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_第1页
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_第2页
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_第3页
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_第4页
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是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歌颂。“你”指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2.粟具有耐旱、自生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国北方早期先民首先从粟下手栽培种植;而几乎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先民也驯化了稻并开始大量种植。粟和稻的种植说明()A.农业开始精细化发展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C.农业适应了定居生活 D.北方农业较南方发达3.殷墟是我国清朝末年在河南省发现的商朝后半期文化遗址,因中国历史上称商朝为殷代、殷商和殷朝,故此称呼此地为“殷墟”。“商朝”被称为“殷代”的原因是()A.亳又名殷 B.国君名讳 C.盘庚迁殷 D.国灭于此4.社科院版《中国通史》记载:“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此材料说明()A.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B.西周只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C.分封的基础是土地和人口 D.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5.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1éi)的铭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这项制度是为了()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6.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它是A.炎黄联盟 B.国人暴动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7.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以法治国 B.礼法并用 C.无为而治 D.以民为本8.汉字历史形态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征()A.优美且普及 B.古典而激进 C.传承并创新 D.厚重但保守9.《潜丘札记》记载:“河南郡在秦为三川郡,治荥阳县。故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这反映了秦朝()A.统一车轨 B.推行郡县制 C.统一货币 D.实行分封制10.有历史学家说:“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而秦代的迅速消亡,原因在于役使民力过甚。”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①较为客观地评价了秦朝的政治统治②政治统治的弊端明显加速了其消亡③过度役使民力是秦灭亡的唯一原因④秦朝的政治政策中有部分积极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C.分封宗法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12.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连皇帝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下图)。由此可见,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毛主席曾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们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下列荣誉最适合用在刘秀身上的是A.“人文始祖” B.“文景之治” C.“汉武盛世” D.“光武中兴”15.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有关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丝绸之路起点是古都洛阳D.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16.《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7.“曹操墓在安阳”这一新闻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真伪,到曹操墓中的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C.DNA鉴定结果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18.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C.西晋短期统一,政局稳定 D.北方战乱动荡,民族矛盾尖锐19.《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文化名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刘徽——《大明历》C.顾恺之——《女史箴图》 D.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材料分析题21.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代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时,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藏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四: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该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4)从材料四可看出,该制度在“平王东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2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材料四(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并指出“秦王扫六合”的意义。(4)据材料四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道德经》(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墨子:要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伐和兼并。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生活要节俭。材料四:韩非: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可依。君主应集中掌握主法权。法必须随时而立,令应顺应民心。(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从材料二、三、四中选取一位思想家及他的思想学说,说明他的思想学说“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24.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华夏诸侯国在被楚国灭亡的过程中,其居民有不少被迁与楚人杂居,楚也会向这些征服地移民。久而久之,他们便合而为一了……由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而引起的民族交融,乃是一种不仅存在于春秋时期,而且存在于整个先秦时代的情况。——摘编自徐兴祥《春秋时期民族融合的渠道问题》材料二汉通西域的结果,使广大的西域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族人民加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交融,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摘编自汪高鑫《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材料三民族交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他掀起的“汉化运动”并没有达到“全盘汉化”的预期目的……措施大多采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对鲜卑族施以巨大的压力,以促进鲜卑、汉民族融合,但违背了民族交融的客观规律,最终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对“汉化运动”之成效我们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该随意低估。——摘编自李克建、陈玉屏《谈改革对民族融合规律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位为“汉通西域”作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皇帝除外)。结合史实说明“汉通西域的结果,使广大的西域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3)材料二中提到了“汉朝的民族交往交融,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如何处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汉化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客观、全面评价这场“汉化运动”。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常要商人贩卖货物,既没有受饿挨冻的人,也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