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26-20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_第1页
DB61-T 5026-20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_第2页
DB61-T 5026-20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_第3页
DB61-T 5026-20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_第4页
DB61-T 5026-20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实施B期:2022年5月20B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陕建标发2022)1004号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的通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等5项标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022年4月25日发布,2022年5月20日实施。现予以公布(见附件)。特此通告。附件:批准发布的5项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25日附件:批准发布的5项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标准编号条文解释单位备注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DB61/T5025-202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DB61/T5026-2022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3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可靠性评价技术导则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发展中心DB61/T5027-2022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再生细石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DB61/T5028-2022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5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技术导则西北大学DB61/T5029-2022西北大学前言为贯彻国家积极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BIM具体推进目标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加强基础和关键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研究运用"的要求,全面提升BIM技术应用和工程全生命期的信息管理水平。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立项计划的通知》(陕建标发)〔2019)103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及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数据互用与交付;5.分类编码;6.模型应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出版。由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和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二路10号天地时代广场A座1516层,邮编710016,电话029-8619678802986105318,邮箱:1418936527@qq.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葛兰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荣学文张泽林祁熙鹏史春海王平王毅超王陕郡蒲靖赵文钰宋召军杨永锋刘军涛李超李洋刘方舟陈腾郑江张学钢高晶晶宁波张西峰郭渊杨学军尚思伯颜文超惠灵芝赵少飞王宝玉马晓龙刘健严绮薇马松涛张保元王尊学李永鹏王安民张儒杰王先铁张驰刘卫军雷蓓张继辉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王茹梁保真王巧莉范晓莉王俊川宁小社董耀军附录F综合管廊工程构件分类编码 附录G水厂工程构件分类编码 附录H垃圾处理厂工程构件分类编码 附录I项目应用策划书 附录J模型信息表达细度等级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2Terms……3overallRequirements…………4DataInteroperabilityandstorage……………4.1GeneralRequirements…4.2DeliveryandExchange…245554.3Datastorage 65classificationandcoding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codingprinciple 5.3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 6projectApplications 6.1GeneralRequirements 6.2ApplicationsGuidelines 6.3Modelcreation 6.4DesignstageApplications 6.5constructionstageApplications 6.6operationandMaintenancestageApplications AppendixAclassificationcodeofRoadEngineeringcomponents……23AppendixBclassificationcodeofBridgeEngineeringcomponents……31AppendixCclassificationcodeofculvertEngineeringcomponents 34AppendixDclassificationcodeofundergroundpipeEngineeringcomponents………36AppendixEclassificationcodeofofTrackEngineeringcomponents 39AppendixFclassificationcodeofutilitiesTunnelEngineeringcomponents……72AppendixGclassificationcodeofwaterworksEngineeringcompo-nents……87AppendixHclassificationcodeofwasteTreatmentplantEngineer-ingcomponents……91AppendixIprojectApplicationplanTemplate……………93AppendixJFinenesslevelofmodelinformationexpression…96Terminologyspecification ReferencestandardDirectory provisions 1391.0.1为规范和引导陕西省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提升陕西省市政工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1.0.3陕西省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2.0.