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_第1页
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_第2页
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_第3页
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_第4页
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审美创造”的要求,结合古诗词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教学古诗词时,要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本文主要从诵读、绘画、歌唱、赏析四个路径,探讨赏析古诗词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的具体策略,指出古诗词教学践行“审美创造”的具体做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门美的艺术。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教师教学古诗词时,要探究多元路径,赏析诗词之美,引领学生领略诗词中独特的艺术韵味、深沉的内涵和细腻的情思。让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在我们的课堂中绽放。一、诵读,品味诗词音韵美古诗词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相间、对仗工整、节奏鲜明以及叠字运用等方面。这些音韵技巧的运用,使得古诗词在形式上更加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指导诵读的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诗词的音韵美。(一)音韵解析诵读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包括押韵、平仄、对仗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音韵技巧的基本概念,指导学生分析诗词的音韵特点,让学生理解这些音韵技巧如何为诗词增色,使诗词更具韵律美,为后续的诵读和品味打下基础。如对仗技巧,教师除了讲解清楚“对仗是把两个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概念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对比、呼应,增加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些工整的对仗句子,就像是一对对蝴蝶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和谐又美妙的感觉。它们不仅让诗词在形式上更加整齐,还在意义上相互映衬,增添了诗词的深度和韵味。如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对仗运用巧妙,诗中将“梅子”对“麦花”,“金黄”对“雪白”,颜色与景致相映成趣,既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绚丽多彩,又使诗句在形式上更加和谐统一,富有音韵美。(二)划分音步教师可根据诗词的语言特点,使用停顿符号(如“/”和“//”)来划分音步,帮助学生直观看出诗词的节奏。以便学生在诵读时掌握好停顿。古诗的音步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五言诗的音步为“二三式”,七言诗的音步为“四三式”或“二二三”。如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音步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也可以这样划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学生掌握规律后,遇到同类诗歌自己就能正确划分朗读节拍了,不需要教师再去讲授。但是词的朗读音步比较复杂,不宜向学生传授规律,应该每次学习新词,都在诵读前帮助学生划分音步。(三)朗读示范教师亲自朗读示范,让学生听出诗词的节奏。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以及停顿的位置,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尤其要注意体会诗词的轻重音和语气的舒缓与急速。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具体诗句找出规律,如谓语动词、表示性状程度的状语等需要重读。同时,语气的舒缓与急速也要根据诗句的情感和意境来把握。(四)跟读模仿学生可以跟着教师或音视频进行跟读模仿,逐渐掌握古诗词的正确发音和朗读技巧。在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语速、语调和轻重,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音韵美。学生要反复练习和诵读,逐渐熟悉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古诗词不只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学生跟读时,要试着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二、绘画,领略诗词意境美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这些诗词,画面感极强,可谓“诗中有画”。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古诗词绘画,领略其意境美。(一)解读诗词意境在绘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刻体会诗词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教师要在学生绘画前解读篱落疏疏、独径深深、树头花落、菜花灿灿的春日美景,以及儿童追蝶之乐。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诗歌中浓浓的春日气息和乐趣,为绘画做准备。(二)启发绘画创意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构图,要把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呈现在画面中。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把诗词的客观环境真实描绘出来,这是给诗词绘画的基础。但是绘画不能只局限于诗歌中的意象,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结合诗词虚幻景象,拓展诗词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领略诗词的意境美。如《宿新市徐公店》中并没有小溪,学生可以在画作中绘出远景的涓涓溪流,增加画面的春意之美。(三)指导绘画技巧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绘画技巧指导,如教授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技巧来表现诗词的意境,运用透视、光影等技巧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等。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如绘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图画时,有的学生绘制水彩画、有的学生绘制素描画,还有的学生绘制写意画等。如图1是蜡笔画,图2是写意画,都呈现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三、歌唱,体会诗词情感美古典诗词在诞生之初,是以吟唱形式广为流传的。古人用吟唱诗词来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歌唱,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能够将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赋予诗词更加生动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歌唱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体会诗词的情感美。(一)营造音乐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情感之美,教师可以营造适宜的音乐氛围。例如,在教室中播放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或者让学生在歌唱时闭上眼睛,想象诗词中的场景和情感。(二)解析诗词情感在创作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主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为后续的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如歌唱《清平乐·村居》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21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43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20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进而写下这首词。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歌唱时再现翁媪幸福之情的同时,体会作者在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三)创作旋律和节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节奏,倡导学生根据诗词抒发的情感创作歌曲旋律。旋律与诗词的情感相互契合,二者相得益彰。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从而更深入地体会诗词的情感美。歌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独唱、合唱、领唱、二重唱等,歌曲风格可以是摇滚、民谣、说唱、古典等,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音乐形式,演绎古诗词中真挚的情感美。四、赏析,品咂诗词语言美古人写诗词十分重视炼字,反复推敲、斟酌,求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诗词中的字词精炼、准确,一词一句都能传神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的“惟”,是“只有”的意思,简简单单的一个虚词,就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田园初夏的静谧。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赏析中品咂诗词的语言美。(一)赏析语言的精炼美诗人常常通过对词语的精确选择,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如《清平乐·村居》中“卧”字,仅仅一个字,就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儿子的半躺半侧坐的姿态,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孩童形象,表现出乡村生活的悠闲惬意。(二)赏析语言的形象美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雪喻麦花洁白,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雪一样洁白的麦花图中,形象生动,美不胜收。(三)赏析语言的音韵美古人写诗词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他们通过对平仄、押韵、对仗、叠字等音韵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诗歌在朗读时产生优美的音乐感。教师要在赏析诗词时,引领学生找到这些富有美感的字词,让学生反复吟咏,体会其音韵美。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篱落疏疏”一句,诗人就运用叠字形象地描绘篱笆稀稀疏疏的景象,读起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四)赏析语言的含蓄美古人写诗常常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效果。他们通过意象来创造出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使读者能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领略到更深的意境和韵味,如用“明月”寄寓思乡之情,用“柳树”象征送别之意等。在鉴赏古诗词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透过表层理解其深层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之美。如蜻蜓代表着纯洁、自由和美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而有蝴蝶在古诗中则更多地被赋予美丽、变幻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