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该典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有影响力 B.周幽王的昏庸腐败C.分封制维系统治的作用尚存 D.女子地位有所提高2.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平民)”。商鞅变法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措施是(

)A.什伍连坐 B.奖励军功 C.严刑峻法 D.奖励耕织3.秦朝以法治国,法网严密,条目繁杂,严刑峻法,量刑苛重,长期以来人们的认知是秦朝的诸多法律就是针对芸芸众生的。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明显地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形:法律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文书中,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记录档案的准则,考核官员的方法,如《仓律》、《杂律》、《法律答问》等。这说明(

)A.考古有助于完善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B.综合多种叙述即可认定历史事实C.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难有统一性 D.“二重证据”法可以还原历史真实4.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也称集簿)。在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中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的这一制度(

)A.杜绝了地方官吏造假的现象 B.具有农耕文明国家治理特点C.一定程度缓解土地兼并问题 D.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5.《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

)A.注重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强化C.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安全 D.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6.唐代法律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不准做官)”。宋代科举“取士不问阀阅”,朝廷曾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据此可知,宋代(

)A.传统四民社会趋于解体 B.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经济发展推动科举改革 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7.《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由此可知,这一制度应是(

)A.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督抚制度 D.三省六部制8.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中有:“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材料反映出明朝治国的特点是(

)A.礼法并用 B.重视民意 C.中央集权 D.保障民生9.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C.康熙王朝平定三藩 D.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10.以下是古代中国部分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朝代措施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驿站制度。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A.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B.民族治理方式侧重于军事管理C.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D.蕴含了民族平等共同进步理念11.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

)A.受到《非战公约》的影响 B.已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意识C.完善了近代的外交制度 D.熟知运用外交捍卫国家主权12.下表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①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①应用范围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②考察内容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②A.表①的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B.表②的法律依据是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C.表①的实行提高了北洋政府的行政效率D.表②的执行旨在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13.1947年,南京《中国评论》专论《看大选,论民主》中写道:“在选举投票的前夕,政党活动选举,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满希望国民党能以圈定或其他方式使他们能作国民大会代表,要是国民党说了声:‘我们不能包办选举’,那般‘民主战士’就撒娇似地噜嘴:‘我们与你脱离’”。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政府意识到败局已定 B.国民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昙花一现C.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 D.国民党利用“行宪”招牌维护独裁专制14.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风靡全国,那时候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句著名选段:“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这一现象(

)A.折射出当时追求婚姻自由的社会现实 B.表明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婚姻法》C.体现了新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发展局面 D.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1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一报告(

)A.立足于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推动了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建立C.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6.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B.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D.“左”倾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7.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B.提升了干部的专业素质C.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D.拉开了干部改革的序幕18.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对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I~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A.1975年出现了积极报道和1972年中美建交密切相关B.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C.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影响1960年中国媒体报道D.报道语态变化表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消失19.新中国初期,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新时期改成“加入”与“适应”;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由体系外的“反对者”到体系内的“参与人”再到体系中的“较强者”。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外交成就是(

)A.“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另起炉灶”、参与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推动《巴黎协定》生效D.参加日内瓦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倡议设立亚投行20.古代雅典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形状不规则,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这反映出雅典(

)A.城邦公民的贫富分化不甚明显 B.城市设计具有随意性C.城市设计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 D.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21.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这表明,古罗马(

)A.立法活动符合罗马实际 B.注重法治精神传承C.法律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D.影响近代西方立法22.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

)A.适应了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需要 B.深受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D.推动了英国封建统治秩序建立23.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

)A.新教伦理加剧了拜金主义 B.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信仰C.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确立 D.新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4.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会者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多来自“过度的民主”。另一与会者汉密尔顿声称,一切社会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裕的,出身名门,后者是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是(

)A.建立有限制的君主制度 B.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C.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D.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2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撒切尔夫人的这一行为(

