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7月9日14:10~15:30】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文物显示,各地生产水平没有明显区别:进入仰韶、大汶口文化时期,不论遗址分布密度,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长江黄河中下游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文明发展格局凸显 B.区域经济联系弱化C.大一统的局面形成 D.生产技术发生质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新石器时代早期,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但是进入仰韶、大汶口文化时期,长江黄河中下游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说明中国文明发展格局凸显,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格局,不能得出区域经济联系状况,排除B项;秦朝才形成大一统局面,排除C项;当时的生产技术并未发生质变,排除D项。故选A项。2.《诗经》有云“君之宗之。”吕祖谦在《读诗记》里说:“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盖古者建国立宗,其事相须。”该解释揭示了宗法制()A.官僚政治形制 B.家国一体的底色 C.中央集权的诉求 D.君主专制的实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盖古者建国立宗,其事相须”可知,宗法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底色,B项正确;宗法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不属于官僚政治,排除A项;材料揭示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点,未体现中央集权的诉求,排除C项;此时还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如作为主要脱粒加工农具之一的木制枷,使用特别普遍。这一现象得益于()A.农业生产方式革命 B.大地产制迅速发展C.铁制冶金技术滞后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及,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与之相配套的收割等辅助性工具的发展,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农业生产方式革命的推动,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工具的改进,没有体现土地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铁制冶金技术是否滞后,排除C项。故选A项。4.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A.中央集权弊端凸显 B.文书行政机制滞后C.国家治理尚需完善 D.交通通讯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说明秦朝国家治理尚不完善,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国家治理的欠缺,并不是文书行政机制的滞后,也不是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排除BD项。故选C项。5.汉武帝时期盐铁专营、酒榷专卖等制度对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民争利、质量差、价格高等问题,为此汉昭帝时期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盐铁之议”,以讨论专卖制度的存废。这反映了汉代()A.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C.国家政策因时而变 D.阶级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汉昭帝时期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盐铁之议’,以讨论专卖制度的存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专营、酒榷专卖等制度,对当时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民争利等问题,因此到了汉昭帝时期,政府开展了“盐铁之议”,就是为了讨论这些制度是否还适应国家发展,是否还要推行下去,反映了国家政策要因时而变,不能一成不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盐铁专营等制度是否要继续推行下去,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无法得知是否缓和,排除D项。故选C项。6.汉代法律有“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即将行为人的作案动机作为其是否犯罪的根据,规定亲属间有罪相互隐瞒是正常的行为。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承袭秦朝法律制度 B.中华法系最终确立C.世家大族左右官场 D.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将行为人的作案动机作为其是否犯罪的根据,规定亲属间有罪相互隐瞒是正常的行为。”可知,汉朝时期,随着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促使律令儒家化的现象开始出现,法律中有了“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的影响,没有体现承袭秦朝法律制度,排除A项;中华法系最终确立是《唐律疏议》的颁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家大族左右官场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东汉时期,察举的选举名额由原来的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举两人,变为以人口多少作为察举的比率,例如二十万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等。这说明当时()A.官僚制度日益规范 B.自由投考成为潮流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D.选官方式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东汉时期,察举的选举名额由原来的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举两人,变为以人口多少作为察举的比率”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名额的变动,按照人口的比例划分名额,体现的是更加合理与规范,A项正确;材料中依然是由名额限制,只是分配名额标准的变化,而非自由投考,排除B项;此时的察举制,仍然是推举,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作用不大,排除C项;选官方式依然是察举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是两位学者关于屯田制的研究。据此可知()研究资料研究结论甲学者《魏志》建安元年许下屯田之后,“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推动统一北方。乙学者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在许下屯田后的第五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屯田制可能未解决军粮问题、未起到统一北方的巨大作用。A.屯田对北方统一无影响 B.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明显C.史学真相最终无法定论 D.史料记载影响历史研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由于引用的研究资料的不同,甲乙两位学者对曹操屯田制的研究结论不一,所以史料记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研究,D项正确;屯田对北方统一是有积极影响的,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史料加载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不是历史解释的主观随意性,排除B项;充足的文物和文献史料下,经过科学的论断,史学真相是可以定论的,排除C项。故选D项。9.历史地图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两幅地图的变迁反映了当时()图1西晋內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图2东晋十六国形势A.民族交融的深化 B.经济重心的转移C.政权并立的延续 D.华夏正统的沦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西晋至东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采用中原地区的国号,制度等,体现出民族交融的深化,A项正确;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转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的深化,并不是政权并立,也不是华夏正统的沦丧,排除CD项。故选A项。10.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佛教主动融入社会 B.文化的交融与创新C.制瓷技术高超发达 D.商业发展改变习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与流行,莲花纹成为一种流行纹饰,说明佛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创新,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文化的交融,没有说明佛教主动融入社会,也没有提及制瓷水平信息,排除A项和C项;材料描述的是文化交融对生活的影响,而非改变习俗,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为唐代部分时期人口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时间户数课口不课口天宝十三年(754年)9069254766280045218480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820332144700988A.人口数量锐减 B.经济严重倒退C.人民剥削减轻 D.