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3.04)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一、积累运用(1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3)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4)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侮辱他?A.lùbàiqièwǔ B.lòubàiqièrǔC.lùpàiqìwǔ D.lòupàiqìr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了。比喻人的锐气或才华全部显露出来。澎湃(péngpài):形容声势浩大。默契(mòqì):暗相契合。侮辱(wǔ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故选C。2.下列加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B.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返既往了。C.斑谰的山雕,奔驰的鹿群。D.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B.一返既往——一反既往;C.斑谰——斑斓;故选D。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A.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C.“天宫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D.面对重重艰险,中国航天人沥尽心血,无畏前行,探索着浩渺的宇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结合句子“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知,“锲而不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结合句子“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可知,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因此“不以为然”用在这里不正确;C.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结合句子“像一支离弦之箭”“直上云天”可知,“气冲斗牛”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结合句子“面对重重艰险”“无畏前行”可知,“沥尽心血”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B.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C.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D.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搭配不当,应去掉“月光”和它后面的顿号;C.成分残缺,应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D.表意不明,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可改为: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是早有准备的;故选B。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1)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2)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1)依次在横线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答案】(1)因为然而/但是(表转折的关联词)(2)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①空:结合句子“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可知,这里提出问题,“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这是解释上文所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里应填“因为”;②空:结合句子“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可知,这两者刚好相反,因而这一空应填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但是”,或者“然而”。【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方法: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双重否定词;将原句中表示程度深的词语删掉;在删去词语的地方加双重否定词。画线句子“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是: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或:大家不得不承认应该读经典。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但:但是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当道D.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康肃笑而遣之B.自以为大有所益愿为市鞍马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微颔之D.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本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富有情味。C.全文叙述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后的巨大变化,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D.本文通过鲁肃的惊叹,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答案】6.A7.D8.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动词,认为/为此;C.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D.连词,于是/连词,于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错误。