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Municipal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ing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是指市政工程全生命期或部分阶段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以数据对象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市政工程及其组成部分,并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的功能。2.0.3全生命期wholelifie-cycle市政工程建(构)筑物从计划建设到使用过程终止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规划、策划、立项、设计、招投标、2.0.4建筑信息模型元素Element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2.0.5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表示建(构)筑物空间位置及自身形状(如长、宽、高等)的一组参数,通常还包含构件之间空间相互约束关系,如相连、平行、垂直等。2.0.6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建筑物及构件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如材料信息、价格信息及各种专业参数信息等。22.0.7交付物Deliverables基于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可供交付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各专业信息模型的原始模型或经产权保护处理后的模型、基于信息模2.0.8模型几何信息表达细度(G)LevelofGeometricDetail模型几何信息表达细度是模型元素的几何信息被考虑和完善的程度,即它描述的是模型几何信息的可信赖程度。2.0.9模型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N)LevelofNonGeometricDetail模型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是模型元素的非几何信息被考虑和完善的程度,即它描述的是模型非几何信息的可信赖程度。2.0.10工程项目相关方projectrelatedparties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有关的各应单位、运营单位等。2.0.11工程信息管理平台Engineeringinformationmanagementplatform以工程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统一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通过配置协同策略,满足工程相关方需求的多个信息系统集成的协同工作平台。33基本规定3.0.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目标及范围应结合项目工程特3.0.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宜贯穿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也可根据工程需求应用于某个阶段或环节。3.0.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体系。3.0.4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宜建立统一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基于平台进行协同工作。3.0.5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与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模型创建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2模型创建应选择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3应统一各应用阶段模型的命名规则、编码及交付格式;4宜指定专人统筹协调信息模型的维护与更新;5宜明确模型的所属权与使用权。44数据互用与交付4.1一般规定4.1.1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之间模型数据互用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应满足项目相关方需求。4.1.2市政工程模型应用应明确模型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应考虑接收方互用数据的准确性。4.1.3市政工程各阶段信息模型应根据数据互用需求确定信息模型数据内容及细度。4.2数据互用4.2.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数据互用前,应进行正确性、协调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信息模型数据应采用电子文件交付或信息数据管理平台集成交付,并应经过项目相关方审核;2项目前期应建立项目BIM实施策划书,模型数据内容、格式应符合项目BIM实施策划书规定。4.2.2模型数据的内容应根据专业、任务或应用要求确定,并应包括工程对象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4.2.3模型数据的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型数据应约定传递数据的格式,宜采用相同格式或兼容格式,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2模型数据中模型构件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进行统一分5类和编码,分类和编码方式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4.2.4模型数据成果应及时存储与归档,最终成果应采用通用格式或兼容格式进行存储。4.3交付与存储4.3.1交付物中的图纸和文档宜由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生成,且与模型信息保持一致。4.3.2交付物中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细度应结合交付物所处应用阶段进行要求,宜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应用阶段市政信息模型细度对应表应用阶段几何信息等级非几何信息等级规划方案G1N1初步设计G2N2施工图设计G3N3施工实施G3~G4N3~N4运营维护G4N4注:市政信息模型细度详细规定应符合本标准6.3节规定。4.3.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在交付前,应通过专业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消除所有不合理碰撞,并出具碰撞检查报告。4.3.4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可采用本地存储的方式对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时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有效存储。4.3.5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将市政工程项目中所产生的模型信息与应用信息进行备份。4.3.6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应保证用于存储信息的服务器的安全性。5分类编码5.1一般规定5.1.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编码和编码扩展应符合《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7027的规定。