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因方便易写不断向外传播。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后来又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说明()A.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B.文字一体化消除了文明交流障碍C.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D.人类早期文字的起源具有同源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腓尼基字母、东传、西传、传播到不同地区演化为多种字母等信息,可直接得出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A项正确;文明交流障碍不会完全消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文字的传播,不体现文字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2.1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普遍提高,西欧修道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各地大力修桥修路、广设驿站,并发起“上帝和平运动”。这可用来研究当时西欧()A.专制王权的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国家的形成 D.庄园经济的巩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1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的主要结论:伴随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自治的兴起,促使西欧修道院大力修桥修路、广设驿站,并发起“上帝和平运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王权的强化,排除A项;11世纪,西欧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庄园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3.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不知晓不清楚,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就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BD项。故选C项。4.如表为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由此可知()地区时间中国欧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全球1400年705260364251600年11089104105451800年3301469219900A.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人口增长 B.传染病的肆虐导致非洲人口急剧下降C.奴隶贸易导致拉美人口锐减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19世纪世界。根据题干人口变化简表可知,15-19世纪中国、欧洲人口快速增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在17-18世纪明显减少,拉丁美洲人口在15-16世纪明显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人口变化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物甘薯、玉米传播到欧洲、亚洲,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非洲失去了大量人口。可见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不能解释15世纪-18世纪上半叶人口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17-18世纪非洲人口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黑奴贸易,排除B项;15-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导致拉美人口锐减,排除C项。故选D项。5.15世纪自画像在西欧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注重写实,强调画中人物的独立呈现。16、17世纪,西欧出现自画像创作热潮,伦勃朗共创作70余幅自画像。据此可知,当时西欧艺术创作()A.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 B.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C.注重展现追求理性科学 D.折射出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至16、17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5世纪的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而16、17世纪,西欧出现自画像创作热潮,伦勃朗共创作70余幅自画像,更加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人文主义的影响,并不是理性科学,排除C项;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反映了英国()A.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8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可知,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确立了议会权力至高无上的原则,说明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英国国王由世袭产生,加冕仪式体现了教权对王权的制约,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1689年英国处于君主立宪制的形成阶段,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B项;1215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其内容涉及对专制王权的限制,此后就已经出现了有限王权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7.16世纪,西欧城市实行宵禁制度,行规也禁止工匠在夜间生产。至18世纪末,工厂劳动突破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界限,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夜间生产制度化。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推动社会变迁 B.阶级剥削的渐趋加重C.行会生产管理的放宽 D.城市宵禁制度的废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欧。结合所学,18世纪末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开展,机器的使用,工厂制度的确立,为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能提供了条件,故出现了轮班制和夜间生产制度化的现象,A项正确;B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行会生产管理的放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项;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夜间生产越来越多,城市宵禁制度相应的逐渐废除了,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资,公社负责人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劳动者,今天依然是劳动者,将来还是劳动者,……我们代表克己奉公反对滥用职权,代表廉洁清正反对腐化堕落”。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具有工人政权的鲜明特征C.回应法国民众的普遍诉求 D.力图构建稳固的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材料“今天依然是劳动者,将来还是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强调自己是劳动者,反映了其甘愿为“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具有工人政权的鲜明特征,B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的普遍诉求,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巴黎公社是工人政权,没有涉及农民,排除D项。故选B项。9.19世纪后期,墨西哥国家建设急需资金,在铁路、矿业等领域引进美国的大量资金,经济主权受到美国威胁。为此,墨西哥政府实施“欧美制衡战略”,英国资本迅速回到墨西哥市场,墨西哥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加强。这反映了()A.墨西哥现代化的艰难 B.美国大棒政策引发拉美反抗C.墨西哥民族意识觉醒 D.英美在墨西哥博弈态势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墨西哥)。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墨西哥在进行国家建设时,大量引进美国的资金,导致经济主权受到美国的威胁,为改变上述状况,又拉来英国对美国制衡,这些都反映了墨西哥在国家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严重的困难和曲折,A项正确;大棒政策体现的是美国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民族意识的觉醒,突出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墨西哥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排除C项;材料是通过英美等国在墨西哥的利益,来突出墨西哥的现代化道路艰难,不能说明美英博弈态势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新的转变”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完成 B.放弃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C.明确了建设工业国的任务 D.实施适应国情的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十月革命的四周年时间是1921年,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必须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新经济政策,D项正确;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不是放弃,而是间接过渡,排除B项;建设工业国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1.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有学者建构了甘地“坚持真理”哲学基础逻辑图。据此可知,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A.