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_第1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_第2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_第3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_第4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故意杀人罪判处较重的处罚体现的应当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2、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甲()。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我国《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甲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作案时并不处于精神病发作期间,虽然当时醉酒,但是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甲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选项D正确。3、李某一日到邻村赴宴时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因酒乱性,将其奸淫,酒醒后后悔不已,到乡派出所投案,对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A、李某是由于醉酒乱性才奸淫傻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观心态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不应当认为是犯罪B、李某醉酒后在意识不清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可以类比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发病期实施的行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刑法》第18条无行为能力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李某的行为不产生刑事责任,甚至连违法都算不上C、根据李某犯错后的悔改表现可以得知其对自己醉酒时的所作所为确实不知情,况且傻姑是痴呆者,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李某的行为根本就没有造成危害,没有受害者、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不是犯罪D、李某应当对其醉酒时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醉酒的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与精神病人不同,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免除醉酒的人刑事责任,或是对其减轻、免除刑事处罚,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方便他们以醉酒为借口逃避刑事责任。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认为李某行为只是一般违法,选项B认为醉酒的人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负刑事责任的说法与法律规定相冲突;选项C认为因为被害人属于痴呆者,此行为不具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对公民的权益平等保护的原则,痴呆者的合法权益亦应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C错误。4、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但是行为人虽采取了挽救措施,并没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如投毒杀人案件中,虽采取措施但没能挽救被害人生命的,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既遂。本题中,赵某在实施投毒行为后,虽采取措施,但是未能挽救萧某生命,不属于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犯罪既遂。因此,选项D正确。5、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A、甲某与其15周岁的弟弟共同密谋,窃取邻居家1台彩电B、乙某教唆其70岁高龄的老父亲与其一起去贩卖、运输毒品C、丙某被他人诱骗一起实施一次爆炸行为D、丁某教唆、利用一精神病患者杀死了自己的情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1)主体要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在普通犯罪中是16周岁以上,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种犯罪中是14周岁以上。(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题中,只有选项B符合上述条件。选项A中15周岁的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选项D中精神病患者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他们不符合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因此都不成立共同犯罪。选项C中丙某是被他人诱骗,共同行为人之间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不成立共同犯罪。所以,选项B正确。6、邢某与有夫之妇夏某勾搭成奸,后夏某因受丈夫责骂,与邢某中断了关系,邢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将夏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夏某家将其丈夫杀害。邢某的行为属于()。A、结果加重犯B、连续犯C、牵连犯D、结合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连续犯的理解。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二是必须实施数个足以单独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三是所构成的数个犯罪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四是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因此,本题中刑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选项B正确。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本题中刑某的行为显然不是结果加重犯,选项A错误。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本题中刑某的行为不是牵连犯,选项C错误。结合犯是指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结合成为另一独立的新罪的形态,本题中刑某的行为不属于结合犯,所以选项D错误。7、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偶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成轻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对象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在本案中,黄某利用动物伤人的行为实质上相当于黄某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因此可以对其实施正当防卫,选项B正确。单纯的动物侵袭可以作为紧急避险所指向的危险,但受人指使的动物侵袭则属于不法侵害。对指使者采取行动,不是针对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所以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紧急避险,选项A错误。刘某针对动物的侵袭扑咬,采取用石头将黄某头部砸成轻伤的措施,在手段和程度上都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不是防卫过当,选项C错误。由于本案中动物的侵袭是受黄某指使的,因此针对黄某采取防卫行为并不属于对象错误,选项D错误。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拘役的期限的考查。我国《刑法》第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我国《刑法》第69条规定,拘役数罪并罚的情况下不能超过一年。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9、赵某小时候因为一场大病而变成哑巴,但听力一直正常。后赵某犯下抢劫罪,则人民法院在裁量对赵某的刑罚时,()。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以上皆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聋哑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案中,赵某虽然是哑巴,但并不聋,不属于“又聋又哑的人",因此不适用上述规定,不能据此对其从轻、减轻、免除处罚,选项D正确。10、假释适用的对象是()。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假释的对象条件。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选项D正确。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只有等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的,才可以适用假释。