5.1.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分类的对象应包括道路、桥梁涵洞、隧5.1.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按照专业系统、空间关系、类型属性等依次划分至构件层级,并对构件进行分类编码。5.1.4市政工程中的分类编码应符合《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5.1.5市政工程分类编码方法结合工程特点,采用《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7027中的线分类法。5.2编码原则5.2.1信息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的基本原则。5.2.2信息编码应遵循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明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基本原则。5.2.3同一模型信息编码宜根据模型应用阶段和用途,与其他编码体系结合使用。5.2.4信息编码宜在构件属性中体现,按专业系统编码、构件编码分段或组合存储。75.3信息分类5.3.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应符合表5.3.1的规定。表5.3.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分类表分类表代码工程类别附录表道路工程附录A02桥梁工程附录B03涵洞工程附录C04管道工程附录D05轨道交通工程附录E综合管廊附录F07水厂工程附录G08垃圾处理厂附录H5.3.2单个分类表内部的层级均分为一级类目"大类"、二级类目"中类"、三级类目"小类"等,宜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分类级别表层级类目划分原则一级类大类按照空间或专业划分二级类中类按照系统或分项划分三级类小类按照工艺、材料或建造方式枚举5.3.3市政工程的分类代码由表代码和分类对象代码组成,根据国标编码,共8位数字型代码,两者之间采用u9连接,编码结构应包括表代码、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各级代码应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应符合图5.3.3的规定,分类编码表见附录A H附录。8图5.3.3分类代码结构(表达形式)6模型应用6.1一般规定6.1.1模型应用应事先制定项目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策划,并遵照策划进行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实施的过程管理。6.1.2模型的创建应充分考虑模型在各工程阶段、各专业的应用需要。6.1.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项目应用宜以协同工作模式进行,项目相关方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中宜搭建项目模型数据共享和协同平台。6.2应用策划6.2.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策划应与工程项目整体计划协调一致,信息模型应用策划由各阶段各方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实施,涉及各阶段协同工作的应由相关方集中编制实施。6.2.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策划内容宜包括:1概述;2编制依据;3应用目标;4进度计划;5应用范围及(内容)深度;6人员组织及职责;7软硬件配置;8建模标准;9应用流程;10协同工作;11模型质量控制;12模型交付要求。策划书模板见附录I。6.2.3项目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成果交付时,成果应满足对应标准及策划书要求。6.3模型创建6.3.1模型创建前,应根据市政工程不同阶段、专业、任务的需要,对模型创建内容进行总体策划。6.3.2市政工程模型构件的材质、颜色应根据项目具体要求进行统一。6.3.3采用不同方式创建的模型之间应具有协调一致性。6.3.4模型创建后应对各专业模型进行整合,并对模型信息进行校核。6.3.5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满足工程项目不同阶段、专业、任务的需求。模型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6.3.5-1的规定;模型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6.3.5-2的规定。表6.3.5-1模型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划分等级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说明G1市政工程项目的概念表达,包括项目总体的位置等基本几何信息。G2市政工程项目的初步表达,反映市政工程项目及主要附属设施设备的粗略几何尺寸与位置,如构件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等。G3市政工程项目的精确表达,反映市政工程项目及附属设施设备细部的精确尺寸与位置。G4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表达,反映市政工程项目及附属设施设备的实际尺寸与位置。表6.3.5-2模型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划分等级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等级说明N1市政工程项目的概念性表达,宜包含市政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周边场地地质、气候等基本信息。N2市政工程项目的初步表达,宜包含系统性能参数、设备配置信息等。N3市政工程项目的精确表达,宜包含设施设备的规格信息、技术参数等。N4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表达,宜包含构件和设施设备的制造、施工、安装信息以及市政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的管理信息。6.3.6同一模型可包含不同模型细度等级的模型元素。6.3.7高等级的模型细度应包含低等级模型细度的所有要求。6.3.8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构件在不同阶段的信息细度等级宜符合本标准附录J的规定。6.4设计应用6.4.1设计阶段应用宜满足以下要求:1设计应用实施宜贯穿整个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2设计阶段宜进行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全专业协同设计,宜建立协同设计工作模式,包括协同设计工作流程、专业资料互提、设计校审、归档和交付方式等内容。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所需的基础数据应以设计模型为载体,应用产生的数据应及时反馈至模型。4设计各阶段模型宜在上阶段模型基础上深化创建。5设计模型信息宜满足各设计阶段数据提取和经济技术指标统计的需要。6设计阶段各应用宜满足表6.4.1要求12表6.4.1设计阶段应用总览序号应用名称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视化分析2性能仿真分析3管线改迁与交通疏导模拟4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测5设计基础数据建模与分析模型工程量统计7成果输出注:表中"V"表示该应用项宜用于该阶段,"口"表示该应用项可用于该阶段,"-表示该应用项不适用于该阶段。