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B.瓦解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根植于印度历史文化土壤 D.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一战后(印度)。据表格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从“真”“勇敢、牺牲、善意”“爱”等词语,可知甘地吸收融合了印度的优秀思想文化,C项正确;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没有瓦解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一战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表是西方学者对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分析,据此可知()经济与科技重大事件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地理大发现三十年战争(1618—1648)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1803—1815)维也纳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雅尔塔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1991)多极化趋势加强A.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结束 B.战争是推动新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爆发 D.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表格里“经济与科技重大事件、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三个维度的关联,并结合所学,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可得出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A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13.1945年,英国外交官萨金特在《欧洲胜利后的估量》中指出: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控制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苏联和美国手中,但那种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未来的世界强国的相互谅解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英国必须予以反对的。这表明()A.美苏冷战引发英国强烈不满 B.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实力大增C.英国试图维系政治大国地位 D.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的世界。据材料“1945年……那种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未来的世界强国的相互谅解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英国必须予以反对的”并结合所学,二战结束是世界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材料表明英国反对美苏两国决定一切国际事务的现象,说明英国试图维系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揭开冷战序幕,1945年冷战尚未开始,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对策,不是美苏实力大增,排除B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多极化趋势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社会总产值6.5%7.4%6.3%工业总产值8.6%8.5%7.4%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 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削弱 D.工业始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1—1975年(苏联)。据本题表格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仅从表格的增长率,无法得出政策的连续性,排除A项;此时苏联仍是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15.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第301条的核心内容是“当美国认定自己的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时,美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些侵犯”。自此以后,美国屡次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这反映出()A.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意图实现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 D.美国逆全球化思潮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4年(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美国,屡次以其“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为借口,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客观上反映出中国、欧盟、日本等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体现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意图不符合世界潮流,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也使得这一意图不能实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同一地区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无法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颁布《贸易法》表明美国逆全球化思潮已经形成一定影响,而非刚刚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英国光荣革命后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比同时代其他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英国的民主运动相对温和,一般不提特别激进的要求,仅对选举权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可以预防革命。另一方面是光荣革命后的财政改革,以及缓步增税的财政手段。财政改革在为国家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把国民利益同国家战略绑定,增加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政府是开发殖民地还是对外战争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本国发展。国内政策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自由主义政策代替。同时,英国批准大量技术专利,18世纪中期每年大约不到300项专利获批,到19世纪中期上升到每年批准4500左右项专利。1802年议会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33年颁布《工厂法》,改善学徒和工人境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对外政策上,英国把殖民扩张奉为基本国策,同时运用国家力量保护工商企业并帮助他们拓展海外市场及原料产地。——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三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导产业纺织业上所取得的优势,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种路径依赖事实上阻碍了英国企业家对新生主导产业的追求。在这些新的行业,英国发展迟缓非常明显就是明证。——摘编自邓久根、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制度创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推动本国发展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迟缓的原因。〖答案〗(1)特点:政治改革和财政改革并举;兼顾国家战略和国民利益;温和、渐进、平稳。

(2)举措: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保护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3)原因:英国从广阔殖民地获得丰厚利润,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大量资本输出到海外,不利于技术革新;信奉自由贸易政策。〖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方面指英国光荣革命后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是光荣革命后的财政改革”,得出政治改革和财政改革并举;据材料“财政改革在为国家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把国民利益同国家战略绑定”,得出兼顾国家战略和国民利益;据材料“英国的民主运动相对温和,一般不提特别激进的要求,仅对选举权进行改革”,得出温和、渐进、平稳。【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国内政策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自由主义政策代替”,得出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据材料“同时,英国批准大量技术专利,18世纪中期每年大约不到300项专利获批”,得出保护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据材料“1802年议会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33年颁布《工厂法》,改善学徒和工人境遇”,得出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得出英国从广阔殖民地获得丰厚利润,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据材料“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得出大量资本输出到海外,不利于技术革新;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得出信奉自由贸易政策。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突破传统学徒制与经院哲学的育人框架,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指出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各主要国家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摘编自孔令锋《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论述:受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并得到大力推崇。