)A.有利于强化执政党的地位 B.试图打破政务官政治中立原则C.延续了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D.确保了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显然,这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材料二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继续保持“三三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和毛泽东又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并走向反动,成为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基于这种形势,决定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逐渐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清晰地表明了毛泽东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思路,奠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摘编自张欣、朱光远《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无产阶级探索民主政治的实践历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此后有关科举制是否应该废除的讨论,曾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变法通议》指出:“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而梁启超在《官制与官规》(1910年)中又提及:“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关于科举制存废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獬豸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象征。它怒目圆睁,透着威严,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的人不寒而栗。汉代司法官员头上戴的法冠就叫“獬豸冠”,清朝监察御史和按察使所穿的补服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中世纪以来,在西方法院的大门外,人们常常会看到蒙目女神的雕塑。她神情肃穆,一只手拿着宝剑,另一只手持着天平。她的双眼被布紧紧蒙住,这样就可以靠理性而不是情感和直觉来明辨是非。这位女神的造型实际是混合了希腊、罗马神话中诸位正义女神的形象,成为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摘编自彭丽《蒙目女神与独角兽——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摘编自《外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用13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英国宪法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先秦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唯一文明的国家,自称为“华夏”“中国”“中华”,而把周边邻近地区的其他民族或部族称为“蛮”“夷”“狄”“戎”等所谓的“四夷”。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左右或指导着其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因为在华夷体系内,其周边邻国唯一共同的对外关系就是定期向中国不同王朝的皇帝们称臣纳贡。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摘编自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材料二