社会矛盾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755年,户数减少,但课口(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数量却增加了,说明扩大了收税范围,会激化矛盾,结合所学知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政局混乱,可能导致户数减少,为了军事需要,增加课口人数,会使得社会矛盾加剧,与材料相符,D项正确;户数减少不一定人口减少,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人口情况,不能得出“经济严重倒退”,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减轻,课口数量增加,不课口的数量减少,很可能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太宗时期,以“参预朝政”、“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临时性称呼行宰相之职,高宗时将“同三品”、“同平章事”作为正式官职,以将职位低、资历浅的人提为宰相。这反映了唐初()A.行政分工的混乱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儒家仁政的践行 D.文官政治的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以‘参预朝政’、‘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临时性称呼行宰相之职,高宗时将‘同三品’、‘同平章事’作为正式官职,以将职位低、资历浅的人提为宰相。”可知,唐朝初期,中央在官职设置上,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相权的分散,而非分工的混乱,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儒家仁政,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的再分配,与文官政治的成熟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唐朝封建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由于经营者众多,唐朝各大城市中都有邸店。这反映了当时()A.市镇经济发展繁荣 B.政府废除抑商政策C.崇富尚利风气盛行 D.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朝封建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可知,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而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说明经营邸店获利丰厚,体现了当时崇富尚利风气盛行,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大城市中邸店的情况,而非中小市镇的繁荣,排除A项;政府废除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4.宋初惩晚唐五代以来藩镇坐大、对抗朝廷之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结果以削弱藩镇为目标的“强干弱枝”战略,反而将州县从藩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度恢复了自主权。材料意在说明,宋初()A.地方具有一定活力 B.州县财政匮乏C.政府政策效果不佳 D.中央过度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以削弱藩镇为目标的‘强干弱枝’战略,反而将州县从藩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度恢复了自主权。”可知,宋初,为解决藩镇割据的弊端,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推动了州县的自主权的恢复,说明宋初在政策的干预下,地方的活力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地方活力加强,没有描述州县的财政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府“强干弱枝”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活力的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北宋画家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庭院中姐弟二人聚精会神地玩着“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等精致玩具。该作品()A.体现了市民生活情趣 B.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C.彰显了文人个性神韵 D.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因此画作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B项正确;此画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排除A项;彰显文人个性神韵的是文人画,而材料所述属于北宋末期的宫廷画,排除C项;无法体现理学对绘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6.魏晋时期,因军事关系临时设置的中央派出机构称“行台”,后少数民族政权惯行此制。女真族的金朝就在全国襟带地区置行台尚书省。元朝将这时机构固定化,使之变成常设的一级政区。这说明元朝行省制()A.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B.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C.在传承中实现发展 D.主要服务于军事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时期的“行台”,经少数民族政权的沿袭改革,最终元朝将这时机构固定化,使之变成常设的一级政区,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在传承中实现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继承和发展,并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行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行省制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1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常常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的现象,福建漳州府的农民将肥沃的耕地改种烟草,“闽地二千余里……今则烟草之植,十之六七。”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商品化趋势 B.人地矛盾的激化C.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福建漳州府的农民将肥沃的耕地改种烟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导致棉花、烟草、桑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人口与土地的相关数据,无法得知人地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排除C项;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18.明朝在乡村设置里老,凡属婚姻、土地、斗殴、盗窃、子孙讳犯教令第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都归老人理断。老人们还必须时常告谕乡民,要的长爱幼,邻里和片,谨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里老的设置()A.冲击了士绅阶层利益 B.消除了乡里社会纠纷C.削弱了政府控制能力 D.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在乡村设置里老,管理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同时要时常告谕乡民,要的长爱幼,邻里和片,谨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样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士绅阶层的冲击,排除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B项;里老的设置,有利于政府控制能力的增强,并不是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19.康熙初年,山东青州贫民“每当日出,皆荷锄立于集场”,等待有田雇主前来雇佣;乾隆十六年,河南林县无业之民在农忙时节手持农具,清晨赶赴集市“受雇短工,名曰人市”。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个体农耕经济衰退C.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康熙年间,贫民等待有田雇主前来雇佣;乾隆年间,“受雇短工,名曰人市”,说明清代存在雇佣人力的状况,体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清朝是传统的封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仅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无法得出个体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说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20.顾炎武提出以“明道救世”为治学宗旨。从青年时起,他便提倡读书务实,“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据此可知,顾炎武主张()A.维护君主专制 B.推行功利主义C.提高儒学地位 D.批判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末清初。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提出以‘明道救世’为治学宗旨”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体现了提倡读书务实,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学风,D项正确;顾炎武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即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功利主义泛指一切以行为的结果来衡量是非的学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提高儒学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古希腊建筑中,特别强调柱子变化。