近代伴随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传统学徒制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从19世纪开始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逐渐取代了传统学徒制,使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紧密相联。在经济大危机期间,职业教育与社会保障相融合,力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推动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的欧美国家。设问是围绕“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首先,由材料“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路德指出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特点》”可得出论题: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其次,由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突破传统学徒制与经院哲学的育人框架,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及所学可知,受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并得到大力推崇。由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各主要国家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及所学可知,近代伴随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传统学徒制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从19世纪开始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逐渐取代了传统学徒制,使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紧密相联。由材料“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及所学可知,在经济大危机期间,职业教育与社会保障相融合,力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推动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转型和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唯独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战后的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产生影响。这时全世界都已清楚地看到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荣”,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迭次发生的动乱中永远消失。——摘编自张璋《论两极格局形成与冷战爆发》材料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国、收复失地,发动石油斗争,采取减产、禁运等措施。石油斗争显示了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不仅直接导致能源危机,还触发、加深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阵营的分化。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斗争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世界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摘编自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材料三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40%。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中美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中美关系的处理与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演化是最大的变量。——摘编自陈文玲《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格局演化的十大变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并分析当时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石油斗争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当前全球格局演化具体变量有哪些?〖答案〗(1)变化:世界格局由欧洲中心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原因: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基本框架;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严重削弱;美苏成为超级大国且实力均衡;美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任答三点)(2)影响:引发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推动了能源结构多样化;显示和增强了阿拉伯产油国实力;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增强了第三世界维护民族利益的信心;诱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大国调整中东政策;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对地缘政治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任答四点)(3)变量:中美关系;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复苏乏力;乌克兰危机等。(任答两点)〖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根据材料“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可分析出世界格局由欧洲中心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原因:结合雅尔塔体系可分析出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基本框架;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分析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严重削弱;根据材料“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可分析出美苏成为超级大国且实力均衡;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美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结合美苏冷战可分析出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任答三点)【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直接导致能源危机”可分析出引发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推动了能源结构多样化;根据材料“争显示了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力量”可分析出显示和增强了阿拉伯产油国实力;根据材料“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国”可分析出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增强了第三世界维护民族利益的信心;根据材料“触发、加深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可分析出诱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大国调整中东政策;根据材料“引起了西方阵营的分化”可分析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根据材料“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世界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可分析出但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对地缘政治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任答四点)【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变量:结合中美贸易摩擦可分析出中美关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可分析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结合经济危机可分析出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复苏乏力;结合俄乌战争可分析出乌克兰危机等。(任答两点)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因方便易写不断向外传播。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后来又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说明()A.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B.文字一体化消除了文明交流障碍C.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D.人类早期文字的起源具有同源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腓尼基字母、东传、西传、传播到不同地区演化为多种字母等信息,可直接得出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A项正确;文明交流障碍不会完全消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文字的传播,不体现文字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2.1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普遍提高,西欧修道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各地大力修桥修路、广设驿站,并发起“上帝和平运动”。这可用来研究当时西欧()A.专制王权的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国家的形成 D.