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虚实相生,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风格雄浑苍凉。B.“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是对“江山如画”的映照。D.“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的儒将形象。11.根据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10.D11.甲组参考答案示例:①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②词的上片重写景,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勾起了下片对三国周郎的吟咏,由景及人,托古言今,映照自己的遭遇。③抒发了诗人临古迹思古人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乙组参考答案示例:①“笑”是全词的一个情感落脚点,它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②“笑”是一种自嘲。应笑我多情,以年轻有为,功成名就的周瑜衬托出词人白发早生,功业无成的失意和愤懑。③“笑”是一种自解。想到“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不在,“人生如梦”,不如把酒祭奠那亘照千古的江月,自我宽慰。④“笑”是一种自信,“谈笑间”突出周瑜成竹在胸、轻松取胜的神态,也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虽也写人生如梦,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旷达不同,流露出悲切之感。B.上阕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由季节之秋写到人生之秋,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C.下阕以物喻人,既写中秋佳节却乌云闭月之景,也喻指词人自身的政治遭遇。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秉烛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16.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人心绪系于“凉”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伤秋苍凉,中秋之夜风吹树叶之声,环境苍凉,引出伤秋之情;②年老悲凉,由秋景写到“眉头鬓上”的秋意,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③世事薄凉,以酒贱客少、乌云遮月喻指词人被贬后无人问津的境况、小人当道的政治环境,体现了世事薄凉;④孤寂凄凉,中秋与弟弟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表达了词人孤寂凄凉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法惠寺横翠阁(节选)苏轼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月流逝,归期渺无,作者用春比秋悲的说法,将思乡愁绪展现得更为浓烈。B.三四句紧承思乡之情,怀念过往,回忆起在家乡泛舟平湖、观览群山的情景。C.由“平湖”思及“濯锦”、由“横翠”忆及“峨眉”,联想自然,对仗工整,圆转流动。D.诗中暗用了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和“独自莫凭栏”等词句,反其意而用之。16.最后四句,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15.B【解析】三四句是虚实结合,“平湖”“横翠”为眼前所见,是实写;“濯锦”“峨眉”,为家乡之景,为虚写。16.①诗人的情感由悲叹转为旷达、洒脱。②“百年”两句感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变迁。诗人由百年兴废推“草莽”与“池台”的转化。③“游人”两句,诗人自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人因寻诗人的游踪而到吴山来。译文清晨,我见到吴山,像展开的一条绿带;傍晚,我见到吴山,它又仿佛聚合在一块。吴山是那么地多姿多态,似乎把自己美丽的身形呈现,供人赏玩抒怀。是谁建造了这座高阁,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只有这绵亘的吴山,从东到西,像是一道帘旌,在我面前展开。春色满眼,我却滞留他乡,不知何时回归;人们说秋天使人悲伤,谁知道春天给人的伤感更加难遣难排。我已游览过波平水静的西湖,却更令我想念家乡的濯锦江水;再看见这横翠阁前的山色,不由得又思念起秀丽的峨眉。哎,这雕栏又能经几番风雨?不单是我这凭栏登眺的人儿,倏忽便会龙钟老态。百年兴废,转眼即过,更使我无限伤悲。我知道,这华美的楼台,也很快会成为荒草污莱。可是,那时定然有游人寻觅我的游踪,在这吴山横翠之处,留连忘返,观望徘徊。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①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①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②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③刚道:“硬是说”的意思。15.以下关于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描写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下片描写眼前所见实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B.这首词上片写景突出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C.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下片写动景,动态中有奋发向上之心。D.这首词,展现了开阔明丽、动静互衬的情景,同时由景生情,表达了自由豁达情怀。16.词中展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全词,简要概括并分析。15.D(A.“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分析错误,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接着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B.“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分析错误,“日落与山色”描绘出苍茫阔远的意境,并无孤寂之感,下文没有自比庄子,作者自比的是那位风波浪尖上弄舟白头翁,作者认为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丰姿即是明证。作者认为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C.“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分析错误,上片写景,并无孤独悲凉之感。)16.塑造了一位身处逆境,却依然胸怀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士大夫形象。这首词的下片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从而自然过渡到全词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所以,这首词塑造了一位逆境中仍保持旷达、豪迈的浩然之气的士大夫形象。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酿桂酒苏轼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①藏社瓮②,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注】①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和“小山”。②社瓮:祭祀时用的器皿。一般指祭祀时用的酒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捣、筛、入将酿酒所需要的流程进行了细节化的介绍,简洁易懂。B.“盎盎”二字生动地表现了雨天春溪漫溢充盈的情形,展现了乡村风光。C.颈联写诗人安排门生给当地人送去酒材,以谢当地人赠送蔬菜之恩。D.尾联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珍爱,以及农村生活的风情不为人了解的遗憾。16.本诗的颔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本诗颔联。【答案】15.C16.①运用比喻手法,将桂酒比作辞赋,体现出诗人把酿酒看作充满诗意的活动。②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将满腔诗意寄寓酒酿的情怀,社瓮成为隐藏诗人情绪的容器。③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当作能够呼之即来的朋友,化静为动地呈现出月影入杯的情形,情致倍增。④以“社瓮”和“芳樽”照应题目,充分体现了酿酒和饮酒的乐趣。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赠王友道苏轼谁道东阳①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②。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③。【注】①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②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因“消渴症”而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16.