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新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1页
2018年秋新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2页
2018年秋新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3页
2018年秋新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4页
2018年秋新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设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设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设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二、探究新知稳固新知四、小结同学们,你妈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对比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若何做的呢〔出例如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若何样教师小结。师生量课桌。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追问:要若何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师小结:〔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对比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呢教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并明确测量对比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场。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若何样啊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3.认识几厘米。师:刚刚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教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若何量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对比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生答复生按要求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发言生1:5拃。生2:5拃半。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学生可能答复:都有竖线、还有数字〕〔刻度1……〕学生活动〔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很短。〕〔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若何想的。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通过师生用各自的一拃量课桌的长度,体会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测量同一长度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掌握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进展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强化练习,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对比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2、课题:认识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设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设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积累运用四、小结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若何做出来的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适宜吗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对比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教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教师指出:刚刚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对比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对比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响,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先估量,再在适宜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展汇报并交流。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对比短的物体的长度。〔不适宜。〕〔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生来量。〕〔让学生说。〕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10个10厘米。〕让学生数并作答。(100个)同桌合作进展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在复习厘米的根基上,提出让学生感受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认识米。通过对米尺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米尺一共是100厘米,就得出1米=100厘米。这时再进展一些简单的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加深对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练习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参与看、指、比划、量、找等大量的操作,促进他们对米的认识,并培养良好的数感。板书设计:认识米量对比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3、课题:认识线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设。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二、互动新授三、稳固新知总结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谁能想个方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对比线的长短。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教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拉直,现在呢〔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若何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展保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保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4)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翻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谁来说说看,你是若何画的呢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场,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若何画(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若何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3.稳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对比快。〕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不是。〕〔一下子看不出长短。〕〔学生拉直毛线。〕〔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是线段。〕〔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学生演示。〕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场,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场,画到刻度8的地方。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表达数学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手把线拉着,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组织学生观察对比,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稳固长度单位的知识。使学生的探索活动空间变大。创设“尺子坏了若何量〞的环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学反思:4、课题:确定长度单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若何运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历,利用身边的物体,进展想象、猜想、推想、比照等,确定适宜的长度单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常规学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练习拓展四、小结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1.教学例8。教师谈话: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降低难度:这样猜想范围太广了,教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比照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展对比,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方,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适宜的长度单位。2.稳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对比适宜。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适宜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适宜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完毕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学生用手比划。