11、甲犯诈骗罪,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此案的追诉期限为()。A、5年B、10年C、15年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诉讼时效延长的理解。追诉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制度。我国《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本案中,甲的追诉期限本应是10年,但由于其逃避侦查,所以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选项D正确,而选项A、B、C错误。12、甲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构成()。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失火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主管人员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主要特征是: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职工和领导、指挥生产的人员;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重要区别在于其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职工和领导、指挥生产的人员;发生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是一种业务过失而非生活过失。因此,选项D正确。而选项B错误。本案中,甲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虽然引起了一系列的损害后果,也应按一罪处理,所以选项A、C认为构成两罪是错误的。13、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A、一般主体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偷税罪。依据《刑法》第201条的规定,本罪的主体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是特殊主体,所以选项A、B、C都错误。注:《刑法修正案(七)》已经将“偷税罪”这一罪名改为“逃税罪”。14、甲欠乙债款5万元久拖不还,乙为了逼甲还债把甲锁在自家地窖中三个月,甲称无钱可还,乙很恼火把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构成()。A、非法拘禁罪B、非法拘禁罪但应从重处罚C、故意伤害罪D、绑架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转化。依照我国《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使用暴力犯非法拘禁罪,致人伤残、死亡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应当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方法犯非法拘禁罪,即行为人的行为具备非法拘禁罪的基本构成,而且客观上以暴力为手段,主观上行为人也认识到自己以暴力为手段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选项C正确。15、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枪支罪B、盗窃罪C、侵占罪D、抢夺枪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甲误认为乙的手提包中有钱财,而秘密窃取,属于对目标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对目标的错误认识,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指向的事物的性质和种类的认识错误。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没有认识,例如,将人误认为是兽加以杀伤的,根据实际情况应当构成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对象认识有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例如,误将甲认为乙加以杀伤的,则对责任不发生任何影响;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客体的种类认识有错误,则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本题中,甲将手枪误认为钱财而予以窃取,属于对客体的认识错误,应当按照其主观上意图的犯罪定罪,即应当按盗窃罪对其定罪处罚,而非盗窃枪支罪。选项B正确。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乙并未将手提包交给甲保管,甲不构成侵占罪。甲的行为方式是秘密窃取,主观犯罪对象是钱财,不构成抢夺枪支罪。所以选项A、C、D错误。16、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000万元,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乙()。A、构成盗窃罪B、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二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题目中甲于盗窃行为实施之前与乙通谋,盗窃既遂后乙为其销赃,应当按照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处理。因此,选项A正确,而选项B、C、D错误。17、关于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到追诉的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A、犯罪的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一般是司法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B、犯罪的客体不同。前者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诬告陷害罪虽然也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但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C、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追诉,行为一定与职务活动有关;而犯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加以告发,与行为人是否担任职务或担任何种职务无关D、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是想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诬告陷害罪则不限于使他人受刑事追诉,受行政处罚也可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侵犯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国家的司法公正;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违背事实和法律,在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以及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出于私情、私利有意枉法追诉、包庇、裁判,徇私、徇情的动机多种多样。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选项D认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包括使他人遭受行政处罚是错误的,应当入选。18、甲系某医院外科医师,应邀在朋友乙的私人诊所兼职期间,擅自为多人进行了节育复通手术。甲的行为()。A、构成非法行医罪B、构成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C、构成医疗事故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医疗事故罪和非法行医罪。《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见,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求“严重不负责任”和“严重后果的发生",所以,选项C错误。《刑法》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行医罪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主体都要求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本案中甲是医生,所以选项A、B错误,选项D正确,对甲应当按照无罪处理。19、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A、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C、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依据《刑法》第363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孙某制作、复制大量光盘并进行出卖,以牟利为目的符合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犯罪构成。另外,其还有将淫秽光盘借给多人观看的行为,《刑法》第364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又触犯了传播淫秽物品罪,此罪不要求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都错误,不选。20、甲、乙为劫取财物将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于是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交钱放人,否则杀死丙。