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赏劝谏艺术悟使命担当——《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鉴赏文章的劝谏艺术。2.体悟作者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研读文本,鉴赏文章的劝谏艺术。2.体悟作者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李斯墓已经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李斯后人及李氏宗亲于2019己亥年清明节在李斯墓举行隆重的清明节祭拜仪式!祭文如下:秦相李斯,上蔡出生,自幼勤学,车马武功;师从荀子,更上一层,到了秦国,施展才能;进谏秦皇,得以重用,助秦统一,建立奇功;主张郡县,丞相任命,统一文字,篆书发明;度量一致,天下公平,车道同轨,有利交通;川贵人民,永记其功,教会酿酒,通商和平;丞相数载,天下为公,人民感恩,永世留名。“进谏秦皇,得以重用”,言辞极简,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里有一段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谏逐客书》,了解事件真相,领略李斯风采,以课文为依托,书写对李斯的感怀,寄托哀思。任务一回归历史知事件始末活动一:自读史料,思考李斯是在什么情境下向秦王进谏的?结果如何?在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郑国说:“臣为韩廷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终于让他完成这件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情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都赶跑。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行列,李斯写了千古第一奇文《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睐,从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国宰相。任务二研读品析赏劝谏艺术活动二:绘制行文结构图,思考:进谏的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要求:四字概括各段内容,标注论证方法,思考内在逻辑。)活动三:品读语句,思考:进谏语言有什么特点?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功施到今。(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任务要求:1.自主进行以上两个活动,5分钟。2.组内交流4分钟,代表展示。3.补充完善,归纳总结劝谏艺术。角度:劝谏的立足点、思路的清晰性、逻辑的严密性、说理方法的丰富性、语言的艺术性等。(展示行文结构图,总结劝谏艺术)【劝谏艺术总结】(一)思路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观点——逐客为过,再分条阐述,客卿有功、重物轻人、逐客资敌,最后总结归纳: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亡国。(二)逻辑严密:1、文章的第1段回顾历史,第二段剖析眼前,第三段展望将来,从古说到今,从现在说到将来,时间推移有一定的顺序。从不能富强,到无力统一天下,最后使秦弱敌强甚至走向亡国,利害关系一步比一步重要,层层深入。2、第4段总结深化,呼应前文:“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第2段对物的取舍标准。“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照应第2段对人的取舍标准。“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照应第3段逐客的危害,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国的危亡。“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最后两句与开头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三)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既符合秦国的的根本利益,又迎合了秦王的远大抱负和政治雄心,“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四)说理方法的丰富性:论证方法多样,史实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重物——轻人、四君重客——陛下逐客、纳客好处——逐客害处。假设论证:第一段结尾: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反面假设,阐述后果。(五)语言的艺术性:1.语言委婉,措辞谦恭,不批评秦王。明明秦王已经下了逐客令,但全文没有一句是指责秦王的话,甚至把逐客的过错归于“吏”(臣闻吏议逐客),给了秦王纠正的台阶。最后,从秦王喜爱的生活方式入手,列举色、乐、珠玉等琐事,以小喻大,没有生硬的说教。2.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造成饱满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铺陈:①角度的变化。铺陈同类和类似事物时,要注意角度的挪移、侧重点的选择,以突出其特征。如第1段连写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强调人才来自四面八方,重在广纳人才;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惠王用客卿,以连衡打破合纵,侧重于四面扩张;昭王用客卿,“废穰侯,逐华阳”,侧重于打击豪门。其实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提倡耕战、富国强兵、对外扩张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里有意避同取异,显得各有千秋。角度的变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又避免了雷同。②用词的变化。如第1段写穆公八方求士,用“取”“得”“迎”“来”四个近义词,实际含义一样。由于变化就避免了重复。写惠王的四面扩张,连用“拔”“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九个动词,灵活多变。第2段写秦王获取珍宝,用“致”“有”“垂”“服”“乘”“建”“树”七个动词,分别与一定的名词搭配,贴切自然,这些都是用词的变化。③句式的变化。如第2段中,在铺陈大量珍宝时,就采取了多变的句式,写了十几种东西。“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树灵鼍之鼓。……而陛下说之,何也?”在这一段话中,前面先用七个动宾结构,极力铺陈,而且是肯定性的铺陈;接着用一个反问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铺陈全面提领起来。下一句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为采”。在这里则是先用一个假设句总提,然后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这两段话都是铺陈珍宝,但一个是先铺陈后反问,一个是先假设后铺陈;一个是肯定性动宾结构铺陈,一个是否定性主谓结构铺陈。对美色的铺陈也有所变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由于铺陈中同中有变,变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铺陈错综复杂又一气贯通,既恣肆又严谨,读之但觉势如奔马,而又不觉得烦琐、累赘。大量排比句,作者善于巧设排比,运用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句式,如把“穆公求土”,“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睢”的各自用客卿的情况,构成四组一连串的排比句,每组又用了成串的排比句来证明秦国在历史上任用客卿的成切,语气贯通,淋漓酣畅,充分显示了铺陈手法的妙用。接踵联翩,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它们或因为同义而强化,或因反意而对照,在增强气势,加重语气的同时,也造就了音调、节奏的和谐和句势均衡、对称之美,使之有质有文。任务三研读品析赏劝谏艺术活动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李斯有着怎样的认识?请用对偶句书写感怀。预设: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处境;巧妙劝说,尽显旷世才华。大胸襟成就大视野,大格局引领大担当。身在被逐之列冒死进谏,心系国家作书勇担使命。……作业布置(任选其一)1.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比较他们劝谏的相同之处。2.你还知道哪些勇担使命的人物?围绕“勇担使命”为话题,写一组略例排比。【作业答案参考】1.①恰切的立足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改变对方的观点。②申明利害,晓之以理,迫使对方做出抉择。③从小事入手,以小喻大。④言辞得当。2.范例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承担历史使命,担当责任。面对秦王逐客的错误命令,李斯结合秦国发展的历史,援古证今,上书力谏,承担了自己作为臣子的诤谏使命,使秦王收回逐客之令,让客卿成为秦王朝大一统基业的参与者和生力军。而今新时代,保家卫国的英雄,承担历史使命,维护国家安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因为在他们心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科技攻坚的队员,勇担国家重任,忠于职守,穷经皓首,潜心钻研,因为他们深知核心竞争力是民族立足的根本。对于民族的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也要担当;对于应履行的责任,付出任何代价也要尽责,这就是中国人境界崇高的使命与担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体现。结束语李斯的上书,是为了天下所有客卿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李斯的上书,是为了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