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第页高一历史导学案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规范完成学案,划出重要知识。【基础在线】——我主动,我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行一、隋朝兴亡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定都,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2.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②③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意义:3.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建立:618年,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民族关系(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胜转衰。2.唐朝后期,和加剧。875年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虽然被镇压,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五代十国:年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5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王朝史称。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清除五代的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拓展补充内容一、三教合流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2)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3)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4)儒学也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魏晋玄学用披着道家思想外衣宣传儒家纲常名教。(5)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6)隋朝时期,有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7)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2、三武灭佛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兵源;表现:南朝的无神论者范缜提出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北魏、北周、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到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根本上受到遏制。影响: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和兵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2)民族关系和谐,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密切。(3)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4)科举制的不断完善,教育水平提高。(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创新。2、特点(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僧一行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合作探究】——我自信,我参与,展示点评我最行1、结合材料概括隋朝的历史影响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指洲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杜佑《通典食货典》材料三汉、隋二文帝皆以恭履朴俭富其国,汉文师黄老,隋文任法律,而所行暗合圣贤如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三国∙用考》材料四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五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元和郡县志》材料六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材料七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剑桥中国隋唐史》2、结合材料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背景(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措施、影响材料一唐太宗教戒太子诸王:…(隋炀帝)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舟比人君,水比庶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材料三(太宗)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摭(zhí)言》材料四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tián)猎,乐在其中矣!——《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达标检测】——我积极,我巩固,知识应用展风采1.(2021年广东卷)(2021年广东卷)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2.(2021年北京卷)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2021年山东卷)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2.《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黄河文明带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总计163099691167283长江文明带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含上海)总计74694271875南方沿海文明带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总计23611据表可知,唐代A.政府的教育政策南北有别 B.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C.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 D.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3.下图为唐代劳动泥俑群图片。该图片所示A.是研究唐代新疆历史第一手史料 B.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甄别C.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活与内地一致 D.是唐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力证4.“太宗初践咋,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贞观政要》中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唐太宗A.虚心纳谏 B.重视文化 C.破格用人 D.勤于政事5.唐朝22位皇帝中,18位是马球运动爱好者。当时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如云。王朝与邻国大都进行过马球竞技活动。赛场上经常出现“珠球忽掷,月杖争击”“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的壮观场面。可见,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助推农牧文明的相互融合C.由统治者个人喜好决定 D.契合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6.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7.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世系的书籍。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盛行,“有司选举,必稽谐籍”;到了唐朝,更是屡修谱牒,唐太宗时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这一变化表明A.门阀士族势力削弱 B.科举选官公平公正C.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8.在隋唐时期城建过程中,政府除实行工匠培训制、技术工头负责制外,还制订了建筑材料的标准,并要求工部及其少府监、将作监等,直接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与平时维修等事宜中。这些措施A.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B.杜绝了浪费和贪污情况C.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 D.导致官营手工业的衰落9.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据此可知,唐代A.男女地位平等 B.受多元文化的影响C.市民阶层兴起 D.出现儒学批判思想10.