丙的家人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对于本案应如何处理?()A、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为劫取财物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当按抢劫罪处理。甲、乙二人为劫取财物而杀死丙,构成抢劫罪。事后,甲、乙以虚假绑架信息向丙的家人勒索财物,不构成绑架罪,而是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选项C正确,而A、B错误。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甲、乙取得的财物并非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而是直接强行劫取的。所以,选项D错误。21、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是()。A、婚姻关系B、继承关系C、财产所有关系D、财产流转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从内容方面看,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婚姻、继承关系则是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内容,不属于财产关系。选项A和选项B错误。财产所有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选项C正确。财产流转关系则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进行交换而发生的社会关系。选项D错误。财产所有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发生的前提和民事主体追求的直接后果;而财产流转关系则又是实现财产所有关系的基本方法。22、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主要内容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标的物D、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财产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客体。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由于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彼此相互独立,互不隶属,故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这正是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选项B不符合题意。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而不是标的物。选项C符合题意。民事法律关系包括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以财产法律关系为主要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23、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3条的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24、企业法人应当在()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A、主管机关批准B、核准登记C、企业章程规定D、董事会讨论决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第42条的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因此本题答案B。25、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自签订时起生效”,该约定()。A、是肯定解除条件B、是肯定延缓条件C、不是所附条件D、是否定条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条件的法律特点。条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具有意定性。如果是法律规定的条件,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本题中的条件属于法律规定,不能视为所附条件。因此本题答案为C。26、代理关系的核心内容是()。A、委托合同B、授权行为C、代理权D、代理证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代理权的概念。代理权就是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代理权是代理关系的核心内容,它是代理关系存续的前提,是民事主体取得代理人资格的法律依据。委托合同、授权行为和代理证书都是为了代理权的取得和行使。因此本题答案为C。27、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A、债务人要求延期履行B、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要求C、不可抗力D、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的中止。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选项A和D属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形,选项B属于债权人提出要求的情形,都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故错误。该法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可见,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选项C正确。28、对于以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生效要件的,该物权变动自()时生效。A、记载于登记簿时B、交付C、物权行为成立时D、债权行为生效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根据《物权法》第14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因此本题答案为A。29、下列所有权的取得方法中,为所有权的原始取得的是()。A、继承B、买卖C、拾得遗失物D、赠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最初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方法主要有劳动生产、收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及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等。此外,国有化和没收是国家所有权特有的取得方法。可见,拾得遗失物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选项C正确。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人处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主要包括买卖、赠与、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和互易等形式。选项A、B和D错误。30、下列有关共有的表述,正确的是()。A、按份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B、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实施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共同共有人同意C、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或者实施重大修缮行为的,应当经全体共有人同意D、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对共有财产实施管理,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都享有管理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物权法》第97条的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选项A表述正确。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实施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选项B表述错误。按份共有人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选项C表述错误。无论是按份共有人还是共同共有人,其对共有物的管理权及于全部共有物,均可对全部共有财产实施管理权。选项D表述错误。3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时设立。A、登记B、承包合同生效C、承包合同备案D、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根据《物权法》第127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因此本题答案为B。32、宅基地使用权在性质上属于()。A、动产物权B、担保物权C、用益物权D、从物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宅基地使用权是指以建造自己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为目的,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宅基地使用权以宅基地为客体,所以是不动产物权。选项A错误。宅基地使用权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属于主物权。选项D错误。33、债权转移,抵押权也随之转移,这体现了抵押权具有()。A、追及力B、从属性C、不可分性D、物上代位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抵押权的特征。