庄园经济的巩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1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的主要结论:伴随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自治的兴起,促使西欧修道院大力修桥修路、广设驿站,并发起“上帝和平运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王权的强化,排除A项;11世纪,西欧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庄园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3.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不知晓不清楚,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就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BD项。故选C项。4.如表为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由此可知()地区时间中国欧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全球1400年705260364251600年11089104105451800年3301469219900A.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人口增长 B.传染病的肆虐导致非洲人口急剧下降C.奴隶贸易导致拉美人口锐减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19世纪世界。根据题干人口变化简表可知,15-19世纪中国、欧洲人口快速增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在17-18世纪明显减少,拉丁美洲人口在15-16世纪明显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人口变化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物甘薯、玉米传播到欧洲、亚洲,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非洲失去了大量人口。可见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不能解释15世纪-18世纪上半叶人口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17-18世纪非洲人口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黑奴贸易,排除B项;15-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导致拉美人口锐减,排除C项。故选D项。5.15世纪自画像在西欧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注重写实,强调画中人物的独立呈现。16、17世纪,西欧出现自画像创作热潮,伦勃朗共创作70余幅自画像。据此可知,当时西欧艺术创作()A.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 B.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C.注重展现追求理性科学 D.折射出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至16、17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5世纪的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而16、17世纪,西欧出现自画像创作热潮,伦勃朗共创作70余幅自画像,更加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人文主义的影响,并不是理性科学,排除C项;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反映了英国()A.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8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可知,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确立了议会权力至高无上的原则,说明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英国国王由世袭产生,加冕仪式体现了教权对王权的制约,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1689年英国处于君主立宪制的形成阶段,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B项;1215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其内容涉及对专制王权的限制,此后就已经出现了有限王权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7.16世纪,西欧城市实行宵禁制度,行规也禁止工匠在夜间生产。至18世纪末,工厂劳动突破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界限,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夜间生产制度化。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推动社会变迁 B.阶级剥削的渐趋加重C.行会生产管理的放宽 D.城市宵禁制度的废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欧。结合所学,18世纪末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开展,机器的使用,工厂制度的确立,为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能提供了条件,故出现了轮班制和夜间生产制度化的现象,A项正确;B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行会生产管理的放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项;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夜间生产越来越多,城市宵禁制度相应的逐渐废除了,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资,公社负责人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劳动者,今天依然是劳动者,将来还是劳动者,……我们代表克己奉公反对滥用职权,代表廉洁清正反对腐化堕落”。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具有工人政权的鲜明特征C.回应法国民众的普遍诉求 D.力图构建稳固的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材料“今天依然是劳动者,将来还是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强调自己是劳动者,反映了其甘愿为“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具有工人政权的鲜明特征,B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的普遍诉求,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巴黎公社是工人政权,没有涉及农民,排除D项。故选B项。9.19世纪后期,墨西哥国家建设急需资金,在铁路、矿业等领域引进美国的大量资金,经济主权受到美国威胁。为此,墨西哥政府实施“欧美制衡战略”,英国资本迅速回到墨西哥市场,墨西哥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加强。这反映了()A.墨西哥现代化的艰难 B.美国大棒政策引发拉美反抗C.墨西哥民族意识觉醒 D.英美在墨西哥博弈态势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墨西哥)。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墨西哥在进行国家建设时,大量引进美国的资金,导致经济主权受到美国的威胁,为改变上述状况,又拉来英国对美国制衡,这些都反映了墨西哥在国家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严重的困难和曲折,A项正确;大棒政策体现的是美国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民族意识的觉醒,突出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墨西哥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排除C项;材料是通过英美等国在墨西哥的利益,来突出墨西哥的现代化道路艰难,不能说明美英博弈态势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新的转变”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完成 B.放弃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C.明确了建设工业国的任务 D.实施适应国情的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十月革命的四周年时间是1921年,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必须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新经济政策,D项正确;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不是放弃,而是间接过渡,排除B项;建设工业国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1.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有学者建构了甘地“坚持真理”哲学基础逻辑图。据此可知,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A.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B.瓦解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根植于印度历史文化土壤 D.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一战后(印度)。据表格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从“真”“勇敢、牺牲、善意”“爱”等词语,可知甘地吸收融合了印度的优秀思想文化,C项正确;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没有瓦解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一战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表是西方学者对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分析,据此可知()经济与科技重大事件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地理大发现三十年战争(1618—1648)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1803—1815)维也纳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雅尔塔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1991)多极化趋势加强A.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结束 B.战争是推动新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爆发 D.