“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不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属于侧面表现;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读书佐酒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⑦。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⑧,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斗(dǒu):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斗大约为二十斤。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白:酒杯。⑧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惜乎击之不中10.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11.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9.惜乎/击之不中10.杜祁公对此感到非常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11.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可惜呀!没有打中。“乎”为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故断为:惜乎/击之不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使,让,派;子弟:家中的晚辈。觇:偷看、之,代词,他。【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可知:苏子美热爱读书,喜欢饮酒;由文中苏子美读书读到精彩处拍手、又拍桌子等动作可知他性情豪放。据此分析,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①凄凄别,西风袅袅②秋。一看肠一断,好去③莫回头。【注释】①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②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③好去:放心前去。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C.诗人连用两个“一”,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希望离人赶快离去。D.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13.“看”字看似寻常,实则生动传神。请赏析诗歌中“看”字的妙处。【答案】12.C13.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着一“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人的酸楚。【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C.“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的意思是:每次我回头看一次,仿佛那肠子都要断一次,真是让人伤感不已,还是好好的离去吧,不要再回头相送了。诗人并不是真的希望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因此这里“希望离人赶快离去”表述不正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地“看”,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依依惜别的深情跃然纸上。(四)古代文化常识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诗》《书》《礼》《论语》等书。C.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D.《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离别之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积累。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不属于“经”;故选B。(五)根据原文默写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2)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5)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6)《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闻听笛声的许多游子,无人不会被唤起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百般红紫斗芳菲②.安能辨我是雄雌③.万里赴戎机④.故园东望路漫漫⑤.独坐幽篁里⑥.此夜曲中闻折柳⑦.何人不起故园情⑧.朔气传金柝⑨.寒光照铁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菲、辨、雄、雌、戎、漫、幽、篁、柳、朔、柝”的正确书写。三、名著阅读(共7分)16.(1)《骆驼样子》是现代作家_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以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活了一批“小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_________________风情的世态图。(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物】虎妞小福子孙侦探曹先生【答案】(1)①.老舍②.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③.老北京(2)示例: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婚后变态的情欲,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及情节识记。《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20年代北京人力车夫祥子拉车谋生,几经沉浮的故事,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活了一批“小人物”。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在《骆驼祥子》中,祥子遇到了许多对他人生产生影响的人,如虎妞、小福子、老马小马、孙侦探、曹先生、人和车行的老板等等。本题结合小说情节,从虎妞、小福子、孙侦探、曹先生中任选一人简要分析其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的影响。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虎妞是网,祥子是蝇。他没有和任何人这样亲密接触过,虽然是突如其来,虽然是个骗诱。