〕〔让学生猜想。〕指名答复,说想法。〔学生交流。〕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复习厘米和米,用手进展比划,为后面估测、推算长度作好铺垫。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思考的思维空间,教师再适当指导,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练习题形式多样,通过合作推理、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课题一: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2—P13例1、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意义,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那么,能熟练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去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从中提出相应的问题,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由来与其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一样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法那么,并能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小木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提供参加博物馆场景,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教师一共有多少人若何列式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列出式子后有没特别的方法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学生思考并讨论,各说出不同的方法与见解。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情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一、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师:例1问题的解答式子我们刚刚已写出来了,你是若何算的,尝试做做看。师:到底谁做得对呢那我们用小木棒摆摆看。〔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认真听〕师:从摆小木棒的过程,你发现那个结果是正确的选项是若何算得师:除了那种方法还有没别的方法呢谁来说下。若何列能否把它算出来,等会并说说你的算法。师:从刚刚的同学陈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总结:1、个位和个位一定要对齐。2、个位和个位数字相加。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2师:刚刚问题我们已解决了,要是教师换一个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若何解决谁来师:能否能用竖式来计算〔请学生上黑板完成〕师: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计算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般从哪位起呢师:总体来说,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该若何做要注意什么问题总结:1、一样数位对齐2、从个位起,一样数位相加。师:是否会自己做了呢试试看……〔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完成〕有学生用口算的方法算,有做对的,也有做不多的。有的可以马上用竖式计算,学生说想法及理由。学生答复用竖式。学生答复是个位的5与2相加得到的。学生看见课本的竖式就会告诉你若何列。并说出算法。学生边练边说自己计算方法。学生认真做,有局部同学上黑板做。学生答复若何列竖式。学生答复: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起,一样数位相加。让学生学会总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等能力。用小木棒摆,方便学生列竖式并计算。了解学生刚刚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能力。再次稳固学生独立列竖式和竖式计算的能力。三、稳固练习P13第1、2题稳固知识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1、一样数位对齐,2、从个位起,一样数位相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例1、例2、十个十个3535+2+32————————3767注意:1、一样数位对齐。2、从个位起,一样数位相加。教学反思:课题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1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对比熟练地进展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小木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这辆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若何列竖式计算当个位数字相加满十时,若何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答复若何列竖式,而且说出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教学例3师:两位数加两位数若何加我们先看教师在黑板摆的小木棒,观察应该若何算〔教师在黑板摆出像教材一样的小木棒让学生观察图思考〕当个位两个数字加后满十若何办若何列竖式计算应该若何算从刚刚的计算中,我们知道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哪些问题总结: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否会做了一起试试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答复:5根小木棒+7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有一个十和2学生列出竖式并说出算法。学生说出:当个位两个数字加后满十应向十位进1.通过摆小木棒让学生更形象地观察出算法。让学生学会总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等能力。三、稳固练习教材14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让学生说出整个计算过程,当,满十时若何做〕学生一一答复充分稳固刚刚学习的知识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答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例3:5+317—————72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教师反思:课题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一样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师:请同学们先看教材17页的表,可以知道什么信息你还可以提出那些减法的数学问题呢师:你们都提得不错,那教师也提一个: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谁能帮教师列式,并用竖式计算若何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观察表,以此地答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相信能力。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减法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笔算减法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师:前面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若何列竖式还要注意什么问题还要若何算呢师:下面我们用圆形来画画看。减去我们就划走就好。看看我们36-23最后得多少笔算若何做〔请三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汇报〕师:同学们很聪明,能从加法的方法中来推出减法的算法,那你们说,教师来写,一起来算算看。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计算笔算减法的方法呢2、小结: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同桌交流算法学生答复注意:一样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汇报自己的运算方法。学生什么情况都会说一些。学生汇报: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明确、掌握一样数位对齐的意义三、稳固练习教材18页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提示学生先看图,再列出竖式,划走表示减的意思〕充分稳固刚刚学习的知识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要注意: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例3:6-23—————3注意: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教学反思:课题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退位的减法运算。

〔2〕能运用百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

〔2〕在掌握百以内减法的根基上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运用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根基上培养学生分析比照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学会退位的书写。教学准备:红色和蓝色小纸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课本19页例2表,可以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师:“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这个问题

若何列式列式51-36=师:个位1-6减不了若何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学生提出: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这个问题