6.4.2可视化分析1可视化分析宜包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设计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交底、可视化校审、虚拟仿真漫游、可视域分析、工程实体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分析等。2可视化分析应用应以信息模型为基础,分析成果应利用设计模型生成,不应另建模型。3设计方案比选宜创建并整合市政工程模型和周边环境模型,从方案的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等方面对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形成方案对比分析报告。4可视化分析应用完成后,其辅助信息不应添加到设计模型。5可视化分析交付的成果宜包括漫游视频、渲染图片、分析报告等。6.4.3性能仿真分析1宜利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对工程开展受力性能分析、路面性能分析、抗震性能分析、抗风性能分析、交通仿真模拟、雨洪13分析等设计性能必要的仿真分析。2应真实采集分析要素信息、基础信息和环境信息。3专业分析模型应基于设计模型,专业分析不宜重复建模,因专业需要而进行模型扩展时不应改变原有模型,并应与原有模型结构协调一致。4生成的专业分析数据宜在数据互用协议的框架内随模型交互共享。5性能仿真分析的交付内容宜包括性能分析模型和分析报告。6.4.4管线改迁与交通疏导模拟1各阶段施工围挡、管线、现状道路等设施设备改迁时宜表现空间位置和交通流状态。2对改迁的各类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进行时空化建模,动态模拟改迁过程。3依据管线模拟改迁,创建交通动态模拟,分析道路保通方案。4管线迁改与道路保通模拟的交付内容宜包括管线改迁与道路保通模型、管线改迁与道路保通图纸、模拟视频及方案分析报告。6.4.5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测1宜包含工程内部、工程周边设施设备碰撞检查和安全距离预警。2应准确模拟管线、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地形地貌环境等空间要素的三维位置。3宜利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辅助管线空间协同设计。4宜开展设计模型空间位置分析,检查空间位置冲突。5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测的交付内容宜包括管线综合与碰撞14检测模型、碰撞检查报告、管线优化图纸等。6.4.6设计基础数据建模与分析1设计基础数据建模应依据基础数据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包括地形模型、地质模型、市政管网模型、包含GIS数据的实景模型、与当前工程项目发生位置关系的其他工程项目模型。2设计基础数据分析宜包括:设计方案规划分析、场地设计方案影响分析、市政管网设计方案影响分析、相邻项目影响分析、设计方案可行性模拟与评估等。3设计基础数据应由业主方或相关数据保管单位提供,资料及数据提供单位应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4设计基础数据由现状采集获得,应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5设计基础数据建模与分析交付成果宜包括设计基础数据模型、仿真模拟视频及分析报告。6.4.7模型工程量统计1模型工程量统计的对象宜包括土方、混凝土、钢筋、钢结构构件、道路、地下管线、交通设施及其它附属设施设备等的工程等。2模型工程量统计宜针对模型数据分类统计,宜从模型中直接提取工程量等信息,可不使用与计价相关的工程量计算方法。3模型工程量统计应用宜基于设计模型,宜完善构件计价相关属性信息,可对模型按计价模型量的要求进行拆分。6.4.8成果输出1成果输出内容宜包括信息模型、图纸、设计说明、计算文152设计成果应同时进行信息模型与图纸的交付,并应提供设计相关的文档,应保证模型与图纸版本的一致。3图纸设计成果应基于项目信息模型导出或生成,对于设计成果不能通过图纸表达的部分宜在图纸中添加信息模型截图。4由三维模型导出的二维图纸所采用的文字字体、线型样式、颜色、填充、图层、图例、标注样式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5信息模型设计成果应保证设计数据的有效挂接,交付物中的信息模型应包含源格式模型文件及交换格式模型文件。6在项目施工及运维阶段,信息模型及图纸发生变更后,应保证基于修改的模型生成图纸,或者基于修改的图纸更正模型。6.5施工应用6.5.1施工阶段应用宜满足以下要求:1施工阶段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实施宜贯穿施工全过程,宜包括深化设计、预制加工、施工放样、施工模拟、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应用。2施工阶段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创建应符合以下要求:1)模型应基于设计阶段模型创建,若无设计阶段模型,施工阶段模型创建应与设计图纸数据保持一致;2)模型数据应随着施工状态变化同步更新。3建设(施工)单位应负责协调管理各专业分包单位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并按要求整合和管理专业分包单位施工阶段市政工程信息模型。6.5.2深化设计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深化设计宜包括:1)地下管线位置及走向校核、设计管道埋深和高程校核、预埋管道位置高程校核等。2)道路、管道附属构筑物深化设计时,宜进行人行道路面砖、路缘石排布、检查井踏步排布设计等。3)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时,现浇混凝土结构宜进行预埋件、预留孔洞定位,预留洞口钢筋排布深化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宜进行模具设计、预埋件、预留孔洞定位深化等。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深化设计应基于施工图模型或施工3深化设计时,宜进行专业内部优化和多专业综合优化。4对于施工工艺、工程量及线位高程等重要变更,深化设计完成后应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5深化设计后的信息模型交付成果宜包含深化设计模型、深化设计图纸、分析报告、计算书、工程量清单等。6模型应满足模拟验收,实体质量和工程实测数据质量核验的功能。6.5.3施工放样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用于市政工程的各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测量各阶段,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放样宜包括项目测量方案制定、施工控制网布置、施工定位放线、高程测量传递等方面。2应利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编制测量方案,展现方案意图、测量施工工艺等,宜进行施工测量前三维可视化交底。3宜基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运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进行现场数据复核、创建一级三维控制网。4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用于施工放样时,应将现场地理信息17数据、既有构筑物位置信息等资料关联到模型中,对施工所需要的测量数据进行整合。宜基于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提取现场施工放样数据,利用测量机器人完成施工测量放样。5施工放样交付的成果宜包括项目高程、平面位置信息的施工放样点图及施工放样数据报告等。6.5.4预制加工1市政工程中包含有预制构件生产加工的工程项目均宜基于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实现。