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堕落时,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小虫。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后,她变成了捉住祥子的精灵和毒物。他们的结合成了祥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手中挣扎着,像猫叼住的一只小老鼠”。一直到最后她难产而亡,祥子又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所以,虎妞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顶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这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白房子,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所以,小福子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孙侦探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曹先生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曹先生家里清平安静的环境,以及对待祥子的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慢慢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曹先生救不了他。不久后曹先生被其学生阮明告发,携全家逃到上海避难,临行匆忙没有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逮捕曹先生却扑空的侦探。辛苦攒的三十来块钱被敲诈一空,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也为下文祥子被迫顺从虎妞“借拜寿认刘四爷为干爹,为其结婚做铺垫”的计划埋下了伏笔。所以曹先生的逃跑使祥子人财两空,可以说极大的改变了其命运。示例:小福子。小福子是祥子心中喜欢的人,他喜欢她,同情她,认为他俩都是一样的,小福子是祥子心底最后的希望和寄托。但当他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祥子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不再有希望,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各题。蟋蟀陆蠡①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②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地飞;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转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撕断蚱蜢的大腿,去喂给母鸡。③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许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哪!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碴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瞿瞿的蟋蟀的声音来自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标记,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露濡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被荆棘抓破,回家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的盘诘,立刻便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悦,有时连拖泥带水的鞋子钻进床去,竟倒头睡去了……④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我满足于自己手创的天地,所谓壶底洞天便是这般的园地更幻想化的罢了,我曾有时这样想。我在沙中用手指掏了一个小洞,在洞口放了两颗白米,一茎豆芽;白米给它当作干粮,豆芽给它作润喉的果品。我希望这小小的庭园会比石滩上更舒适,不致使它想要逃开。⑤在蒙蒙的雨天,我拿了这瓦盘到露天底下去承受这微丝般的烟雨,因为我没有看到露水是怎样落下来的,所以设想这便是它所喜爱的露了。当我看到乌碧的有美丽的皱纹的鞘翅上蒙着细微的雾粒,微微开翕着欲鸣不鸣似的,伴着一进一退地颤抖着三对细肢,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有时很久不下细雨,我使用喷衣服的水筒把水喷在蟋蟀的身上。⑥听说蟋蟀至久活不过白露。邻居的哥儿告诉我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冷。”“只是因为太凉么?”“怕它的寿命只有这几天日子罢。”⑦于是我翻开面子撕烂了的旧黄的历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几时几刻交节。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⑧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⑨“能有一年不死的蟋蟀吗?”我不只一次地问我的母亲。⑩我屈指在计算着白露的日期。终于在白露的前五天这可怜的虫便死了。天气并不很冷,只在早晨须得换上夹衣,白昼是热的。⑪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吧。⑫“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母亲这样说。17.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18.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19.“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以这句话结尾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答案】17.①养蟋蟀②伤心③保持童心18.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地写出了在蟋蟀死后我用心埋葬了它,表现了我内心的伤感和对蟋蟀的不舍。19.这一句写母亲看到孩子脸色不好时对孩子关心地询问,侧面表现出“我”对蟋蟀死去的伤心之情,从而突出了“我”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特点,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文章主旨。这一句写母亲关心孩子,收束全文,与全文“关爱”的感情基调一致,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给读者以余味悠长之感。