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15.C【解析】词的下片中“真须保器全真”为词人的劝诫之语,目的是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而并非“赞颂”之语。16.①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词的上片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则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②道学色彩浓郁:词的上片中“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词的下片中“省可清言挥玉麈”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中的“真气”乃是道家思想之精髓;“风流何似道家纯”则认为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③富含哲理: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B.上阕紧扣题目中的“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C.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D.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作者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16.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错误,“算当年,虚老严陵”意思是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16.①运用叠词。如“重重”“曲曲”,音韵和谐,写出了群山连绵之美。②炼字精准,如“翻”“点”,“长”“乱”“青”等,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③善用修辞。如比喻“鱼翻藻鉴”“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生动形象;如排比,“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句式整齐,气韵贯通。(分析对偶也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④语言整体风格清新明快,简洁凝练。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苏轼空肠得酒芒角①出,肝肺槎牙②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浣③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锉④。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注】①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②槎牙: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③流:污,弄脏:④剑锆:剑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郭祥正家醉酒并作画壁上,郭作诗为谢还送他铜剑,足见二人关系亲近。B.通过在别家“长遭骂”与在郭家“不嗔骂”的对比,感叹世态凉薄,人情冷暖。C.剑挂床头诗握手上,诗剑生辉而分不清究竟哪是诗哪是剑,这与诗人醉酒有关。D.全诗可以看成诗人的酒后自白。既有心中块垒宣泄,亦有友情珍惜,情感复杂。16.全诗之要在一个“醉”字上,诗人醉中作画、醉中作诗,这些行为表现出诗人哪些形象特征?(6分)15.B【解析】对比的目的不是感叹世态凉薄,而是表达对郭祥正的感谢。16.①诗人在醉中作画前后,表现了他耿直敢言的性情;②诗人醉后作诗,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心态;③诗人于醉中,向读者展现了他卓然特立的气质。(一点2分,共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开宋词“豪放”之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D.下片前三句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16.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6分)15.C(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不当,上片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三、四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16.①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②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⑤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⑥运用修辞。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通感:“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任答3点满分)十、阅读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至惠州时暂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而得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朝》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飘落翻飞、柳絮随风滚动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16.有评论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作者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1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的能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错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错误,“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通俗易懂。故选D。16.①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表达作者为春光易逝而愁。②本词为作者被贬异乡时所作,作者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下片作者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易逝的愁情。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①苏轼缑山②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③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注】①陈令举:宋时朝野名士。②缑山:相传为王子乔成仙处。③客槎:指升天所乘之槎。槎:竹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题中“七夕”交代了时间,也给人以美好的想象,“送”则表明写作内容。B.词的上阕明写王子乔不似牛郎织女眷恋人世,实则是劝导陈令举不要因离别伤怀。C.词下阕的前三句用典,写词人想成为仙人并泛舟银河,银河有微浪,也有天风海雨。D.词以“七夕”之事来抒写送别之情,却一扫七夕的缠绵悱恻,给人飘逸脱俗之感。1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看似平淡,实则韵味十足。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①“相逢一醉”写短暂相聚的欢乐后,即将面临离别;“风雨散”以风雨飘散作比,写朋友离别后各自离去。②词人认为,前世有缘才换来今生“相逢一醉”,用“是前缘”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慰藉;“飘然何处”写离别后人各天涯的无限感慨,含蓄委婉。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苏轼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消息。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16.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5.A(A.“意思不同”错,两个“归去”都是归隐之意,意思相同。)16.杭州百姓感念苏轼,为他建造生祠,苏轼不赞成,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题干中“造福百姓”“功成不居”提示我们要找到相关诗句加以理解,其中“功成不居”就是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与之相关的诗句是“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此句运用典故,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根据注释可知,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苏轼治理杭州时治理西湖,为杭州百姓办了实事,受到百姓爱戴,想要为他建造生祠,而苏轼却请张弼转告百姓不要这么做,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正体现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