学生答复:51-36遇上个位1-6可能不会减当学生遇上个位1-6不会减时,想方法“借〞来减,引起思考,解决问题二、授课师:下们我拿小木棒来摆摆看。〔组织学习小组用摆小棒的方式理清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师:旁边单个1根不能减去6根若何办我们是否可以拿一扎来翻开后变成了10根,10根加1根就11根够减了吗师:列竖式若何列呢应该若何算个位不够应向哪里退1具体若何算那教师跟大家一起算算看吧!师: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那笔算减法时应该从哪里算起师:今天学习的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学生跟着一起算。学生答复:例2的个位不够减。学生汇报: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让学生通过列竖式感受退位减法的方法,当学生遇到不够减时,借助摆小棒的过程可以从十位退一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练习教材19页做一做,练习三第4、5、6题充分稳固刚刚学习的知识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若何进展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复:①一样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例2:51—36—————5注意: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教学反思:课题五: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23、24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2〕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的情景教学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数学思考:学会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对比后的想法。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概括数学问题与方法。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掌握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解决步骤。教学准备:小木棒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执教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课题出示14+312+5用竖式计算:师:这些不进位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我们都会算了,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对应解决问题你们会做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算。复习引入,引出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出示主题图问题〔1〕师:观察教材23页例4上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2〕若何解决师:你会解决吗谁来告诉大家你是若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师:解答了问题,下一步做什么3〕解答正确吗师:检查解答是否正确主要检查那方面的〔检查学生的检查思路〕师:这道题是不是这样就完成了呢谁能总结下,解决问题的解决步骤总结:在解决问题时先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答,最后检查是不是正确,再口答。1〕学生观察后口答: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2〕学生汇报:用加法,12+3=15学生汇报:检查解答是否正确。检查数字是否写对检查结果算对了吗还要检查单位是否写了!学生总结:在解决问题时先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答,最后检查是不是正确,再口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展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三、稳固练习做一做与练习十八第三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若何解决:12+3=15〔面〕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口答:二班得了15面小红旗.教学反思:课题六: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情感态度: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复习

〔1〕请一名学生答复:什么是同样多〔2〕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3〕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有几个〔4〕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个学生口答复习引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4〔2〕1、出示主题图。1)、师:根据题意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若何解决3〕、按题意摆学具摆学具时要求一一对应若何列式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只要用一班的小红旗减去三班比一班少的4面,就是三班的小红旗数。12-4=8〔面〕解答正确吗小结对比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然后汇报。学生讨论后答复。二、稳固练习1、完成24页做一做。2、练习五第1题3、练习五第2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通过练习稳固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例4〔2〕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答:三班得了8面。教学反思:课题七:连加连减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简便写法。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算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复习

7+6+5=8+9-13=24-10-7=20+30+10=17-3-4=学生口答复习引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师:请你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根据你获得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算一算1〕、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若何列算式2〕、28+34+22=你会算吗试一试。师:谁来说说你是若何算的优化算法这几种方法你对比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二〕、教学例2师:南瓜收回来了,要把它运的市场去卖,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1)、师:求还剩多少个若何列算式2〕、84-40-26=你会算吗试一试。3)、师:求还剩多少个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若何列式呢学生自主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口答:28+34+22学生动手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展示算法。学生说一说。学生口答:84-40-26=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并汇报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二、稳固练习1、完成27页做一做。2、练习五第1题3、练习五第2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通过练习稳固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2=84(个〕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8622828+34+22+3434628462+22+228484例2、84-40-26=18〔个〕84-〔40+26〕=8444-40-264418教学反思:课题八:加减混合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例3、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计算。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学生口答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师:请你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2、算一算1〕、师:求现在有多少人,若何列算式2〕、67-25+28=你会算吗试一试。师:谁来说说你是若何算的、教学例41、出例如41〕、讨论此题与上题的区别。2〕、讨论小括号的作用及此题的运算顺序。3〕、师:这题有简便方法吗为什么三〕、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若何进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自主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口答:67-25+28学生动手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展示算法。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过程。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开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稳固练习1、完成28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五第5题3、完成练习五第7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稳固100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67-25+28=70(人〕方法一:方法二:674267-25+28-25427042+2870例2、72-〔47+16〕=9〔人〕4772+16-63639教学反思:课题九: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学生口答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1〕、师:请大家算一算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归纳讨论结果,明确解法。我们知道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又知道男生比女生少5人,就只要用女生的人数减去5人就得到男生的人数了。14-5=9〔人〕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把知道的女生人数加上刚刚算出来的男生人数就可以了。14+9=23〔人、小结要解决第2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1个问题。、你能不通过第1个竖式直接解决第2个算式吗板书:14-5+14=23〔人〕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汇报。新知识和新问题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的,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互相协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二、稳固练习1、完成32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六第1题3、完成练习六第2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14+9=23〔人〕14-5+14=23〔人〕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教学反思:第三单元1、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角。