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解析〗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可得出诸侯都来救驾,这是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分封制维系统治的作用尚存,C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而不是原始民主,排除A项;周幽王的昏庸腐败并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主旨,也不是侧面所反映的,排除B项;当时女子地位并不高,排除D项。故选C项。2.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平民)”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不要破农时,与商鞅的奖励耕织相符,D项正确;什伍连坐是基层的治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强调军事,排除B项;C项强调惩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据题意可知,通过睡虎地秦简可以发现,秦朝的法律主要是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实际上居于次要地位,这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秦律的认知,说明考古有助于完善人们对法律的认知,A项正确;综合多种叙述也不一定能够认定历史事实,排除B项;人们对于某些历史上认识是可以统一的,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睡虎地秦简,无法体现“二重证据”,排除D项。故选A项。4.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地方长官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出土的木牍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等方面的统计数字,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农耕经济的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证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秦汉时期这一制度具有农耕文明国家治理特点,B项正确。A项“杜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计户口、赋税等情况,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地方统计户口、赋税等情况,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可得出,唐律对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进行规定,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内容只是政府规范经济行为,并不是干预的加强,排除B项;“有效”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抑制商业,也没有体现对农业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工商业者不能做官,而到宋代,出身不再成为做官的障碍,这说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有关。说明经济发展推动科举改革,C项正确;四民社会在宋代并没有趋于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科举制,并不能体现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不是科举制考试程序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7.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二府三司制之下,中书门下负责民政,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负责财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兵权,B项正确;行省制是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体现“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的原则,排除A项;督抚制度只是负责监察、督抚地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中央中枢机关,按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划分,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可得出,明朝时期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当教化起不到作用时,就天刑罚,因此反映出二者结合的特征,即礼法并用,A项正确;材料缟礼法并用,而不是民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与民生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近代。根据“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应该是产生于中国受到强大的对手的对抗时,而这一时间应该是康熙朝年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朝时,中国打败入侵中国的沙俄,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的边界,D项正确;马戛尔尼访华是在乾隆朝时期,排除A项;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道光朝时期,排除B项;康熙王朝平定三藩不属于对外,而是平定内部叛乱,排除C项。故选D项。1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从汉代到清代,历代都采取相关的措施,巩固边疆,加强边疆治理,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军事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并不是侧重点,还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并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11.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可得出当时的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反映出当时已经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的意识,B项正确;《非战公约》签订于192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晚清并没有形成近代外交制度,不存在完善一说,排除C项;“熟知运用”的说法过于夸大,当时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表②对已经在职的官员进行考核、检验,这样能使官员继续留任,要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D项正确;根据所学,文官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而不是表1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材料出自《文官考试法草案》,而不是《公务员任用法》,排除B项;表①的实行并不能提高北洋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可得出当时的国民党得用宪政的外衣,实行独裁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败局的相关猜测,排除A项;从材料并不能看出“昙花一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专制,而不是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排除C项。故选D项。14.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从当时电影《刘巧儿》片段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解放,人们逐渐追求婚姻自由,A项正确。B项“普遍接受”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从题干一个电影《刘巧儿》无法体现整个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主要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可得出中共的报告,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民族关系上的新方向,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A项;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排除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出台,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16.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大跃进时期。根据材料“向自然大进军...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得出当时是大跃进时期,受“左”倾思想影响各个领域出现了冒进的倾向,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激进冒险,没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题干涉及的是大跃进时期,排除B项;国家工作重心这个时期依然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17.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根据“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可知这是在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优化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从而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组织保障,A项正确;提升干部的专业素质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构建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和拉开干部改革序幕,排除CD项。故选A项。18.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1960年时美国对中国依然是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中美关系紧张,因此消极报道比重大;1975年随着尼克松访华和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因此消极报道比重减少,中性报道比重增加;1985年随着中美建交和改革开放的开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消极报道比重进一步降低,中性报道比重进一步上升。因此得出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地位的变化,B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项;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破裂,排除C项;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冲突一直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9.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根据所学,“拒绝”或“观察”是指“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及建立的外交关系。“加入”与“适应”是指参与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求;而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的体现。B项正确;一边倒是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并不是拒绝;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也不是在新时期,排除A项;提出“求同存异”并不属于“加入”,排除C项;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表现,并不属于“拒绝”,排除D项。故选B项。2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可得出雅典的城市规划并没有统一的布局,而是呈现开放式的风格,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之下,较为开放宽松的环境相关,因此体现出城市的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动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并没有体现公民的贫富,排除A项;从城市的布局可以看出其是有目的及相关功能的,并不随意,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城市的规划并不能看出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21.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根据“《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可得出从罗马有成文法开始,罗马的法律便不断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体现出罗马注重法治精神传承,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立法活动与罗马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成文法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形式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近代,只涉及到古代,排除D项。故选B项。22.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英国)。根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可得出作品塑造的英雄主义的形象,符合当时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的要求,A项正确;当时英国还没有开始宗教改革,排除B项;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即宣扬人文主义,排除C项;这一形象与英国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立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3.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可得出新教符合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者的社会需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拜金主义的体现,有资本家、工商业者并不代表拜金主义,排除A项;宗教改革仍然信仰上帝,没有改变,排除B项;理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而不是材料中的宗教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24.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美国)。根据“另一与会者汉密尔顿声称,一切社会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裕的,出身名门,后者是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可得出,材料强调美国民主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如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些参议员只是少部分人,他们“是富裕的,出身名门的”,C项正确;美国是共和制,没有君主,排除A项;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体现的是较为广泛的民主,与材料率是不符合,排除B项;D项只规定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与材料中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5.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重要条件,可提高高级文官对执政党的忠诚度,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力量和地位,A项正确;政务官政治中立原则一直存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官选拔标准有所变化,而不是延续,排除C项;D项“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6.(1)表现: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组织;尊崇儒学。(2)历程: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成立边区政府,建立各级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得出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根据材料:“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得出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组织。根据材料“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得出尊崇儒学。(2)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时期,成立边区政府,建立各级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四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7.示例:观点:梁启超“科举观”的嬗变,折射出其思想的与时俱进。论证方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新式学堂建立,但八股取士无助于救亡图存,而且对新式学堂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因此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梁启超力主废除科举。受科举制影响而形成的西方文官制度发挥巨大成效。梁启超受此影响,观念发生变化,看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提升社会读书风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最终认识到科举制的弊端在八股取士而非制度本身,所以提出恢复科举制的倡议。梁启超关于科举制存废的观点并不矛盾,说明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解析〗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得出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之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认为八股取士无助于救亡图存,因此主张废科举。根据材料“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得出美国的文官制度受科举制而形成,梁启超受此影响,认识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提升社会读书风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而认识到了科举制的弊端在八股取士本身,从而主张恢复科举。因此科举制存废观点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28.(1)共同之处:都借助神话追求公平、正义;都强调法律的威慑作用。(2)特点:形成早,影响大;无系统、完整的成文宪法;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完善;有极强的延续性。史实:1215年,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延伸了国会的立法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任答2点)〖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西方。根据材料“獬豸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象征”“人们常常会看到蒙目女神的雕塑...另一只手持着天平”得出都借助神话追求公平正义。根据材料“汉代司法官员上戴的法冠就叫獬豸冠”“靠理性而不是情感和直觉来明辨是非”得出都强调法律的威慑作用。(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问,根据材料“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得出形成早、影响大,无系统、完整的成文宪法。根据材料“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得出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有很强的延续性。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1215年通过的《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发展了君主立宪制。29.(1)评价:增强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客观上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浸透着“天朝上国”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任答3点)(2)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的影响;国际法基础的奠定。(任答3点)〖解析〗(1)本题是评价类的问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评价:根据“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得出增强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客观上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根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得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根据“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得出浸透着“天朝上国”的理念;根据“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得出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2)本题是背景类的问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背景:根据“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得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得出民族国家的兴起;根据“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得出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得出国际法基础的奠定。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该典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有影响力 B.周幽王的昏庸腐败C.分封制维系统治的作用尚存 D.女子地位有所提高2.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平民)”。商鞅变法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措施是(

