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卷相应的位置3.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则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4.本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的答案的序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2023年6月,太阳表面出现了160多个太阳黑子(如下图),这是20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更多的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A.2027年 B.2028年 C.2034年 D.2039年2.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 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若202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下一个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为2034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极光主要出现于高纬度地区的夜空,我国北方地区纬度低,看不到极光现象,A错误;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这些物质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B正确,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诱发水旱灾害,但不是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等。下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A.乙>甲>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阴雨多晴天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B.乙地海拔高云层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C.丙地纬度低气温高,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D.丁地距海远降水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90~100,乙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150~160,丙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220~230,丁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120~130,因此,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丁甲,C正确,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因此,云层较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A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多晴朗天气,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排除B;丙地海拔较高,云层较薄,因此年太阳辐射量较为丰富,排除C;丁地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排除D。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拔,天气状况以及昼长时间。一般认为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多晴朗天气,昼长时间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多。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哈雷彗星②准备发射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③陨石④太空运行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7.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通讯的是()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 C.日地距离 D.气候异常【答案】5.C6.C7.A【解析】【5题详解】坠落于地表的陨石和准备发射的神舟号飞船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②③错误;太空中太空运行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属于天体,而哈雷彗星、行星、流星体、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属于天体,①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月系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空间站位于地月系中,属于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空间站与地面通讯通过无线电短波通信联系,耀斑和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会对电离层产生强烈干扰,从而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影响,A正确。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不会对电离层造成影响,B错误。日地距离和气候异常也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完成下面小题。8.“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9.“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答案】8.C9.D【解析】【8题详解】图示“蓝月亮”绕行星运动,是行星的卫星,C正确;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彗星也是绕恒星运动的,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依题意,“蓝月亮”与某行星构成较低一级的天体系统,该行星与某恒星构成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恒星能发光发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该恒星不是太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1.岩石圈是指()A.①整体 B.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C.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12.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地壳 B.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 D.下地幔【答案】10.B11.B12.C【解析】【分析】【10题详解】据图判断,在古登堡界面以上,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A错误;①地壳和②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B正确;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降速,C错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即②的顶部)和地壳(即①整体)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完成下面小题。13.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A.降低—升高—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1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流运动显著 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C.利于高空飞行 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高度先上升而后降低。故飞船在过程中,所经历的大气层的气温变化是:降低(对流层)-升高(平流层)-降低(高层大气)-升高(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空气的平流运动,A错误;对流层夏季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夏季高度较高,冬季较低,B正确;对流运动不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以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 B.岩石和地貌 C.地层和化石 D.地貌和土壤16.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A.代、宙、纪 B.纪、代、宙 C.代、纪、宙 D.宙、代、纪【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为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故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C正确,与土壤、植被、岩石、地貌等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8.地质年代甲()A.爬行动物盛行 B.现代海陆形成C.是重要的成铁期 D.是重要的成煤期1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C.寒冷,冰雪广布 D.全球气候分带明显【答案】17.D18.D19.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18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石炭—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B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C错误;全球气候分带明显并不能反映植被覆盖情况,D错误;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其二是各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时间。左图为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 B.② C.③ D.④21.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强④减弱 B.①增强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增强22.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盐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覆盖地膜,提高大气逆辐射 B.建塑料大棚,加强太阳辐射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答案】20.C21.A22.C【解析】【2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①太阳辐射增强(②减弱),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覆盖地膜能够有效减少地面辐射散失,保持地温,但不能提高大气逆辐射,A错误;建设塑料大棚,能够减少长波辐射散失,但不能加强太阳辐射,B错误;点草烟熏,增加水汽、二氧化碳含量,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架设黑色尼龙网,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不能起到防治冻害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4.此时,北京的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答案】23.A24.C【解析】【分析】【23题详解】由于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①地,因此风力最大的是①地,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由于在北半球,所以地转偏向力向右,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推测此时北京的风向可能是西南风,属于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左图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右图为“风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A.美观居室 B.用作热源 C.作为冷源 D.用于集雨26.该建筑的气流在()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27.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地震波 B.温室效应 C.水循环 D.热力环流【答案】25.C26.D27.D【解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C正确,B错误;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所以选C。【26题详解】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7题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游的原理,D正确;没有利用地震波、温室效应和水循环的原理,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滨城市某日的潮汐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A.日月引力 B.风力作用 C.海水惯性 D.地转偏向力29.下列时刻中,适合赶海的时间是()A.4时、16时 B.10时、22时 C.2时、14时 D.8时、20时【答案】28.A29.D【解析】【2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日月的引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动力来源,A正确;而风力、海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都不是潮汐的主要动力来源,BC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所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是潮位最低点的时间(10时、22时)向前推两个小时,即8时、20时,此时潮水正在退去,水位降低,水下礁石和滩涂逐渐露出,此时适合采集打捞海产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北京时间2023年8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①蒸发减小②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④下渗增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③补充城市水源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30.C31.D【解析】【30题详解】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造成的,②③正确;④错误;与蒸发关系不大,①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海绵城市”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无关,①错误;“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在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补充城市水源,③正确;“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减洪峰,提高城市防洪能力,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A.