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的特征。追及力是指一切物权都具有的权利效力,不是抵押权的特征。选项A错误。从属性是指抵押权从属于其所担保的债权,具体表现为成立上的从属性、移转上的从属性和消灭上的从属性。本题中,债权转移,抵押权也随之转移,体现了抵押权移转上的从属性。选项B正确。不可分性,是指抵押权设定后不因抵押物、被担保债权及债务的分割或让与而受影响。物上代位性是指当抵押物因意外原因或者第三人的行为灭失、毁损而获得赔偿金时,该赔偿金成为抵押权标的物的代替物,抵押权人有权就该项赔偿金行使抵押权。选项C和D均不符合题意。34、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以基金份额出质的,质权自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A、证券登记结算机构B、信贷征信机构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D、专利管理部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权利质权。根据《物权法》第226条的规定,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因此本题答案为A。35、债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不包括的要素是()。A、债的履行B、债的主体C、债的内容D、债的客体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债与债权的概念。债的关系又可称为债权债务关系,具有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债的履行不属于债的关系的要素范畴,选项A符合题意。36、甲购买乙粮食若干并欠乙货款100元,甲为乙制作服装一套,乙欠甲手工费100元。此两次债务可因()而消灭。A、提存B、混同C、免除D、抵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债的抵销。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交付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法律制度。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事实。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消灭债的关系的单方行为。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履行,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本题中,甲、乙互负债务,可以抵销方式消灭彼此的债务。因此本题答案为D。37、不安抗辩权是双务合同中的()享有的法定权利。A、先履行方B、后履行方C、双方当事人D、财产状况严重恶化的一方当事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不安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可见,不安抗辩权的主体应是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因此本题答案为A。38、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有()。A、医院B、消费者协会C、未经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D、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保证的特征。根据《担保法》第9条的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选项A和选项B错误。该法第10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选项C错误。该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可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可以为保证人。选项D正确。39、下列选项中,关于承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承诺在有效期限内,受要约人可以撤回和撤销承诺B、默示和不作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构成有效的承诺C、要约人于收到迟到承诺的撤回通知时,及时通知承诺人承诺撤回迟到的事实,则发生撤回承诺的法律效力D、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承诺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第27条的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合同已经成立,不存在撤销的问题。可见,承诺可以撤回,但不可以撤销。选项A错误。根据该法第22条的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可见,承诺必须以明示方式作出,而不能以默示或不作为方式作出。选项B错误。根据该法第27条的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撤回承诺的通知迟于承诺到达时,则承诺已经生效,不得再撤回。选项C错误。根据该法第25条和第26条的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选项D正确。40、适用专利本国优先权客体的申请期限为()。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利优先权。根据《专利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此是关于外国优先权的规定。该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此是关于本国优先权的规定。因此本题答案为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41、下列哪些情形只能以个人犯罪论处(即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单位犯罪主体与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区别。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2)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3)单位犯罪,目的是为了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行为的实施必须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所以,选项B不满足上述条件,只能按自然人犯罪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选项A、C、D都不属于单位犯罪,只能按自然人犯罪处理。42、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成立共犯,选项B正确。但是对于甲的强奸行为,超出他们的共同犯罪故意,乙也并没有参与,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乙无须对甲的强奸行为负责,选项A、C错误。甲的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选项D正确。43、下列正在执行刑罚的罪犯,都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但只有()可以且应当减刑。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减刑的实质条件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选项B、C、D均属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而选项A属于一般遵守监规表现,是“可以”减刑而非应当减刑的条件。44、某化妆品厂系私营企业,所生产的婴儿护肤产品供不应求。为增加产量,厂长童某决定改变配方,增加添加剂。结果生产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劣质产品,销售金额达30万元。消费者使用后不同程度地引起过敏、脱皮等不良反应。在如何确定犯罪主体l生质及定罪的罪名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是指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案中,该化妆品厂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的行为既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属于法条竞合犯,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148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最高刑期是有期徒刑3年。而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因此,该行为应当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所以,选项A、C正确。45、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选项A中,甲在抢劫行为实施完毕后,杀人灭口,应当构成独立的故意杀人罪。选项B中,乙并未直接杀害某女,也没有用暴力、威胁、引诱方法让某女自杀,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对于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逼迫他人自杀的,或者以相约自杀的方式欺骗他人自杀而本人并不自杀的,实质上是借助于被害人之手完成故意杀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选项C、D构成故意杀人罪。46、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民事权利能力法律特征的理解。