)A.什伍连坐 B.奖励军功 C.严刑峻法 D.奖励耕织3.秦朝以法治国,法网严密,条目繁杂,严刑峻法,量刑苛重,长期以来人们的认知是秦朝的诸多法律就是针对芸芸众生的。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明显地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形:法律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文书中,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记录档案的准则,考核官员的方法,如《仓律》、《杂律》、《法律答问》等。这说明(

)A.考古有助于完善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B.综合多种叙述即可认定历史事实C.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难有统一性 D.“二重证据”法可以还原历史真实4.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也称集簿)。在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中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的这一制度(

)A.杜绝了地方官吏造假的现象 B.具有农耕文明国家治理特点C.一定程度缓解土地兼并问题 D.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5.《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

)A.注重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强化C.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安全 D.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6.唐代法律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不准做官)”。宋代科举“取士不问阀阅”,朝廷曾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据此可知,宋代(

)A.传统四民社会趋于解体 B.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经济发展推动科举改革 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7.《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由此可知,这一制度应是(

)A.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督抚制度 D.三省六部制8.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中有:“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材料反映出明朝治国的特点是(

)A.礼法并用 B.重视民意 C.中央集权 D.保障民生9.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C.康熙王朝平定三藩 D.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10.以下是古代中国部分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朝代措施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驿站制度。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A.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B.民族治理方式侧重于军事管理C.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D.蕴含了民族平等共同进步理念11.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

)A.受到《非战公约》的影响 B.已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意识C.完善了近代的外交制度 D.熟知运用外交捍卫国家主权12.下表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①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①应用范围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②考察内容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②A.表①的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B.表②的法律依据是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C.表①的实行提高了北洋政府的行政效率D.表②的执行旨在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13.1947年,南京《中国评论》专论《看大选,论民主》中写道:“在选举投票的前夕,政党活动选举,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满希望国民党能以圈定或其他方式使他们能作国民大会代表,要是国民党说了声:‘我们不能包办选举’,那般‘民主战士’就撒娇似地噜嘴:‘我们与你脱离’”。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政府意识到败局已定 B.国民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昙花一现C.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 D.国民党利用“行宪”招牌维护独裁专制14.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风靡全国,那时候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句著名选段:“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这一现象(

)A.折射出当时追求婚姻自由的社会现实 B.表明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婚姻法》C.体现了新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发展局面 D.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1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一报告(

)A.立足于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推动了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建立C.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6.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B.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D.“左”倾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7.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B.提升了干部的专业素质C.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D.拉开了干部改革的序幕18.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对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I~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A.1975年出现了积极报道和1972年中美建交密切相关B.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C.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影响1960年中国媒体报道D.报道语态变化表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消失19.新中国初期,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新时期改成“加入”与“适应”;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由体系外的“反对者”到体系内的“参与人”再到体系中的“较强者”。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外交成就是(

)A.“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另起炉灶”、参与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推动《巴黎协定》生效D.参加日内瓦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倡议设立亚投行20.古代雅典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形状不规则,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这反映出雅典(

)A.城邦公民的贫富分化不甚明显 B.城市设计具有随意性C.城市设计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 D.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21.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这表明,古罗马(

)A.立法活动符合罗马实际 B.注重法治精神传承C.法律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D.影响近代西方立法22.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

)A.适应了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需要 B.深受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D.推动了英国封建统治秩序建立23.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

)A.新教伦理加剧了拜金主义 B.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信仰C.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确立 D.新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4.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会者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多来自“过度的民主”。另一与会者汉密尔顿声称,一切社会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裕的,出身名门,后者是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是(

)A.建立有限制的君主制度 B.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C.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D.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2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撒切尔夫人的这一行为(