唐朝的《朝野佥载》记载:“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主管州里)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赚取)胡为业,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这说明何明远致富是由于其A.开展了多种经营活动 B.致力于纺织品的商品化C.专注于海外贸易 D.改变了抑商政策11.图1为南朝萧绎的《职贡图》、图2为唐朝韦贵妃墓壁画《双人献马图》,它们分别记录了西域使臣向南朝梁武帝和唐太宗进贡的场景。作品反映了A.西域风情同中土文化的融合 B.西域政权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下C.朝贡成中外交往的特殊纽带 D.边疆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12.下表是唐宋历史笔记中对唐太宗李世民形象的叙述,由此可见记载来源时期1.太宗虬须;2.太宗令术士造延年药《酉阳杂俎》中晚唐时期1.太宗生日时感思父母;2.太宗焚毯以自诫《封氏闻见记》唐代太宗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唐末记录了“虬须壮冠,人号“髭圣””的奇异外貌《清异录》北宋以“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的天象来强化李世民的天命之主,从而为玄武门事件提供了正当理由《邵氏闻见后录》南宋A.历史笔记所记内容较荒诞,不足为信B.历史笔记能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C.历史笔记是当时人的记述,史料价值高D.笔记情节的形成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13.成书于唐代前期的《广异记》记载:“唐天宝中,荆州渔人得钓青鱼,长一丈。……渔人不识,以其与常鱼异,不持诣市,自烹食。”唐末诗人虚中在《泊洞庭》中写道:“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材料反映了唐代A.草市服务行业被渔人垄断 B.市都建在水运方便之处C.草市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 D.市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14.《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这些规定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B.完善了经济领域的法律体系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15.唐代贞元年间,宰相费耽在《海内华夷图》中记录了几条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线:一、营州(今辽宁朝阳)入安东(今辽东)道:二、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三夏州(今陕北横山)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入回鹘道: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今越南河内)通天竺道:七、广州通海夷道。这反映出当时A.海外贸易呈现繁盛之势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C.闭关锁国政策受严重冲击 D.朝廷重视陆路而轻视海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为唐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发布的关于商业政策诏令的部分内容。发布者内容出处唐德宗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册府元龟》唐宪宗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唐大诏令集》唐武宗度支盐铁户部诸色所由茶油盐商人,准敕例条,免户内差役《全唐文》唐宣宗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全唐文》其商贾准令所在收税,如能据所有资财十分纳四助军者,便与终身优复;如于敕条外有悉以家产助国,嘉其竭诚,待以非次《通典》唐禧宗近关州府通舟船处,不得约勒商人《全唐文》刺史、县令,如是本州百姓及商人等,准元敕不令任当处官……百姓商人亦不合为本县镇将,若有违越,必举典刑《唐大诏令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唐代中期以后政府商业政策的基本特点。骆驼胡人俑阿拉伯人俑1.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藏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城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骆驼胡人俑阿拉伯人俑A.丝绸之路的繁盛B.中华文明的奠基C.朝贡贸易的发达D.民族交融的深入2.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张九龄上书唐玄宗,建议开凿大庾岭路(位于今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广文献公开大庾岭路史碑阴记》记载:“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B.对外封闭政策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C.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 D.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3.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记述出处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菜”(唐)杜甫《昔游》“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A.农业生产日益趋向专业化 B.国家商业政策日渐宽松C.城市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 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4.契丹骑射、吐蕃马术、日本棋艺等深受唐人喜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包括宫廷妃嫔、贵族妇女、宫女、优伶以及广大平民妇女等各个阶层,其所涉及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几乎与男子无异,如马球、蹴鞠、秋千、武术、射箭、舞蹈、拔河等。这表明当时A.中外文明互鉴交融 B.尚武精神推动妇女解放C.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D.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5.《唐律·名例第一》中有“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条文。唐朝制定的法律中,还有很多与少数民族有关,如朝会、厮牧和关市等。这些律法条文,反映了唐朝A.尊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传统 B.与各少数民族关系和平友好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 D.边疆与中原的统治政策相同6.贞观二年唐太宗曾说到房玄龄、杜如晦身为尚书省仆射,应当帮助君主排忧解难,广开耳目,求访贤能之人。如果让他们每天处理繁重诉讼,可能连阅读公文都来不及。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仆射之下的左右丞处理。这表明唐太宗A.意图分割相权以加强君权 B.认识到选贤任能事关国计C.重视官员行政效率的考核 D.主张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7.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阴森凄厉、鲜血淋淋、悲惨痛苦的景象。而唐代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庄严肃穆、温柔妩媚、雄健威武的生活气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教合一的文化政策 B.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C.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化 D.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8.下列史料中关于文成公主人藏的记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记载出处(禄东赞)始入朝,占对合旨,太宗擢拜右卫大将军,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禄东赞自言:“先臣为聘妇,不敢奉诏。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敢辞!”帝异其言,然欲怀以恩。《新唐书》春,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之,然欲抚以厚恩,竞不从其志。《资治通鉴》吐蕃相禄东赞,贞观十五年来朝。许以文成公主出降,赞普遣禄东赞来迓。召见顾问,诏以琅邪公主外孙女妻之。禄东赞辞曰:“臣本国有妇。且赞府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太宗嘉之,欲抚以厚恩,乃以为右卫大将军。《册府元龟》A.禄东赞于贞观十五年初来唐朝觐见B.琅琊长公主外孙女段氏陪嫁于赞普C.赞普在禄东赞来唐之前已见过公主D.唐太宗对禄东赞以礼相待,重视与吐番的关系9.唐太宗听到前线打败突厥的捷报,喜不自胜地说:当年先皇起兵,必须拉拢与隋炀帝和亲的突厥,向其君长称臣,允诺日后与之互市,以获得其兵马粮秣之助,攻入京师,建立我朝。如今,我军击败突厥,生擒其君,可算为国雪耻。这反映了唐朝初年(

)A.民族政策较为灵活 B.北方民族关系紧张C.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D.国家疆域得到扩展10.下表为唐朝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