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民事权利能力,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选项B错误。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选项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D。47、关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撤销权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理解掌握。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在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但是,在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属于受损害一方。选项A错误。撤销权是指民事行为的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权利。撤销权是一种形成权,具有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作用。选项B正确。根据《合同法》第55条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选项C正确。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撤销请求。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C。48、下列有关物权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权变动的交付方式、物权变动效力与合同效力的关系,具有综合性,注意理解掌握有关法条的规定。根据《物权法》第25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这是关于简易交付的规定,选项A中的情形属于简易交付,适用该条规定,故正确。该法第26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这是关于指示交付的规定。选项B中,戊享有电脑的返还请求权,但丁可因丙不支付保管费而对电脑享有留置权,而留置权可以对抗返还请求权人,故正确。该法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可见,所有物权合同都自成立时生效,其效力与登记无关。选项C错误。根据《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庚将自己的照相机卖给辛,但由于尚未交付,所有权仍归庚,庚可以自由处分,其设定抵押权的行为有效,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B。49、下列选项中属于商标侵权行为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标侵权行为,注意理解掌握有关法条规定并灵活运用。根据《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选项A正确。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所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一)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二)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选项B和选项C正确。选项D不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A、B、C。50、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通过判断哪些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来考查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区别及亲等的计算方法,注意理解掌握。按照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血亲又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可见,曾祖父母属于直系血亲。所谓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出自同一父母或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血亲中除了直系血亲以外的三代以内的血亲。侄子、表妹和同胞哥哥都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因此本题答案为B、C、D。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51、简述特别累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及累犯的处罚原则。标准答案:特别累犯的概念:根据《刑法》第66条的规定,特别累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1)前罪与后罪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即使前后两罪或其中之一被判处或应当判处管制、拘役或单处附加刑,也不影响特别累犯的成立。(3)前罪执行完毕或赦免之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累犯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了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的原则。据此,对累犯裁量刑罚,确定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应注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即无论是具备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者,还是具备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者,都必须在法定刑的刑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刑期。(2)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者其他犯罪人从重处罚。即对于累犯的从重处罚,并不是无原则、无限制的从重处罚,而应以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为从重处罚的参照标准。(3)对于累犯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程度,确定具体应当判处的刑罚,应切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累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的做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减刑的适用条件。标准答案:(1)对象条件,是指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的减刑,随主刑刑种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刑的相应改变,以及罚金刑的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均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制度的范围。(2)实质条件,因减刑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一是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是确有悔改表现:1)认罪服法;2)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是确有立功表现:1)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二是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3)限度条件,减刑的限度,是指犯罪分子经过减刑以后,应当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减刑的限度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对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所谓实际执行的刑期,是指判决执行后犯罪分子实际服刑的时间。如果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期应当计入实际执行的刑期之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简述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区别。标准答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有效条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成立后,是否能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使其确定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不同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1)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在同意权人同意或者拒绝前其效力是不确定的。(2)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消灭;而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形成权人为拒绝的意思表示,则使其确定地不发生效力。(3)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承认使其已经发生的法律效力得以继续;而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则使其确定发生效力。