【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①空:结合本文第④段“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第⑦段“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第⑧段“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可知,“我”养蟋蟀后,得知蟋蟀活不过白露,“我”为蟋蟀而担忧。因此这空应填“养蟋蟀”;②空:结合本文第⑪段“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吧”,第⑫段“‘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母亲这样说”可知,当“我”的蟋蟀死去后,我隆重地安葬了它,通过母亲的话,侧面体现了“我”的伤心。因此这空应填“伤心”;③空:结合本文第①段“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以及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一只蟋蟀之间的往事,体现了“我”对蟋蟀的喜爱,也突出了保持童心,珍爱生命的主题。因而这空应填“保持童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结合句子“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装、挖、砌、掩、放、祭奠”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埋葬蟋蟀的过程,结合第⑪段“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吧”和第⑫段“‘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母亲这样说”可知,这里体现了“我”对蟋蟀死去的不舍以及内心的伤感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分析。结合句子“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可知,这是母亲关心孩子,询问孩子的情况,这个句子是承接上段“我”安葬蟋蟀后,母亲提出来的,因而是母亲的话侧面体现了“我”对蟋蟀离去的不舍和伤感之情,同时本文主要通过讲述了“我”和一只蟋蟀之间的往事,体现了“我”对蟋蟀的喜爱,也突出了保持童心,珍爱生命的主题。母亲的询问,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我”对蟋蟀的爱护又凸显出了“我”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主题;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回味无穷。(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月光碎了①月亮刚从云里挣脱出来,还不是很亮,像让被子蒙了好久才揉开眼睛。②当我们兴冲冲赶到采石场的时候,母亲发现她砸好的那堆石子没了。忽然,她看见旁边有几根枯死的蒿子,母亲明白了,石子被别人拿去了。③母亲叹了一口气,月光下都能看到她想哭的样子。我想安慰母亲,却又不晓得怎么说。④那些石子,都是她晚上来采石场砸的。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没工夫。⑤云遮蔽了月亮,采石场一下暗下来,就像我们的心境。但月亮好像不甘心被遮盖,在云块里七钻八钻又跑了出来,山上又亮起来。母亲把头上的月光连同头发捋了捋,又把手上的月光连同手巾绕了几道,然后对我说,难得今晚有月亮,不能再耽搁时间了,我们再砸点石子。⑥母亲开始砸石子。左手拿着石头坯子,右手握着小铁锤,砸得很专心。铁锤与石头撞击的声音在夜晚显得很清脆,好像整个采石场都有回音。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⑦我见过母亲割稻、栽秧不抬头、不直腰,那是为了多干活,挣工分;我见过母亲锄地、挖畦子不停不歇,那是种菜园,赶时间。却是第一次见母亲砸石子全身心地投入,像是跟什么人抢似的。四周没人,母亲是在跟自己抢。因为多砸一斤石子就能多卖一角钱。⑧月亮偏过头顶,母亲才挪动一下马扎,让月亮对着自己。母亲站起来,伸伸胳膊,扭动一下腰。我感觉她胳膊伸得吃力,腰扭得不自然。月光下,母亲汗津津的脸透着光晕,但掩不住疲惫的面容。⑨夜越来越深,月亮继续在云彩中穿行,过一会儿就要暗一次,像是守夜的人打瞌睡。我提醒母亲,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母亲看了看身后的石子堆,说才砸了这么一点点,再砸一会儿吧。其实,石子堆不小了,可母亲还嫌砸得不够多。⑩母亲是要把这些天耽搁的时间都砸回来吧。我看看母亲,又看看月亮,沉重的锤声仿佛把她们融到一起了。在这清冷的夜,母亲砸碎的不仅是石头,还砸碎了月光,砸碎了风,砸碎了我的视线。⑪母亲身边的石头坯子越来越少,我身边的石子堆越来越大。趁着母亲专心致志,我拿着簸箕从远处端来一簸箕石子。就在我要把石子往自家堆上倒的时候,母亲扭头看见了,就问,从哪搞来的?我说,捡的。捡的?在哪捡的?母亲话语重了起来。我嗫嚅着说,在……在那边。不许扯谎!母亲停下手中的锤子,厉声问我,是不是在别人家石子堆上捡的?我不敢再瞒,先是低头不吱声,然后才咕哝一句,又没人看见。母亲把左手上的石头坯子也放下,整个身子转过来对着我,说,你怎么能拿人家的石子呢?没人看见,月亮看得见,自己的心看得见。我们可不能做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我有些不服气,辩解说,那别人不是也拿我们的石子吗?母亲说,别人是别人,他们怎么做我们管不着,但我们穷死也不做小人,这是本分。平时我是怎么教育你的,忘了?接着母亲命令我快把石子送回去!⑫月光忽然暗了下来,那片一直跟在月亮后面的云又遮盖住了月亮。我的心也黯淡起来。我看着母亲模糊的身影,很是自责,恨不得母亲拿锤头砸我一下。砸我的头,砸我的手……可母亲没砸我,却砸了自己。就在我胡思乱想这当儿,忽听到母亲“唉哟”一声喊叫。⑬我连忙跑到母亲跟前,朦胧中只见母亲右手捂住左手,喘着粗气疼痛难忍的样子。怎么啦,妈?我问,心里惴惴不安。母亲说,月光暗了下来,不小心,砸着手了。⑭我晓得,都是因为我的错,母亲分心了,注意力不集中才砸了手。⑮月亮也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心里……(作者张恒,文章有删改)2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所讲述故事。(1)母亲发现自己砸好的石子被别人拿走,有些伤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母亲因“我”犯错而分心,不小心砸伤了自己的手。21.赏析句子,品味语言。(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2)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中加点词语。我嗫嚅着说,在……在那边。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月亮也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心里……”的理解。
