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与地坛》《赤壁赋》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上册散文单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自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三篇文章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初中学过《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散文,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缺乏阅历和体验,对文章中哲理性的东西难以深入理解。本课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学习,尝试从“文本分析”向“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读懂、读深、读透文本。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写景段落,明确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情理结合的手法,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意象。2.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提升文学欣赏品位,体会作品背后凝结的民族审美心理。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写景散文情感线,理解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由情到景,由景入情,由景入理。4.文化理解与传承:品味苏轼和史铁生、海伦・凯勒身上共有的人格,感悟这种人格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并能够迁移运用到写作中。难点:理解“景”与“情”、“景”与“理”的关系。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体会作品的文辞之美。2.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3.比较阅读法。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教学课时设想:7课时1.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课时,其中《赤壁赋》读准、初步翻译1个半课时。2.研习文本的结构、语言、主题、艺术手法3课时。3.深入感悟文本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人生之路并不总是阳关大道,有时会“山穷水尽”,这时千万不能放弃,因为也许拐角处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遭遇“山穷水尽”,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双腿残废,苏轼多次被贬,海伦・凯勒因病失明失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经历不幸后如何破茧成蝶,实现人生的突围。(二)在整体感知原文的基础上把握形象,明确为什么“突围”任务一:给史铁生、苏轼、海伦・凯勒制作名片,指出他们的相同点相同点:1.都遭遇了不幸。2.都经历了从低谷实现“突围”的心路历程。任务二:探究景物描写在人物“突围”方面所起的作用活动一:缘景明情——阅读《我与地坛》3-7自然段,找出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二:缘景明情——失魂落魄的史铁生借助地坛中的哪些景物获得生命的力量,实现人生突围?通过三次景物描写,“我”得到生死轮回的人生启示。从对自然的认知上升到对自我的认知,体现对自我困境的突围。第一次景物描写用词黯淡衰颓,剥蚀、淡褪、坍圮、散落、仓幽等展现了,正如“失魂落魄”、“找不到去路”的对生活的绝望的“我”。第二次景物描写开始关注渺小的生命,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等展现了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隐含着勃勃生机,象征着“去呆坐,去默想,去窥看自己的心魂”的在绝望中挣扎、求索的“我”。第三次景物描写借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落叶,“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随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象征“我”虽被命运捉弄双腿瘫痪,却从宏大的时空背景中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和丰富: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活动三:缘景明情——找出《赤壁赋》集中写景的文字或段落,概括诗人情感及"水月”的特征。水月的特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活动四:由情入理——苏子以江水做比表达自己怎样的观点的?苏轼以明月江水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发,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无尽,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用不着羡慕江水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苏轼对客做出的回答,也是对自己做出的回答,从容而大气。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忧乐甚至生死,已然置之于身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寻得精神上的超脱。文中的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第二课时任务三:对比鉴赏,探讨分析史铁生、苏轼、海伦・凯勒怎样“突围”1.史铁生、苏轼——借助自然山水2.海伦・凯勒内力: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外力:父母、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任务四:感悟人物精神,深化“突围”之道——“突围”后怎么样史铁生和苏东坡都在“山水自然”中完成了人生突围,“对话自然,突围重生”为处于困顿之境的无数文人提供了一条出路。你还知道哪些文人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自我突围之路?1.请仿写下面句子,讲述“对话自然、人生突围”的故事。示例:(李白)走向了(梦中天姥),激发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壮志。3.最近几年,从“丧文化”“佛系青年”再到“躺平”“摆烂”,年轻人的负能量似乎只增不减,为传播正能量,鼓励青年积极上进,学校《青岫》文学社要为史铁生、苏轼、海伦・凯勒拍摄短视频,请你从三人中任选一个写40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小组内分享后每个组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题目设计依据:命题链接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过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教考衔接,命题指向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试题题干给出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契合这一指导方向。(三)课堂总结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人生,如同一场旅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高山,时而峡谷,时而坦途,时而歧路。我们或放歌,或悲哭,然而,大自然始终以其不变的姿势深情地看着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