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魏相并吉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魏相并吉传》,有删节)

译文: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魏相年轻时学习《易》,做郡里的卒史,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答策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不久,御史大大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桑弘羊要到客舍来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他就把县丞绑了起来。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就把他逮捕拘押,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决这个宾客在街头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

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自己看到父亲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于是就自己辞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属追去喊他回来,终于没有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叹道:“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辞了官,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令的儿子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即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城最坚固之处,武器库是精良的兵器聚藏的地方,所以让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丞相的儿子做武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魏相不深切思考国家的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啊!”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戍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霍光,自己说愿意再留守一年来赎太守魏相的罪。河南的老弱百姓一万多人守着函谷关要求入关向皇帝上书,守关的官吏把这事上报。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而被释放。又有诏书命令魏相再做茂陵县令,将其升迁为杨州刺史。后来朝廷考查郡国的国相们,许多人被贬退。魏相与丙吉要好,当时丙吉的官职是光禄大夫,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的成绩与行为,就要起用你了。希望你处事谨慎自重,修炼自身的才能。”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因而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任刺史二年后,被征召为谏大夫,又转为河南太守。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说:“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了大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他家的兄弟女婿们掌有兵权,很有权势。霍光的夫人显和他们家的女眷都在长信宫有名籍,可以自由出入,有的夜里从禁门出入,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渐渐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霍氏谋杀许太后的事情才被皇帝知道。于是罢免其中三人的侯爵,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赐食邑八百户。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名实,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是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皇帝十分看重他们。魏相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宽和。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谥号为宪侯。

《汉书·魏相并吉传》(二)

2、《汉书·张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张安世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译文:

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汉书·张安世传》

3、《汉书·丙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丙吉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到担任丞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部下官员有人犯罪贪污,不称职,总是给这种人放长假,到底不去审问调查。他的宾客中有人告诉他说,“大人担任汉丞相,那些坏官吏已经形成了贪污事实,为什么一点也不惩办呢?”丙吉说,“在中央官府做丞相而获得审判官吏的名声,我认为是很丢人的。”。以后凡是接替丙吉做丞相的人,就把这作为老例奉行,三公官府不审判官吏从丙吉开始。他对于本部门所领导的部下官吏,极力为他们掩饰过错而宣传他们的优点。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城,熟悉了解边城派出快马报告紧急情况的过程。车夫曾经出门,恰好边境派骑兵传送紧急文书迅速来到京城。这个车夫就到骑兵歇息的驿站去打探军事机密,知道匈奴人已经进入了云中郡和代郡,立即回到丞相府见到丙吉汇报情况。不久,皇帝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了匈奴人入侵边郡的主管官吏的出身及能力情况,丙吉能详细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因此受到处罚责备。而丙吉受到皇帝称赞,认为他忧思边境操劳防务,这是车夫的力量。丙吉于是感叹说,“人才没有不可宽容的,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假使我没有提前听到车夫的报告,哪里能被皇帝进行慰劳奖励呢?”部下因此更认为丙吉有才能。丙吉又曾经外出,在清理道路时遇到一群人斗殴,死伤的人横卧在道路上,丙吉经过那里却不过问。有部下独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丙吉向前走,遇到人驱赶牛,牛喘气吐出舌头,丙吉让车队停下,让骑马的官吏询问:“赶牛走了几里路了?”部下独自认为丙吉在这两件事上前后处理的不合适。有人因这事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互相杀伤了,应当禁止防备追赶捉拿这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在岁末报告施行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所以这不是我应当在道路上审问处理的。正值春天还不应该太热,担心牛在近处走却因为中暑的缘故喘气,这就是时令节气失调了。恐怕对百姓生产生活有伤害,因此调查这事。”部下才佩服。认为丙吉顾全大局,能抓住主要矛盾。五凤三年春,病危,死,谥号为定侯。

《汉书·丙吉传》

4、《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及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抒。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5、《汉书·车千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车千秋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译文: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氂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后来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事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汉书·车千秋传》

6、《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译文:

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全都植养繁育的。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业,并没有(政府)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所以《易》说“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使)不严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即使)不费力也能学会,(他们)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认为自己的服饰很好看,即使看见奇异华丽的事物,(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习俗,(就)不会接受。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财物充足,没有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百姓有廉耻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使国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时,礼法被破坏。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彻底破坏,各国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风气差别很大。于是商人贩卖奇珍异货,工匠制作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士人进行违反道义的行为,来追逐时人的喜好而获取世间的资财。诡诈的人违背事实来诈骗名誉,奸邪的人侵犯损害他人来求取功利,篡权杀君得到国家的人成为王公,强取豪夺建立家业的人成了英雄,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义理的人不能免去饥寒的忧虑。礼义不足以约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慑小人,损丧风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汉书·货殖传》

