念去永远无法消释。第十二课《张中丞传后叙》1.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故世称韩文公,他是中唐古文(先秦两汉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2.《张中丞传后叙》最大的特色: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侧重叙事,两部分都紧紧围绕“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展开。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得力于:①.细节描写;②.映衬手法。3.《张中丞传后叙》课后第一题(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后叙?):当时距张巡、许远殉难虽已半个世纪,但由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割据并未停息。社会的动荡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对张巡、许远的评价缺少公正。唐宪宗即位后,以武力削藩,但不少人主张姑息,反对用兵。因此,该文的用意,不限于评价张巡、许远,实际上是对专务姑息、对叛乱势力的回击。4.《张中丞传后叙》课后第二题(体会本文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的特点?):笫一段是引子,借评论李翰的《张巡传》,作一些必要的交代。真正的议论是从第二段开始。张、许二人中,许远受诬更重,第二段便主要为许远辩诬。在驳倒小人对许远的攻击后,第三、四两段接着为整个睢阳保卫战辩护。文章第五、六两段展开对英雄人物轶事的描写。第五段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第六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许远的性格、外貌、出生年月,以及于嵩的有关轶事。(或:本文最大的特色: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为张巡、许远辩诬,侧重议论,议中有叙。后半部分侧重叙事,叙中有议,两部分都紧紧围绕“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而展开。全文夹叙夹议,义正词严,包含了作者对小人的愤慨和对英雄的崇敬。)5.《张中丞传后叙》课后第三题(本文是如何对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描写的?):首先,这几个英雄人物的形象生动,光彩照人主要得益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云的断指拒食、抽矢射塔;张巡的背诵《汉书》、广识军民、临刑不乱等。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互相映衬,使得英雄人物相互晖映,相得益彰。此外,通过对反而人物的卑劣行为的描写也反衬出英雄的磊落与一胸正义。第十三课《八声甘州》1.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是第一个专职填词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以铺叙见长,语言通俗又不失雅趣,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八声甘州》是柳永写羁旅生活的代表作。其主题是:通过对羁旅途中主人公在秋日黄昏登高望远时所见所思的描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愁思和淹留他乡的凄苦,以及仕途坎坷,功业无成的郁闷。3.《八声甘州》课后第一题(试分析这首词上阙写景层层铺叙的特点?):上片写登高所见,融情入景,层层铺叙。起首两句,以“对”字领起,写登临所见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清澈如洗,尤显秋的萧瑟与凄凉。紧接着,以“渐”字起领“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一片凄景之中表达了游子一腔的悲怀。“是处”四句在写景中寄托了作者对时光消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上阙全是写景,层层铺进,兴象高远,悲凉沉重。4.《八声甘州》课后第二题(首词下阙写佳人举首凝望,这对抒情有何作用?):词的下阙写望中所思,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把本来一人独望变成了双方相隔千里的遥望,从而使所抒之情细腻深婉,耐人寻味。5.《八声甘州》课后第三题(“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你怎么认为?可以主观、随意一点答。):这三句写出了有如盛唐诗歌似的博大、深旷和高远,写出了深秋哀景中游子的悲切思怀。第十四课《临江仙·夜归临皋》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富有理趣,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2.《临江仙·夜归临皋》的特色:这首词叙事、议论、写景、抒情互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苏轼独特的语言风格。3.《临江仙·夜归临皋》的主旨:通过上片写豪饮后醉归临皋的情景,下片写“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4.《临江仙·夜归临皋》课后第一题(试分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趁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轼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这句余韵深长,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也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的表达。5.《临江仙·夜归临皋》课后第二题(这首诗有何特别的理趣?):一种受挫后却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一种独特的个性与真情的奔放。6.《临江仙·夜归临皋》课后第三题(理解苏轼的人格文化?):放纵旷达、超然洒脱却也有一种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解脱。第十五课《凤凰台上忆吹箫》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前期多写闺中相思,后期大多抒发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山河破碎的感慨。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而长于白描,有《漱玉词》。2.《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主题:离愁别恨。通过与丈夫别后情景的描写,以委婉曲折的口吻表达出作者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3.《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语言特色是:多用口语,而且多为脱口而出,通篇语言既流畅易懂,又细密精美。4.《凤凰台上忆吹箫》课后第一题(全词是如何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的?):这首词写离愁别绪,层层深入,井然有序。上片用“慵”来点染,用“瘦”来形容;下片用“念”来深化,用“痴”来烘托,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层层开掘,揭示出人物灵魂的深处。全词写愁苦之情婉转曲折,逼真感人。5.《凤凰台上忆吹箫》课后第二题(以本词为例,谈谈李词的特点?):多用口语(如“生怕”、“不是悲秋”、“千万遍”等),而且多为脱口而出,通篇语言既流畅易懂,又细密精美。6.《凤凰台上忆吹箫》课后第三题(说说“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的含义?):作者借“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所爱的人不在身边,只留下自己一人独守,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第十六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的词作题材广阔、善于用典,风格雄奇豪迈、苍凉沉郁。