2一般预制构件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包含附加或关联生产信息、构件属性、构件加工图、工序工艺、质检、运输控制、生产责任主体等信息。3其他钢构、机电类别的市政工程预制构件应根据其生产、加工、拼装特点增加其相应模型信息内容。4预制构件在其物流过程中还应附加或关联条形码、物流运输和安装等信息、电子标签等成品管理物联网标识信息。5一般的预制构件加工生产过程中,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包括创建构件施工及预安装模拟、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准确定位、加工批次划分、配件辅料消耗控制、质量追溯信息等应用。6其他钢构、机电类别的市政工程预制构件应根据其构件特点增加相应深化应用点。深化的应用点可根据不同阶段模型交付细度逐步深化。7预制构件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应具备加工图生成功能,并支持常用数控加工、预制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格式。8预制构件交付的成果宜包括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加工图、相关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及构建生产相关文件等。6.5.5施工模拟1施工模拟应基于设计基础数据模型进行,宜包括施工组18织模拟和施工工艺模拟。2施工组织模拟宜根据施工工序安排、人材机调配、施工场地布设、预制构件吊运方案等方面需求进行,根据模拟成果对工序安排、资源配置、交通导改、管线迁改、平面布置等进行协调、优化,并及时更新模型。3施工工艺模拟宜包含对基坑工程、暗挖工程、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模板工程、临时支撑围护等工程的模拟。4施工模拟交付的成果宜包括施工模拟演示动画、施工方案问题报告及优化方案等。6.5.6进度管理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进度管理宜包括进度计划编制、偏差分析和进度优化等。2模型应用于进度管理时,应将实际进度关联至模型,通过可视化施工进度模拟检查和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调整优化进度计划。3宜根据工作进度需求,按照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段、工序等将用于项目深化设计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分解或合并。4模型应用于进度管理时,应添加计划进度、实际完成进度、资源配置等信息,设置进度和资源配置报警点。5进度管理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进度预警报告、包括进度计划变更文档在内的过程管理资料。6.5.7成本管理1成本管理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成本控制需求,对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进行分类、制定不同施工阶段及不同项目参与方的成本计划。2成本管理应对实际成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成本信息附加或关联到市政工程信息模型。3成本管理的成本计划制定、进度信息集成、合同预算成本进行。4成本管理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以及清单规范和消耗量定额,定期进行三算对比、纠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5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在施工图预算模型基础上增加成本管理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6.5.7.5规定。6成本管理交付的成果宜包括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成本分析报告等。6.5.8质量与安全管理1质量与安全管理宜基于用于施工作业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根据施工质量、安全组织方案,创建施工安全设施配置模型。2根据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的计划安排,提前更新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中的施工安全设施配置。3在用于项目深化设计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基础上添加质量控制点、危险源与安全设施配置等信息,并进行动态管理。4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问题和解决措施,宜关联到模型的相应构件上。5根据安全组织方案及安全设施配置模型进行虚拟安全教育体验。6模型应用于质量管理时,可进行图纸会审与质量交底、专项方案预演与优化、质量问题检查与验收等应用。7质量管理宜将施工现状点云数据模型与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对比,核查验收范围内模型构件外形尺寸、空间位置数据的一致性。208模型应用于安全管理时,可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大型设备运输、碰撞检查、灾害过程模拟、应9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应及时与模型关联,定期或分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出具相应报告。10质量与安全管理交付的成果宜包括更新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中的施工安全设施配置、大型方案预演模拟动画、分析报告、通过模型导出的质量及安全报告。6.6运维应用6.6.1运维阶段信息模型应用宜包括资料管理、模型数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养护管理、监控运行管理及应急管理等。6.6.2运维阶段创建的模型,应能达到将模型轻量化后与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集成的要求,宜进行必要的渲染,反应真实情况。6.6.3运维阶段模型应基于竣工交付模型,基于信息模型的运维管理系统平台应具备开放的数据集成接口和二次开发扩展能6.6.4资料信息数据宜采取数据库存储的方式与市政工程信息分析、竣工文档等数据。6.6.5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数据管理宜包括:1参照建筑实体对竣工交付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进行校核,确保模型与实体的一致性;2宜融合GIS技术成果,再现场地自然地理环境;3运维模型融合三维扫描及RFID等外部采集数据;214运维模型融合监控管理系统重要信息。6.6.6在进行设施设备数据管理时,资产编码应与设计编码匹配,并对竣工交付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进行实时维护更新。6.6.7运维模型养护管理信息应与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内容相符,并符合《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GB/CJJ36-2016)和《城镇桥梁养护技术规范》(GB/CJJ99-2017)的内容等要求,对模型中的养护管理模型数据进行统筹归类。6.6.8监控运行宜包括设计荷载、混凝土强度检测、裂缝检测、承载力检测、钢筋腐蚀及氯化物含量检测、疲劳问题检测等健康检测、损伤识别等数据,以及监控信息、实时状态信息、原始采集信息,日常监管人员养护信息等内容。6.6.9应急管理宜包括调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及处置协同救援实践的预警管理,通过监控运行管理中实时反应的状态集成到运维管理平台。