)A.有利于强化执政党的地位 B.试图打破政务官政治中立原则C.延续了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D.确保了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显然,这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材料二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继续保持“三三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和毛泽东又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并走向反动,成为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基于这种形势,决定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逐渐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清晰地表明了毛泽东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思路,奠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摘编自张欣、朱光远《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无产阶级探索民主政治的实践历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此后有关科举制是否应该废除的讨论,曾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变法通议》指出:“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而梁启超在《官制与官规》(1910年)中又提及:“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关于科举制存废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獬豸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象征。它怒目圆睁,透着威严,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的人不寒而栗。汉代司法官员头上戴的法冠就叫“獬豸冠”,清朝监察御史和按察使所穿的补服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中世纪以来,在西方法院的大门外,人们常常会看到蒙目女神的雕塑。她神情肃穆,一只手拿着宝剑,另一只手持着天平。她的双眼被布紧紧蒙住,这样就可以靠理性而不是情感和直觉来明辨是非。这位女神的造型实际是混合了希腊、罗马神话中诸位正义女神的形象,成为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摘编自彭丽《蒙目女神与独角兽——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摘编自《外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用13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英国宪法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先秦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唯一文明的国家,自称为“华夏”“中国”“中华”,而把周边邻近地区的其他民族或部族称为“蛮”“夷”“狄”“戎”等所谓的“四夷”。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左右或指导着其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因为在华夷体系内,其周边邻国唯一共同的对外关系就是定期向中国不同王朝的皇帝们称臣纳贡。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摘编自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材料二

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解析〗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可得出诸侯都来救驾,这是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分封制维系统治的作用尚存,C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而不是原始民主,排除A项;周幽王的昏庸腐败并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主旨,也不是侧面所反映的,排除B项;当时女子地位并不高,排除D项。故选C项。2.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平民)”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不要破农时,与商鞅的奖励耕织相符,D项正确;什伍连坐是基层的治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强调军事,排除B项;C项强调惩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据题意可知,通过睡虎地秦简可以发现,秦朝的法律主要是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实际上居于次要地位,这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秦律的认知,说明考古有助于完善人们对法律的认知,A项正确;综合多种叙述也不一定能够认定历史事实,排除B项;人们对于某些历史上认识是可以统一的,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睡虎地秦简,无法体现“二重证据”,排除D项。故选A项。4.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地方长官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出土的木牍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等方面的统计数字,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农耕经济的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证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秦汉时期这一制度具有农耕文明国家治理特点,B项正确。A项“杜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计户口、赋税等情况,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地方统计户口、赋税等情况,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可得出,唐律对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进行规定,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内容只是政府规范经济行为,并不是干预的加强,排除B项;“有效”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抑制商业,也没有体现对农业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工商业者不能做官,而到宋代,出身不再成为做官的障碍,这说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有关。说明经济发展推动科举改革,C项正确;四民社会在宋代并没有趋于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科举制,并不能体现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不是科举制考试程序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7.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二府三司制之下,中书门下负责民政,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负责财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兵权,B项正确;行省制是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体现“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的原则,排除A项;督抚制度只是负责监察、督抚地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中央中枢机关,按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划分,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可得出,明朝时期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当教化起不到作用时,就天刑罚,因此反映出二者结合的特征,即礼法并用,A项正确;材料缟礼法并用,而不是民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与民生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近代。根据“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应该是产生于中国受到强大的对手的对抗时,而这一时间应该是康熙朝年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朝时,中国打败入侵中国的沙俄,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的边界,D项正确;马戛尔尼访华是在乾隆朝时期,排除A项;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道光朝时期,排除B项;康熙王朝平定三藩不属于对外,而是平定内部叛乱,排除C项。故选D项。1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从汉代到清代,历代都采取相关的措施,巩固边疆,加强边疆治理,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军事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并不是侧重点,还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并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11.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可得出当时的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反映出当时已经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的意识,B项正确;《非战公约》签订于192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晚清并没有形成近代外交制度,不存在完善一说,排除C项;“熟知运用”的说法过于夸大,当时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表②对已经在职的官员进行考核、检验,这样能使官员继续留任,要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D项正确;根据所学,文官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而不是表1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材料出自《文官考试法草案》,而不是《公务员任用法》,排除B项;表①的实行并不能提高北洋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可得出当时的国民党得用宪政的外衣,实行独裁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败局的相关猜测,排除A项;从材料并不能看出“昙花一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专制,而不是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排除C项。故选D项。14.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从当时电影《刘巧儿》片段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解放,人们逐渐追求婚姻自由,A项正确。B项“普遍接受”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从题干一个电影《刘巧儿》无法体现整个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主要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可得出中共的报告,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民族关系上的新方向,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A项;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排除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出台,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16.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大跃进时期。根据材料“向自然大进军...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得出当时是大跃进时期,受“左”倾思想影响各个领域出现了冒进的倾向,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激进冒险,没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题干涉及的是大跃进时期,排除B项;国家工作重心这个时期依然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17.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根据“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可知这是在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优化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从而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组织保障,A项正确;提升干部的专业素质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构建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和拉开干部改革序幕,排除CD项。故选A项。18.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