〔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设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设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识别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纸张、吸管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生活引入、提醒课题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感知生活中的角展示实物〔剪刀、钟面、吸管、手帕、三角尺〕找找生活中的角教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时间〔2分钟〕提醒课题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1、刚刚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演示,从实物中中抽象出的角〕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3、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5、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6、闭眼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出示图一〕2、考考你的眼里:数角(出示图二)师: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每个图形有几个角〔抓住第三个图形这个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学习用尺子画角。师:那若何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尺、剪刀、积木〕要求: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集体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教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能标上它的各局部名称吗2、做角。〔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看来角有大有小,教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方法验证一下吗〔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3〕、角的两边还可以若何变化。注意看〔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1、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画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抽象出角〕学生收集、交流信息。反响〔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生观察生汇报生指出三角板的角、顶点和两条边。生举起三角板,给同桌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生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生想方法,汇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让学生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生活中的物品抽取中数学所要研究的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初步感知角的知识。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学反思:2、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设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建设直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准备:直角三角尺、课件、活动角、纸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动手感知二、探究新知三.积累运用四、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感知生活中的直角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谁能说说,你制作的角和刚刚画出的角有什么区别揭题: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教学例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2〕、刚刚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3〕、学生动手操作〔4〕成果展示:〔5〕、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若何画的。〔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若何画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展示所制作的角,并说说制作的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把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汇报。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若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通过判断直角、画角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板书设计:直角的初步认识画顶点点对点3、过顶点画两条边教学反思:3、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根基上识别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对比、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设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设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会识别直角、锐角、钝角。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二、互动新授三、实践运用、深化开展四、课堂小结1、出示游乐场图片,谈话激趣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1、请小朋友画一个你喜欢的角2、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合作交流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若何分的汇报,说明分的理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类验证、渗透方法验证直角师:我们若何来验证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呢验证其他两类角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3〕给角取名师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板书〕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师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数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钝角。〔板书〕快找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4〕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补充板书:锐角<直角<钝角〕1、做角:请小朋友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同学说说:它是什么角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过这些角3、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4、找角〔五角星〕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吗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书第41页做一做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学生汇报引入“角〞。〔直角、画角、做角、找角〕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就地取材。〔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肉眼直接能看出的就直接判断,如模棱两可的就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判断,加深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直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教学反思:4、课题: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幅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识别直角、锐角、钝角。〔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展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教学难点:培养学习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二、开展活动三.练习拓展四、小结我们前一节课学了哪些角什么叫钝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举例说明】用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境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分组操作,展示学生拼的各种角。〔可能出现〕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用锐角和锐角拼出的还是锐角。用锐角和锐角拼出了钝角。等等1、书P42做一做,用两幅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幅三角尺拼出来的角有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同的3、练习八第13题〔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一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3〕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我们学习了直角、钝角和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汇报、订正。