7、《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①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注]①溷hùn轩:厕所。②输作左校,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惩罚,服劳役刑。节选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颖川郡襄城人。李膺禀性孤傲清高,跟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实当成师友。开始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任职,被推举为最优人才,又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就弃官逃走。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塞,李膺经常冒着枪林箭雨,每次都击败打退他们,敌人十分害怕他。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学生常有上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学生,李膺推辞没有接受。樊陵后来通过巴结依附宦官,官职做到太尉,被有节气志向的人看成羞耻.荀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才得以)给李君赶车啊。”他被人敬慕到这个程度。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就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全都听到消息就惊恐归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从此之后,李膺名声传扬到远方。

延熹二年受征诏,又调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族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污罪行乱七八糟,郡府厕所里的奇巧物品,也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治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再次升迁,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杀死孕妇。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于是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他的情况,率领将官士卒砸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他。从此各位黄门常侍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跟大将军窦武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谋划诛杀了那些宦官。因而提拔重用天下知名人士,就让李膺担任长乐少府。到陈蕃、窦武失败时,李膺等人又被贬废。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朝廷搜捕党人,邻居对李膺说:“应当逃走了。”李膺回答说:“事奉君主不能躲避危难,犯了罪过不能逃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节操。我年纪已有六十。生死是命中注定的,逃又能逃到哪里去?”于是前往诏令指定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学生、部下以及父亲兄弟,全部被禁锢不准做官。

当时侍御史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被记录到私党名单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认为他有道义。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8、《汉书·赵充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赵充国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译文:

赵充国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人,后来迁居到金城令居县,他为人沉着勇敢而又有远大的谋略,从小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通晓四边少数民族的事务。

神爵元年春,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用武力胁迫那些羌族小部落,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御史大夫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超过我的人了,希望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我,不要担忧。”皇上笑着说:“好吧。”

赵充国抵达金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时一定要作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壁垒,尤其能坚持稳重的策略,爱惜士兵,预先做好计划再打仗。这样就向西到达西部都尉府。每日犒赏士兵,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应战。

当初,罕羌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报告都尉说先零羌想要反叛,过了几天果然反叛了。由于雕库的那个部落也有很多人夹杂在先零羌中参加反叛,西部都尉就把雕库扣留下来作为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没有罪,便放他回去,并让他转告各部落首领:“汉朝大军只诛杀有罪的人,你们要主动与先零羌保持距离,区别开来,不要落得一同被消灭的下场。”赵充国计划凭借威望和信用招降罕羌以及被胁迫的羌族小部落,解散敌人的同盟。

七月,赵充国引领军队偷袭先零叛羌屯驻的地方。敌人因为长久屯聚,十分松懈,望见汉朝大军丢下辎重想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慢慢地前进驱赶他们。有人说,你这时为饿了夺取财物而缓慢前进,会贻误战机。赵充国说;“这就叫穷寇不可迫啊!我们缓慢地追击他们只会一直逃跑不回头看,如果我们追赶得过于急迫他们就会转过身来和我们拼命了。”将校们都说:“对。”敌人掉到水里淹死的有好几百人,投降以及被杀的五百多人,俘获马牛羊十万多头,车四千多辆。汉军来到罕羌的地域,赵充国下令不许焚烧村落,不许在田地中放牧。罕羌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后来罕羌终究没有烦劳军队就投降了。赵充国于是献上主张屯田的奏章,提出撤出骑兵留下万名步兵屯田。

赵充国的奏章每次送上来,皇帝就发给公卿大臣们讨论。最初赞成赵充国意思的只有十分之三,中间十分之五,最后十分之八。皇帝下诏撤兵,只有赵充国留下来屯田。第二年的五月,赵充国上奏说:“羌人投降的有三万一千二百人。叛羌已经平定,请求撤销屯田的军队。”皇上同意了,赵充国整顿军队,凯旋而归。

赵充国请求告老回乡,皇上赏赐他用四匹马拉的安车、黄金六十斤,免职回乡。朝廷每有关于四方夷狄的重大商议,经常请他参与军事谋划,询问计策。赵充国享年八十六岁,在甘露二年去世,谥号称为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

9、《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