(4)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为行为人本人;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权人为行为人之外的第三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4、简述抵押权和质权的区别。标准答案: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转移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证书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此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该动产或权利证书上载明的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同。抵押权成立无须抵押人将抵押物交付债权人占有即能成立。而质权的成立与生效则以移转质物之占有于债权人为必要。概言之,将质物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既是质权的成立要件,也为质权的生效要件。(2)标的物不同。抵押权的标的物为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与动产,而质权的标的物则为除不动产和不动产用益物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或权利。(3)担保作用不同。抵押权由其本质所决定,系以优先受偿效力为其担保作用。而质权除以优先受偿效力为其担保作用外,还具有留置效力。(4)实行方式不同。抵押权人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实现其抵押权时,一般须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物,以清偿自己的债务。而对于质权,质权人于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获清偿时,可径依市价变卖质物、订立契约取得质物所有权,或以其他方式处分质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辨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5、请对“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实行‘谁行为,谁责任’的原则”进行辨析。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对共同犯罪的结果实行“一部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2)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共同犯罪人协同犯罪,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每一个共同犯罪人都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即所谓“一部行为,全部责任”。具体地说,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对整个犯罪集团所策划的所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的成员应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故意内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负刑事责任。(3)但是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其他犯罪的,只能由实施者单独负责,其他共犯对此“过限"的犯罪不承担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6、一位律师在有关案件中对当事人说:“转委托必须取得被代理人同意。”试用有关代理的知识对该律师的说法加以辨析。标准答案:(1)该说法反映了民法中的转委托制度,但不正确。转委托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者一部转委托给他人行使的行为。(2)我国民法之所以对转委托作出了法律规定,目的是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因此,转委托原则上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而且代理人只能在其享有的代理权限范围内,向复代理人转委托其代理权的全部或者部分,但不得超过其代理权限。(3)当然,转委托并不以取得被代理人同意为要件,在紧急情况下,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而转委托的,不论被代理人是否同意,均依法产生转委托的法律效力。所谓“紧急情况”,是指由于代理人突发急病、与被代理人通讯联络中断等特殊原因,代理人不能办理代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托他人代理,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的情况。(4)因此关于“转委托必须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法条分析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试说明:57、该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标准答案:本条款规定了侮辱罪与诽谤罪,罪状为叙明罪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8、如何理解“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含义?标准答案:“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的含义是:第一,侮辱行为必须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实践中,侮辱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暴力、言词、文字图画三种方法。暴力方法,是指用人身强制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如强迫被害人吃屎喝尿、扒光被害人的衣服当众羞辱、强迫被害人做一些侮辱性动作等。言词方法,主要是指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诋毁、辱骂、嘲笑,使被害人受辱。文字图画的方法,是指以书面文字或者图画的方法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如书写、张贴、散发、邮寄、传阅有损他人人格与名誉的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标语、信件等。第二,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进行,是指侮辱行为在众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即能为众多人所见所闻的条件下进行,至于侮辱行为有多少人知悉,被害人是否在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第三,侮辱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尽管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侮辱行为,但是其他人可以知道行为人所侮辱对象的,亦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含义是:侮辱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是指手段恶劣的,后果严重的,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或者政治影响的,严重危害社会或者国家利益的,等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9、该条规定的两罪有何区别?标准答案:侮辱罪与诽谤罪在犯罪主体、侵犯客体、主观方面都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两者的区别关键有以下两点:第一,行为手段不同。侮辱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口头、文字图画的形式,也可以是暴力的方式;诽谤罪的行为方式只能是口头或者文字图画的方式,而不可能是暴力的方式。第二,行为方式不同。侮辱罪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具体真实的被害人的隐私来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不可能使用捏造并散布事实的方法;诽谤罪则必须捏造事实,并以公然散布这一事实为必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0、该条中“告诉才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哪些?标准答案:刑法中规定的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自愿不告诉的,刑法不予处理,但因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由人民检察院和被告人近亲属告诉的案件,按刑法规定处罚。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试分析该法条,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标准答案:(1)该条是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3)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法的核心内容,在确定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效力、后果方面提供了法律标准,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具有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