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5)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5)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5)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5)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货币与赋税制度1.“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1023年,朝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分界发行交子。每界数额固定为125万余贯,同时备有本钱36万贯,每界以三年为期,到期即以一定折扣兑换新钞。北宋交子发行的变化()A.取代了传统的金属货币 B.促进了交子的全国流通C.加重了商品的流通成本 D.提高了交子的社会信用2.西晋武帝时期实行占田制(见下表)。占田制体现了西晋政府()诸侯占田近郊田,大国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官员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编户占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A.重视农业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 B.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C.推行强化门第等级的选官政策 D.迎合士族诉求放任土地兼并3.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户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课户5349280758582不课户35655011174592口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课口82083212370799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4.下图为元朝元钞与白银、黄金比价变化趋势图,由图可知元朝()A.一直在增加纸币发行量 B.对经济的控制迅速加强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后期面临严重财政危机5.钞关是明朝内地征税的关卡。以临清钞关为例,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达到八万余两,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下图为明代八大钞关的分布示意图,明代八大钞关的设立()明朝八大钞关分布示意图A.推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 B.表明抑商政策取得成效C.反映运河成为经济动脉 D.促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6.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8.1819年,英国议会通过《恢复兑换条例》,恢复纸币自由兑换黄金,同时允许金币、银币自由进出口。到1880年,德国、美国、法国等主要西方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世界货币体系形成。这一体系的建立()A.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B.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C.解决了西方国家的贸易纷争 D.推动了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9.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宣布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归该部管辖。这些措施()A.扫除了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有利于收回国家经济主权 D.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10.“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11.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报告原文中关于“转折点”论述不可能出现的是()A.蒋介石实行币制改革,金圆券贬值比法币还快B.国民党区域的人心动向变了,蒋介石逐渐失掉人心C.蒋介石已经转入防御,我们转入进攻D.蒋介石情况今年很严重了,而我们搞了土地改革12.有学者评论说,“从那天起,在国际市场做生意,都用美元标价、结账,还因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负责放贷,让大家有钱搞建设、做买卖。”这些现象反映出()A.雅尔塔体系为美国长期操控 B.布雷顿森林体系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C.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世界资源 D.战后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正式确立C.体现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提升D.旨在谋求对发展中国14.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日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主要缘于()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冲击C.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15.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这一修改()①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②收回了国家的关税自主权③实现了全国关税的统一④适应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6.对如图各阶段美元兑黄金价格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保证了汇率稳定B.②美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积极建立金本位制C.③二战后,美国建立以黄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D.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之后实行浮动汇率制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据《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时期年份口数出处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晋书·地理志》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晋书·地理志》隋581年(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唐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通典·食货》材料二: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朝以金银作为储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纸币化的货币制度实践,确属人类货币史上的首创。元朝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对蒙古军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汗国时代的传统,窝阔台汗就常用白银赏赐臣下。蒙古贵族还利用自身权势侵占了许多元朝官营的金银矿产,导致政府的金银税收锐减,正常途径的金银储备补充来源几近断绝。13世纪阿拉伯世界白银短缺,白银价格高昂,一时间集中在蒙古贵族手中的白银经“斡脱”商人之手大量地流向国外。元朝在征服南宋后,又进行了多次海外远征,巨额军费开支,无疑导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摘编自李晓《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领导各苏区银行大力开展红色金融的各项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发的《关于借贷暂行条例的决议》明确规定:“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过去高利贷的契约完全宣布无效并焚毁之”。同时,召集私人股金创办合作社,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国家银行采取银本位制,发行国家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为现金准备”。贷款对象主要有公营企业、合作社和劳动人民,贷款用途只限于生产,不贷款用于纯消费。——摘编自冷泠《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崩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红色金融建设的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材料三1950年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1000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14级增加至21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1950年9月,国务院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四川地区的交子最初由民间富商联合办理,后来收归政府(益州交子务)发行,政府参与发行,提高了交子的社会信用,D项正确;交子没有取代传统金属货币,排除A项;全国流通说法错误,排除B项;交子没有加重商品流通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实行占田制,解决了长期战乱导致的土地荒芜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A项正确;材料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占田制要限制土地的兼并,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有关,并非因为地主隐匿人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尚没有达到迅速摆脱中央控制的程度,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据材料无法得知不课税的户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图中元前中期纸币贬值迅速,中后期经过政府调控后纸币与金银兑换比重相对稳定,到了后期纸币再次迅速贬值,故A、B.C选项错误,元后期纸币迅速贬值在于滥发,表明当时元面临比较严重的财政危机,需要大量发行纸币来缓解,故D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据地图得出明代八大钞关中有七个分布于运河沿岸,材料中临清钞关的课税额反映了南北经济交流频繁,这得益于运河经济的带动,也反映了运河成为南北经济动脉,C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明代八大钞关的设立推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排除A项;材料讲述明代政府设立钞关以增加财政收入,无法得出商业政策,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南方为经济重心,南北差距逐渐拉大,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A项正确;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决了西方国家的贸易纷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而非自由贸易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关税自主,设置管理关税的机构,这些都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把关税自主权真正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收回国家的经济主权,C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是有利于收回国家的经济主权,并不一定能够扫除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也体现不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排除AB项;这些措施主要和实现关税自主权、收回国家经济主权有关,并不一定能够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C。1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中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实为反危机的一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并非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的事件,排除A项;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匆匆上阵迅速失败,不符合材料“标志性事件”“开启制度化道路”的评价,排除C项;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不存在与西方国家的博弈,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12.答案:B解析: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表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并经世界性的国际组织进行放贷,这反映了二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C项材料未反映出,故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战后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部分,故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导致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导致七十年代爆发“滞胀”危机,排除B项;材料表明美元贬值,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项;材料体现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而对黄金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A解析:考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例关系,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这不能反映西方工业国之间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再加上当时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发展以及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出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局面,故A项正确。第三世界经济薄弱对美国冲击不大,故排除B项;全球贸易自由化到现在为止仍未实现,故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反经济全球化,故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因此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这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①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关税自主权就已恢复,②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实现了统一全国关税制度,③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后国企改革的目标,与题意不符,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④表现美元对黄金价格下跌,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④处于波动,D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元对黄金价格下跌,而①美元对黄金价格平稳,排除A项;1929年经济危机,金本位制崩溃,美国没有建立金本位制,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7.答案:(1)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2)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役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解析:(1)根据《明实录》可得出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整理自《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是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从中可以了解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2)从白银货币化对明代财政收入、民众社会生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3)可以补充当时留下的笔记、研究明代货币史的近现代学者的专著论文、考古资料等。18.答案:(1)价值: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文献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2)原因:出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任意回答两点即可)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危机加重;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19.答案:(1)原因:皇帝肆意封赏白银;贵族侵占金银矿产;商人大肆向域外倒卖白银;军费开支过大;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2)作用: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赢得了根据地人民对政权的认同;废除封建剥削,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为军事胜利奠定经济基础;为之后的货币金融制度提供有益借鉴。(任答三点即可)20.答案:(1)内容: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来监察税收完成情况,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并且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正额财政和正额外财政。原因:清政府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问题的担忧,试图通过维持原额税收来应对这些社会问题;满足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2)方向:减少税品税种;降低低收入折税额;扩大实施累进税,增加累进税率级数。作用:有利于减少税品税种;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土地改革进程;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巩固人民政权。(3)认识: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