23.文章以叙事为主,穿插了多处对月光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案】20.①.(2)母亲为多挣点钱,趁着月光抢时间砸石子;②.(3)母亲看到“我”从别人家端来一簸箕石子,厉声呵斥并命令送回;21.(1)运用比喻,将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比作黑夜里的萤火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专心奋力砸石子的情形,表现了母亲的辛劳。(2)“嗫嚅”,吞吞吐吐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我”从别人家端来石子被母亲质问时心虚窘迫的情态,侧面表现出母亲对“我”做人的要求严格,表达了我内心的羞愧。22.这句话是写了月亮此时被云层遮蔽的情景,表达“我”此时复杂的心情:有偷拿了别人东西的愧疚,还有母亲因“我”犯错而受伤的心疼、自责,更有对母亲教导“我”坚守本分、无愧于心的触动和感激。以此作结,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照应标题。23.渲染了月夜静谧的氛围,用月亮在云层中穿行的忽明忽暗,烘托“我”或欢快或暗淡的心情,月光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偷拿了别人东西的羞愧,母亲因“我”犯错而受伤的自责,以及对母亲教导“我”坚守本分、无愧于心的触动和感激。【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①空:根据文章第⑤段“难得今晚有月亮,不能再耽搁时间了,我们再砸点石子”,第⑥段“母亲开始砸石子。左手拿着石头坯子,右手握着小铁锤,砸得很专心”,第⑦段“我见过母亲割稻、栽秧不抬头、不直腰,那是为了多干活,挣工分;我见过母亲锄地、挖畦子不停不歇,那是种菜园,赶时间。却是第一次见母亲砸石子全身心地投入,像是跟什么人抢似的。四周没人,母亲是在跟自己抢。因为多砸一斤石子就能多卖一角钱”可知,这里写了母亲为了多挣点钱,趁着月光抢时间砸石子;②空:根据文章第⑪段“趁着母亲专心致志,我拿着簸箕从远处端来一簸箕石子。就在我要把石子往自家堆上倒的时候,母亲扭头看见了”“母亲停下手中的锤子,厉声问我,是不是在别人家石子堆上捡的?我不敢再瞒,先是低头不吱声,然后才咕哝一句,又没人看见。母亲把左手上的石头坯子也放下,整个身子转过来对着我,说,你怎么能拿人家的石子呢?没人看见,月亮看得见,自己的心看得见。我们可不能做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接着母亲命令我快把石子送回去”可知,这里写了母亲看到“我”从别人家端来一簸箕石子,厉声呵斥并命令送回。【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结合句子“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比作黑夜里的萤火虫,结合第⑦段“却是第一次见母亲砸石子全身心地投入,像是跟什么人抢似的。四周没人,母亲是在跟自己抢。因为多砸一斤石子就能多卖一角钱”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母亲砸石子全身心地投入的状态,体现出了母亲的勤劳,同时也突出了母亲的辛苦。(2)“嗫嚅”的意思是欲言又止的样子。结合第⑪段“就在我要把石子往自家堆上倒的时候,母亲扭头看见了,就问,从哪搞来的?我说,捡的。捡的?在哪捡的?母亲话语重了起来”可知,“嗫嚅”写出了当“我”从别人家端来石子被母亲发现并质问时的不知所措和心虚的状态,再结合⑪段“我们可不能做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我有些不服气,辩解说,那别人不是也拿我们的石子吗?母亲说,别人是别人,他们怎么做我们管不着,但我们穷死也不做小人,这是本分”可知,这里侧面体现了母亲对“我”为人处世要求严格,也体现了“我”内心的羞愧。【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结合句子“月亮也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心里……”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被云层遮蔽的状态;作者这里写月亮,实则也是写自己,因为自己偷拿了人家的石子,在母亲的教育之下认识到了错误,体现了“我”当时羞愧的心理;结合第⑬段“母亲说,月光暗了下来,不小心,砸着手了”,第⑭段“我晓得,都是因为我错,母亲分心了,注意力不集中才砸了手”可知,母亲因“我”的犯错而分了心,砸伤了手,月光暗下来也暗示了“我”自责的心理;同时母亲的教导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为人处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月光作为外在的环境,不仅烘托人物心情,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3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某种氛围;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结合本文第①段“月亮刚从云里挣脱出来,还不是很亮,像让被子蒙了好久才揉开眼睛”可知,这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下文“我”和母亲来采石场采石做了铺垫;结合第⑤段“云遮蔽了月亮,采石场一下暗下来,就像我们的心境。但月亮好像不甘心被遮盖,在云块里七钻八钻又跑了出来,山上又亮起来。母亲把头上的月光连同头发捋了捋,又把手上的月光连同手巾绕了几道,然后对我说,难得今晚有月亮,不能再耽搁时间了,我们再砸点石子”可知,这里写出了月亮的忽明忽暗,既烘托了“我”和母亲因为今晚有月可在月光下采石子的高兴心理,同时又烘托了因被人无端偷走石子的黯淡心理;结合本文第⑫段“月光忽然暗了下来,那片一直跟在月亮后面的云又遮盖住了月亮。我的心也黯淡起来。我看着母亲模糊的身影,很是自责,恨不得母亲拿锤头砸我一下”可知,这里写出了月光忽然暗了下来,烘托了“我”因偷别人家的石子被母亲教育后的自责心理;结合第⑮段“月亮也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船舶制造用钢管供应合同2篇
- 2024版权互换合同
- 旅行社购销合同完整版
- 小桔灯作文课件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传热单元模拟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安装项目跨界合作与集成协议2篇
- 打印机的租赁合同格式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银行业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赵师秀有约课件
-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合作协议
- 生物-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试题和答案
- 《胶轮车操作工》(司机、检修)理论知识考试及答案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行业质量奖惩制度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4 Reading time
-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收获》2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情况汇报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