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特色:写景手法多样,善于用典。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后第一题(分析词中复杂的情感内容?):(体现复杂情感的地方很多,随意选几处答几点就好。)比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虽是写景,实是写词人对朝廷不思收复的“愁”与“恨”,“落日”既是所见之景,也就山河衰败之景,“断鸿”写孤寂,“把吴钩看了”写报国无门的忧愤,“张翰”一典故传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归隐之决心,“许汜”一典故表现一身的正义,“桓温”一典故有嗟叹日月易逝、功业无成之苦等等。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后第二题(词的上片写自然之景,如何体现作者的主观色彩?):(这种题比较好答,也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种怎么样的景必然蕴藉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起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表面上写秋景凝浑,实写词人心系国家的胸襟之博大;“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种虽是写景,实是写词人对朝廷不思收复的“愁”与“恨”;“落日”既是所见之日近黄昏之景,其实也就山河衰败之景;“断鸿”为孤雁独飞之景,也是写自身孤寂之况等等。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后第三题(词都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简单地答一下就好。)本词中主要有四处用典。①.“吴钩”。吴钩,泛指宝刀,却又隐含了报国无门,抱负无法施展的深意。②.“季鹰归”。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思念家乡却又无法像季鹰一样弃官回乡的痛楚。③.“求田问舍”。表明自己心中所念和依然是收复被金所占领的宋地,并无私欲。④.“树犹如此”。慨叹岁月如梭却功业无成的内心的矛盾和苦闷等等。最后一课《西湖七月半》1.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其文以小品文见长,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2.本文作者无心赏美景,却特意描写了五类观美景之人:①.假冒风雅的官僚;②.无意风雅的富豪;③.故意风雅的游客;④.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⑤.读书人中的清雅之士。3.《西湖七月半》课后第一题(本文的立意上的特点?):作者拿假冒风雅的官僚、无意风雅的豪富、故意风雅的游客、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与读书人中的清雅之士相对比,使庸俗与高雅,使喧哗与清寂两相对比映照,从而也使得立意更显新鲜别致。4.《西湖七月半》课后第二题(作者是怎样营造看月氛围的?):作者善于营造氛围以突出文章主旨,这在二、三两段体现得尤为充分。如第二段,作者意在讽刺杭人赶凑热闹的俗气,有意渲染了“二鼓以前,人声鼓吹”一种嘈杂喧哗的气氛。湖上是“篙击篙,舟触舟,肩磨肩,面看面”,这是拥挤不堪:耳畔则“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这是喧闹难耐。以此显示俗人看月只是“好名”而已,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的韵味。又如第三段,作者旨在标榜文士之高雅,在叙述自己与韵友名妓月下同坐而轻歌纵饮时,又佐以月明如镜,山清水秀,荷花十里,香气袭人的幽雅环境,以环境气氛之幽雅映衬情怀之高雅,从而达到通过不同氛围的对比,来显示出不同观月者的雅俗,当然作者的褒贬也就不言而喻了。5.《西湖七月半》课后第三题(本文有何语言风格?):①.写人生动传神。②.善于营造氛围。③.笔调幽默诙谐。

附:1.从体裁上看,高适《燕歌行》属于古体;王维《终南山》属于五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属于七律。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旧题。月是《春江花月夜》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意象。3.在唐代诗坛上,作品融诗、画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诗人是王维;诗歌创格调沉郁顿挫的诗人是杜甫;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是飘逸自然;白居易存诗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4.高适《燕歌行》曰“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是指李广。5.王维《终南山》中运用了夸张、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前三联分别从远眺、近望、俯瞰等视角,描绘了终南山的景象。6.杜甫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7.杜甫的《秋兴》组诗共八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10.王维诗歌各体兼工,以五言律绝最为出色;李白诗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杜甫各体皆长,五古、七律成就尤高;李商隐诗歌各体皆工,尤以七律最为突出。11.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散文家是韩愈。12.唐代散文家韩愈与柳宗元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13.《张中丞传后叙》在行文上最大的特点是前半部分的议论和后半部分的记叙紧密结合。14.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推动了词体的发展。在题材上柳永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艺术上以铺叙见长。15.《东坡乐府》中“乐府”指词;《稼轩长短句》中“长短句”指词。16.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17.张岱的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18.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并称“高岑”的高适与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并称“王孟”的王维与孟浩然;李白与杜甫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在中唐诗坛;中唐新乐府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并称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在词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李清照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19.王维字摩诘;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子美,因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字义山;韩愈字退之,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柳永官终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张岱号陶庵。20.写出下列作家的诗词文集:王维《王右丞集》;李白《李太白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柳永《乐章集》;李清照《漱玉词》。21.写出下列诗词文集的作者:《高常侍集》高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