22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1-08.01.06紧急停靠带01-08.01.07U型转弯设施01-08.01.08人行道01-08.01.09中央隔离带30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2-03.05.00防水层02-03.06.00护栏02-03.07.00排水设施02-03.08.00人行道02-03.09.00伸缩缝装置02-03.10.00搭板02-03.11.00锥坡防护02-03.12.00防抛网02-03.13.00管线槽02-03.14.00防落梁设施02-03.14.01挡块33附录D管道工程构件分类编码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4-01.00.00场地与环境04-01.01.00地形04-01.01.01地形曲面04-01.01.02地层04-01.02.00地物04-01.02.01现状建筑04-02.00.00土石方工程04-02.01.00土方工程04-02.01.01挖一般土方04-02.01.02挖沟槽土方04-02.01.03挖基坑土方04-02.01.04暗挖土方04-02.01.05挖淤泥、流砂04-02.02.00石方工程04-02.02.01挖一般石方04-02.02.02挖沟槽石方04-02.02.03挖基坑石方04-02.03.00回填方及土石方运输04-02.03.01回填方04-02.03.02余方弃置04-03.00.00管线04-03.01.00管道铺设04-03.01.01混凝土管36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4-03.01.02钢管04-03.01.03铸铁管04-03.01.04塑料管04-03.01.05直埋式预制保温管04-03.01.06管道架空跨越04-03.01.07水平导向钻进04-03.01.08夯管04-03.01.09顶(夯)管工作坑04-03.01.10预制混凝土工作坑04-03.01.11顶管04-03.01.12土壤加固04-03.01.13新旧管连接04-03.01.14临时放水管线04-03.01.15砌筑方沟04-03.01.16混凝土方沟04-03.01.17砌筑渠道04-03.01.18混凝土渠道04-03.01.19警示(示踪)带铺设04-03.02.00管件、阀门及附件安装04-03.02.01铸铁管管件04-03.02.02钢管管件04-03.02.03塑料管管件04-03.02.04转换件04-03.02.05阀门04-03.02.06法兰04-03.02.07盲堵板37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4-03.02.08套管04-03.02.09水表04-03.02.10消火栓04-03.02.11补偿器(波纹管)04-03.02.1204-03.02.13凝水缸04-03.02.14调压器04-03.02.15过滤器04-03.02.16分离器04-03.02.17安全水封04-03.02.18检漏(水)管04-03.03.00支架制作及安装04-03.03.01砌筑支墩04-03.03.02混凝土支墩04-03.03.03金属支架04-03.03.04金属吊架04-03.04.00管道附属构筑物04-03.04.01砌筑井04-03.04.02混凝土井04-03.04.03塑料检查井04-03.04.04砖砌井筒04-03.04.05预制混凝土井筒04-03.04.06砌体出水口04-03.04.07混凝土出水口04-03.04.08整体化粪池04-03.04.09雨水口38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5-03.01.02110kv主变压器05-03.01.03110kv计量屏05-03.01.04110kv保护屏(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1.05110kv中性点接地闸刀05-03.01.06110kv中性点避雷器05-03.01.0733kv、35kv中压开关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1.0833kv、35kv电力变压器05-03.01.0933kv、35kv接地变压器05-03.01.1033kv、35kv接地电阻05-03.01.1110kv中压开关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1.1210kv消弧线圆闸刀05-03.01.1310kv消弧线圈05-03.01.1410kv站用变压器05-03.01.15400V低压开关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1.16400VMNS低压开关柜(开关、二次回路)05-03.01.17中央信号屏05-03.01.18主变信号屏05-03.01.19充电机05-03.01.20空压机05-03.01.21交直流充电屏05-03.01.22蓄电池屏05-03.01.23模拟屏41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5-03.02.10蓄电池屏05-03.02.11触网闸刀控制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2.12回流排05-03.02.13单向导通装置05-03.02.14模拟屏05-03.02.15双边联跳柜05-03.02.1633kv/10kv电力变压器05-03.03.00降压变电所05-03.03.0110kv中压开关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3.0210kv电力变压器05-03.03.0310kv信号变压器05-03.03.04400V低压开关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05-03.03.05400VMNS低压开关柜(开关、二次回路)05-03.03.06400V电容器柜(动态无功补偿)05-03.03.07中央信号屏05-03.03.08车站短路器05-03.03.09交直流充电屏05-03.03.10蓄电池屏05-03.03.11模拟屏05-03.03.12空气除湿机05-03.03.1335kv动力变压器05-03.03.1410kv接地电阻箱43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05-04.00.00车辆05-04.01.00电客列车05-04.01.01DC01型电客列车(01A01,01A02)05-04.01.02AC01型电客列车(01A03,01A04)05-04.01.03AC02型电客列车(02A01)05-04.01.04AC03型电客列车(03A01)05-04.01.05AC04型电客列车(09A01)05-04.01.06AC05型电客列车(04A01)05-04.01.07AC06型电客列车(01A05)05-04.01.08AC07型电客列车(08C01)05-04.01.09AC08型电客列车(02A02)05-04.01.10AC09型电客列车(09A02)05-04.01.11AC10型电客列车(07A01)05-04.01.12AC11型电客列车(05C01)05-04.01.13AC12型电客列车(06C01)05-04.01.14AC13型电客列车(10A01)05-04.01.15AC14型电客列车(06C02)05-04.01.16AC15型电客列车(08C02)05-04.01.17AC16型电客列车(11A01)05-04.01.18AC17型电客列车05-04.01.19AC18型电客列车(08C03)05-04.01.20AC19型电客列车(06C03)05-04.01.2112A0147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土石方工程挖沟槽土方06-10.02.00管道工程06-10.02.01排水管道06-10.02.02排水管道管件06-10.02.03排水沟、截水沟06-10.02.04排水管道支吊架06-10.02.05阀门06-10.02.06预埋防水套管06-10.03.00机械设备安装工程06-10.03.01排水泵06-10.03.02潜污泵支架86附录I项目应用策划书1概述为成功在本项目中应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技术,项目组制定此策划,定义了将在本项目中开展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如深化设计、成本估算和专业协调等)的详细过程。