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表格里“经济与科技重大事件、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三个维度的关联,并结合所学,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可得出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A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13.1945年,英国外交官萨金特在《欧洲胜利后的估量》中指出: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控制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苏联和美国手中,但那种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未来的世界强国的相互谅解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英国必须予以反对的。这表明()A.美苏冷战引发英国强烈不满 B.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实力大增C.英国试图维系政治大国地位 D.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的世界。据材料“1945年……那种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未来的世界强国的相互谅解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英国必须予以反对的”并结合所学,二战结束是世界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材料表明英国反对美苏两国决定一切国际事务的现象,说明英国试图维系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揭开冷战序幕,1945年冷战尚未开始,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对策,不是美苏实力大增,排除B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多极化趋势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社会总产值6.5%7.4%6.3%工业总产值8.6%8.5%7.4%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 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削弱 D.工业始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1—1975年(苏联)。据本题表格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仅从表格的增长率,无法得出政策的连续性,排除A项;此时苏联仍是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15.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第301条的核心内容是“当美国认定自己的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时,美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些侵犯”。自此以后,美国屡次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这反映出()A.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意图实现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 D.美国逆全球化思潮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4年(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美国,屡次以其“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为借口,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客观上反映出中国、欧盟、日本等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体现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意图不符合世界潮流,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也使得这一意图不能实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同一地区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无法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颁布《贸易法》表明美国逆全球化思潮已经形成一定影响,而非刚刚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英国光荣革命后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比同时代其他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英国的民主运动相对温和,一般不提特别激进的要求,仅对选举权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可以预防革命。另一方面是光荣革命后的财政改革,以及缓步增税的财政手段。财政改革在为国家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把国民利益同国家战略绑定,增加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政府是开发殖民地还是对外战争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本国发展。国内政策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自由主义政策代替。同时,英国批准大量技术专利,18世纪中期每年大约不到300项专利获批,到19世纪中期上升到每年批准4500左右项专利。1802年议会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33年颁布《工厂法》,改善学徒和工人境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对外政策上,英国把殖民扩张奉为基本国策,同时运用国家力量保护工商企业并帮助他们拓展海外市场及原料产地。——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三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导产业纺织业上所取得的优势,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种路径依赖事实上阻碍了英国企业家对新生主导产业的追求。在这些新的行业,英国发展迟缓非常明显就是明证。——摘编自邓久根、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制度创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推动本国发展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迟缓的原因。〖答案〗(1)特点:政治改革和财政改革并举;兼顾国家战略和国民利益;温和、渐进、平稳。

(2)举措: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保护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3)原因:英国从广阔殖民地获得丰厚利润,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大量资本输出到海外,不利于技术革新;信奉自由贸易政策。〖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方面指英国光荣革命后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是光荣革命后的财政改革”,得出政治改革和财政改革并举;据材料“财政改革在为国家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把国民利益同国家战略绑定”,得出兼顾国家战略和国民利益;据材料“英国的民主运动相对温和,一般不提特别激进的要求,仅对选举权进行改革”,得出温和、渐进、平稳。【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国内政策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自由主义政策代替”,得出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据材料“同时,英国批准大量技术专利,18世纪中期每年大约不到300项专利获批”,得出保护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据材料“1802年议会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33年颁布《工厂法》,改善学徒和工人境遇”,得出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得出英国从广阔殖民地获得丰厚利润,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据材料“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得出大量资本输出到海外,不利于技术革新;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得出信奉自由贸易政策。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突破传统学徒制与经院哲学的育人框架,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指出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各主要国家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摘编自孔令锋《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论述:受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并得到大力推崇。近代伴随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传统学徒制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从19世纪开始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逐渐取代了传统学徒制,使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紧密相联。在经济大危机期间,职业教育与社会保障相融合,力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推动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的欧美国家。设问是围绕“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首先,由材料“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路德指出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特点》”可得出论题: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其次,由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