降水增多 B.土壤含水量增多 C.蒸发加剧 D.地表径流增多33.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C.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答案】32.B33.D【解析】【32题详解】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C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蒸发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多,有利于气候干旱区农作物的生长,B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地表水的蒸发量即②环节的水量,A错误;跨流域调水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对降水影响不大,故不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与下渗环节,故可增加环节③的水量,D正确;目前人类对环节⑤(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C错误。故选D。【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但对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行走在福建平潭岛海岸会发现潮间带上分布着一道又一道弧形石堤—石沪(下图),石沪是古代人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捕鱼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石沪捕鱼主要利用()A.潮汐 B.海浪 C.洋流 D.海陆风35.仅考虑海水运动,下列日期石沪捕鱼量最多的可能是()A.农历初一 B.农历初八 C.农历二十 D.农历二十五【答案】34.A35.A【解析】【34题详解】根据题意可得,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因此是利用潮汐来捕鱼的古老设施。利用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故A正确;海陆风不具有帮助捕鱼的功能,故排除D;洋流和波浪对近海地区影响较小,故排除BC。选择A。【3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故选A。【点睛】影响潮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引力作用: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月球和太阳都对地球产生引力,其中月球的引力是主要因素。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会导致海洋表面产生周期性的起伏。2.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也会影响潮汐。地球自转会导致海洋水体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从而使潮汐产生。3.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对潮汐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海洋水流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入口时,会发生潮汐增强现象。此外,海底地形的变化也会导致潮汐的变化。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少于30cm。下左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冲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A.日月引力 B.海底摩擦 C.风力作用 D.地转偏向力37.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当地()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8.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答案】36.C37.D38.A【解析】【36题详解】海水的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其中波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风力作用产生的,C正确;潮汐是因为引力产生的,排除A;洋流是因为风力、地转偏向力、密度等因素产生的排除D;海底摩擦是减小波浪的因素,排除B。故选C。【37题详解】依据图表,风力越大,波浪越高,因为冬季风力最大,所以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冬季,排除ABC,故选D。【38题详解】风力越大,波浪越高,波峰越高,能量越大,A正确,BC错误;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排除D。故选A。【点睛】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海水运动是海洋环境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海水运动形式;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9.图中数码所示的洋流中为暖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0.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作用C.洋流①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答案】39.C40.D【解析】【39题详解】图中①②④洋流都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③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故选C。【40题详解】P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上泛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鱼类获得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A说法正确;洋流②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寒流,寒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说法正确;洋流①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来自高纬海区,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C说法正确;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会被自西向东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带到欧洲西岸,最终影响欧洲西岸的海洋环境,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洋流按其性质可分暖流和寒流两种。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海区海水温度低的称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海流皆属寒流。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降水减少。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一般属暖流性质,唯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属寒流性质。第II卷非选择题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1)如图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简要说明原理___。(2)在图2中判断甲乙两处风力最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3)依据所学,简述图中“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答案】41.①.D②.只考虑天气状况,天气晴朗状况下,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吸热放热速度较快,温差较大。42.①.甲②.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43.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山林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山林(高压区)流向石质地面(低压区),从房屋中穿过形成“穿堂风”。【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形成及其原理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风的受力分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如果只考虑天气状况,天气晴朗状况下,昼夜温差较大,AC错误;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吸热放热速度较快,温差较大,D正确,B错误。故选D。原理:只考虑天气状况,天气晴朗状况下,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吸热放热速度较快,温差较大。【小问2详解】图2中,甲地等压线较乙地密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甲地风力大于乙地。【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所谓穿堂风即房屋前后温差较大,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空气运动。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山林,增温较慢,而气温较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近地面空气不断堆积形成高压;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房屋中穿过形成穿堂风。42.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②____,④____,⑤____。(2)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循环。(3)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夏季风 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D.高山冰川融化(4)按水循环原理,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措施是()A.拦蓄和利用雨水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铺设防渗膜(5)请同学为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三项的可行措施。【答案】42.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④.下渗43.海陆间44.B45.B46.扩大绿地面积;铺设渗水砖;建设绿色屋顶;兴建雨水花园、排水沟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类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海陆间循环。【小问3详解】结合上题可知,②为水汽输送,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太平洋而来,携带水汽到达陆地,对应图中②环节——水汽输送,B正确。塔里木河河水蒸发与①环节的作用相似,A错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不具有②环节的作用,C错误。高山冰川融化会产生径流,与④和⑥环节相关,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小问4详解】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将水资源从一个区域调动到另一个区域,B正确。拦蓄和利用雨水只会影响某地的地表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的现象,并没有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A错误。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的现象,C错误。铺设防渗膜主要是会减少水分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与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小问5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建设海绵城市,具体实施措施及其功能主要有:扩大绿地面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铺设渗水砖,增加雨水下渗。建设绿色屋顶,增加城市的蓄水功能。兴建雨水花园可以实现蓄水保水、释水的功能。排水沟利于加大雨季的排水,减少内涝。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1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1)图1中学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____,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2)读图1,说明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3)图1中C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二下图2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Z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4)图二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5)比较图二中M地和N地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答案】43.①.A②.B44.①.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向低纬和高纬,或向南北)递减45.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46.丁>乙>丙>甲47.M小于N。理由: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淡水的汇入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M地附近有寒流流经,有减盐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图示,A曲线表示海水的温度;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B曲线表示海水的密度。海水密度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在副热带海区,虽然盐度低,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区,虽然盐度偏大,但因温度下降幅度不大,尽管密度增大,却没有出现极值。随着纬度增高,虽然盐度剧降,但因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所以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