项目信息工程名称:XX建设地点:XX主要技术标准:XX主要工程数量:本工程总长xxkm,宽xxm。桥梁XX座,涵洞XX条。工程总造价:XX项目采用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技术的原因:XX2编制依据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项目管理需要,编制此实施方案。参考的标准包括:(说明编制采用的相关规范及其他参考文章)3应用目标项目应用目标(经济效益目标)创优夺杯目标(社会效益目标)4进度计划5应用范围及(内容)深度本项目主要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点包括:多方案比选、全生命期分析、施工计划、成本估算、深化设计拟…根据项目特点及规模。描述项目应用所能达到的深度,结合93应用点描述。6人员组织及职责表1项目主要人员信息表角色单位姓名地址E-MAIL电话任务分工项目经理工程信息模型经理土建专业负责人土建建模人员桥梁专业负责人桥梁建模人员7软硬件配置设备情况:表2硬件配置表名称\数量用途备注其他硬件无人机(套)笔记本(台)台式机(台)VR设备(套)投影(套)设备情况:94表3软件配置表软件名称及版本\数量用途备注XX2019XX2018XX2019XX20198建模标准模型创建原则模型创建进度计划模型创建的范围及要求模型创建流程9应用流程10协同工作(详细描述项目团队的协作规程,主要包括:模型的管理规准,以及文件结构和操作权限等,以及关键的协作会议日程和议程计划)11模型质量控制(详细描述为确保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对项目参与者的操作、监控要求)12模型交付要求根据项目各阶段进度规划策划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进度。描述对最终项目模型交付的需求。95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37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2《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3《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4《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5《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51447-20216《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20137《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BJ61/T13820178《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模型技术标准》DG/TJ08-2202-20169《市政道路桥梁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G/TJ08-2204-201610《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2002138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B61/T5026-2022条文说明1391总则 3基本规定 4数据互用与交付 4.1一般规定 4.2数据互用 4.3交付与存储 5分类编码 5.1一般规定 5.2编码原则 6模型应用 6.1一般规定 1506.2应用策划 1506.3模型创建 6.4设计应用 6.5施工应用 6.6运维应用 1401.0.1在国家鼓励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颁布了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通过融合遥感信息、城市多维地理信息、建筑及地上地下设施的BIM、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本标准的编制是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引导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提升陕西省市政工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1413基本规定3.0.1在项目开展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的目标及范围,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工程特点(包括工程的性质、模型应用签署合约的应用要求以及工程的各项成本与综合效益。此外还应考量工程项目相关方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项目的信息模型应用环境与应用条件。3.0.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工程全生命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从而提升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但可根据工程实际应用需求将其应用于项目的若干阶段或环节,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模型技术的价值。3.0.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管理制度及体系包括信息模型应用的总体实施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与职责、参与各方协同工作规定等,宜由项目的建设单位或由咨询单位辅助建设单位编制、发布与监督实施。项目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应与项目整体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协调一致。3.0.4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是项目数据交互与协同工作的统一载体,宜由项目的建设单位或由咨询单位辅助建设单位搭建与管理。平台应可以实现项目设计、施工、运维三阶段模型数据及模型应用数据的集成与整合,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相关方的协同工作、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满足设计、施工、运维三阶段项目市政工程模型应用的要求。平台宜易与本地建立的多规合一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在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上将模型数据及模型应用数据与"多规合一"平 142台进行对接并满足其相关应用,可以实现项目的全生命期管理,更大程度上发挥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价值。1434数据互用与交付4.1一般规定4.1.1数据互用是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具体工作。为满足数据互用要求,模型数据必须考虑项目相关方需求。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建设工程各相关方之间模型数据互用协议,是保证顺利实现数据互用的基础。考虑到目前国内市政工程相关BIM数据互用标准尚未完善,可参照国际标准,当没有相关标准时,可由各相关参与方商定数据互用协议。4.1.2目前,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各项应用的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尚未完善。