稳固对所学的角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板书设计: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P46—P48例1、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连加算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展加法与乘法的对比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开展和形成的过程。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小棒,常规学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1、活动引入伸出你的小手,一只手有五根手指,数一数,四个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有意识的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5.初步感知一样加数。教师出示算式:2+4+5=4+4+4=6+6+6+6=6+5+8=5+8+1=2+2+2+2+2=提出要求: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说说你是若何分的引导:加数一样的分一类,加数不一样的分一类。教师拿走加数不一样的算式,将加数一样的排成一列。说一说,数一数,几个4相加几个6相加几个2相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一样的例子,今天教师跟大家进游乐园来找一找。学生答复:加数一样的分一类,加数不一样的分一类。学生答复:三个4相加,四个6相加,五个2相加。从谈话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加数一样的实例谈起,再通过分类,找几个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几个一样加数连加的含义,体会乘法知识的生长点,为学习乘法扫除了障碍。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学生答复:他们在玩旋转小飞机、过山车、小火车,每架小飞机有3人一共有15个同学在玩。课件出示小火车图师:每个车厢有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那就是几个6你们能列出加法算式吗课件出示过山车图。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的共同的特点师:数一数它们分别是几个几相加它们都是好几个数连续相加写起来方便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出课题〕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指出:这种加数一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说明:乘号与读法,并板书。其他依次提示指出。〔二〕教学例21、〔出示第46页游乐场图〕师:观察,你还能找到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一样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示的。出例如2气球图。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有几个5你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吗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一样加数是几列出乘法算式……〔2〕分别介绍各局部的名称。学生答复:每个车厢有6个同学,有四个这样的车厢,列加法算式6+6+6+6学生答复:过山车共14人,加法算式:2+2+2+2+2+2+2,表示7个2相加。学生答复:一组有5个气球,有5个5.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共15个气球,一样加数是5,5乘3或3乘5.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和区别,间接经历一次知识,“再创造〞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猜想、读、辨析等活动中掌握乘法各局部的名称,同时稳固乘法的意义。三、稳固练习P48做一做通过练习分析,加深了对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认知。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知道:几个一样一样加数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2+2+2+2+2+2+2=145+5+5=157×2=14读作:7乘2等于143×5=15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5×3=15乘号乘数乘数积教学反思:课题三: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P54页例2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2、3、4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构造,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乘法计算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列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自主探索乘法口诀,突破重点。教学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对比熟练地进展乘法计算。教学难点: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教学准备:常规教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开火车对口令:5的乘法口诀一五〔〕三五〔〕五五〔〕二五〔〕四五〔〕请学生对口令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学生答复: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通过对口令复习5的乘法口诀,稳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1〔学习2的乘法口诀〕〔出示乒乓球拍图〕这是一副乒乓球拍,每副有几个一副表示几个2用乘法若何列式你能编出口诀吗两副球拍有几个用乘法若何列式你能编出口诀吗2学习三的乘法口诀〕〔出示气球图〕这里每束气球有几个有几束应该用几个几表示若何列乘法算式若何编口诀3、完成P54页做一做4、让学生自主学习例4.〔出示豆沙汤圆图〕说说豆沙汤圆是若何排列的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四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提醒:积是十几时把“得〞字去掉。从刚刚的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由此可以知道一一得几观察1—4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复:每副有2个,一副表示1个2.1×2=2或2×1=2口诀:一二得二。两副有2个2,2×2=4口诀:二二得四学生答复:,1束3个,应该用1个3表示,1×3=3,口诀:一三得三。……学生答复: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通过合作交流,对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对口诀进展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展记忆,熟记掌握口诀。三、稳固练习P55做一做P56练习十一1、2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3、4口诀,提高计算能力。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学生答复:学习了1、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设计:2、3、4的乘法口诀1×1=1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2×1=22×2=4二二得四1×3=3一三得三3×1=32×3=6二三得六3×2=63×3=9三三得九教学反思:课题四:乘加、乘减教学内容:P58例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乘加乘减的运算。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寻找信息,再根据乘法的含义列式计算。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棒,常规学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游乐园吗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我们还没解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三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有三个人〕仔细观察,每匹小木马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算式解答吗加数一样的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学生答复:每匹小木马有3人,一共有9人:3+3+3=9,乘法算式:3×3=9新课一开场,复习旧知,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地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二、探索新知三、稳固练习1、教学例5〔1〕过渡:小木马可好玩了,你瞧!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它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来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若何解决这个问题。〔2〕汇报交流〔3〕引导观察算式。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称为乘加、乘减。这两个算式若何算呢3×3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3×4-1中,3×4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减1学生小组讨论答复教师总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P58做一做与P59练习十二第4、5题学生答复:现在一共11个人,不能直接用乘法算式。学生答复:3×3求的是三个三人的小木马一共多少人,多两个再加2.3×4求的是四个三人的小木马一共多少人,有一个木马比三人少1,所以要减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展了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的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表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板书设计:乘加、乘减3+3+3+2=113×3+2=113×4—1=11教学反思:课题五: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P60例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对比熟悉地运用口诀进展运算。过程与方法运用列表,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