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七年级历史2023年1月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规定范围内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使用答题卡的学校,答案填写在下表中)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人面鱼纹彩陶盆”可知,这是半坡氏族的居住房屋和遗留文物,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距今170万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⑤国家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家畜饲养、农作物的种植、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是国家出现的前提,排除含有⑤的ABD项。故选C项。4.孙中山曾评价某位人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位人物是()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先生歌颂的是传说中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发明创造了指南车的轩辕黄帝,C项正确;炎帝与黄帝联盟击败了蚩尤,但与“创造指南车”不符,排除A项;大禹和舜都是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与他们相关的传说是禅让制和大禹治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D两项。故选C项。5.《礼记·礼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对“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的理解正确的是()A.仅推选贤能之人为首领 B.指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天下为家”开始于秦朝 D.以尧舜禹禅让为标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夏朝,禹死后,他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样,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天下为公演变成了天下为家,B项正确;推选贤能之人为首领,这是禅让制,排除A项;“天下为家”开始于夏朝,排除C项;“天下为家”以启继承王位为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6.“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周朝采取的巩固政权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朝实行了分封制,最终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的,排除B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用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排除C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开创以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的,排除D项。故选A项。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奴隶社会末期才出现铜器 B.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C.青铜器种类单一,只作为礼器 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D项正确;考古发现证明,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便出现了铜器,排除A项;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排除B项;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排除C项。故选D项。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尊王攘夷”成为争战旗号 B.秦国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C.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相互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A项正确;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排除B项;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排除C项;随着周王室的子弟日益增多,诸侯国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排除D项。故选A项。9.《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兴修水利 B.奖励军功 C.兼并诸侯 D.巩固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统一后,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题干材料中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等,D项正确;兴修水利、奖励军功、兼并诸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0.通过《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这些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因此才会出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现象,B项正确;楚汉争霸是战争,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排除D项。故选B项。11.“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宗室……外戚……宦官又盛”,这是说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宗室、外戚、宦官三者之间权力消长变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2.“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B.秦统一中国C.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上“中国的名片”,故选C。13.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与赤壁之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军队决战,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是官渡之战;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晋灭掉吴国,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请你仔细观察右图,据图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B.中原汉族人民大量前往江南C.江南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D.南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导致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故中原汉族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ABCD都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其中,中原汉族人民大量前往江南,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5.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这表明()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彻底淡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孝文帝改革”“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随着北朝政权的汉化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胡人在学汉语,汉族人民也在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B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民族隔阂,各民族之间的偏见也没有完全消除,排除AC两项;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观念逐渐淡薄,但并没有完全淡薄,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语:齐语》载,管仲说,美金(青例)用来铸武器,恶金(铁)用来铸农具,足见春秋初期冶炼技术的发展。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耕与牛相连,说明东周时耕作法的进步。——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秦王政后来能够统一全中国,成为始皇帝,追根溯源,与商鞅变法的成功关系极大。此外,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换变法时创建的,两者的前后源流关系清晰可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第1卷》材料三: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在当时只有改变秦的暴政,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才能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秦“统一全中国”与商鞅变法有何关系?结合所学,请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鞅变法时创建的”的观点.(3)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缓和农民的反抗”?(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铁制农具;牛耕。(2)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推行县制或统一度量衡。(3)轻徭薄赋、减轻刑罚。(4)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16题详解】根据“恶金(铁)用来铸农具”“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耕与牛相连,说明东周时耕作法的进步”可知生产技术进步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7题详解】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中,有确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这与秦朝实行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有前后发展继承关系。【18题详解】根据“实行轻徭薄赋慎刑”可知措施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19题详解】秦朝保证导致灭亡,汉朝吸取教训开创文景之治,故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期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大国吞并小国,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政治有何不同特点?(2)材料二中诗句和示意图分别反映了“秦王”的什么重要贡献?(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归纳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产生的历史影响。(4)材料四图示局面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哪一政权结束了这一局面,统一了全国?(5)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什么?【答案】(1)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走向统一。(2)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4)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西晋。(5)统一/大一统【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一信息“春秋时期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大国吞并小国,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各国开始了兼并战争,走向统一。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王”的贡献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小问3详解】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小问4详解】问题一:依据材料四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是蜀、魏、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小问5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来我国古代发展的趋势是统一。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题,共计25分.18.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同学们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小组一:【历史承载】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1)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项与文字相关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小组二:【哲思一脉】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③“兼相爱,交相利”——墨子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韩非子(2)阅读同学们搜集的古代思想家们的名言,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主张。(3)上述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该局面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小组三:【?】小组三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做好整理工作。材料三:(4)写出材料三图示相关成就中出现时间最早的一项的名称.(5)请选取上述图片中的两幅,做简要图片说明,并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主题图片代号简要说明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6)联系现实,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答案】(1)历史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研究书法艺术史的重要作品。(2)孔子: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得民心者的天下。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韩非子:法治,加强中央集权。(3)孔子,孟子。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最早:造纸术。(5)简要说明:A、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B.蔡伦改进造纸术,便利了文化典籍流传。C、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D、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E、华佗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主题:如医学成就、科技成就等,言之有理即可。(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