这些标准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本阶段、本任务、本应用及相互间数据互用的内容与格式要求,应用中宜采用满足市政工程特定需求的软件进行建模及应用,同时考虑接收方的需求,以确保用于交换的数据是准确无误。4.1.3市政工程全生命期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各项应用在信息数据模型互用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内容需根据信息数据互用需求由各相关方来确定。4.2数据互用4.2.12模型、子模型应具有正确性、协调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交付、交换后能被数据接收方正确、高效地使用。项目BIM实施策划书中应规定项目相关方接收及交付的144模型数据存储版本。4.2.31理论上任何不同形式和兼容格式之间的数据转换都有可能导致数据错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使用相同数据格式的软件。建议采用工业基础类格式,选择的模型软件及应用软件支持工业基础类格式的输入和输出。当必须进行不同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时,要采取措施保证交换以后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4.2.4各相关方完成的模型数据成果应及时存储和归档,建议选用国际通用格式IFC标准进行存储,同时,考虑IFC标准或其他的通用数据格式未全面包括市政工程专业的所有信息,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存储可同时采用约定的数据格式,但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4.3交付与存储4.3.1对于项目工程,由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直接生成的图纸或文档可以保证模型构件信息和图纸文档信息的准确对应,能得到更真实和详细的数据,有利于向下游传递应用,其中图纸包含纸质版图纸和电子版图纸,文档包含专业计算书、实施计划书、模型工程量清单、市政工程指标表等由市政信息模型直接生成的文档文件。4.3.2为了直观快速地表达市政项目在各个阶段所对应的应用模型交付细度要求,本条对其做了相关规定,方便相关接收方针对交付物中市政信息模型细度要求进行对照界定,保证交付质量。4.3.3为了避免人为模型审核产生的遗漏和错误情况,确保各专业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协调一致,应通过具有碰撞检查功能的软145件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包含硬碰撞和软碰撞,并对检查出的问题点出具位置和情况说明,排除所有不合理的模型碰撞问题。4.3.41存储信息包括模型几何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模型应用信息及物联网设备所产生的流式数据。2本地存储时应采用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的介质。3存储服务器,按照数据计算要求,宜采用适合连续长时间运作的处理器。4存储服务器,宜具备一定的可扩展空间和冗余件。5存储服务器,宜具备关键恢复功能、操作系统备份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支持。4.3.51备份的信息宜进行标记与排列,标记备份包括使用有信息以及其他说明等。2备份的信息宜定期进行测试,以保证备份信息完好,具备信息恢复能力。3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宜结合项目实际要求选择信息容灾系统级别。4.3.61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可通过对服务器安装和部署防火墙、杀毒软件,关闭服务器多余端口等方法避免服务器受到恶意攻击。2市政工程项目相关方宜对服务器进行系统运行日志监控,包括最近登录时间、使用的账号、进行的活动等,定期生成报表,分析系统是否存在异常现象。1465分类编码5.1一般规定5.1.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分类编码与之相协调的标准还有:《施工工程信息的组织》(ISO120062)、《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GB/T51301)。5.1.2市政工程涵盖的类目较多,本标准主要对新建、改建、扩理厂等工程分别进行信息模型的分类与编码。5.1.3对市政工程构件的空间、系统、分类属性的编码定义,是模型设计和应用时的基础编码,基本满足一般数据传递和应用的要求,依据《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2027的规定,基于此编码的市政工程模型构件可被计算机快速识别,便于形成结构化的数据,使基于模型的数据进行快速统计、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5.1.4市政工程根据各自工程类别,对构件的分类编码参考引用《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本标准中对未定义的分类编码条目,可在现有分类表的基础上扩展,编码的内容包括各类市政工程中的资源、过程及成果。5.1.5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类目称下147位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同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下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市政工程因工程类目较多,包含道路、桥涵、管道、轨道交通、管廊、水厂、垃圾处理厂等,采用线分法可避免信息模型构件类目交叉、重复,简化减少信息量,方便数据的检索和使用。5.2编码原则5.2.11科学性:宜选择事物或概念(即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2系统性: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3可扩延性:通常要设置收容类目,以保证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还应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4兼容性:应与相关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协调一致。5综合实用性:分类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把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处理,达到系统最优。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各相关单位的实际需要。5.2.2信息编码应遵循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明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基本原则。1唯一性:在一个分类编码标准中,每一个编码对象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2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分类体系相适应。3可扩充性: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1484简明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以便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5实用性:代码结构应尽可能反应编码对象的特点,使用于不同的相关应用领域,支持系统集成。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