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前导入

五四运动(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课前导入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新青年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课前导入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目标

行业PPT模板/hangye/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文体知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提倡浪漫主义文学;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开创新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奠基者;1923年出版诗集《星空》;1926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另有《前茅》《恢复》《新华颂》等诗集。抗战期间,创作《屈原》《南冠草》等六部历史剧。《女神》/《天狗》/《凤凰涅槃》/《屈原》郭沫若文化身份文学经历代表作品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写作背景你知道《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写作背景吗?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1、这首诗给你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宏伟、强力、壮丽、炽热。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整体感知

①诗人选用“白云”“北冰洋”

“太平洋”

“洪涛”这些自然界中壮阔宏大的意象,再用“无数”“壮丽”

“无限”

“滚滚”

等形容词加以描绘,一幅海涛汹涌、白云涌现的壮丽图景便跃然纸上。

②运用"怒涌”“提起”“推倒”

等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宏伟壮丽的海洋图景更加生动。

③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的修辞手法,运用“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

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等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2、诗歌这种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意境是如何营造出来的呢?请你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整体感知3、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半封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从更宏观的思想层面来说,作为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整体感知诗人尽情描绘这幅海涛汹涌、白云涌现的壮丽图景,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是为了表达对“力”的极力歌颂和赞美。而文末“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句,诗人更是从多个角度设喻,描绘“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力”的美。4、诗人描绘这幅海涛汹涌、白云涌现的壮丽图景是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找出答案。整体感知5、“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整体感知“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力”可以“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毁坏”指打破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创造”指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新中国。“努力”是呼唤人们要坚持,有恒心,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

诗人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五四”时期的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6、诗人为何要如此歌颂赞美“力”呢?“力”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整体感知7.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这与前文有何联系?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大平洋“滚滚的洪涛”的具体最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响;“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韵律。总之,都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溢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对五四精神的歌颂。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立”是一个动词,“站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háo)的是“吹响号角”。放声呼喊,是呼喊、是欢呼、是呐喊、也是赞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放号,直接发出呼喊,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抒写的是对“力”的赞美。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C.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D.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答案B解析B项,应为: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课后练习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B.这首诗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C.这首诗没有陈述句,都是感叹句。而且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D.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

答案C解析“这首诗没有陈述句”不恰当,也有陈述句,如“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课后练习课后练习3.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