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第1页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第2页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第3页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第4页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80℃ D.一个成人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5m2.(2分)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A.天和号 B.月球 C.火星 D.太阳3.(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 B.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D.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4.(2分)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小于10min B.汽车只要不超速可以随意开 C.汽车可以35m/s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相对于护栏是静止的5.(2分)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6.(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7.(2分)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8.(2分)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的四个数据正确的是()A.1.8dm B.18.2cm C.183.2mm D.182.34mm9.(2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10.(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11.(2分)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胡琴、琵琶、羌笛这些乐器,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12.(2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13.(2分)在盛有水的铁质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A.2次,空气 B.3次,空气 C.2次,铁质水管 D.3次,铁质水管14.(2分)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15.(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6.(2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是非晶体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17.(2分)打预防针前在皮肤上擦酒精,皮肤会有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A.液化吸热 B.蒸发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放热18.(2分)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9.(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20.(2分)下列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霜A.(1)(2) B.(2)(4) C.(1)(3) D.(3)(4)二、实验题(共20分)21.(14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5)vBCvAC(填“>”、“<”或“=”)。22.(6分)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1)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两处错误是:①;②。(2)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3)图丙中(a)、(b)是某同学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一定是水将要沸腾的情况;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4)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放)热。三、计算题(共15分.必须有规范的解答过程,否则不得分)23.(6分)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正式合龙,全桥长6400m,上层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km/h,下层是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250km/h。(1)现有一辆试验小轿车匀速通过该大桥,用时200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2)若有一列长为400m的火车,以50m/s的速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秒?24.(9分)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后听到回声,求:(假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司机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2)司机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的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3)司机按喇叭时,汽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80℃ D.一个成人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5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符合实际,故A正确。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故B错误。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40℃,故C错误。D、一个成人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m,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2分)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A.天和号 B.月球 C.火星 D.太阳【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天和号和冰箱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和号是静止的,故A正确;BCD.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月球、火星、太阳和冰箱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月球、火星、太阳是运动的,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3.(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 B.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D.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分析】(1)由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判断甲的运动状态,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时间和路程的对应值,求出甲的速度大小;由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判断乙和丙的运动状态,乙和丙的速度大小。(2)在时间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距离越长。【解答】解: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甲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可以判断甲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的速度不变,又因为甲的方向不变,所以甲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4m/s;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乙的速度保持6m/s不变,丙的速度保持4m/s不变,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乙和丙运动方向都不变,所以乙和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由上面的分析知,v乙>v丙=v甲;根据v=可知s=vt,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远,所以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综上所述,D错误。故选:D。【点评】能从路程和时间,速度和时间图象上读出甲乙丙速度的大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分)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小于10min B.汽车只要不超速可以随意开 C.汽车可以35m/s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相对于护栏是静止的【分析】(1)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和区间测速长度,根据t=可求出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1)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v=120km/h≈33.3m/s,所以汽车可以120km/h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也可以33.3m/s的最高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故BC错误;(2)汽车通过的路程s=20km,由v=得,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h=10min,故A正确;(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与护栏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相对于护栏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警示牌上得出有用信息。5.(2分)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分析】(1)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物体做机械运动;(2)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是否改变。【解答】解: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小船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小船的滑行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生产科研活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D、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中,月亮秀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6.(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解答】解: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高。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较大,鼓敲敲的响,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声音的知识,包括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相关因素,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7.(2分)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会听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声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8.(2分)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的四个数据正确的是()A.1.8dm B.18.2cm C.183.2mm D.182.34mm【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A、1.8dm,记录结果准确到1dm,故A不符合题意;B、18.2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故B不符合题意;C、182.3m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符合题意;D、182.34mm,记录结果准确到0.1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正确解题。9.(2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A、学校周围停止施工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窗户装上双层玻璃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禁止鸣喇叭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带上防噪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0.(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分析】A、音叉发声的时候在振动,使小球弹起;B、人听到了音叉的振动,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D、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振幅无关,音调和频率有关;【解答】解:A、音叉发声的时候在振动,使小球弹起,故A正确;B、人听到了音叉的振动,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故B正确;CD、响度和振幅有关,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和振幅无关,故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11.(2分)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胡琴、琵琶、羌笛这些乐器,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分析】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发声体,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特性中的音色这一知识点,难度较小,属基础题型。12.(2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分析】声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解答】解: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能结合实例了解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属于基础知识。13.(2分)在盛有水的铁质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A.2次,空气 B.3次,空气 C.2次,铁质水管 D.3次,铁质水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解答】解: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铁质水管中传播,声音在铁质水管中传播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故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铁质水管传播的。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题。14.(2分)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解答】解: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选:D。【点评】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声15.(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此选项错误。D、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16.(2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是非晶体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解答】解:AC、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C错误;B、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D、由图象知,该物质EF段为凝固过程,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故凝固点为45℃,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7.(2分)打预防针前在皮肤上擦酒精,皮肤会有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A.液化吸热 B.蒸发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放热【分析】(1)蒸发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2)液化的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放热。【解答】解:当在皮肤上擦酒精后,酒精会蒸发,蒸发的同时会吸收皮肤上的热量,所以会有一种凉的感觉。故C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蒸发有制冷的作用,蒸发吸热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18.(2分)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到学以致用。19.(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0.(2分)下列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霜A.(1)(2) B.(2)(4) C.(1)(3) D.(3)(4)【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其余三个是放热的;先判定几种现象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最后即可确定哪些是吸热的。【解答】解:①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②“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需要放热;③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发生的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④霜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需要放出热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二、实验题(共20分)21.(14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v=。斜面应保持较小(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5m/s。(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5)vBC>vAC(填“>”、“<”或“=”)。【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3)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已知tAB,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5)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的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3)由图示可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0.4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5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所以vBC>vAC。故答案为:(1)v=;小;时间;(2)变速;(3)40.0cm;0.25;(4)小;(5)>。【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2.(6分)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1)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两处错误是:①没有用外焰加热;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96℃。(3)图丙中(a)、(b)是某同学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b)一定是水将要沸腾的情况;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4)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吸/放)热。【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2)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3)水沸腾前,整个容器中上层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水的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解答】解:(1)由图可知,实验操作的两处错误;①没有用外焰加热;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图乙中的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它的分度值为1℃,它的读数为96℃,即水温为96℃;(3)水沸腾前,整个容器中上层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