常见的形式有多立克柱象征男性美、爱奥尼克柱象征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以及将人像直接变体为柱子等。这反映了古希腊()A.民主主义作风 B.人文主义气质C.理性主义精神 D.唯物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形式有多立克柱象征男性美、爱奥尼克柱象征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以及将人像直接变体为柱子等,这些都突出了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气质,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人文主义,并不是民主主义,排除A项;理性主义,主要突出的是独立思考和判断,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唯物主义思想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出售和转让物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以现金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并应为罗马公民;物件的移转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忽略一个细小的环节就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反映了早期罗马法()A.注重形式主义 B.自然法理性精神C.维护公民利益 D.民法意识的浓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以现金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并应为罗马公民;……忽略一个细小的环节就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可知,《十二铜表法》规定,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必须进行一些繁琐的交易程序,这说明罗马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法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罗马法对公民利益的维护,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仅从材料体现不出罗马法的民法意识比较浓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3.沙俄政府规定,外出打工的农民必须经村社批准,领取离村凭证。19世纪时,凭证颁发数量大为增加。1848—1850年给农民发放的一年或半年凭证平均每年达100.2万张,此外,还有200万张短期凭证。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沙俄()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充分C.政治体制日益开明 D.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时(沙俄)。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时,沙俄政府给农民发放的离村凭证数量大为增加,使得原有的村社制度逐渐瓦解,说明当时沙俄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D项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逐渐获得人身自由,排除A项;此时沙俄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但沙俄政治体制依然独裁和黑暗,排除C项。故选D项。2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推动外便觐见礼节改革,但在觐见礼节与派使韩国诸问题上,他与总理衙门、军机处有着不小的矛盾。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派拒绝改革 B.外交是改革的焦点C.政治转型的艰难 D.天朝上国观念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推动外便觐见礼节的改革,但在觐见礼节与派使韩国诸问题上,他与总理衙门、军机处有着不小的矛盾。”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在外使觐见礼节的推动上,出现矛盾,说明推动改革的艰难,本质上反映了政治转型的艰难,C项正确;洋务派拒绝改革,“拒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外交是否焦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改革的内部矛盾,没有体现天朝上国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教育制度多半模仿唐朝,地方学校虽不如唐朝记载的详细,但中央学校则更较发达。宋代中央学校,有国子学及大学,辟班及广文馆,皆属于大学性质;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及武学,皆属于专门学校性质;有小学属于小学性质。此外还有几所特殊学校,如宗学、诸王官学及内小学三所、统为贵族学校,内兼高初两等教育性质。此外另有四门学一所,特为庶民子弟设立的,属于高等教育。中央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武学、律学及小学、统归国子监管辖,谓之直系学校。地方学校则由各级所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各校所用的教材,除特殊学校外,大概全规定为儒家的六经,后又添了一部《四书》为教材……影响于宋代教育思想上二三百年者,则为理学者的教育主张。他们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为唯一修学工夫,所以要以德行道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成功,即他们理想中的贤士大夫,有德的君子,完全人格——圣人之徒。——摘编自陈青之《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学校完全是私立的,到了帝国时期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公立学校,统治者给予这些学校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希望他们培养出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对于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政府则严加督察和控制。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与此同时,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日趋消亡……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使它的教育同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子弟在不同的学校中接受教育。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的生产力有所发展,工商业趋于繁荣,城市兴起,世俗政权得到强化,西欧封建社会的这些变化反映在教育方面,便是出现了宫廷学校、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等新生世俗教育。——摘编自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相比,西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学校层级清晰;课程体系完备;管理体制规范;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以培养道德君子为目标。原因:受唐代教育制度的影响;政府的高度重视;科举制的发展成熟;理学的兴起发展。(2)不同:公私学校待遇分明;教育与宗教紧密结合;世俗教育发展曲折;学校等级色彩明显。

(3)因素: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社会主流思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与教育理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宋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央学校”“地方学校”“大学性质”“专门学校性质”“小学性质”可知,学校层级清晰;据材料一“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及武学”可得出课程体系完备;据材料一“中央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武学、律学及小学、统归国子监管辖,谓之直系学校。地方学校则由各级所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可得出管理体制规范;据材料一“大概全规定为儒家的六经,后又添了一部《四书》为教材”可得出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据材料一“要以德行道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成功,即他们理想中的贤士大夫,有德的君子”可得出以培养道德君子为目标。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宋朝的教育制度多半模仿唐朝”可得出受唐代教育制度的影响;结合第一小问“学校层级清晰、课程体系完备、管理体制规范”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科举制的发展影响;据材料一“影响于宋代教育思想上二三百年者,则为理学者的教育主张”可得出理学的兴起发展。【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洲。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得出西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同即可。据材料二“公立学校,统治者给予这些学校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希望他们培养出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对于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政府则严加督察和控制”可得出公私学校待遇分明;据材料二“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可得出教育与宗教紧密结合;据材料二“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日趋消亡”、“出现了宫廷学校、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等新生世俗教育。”可得出世俗教育发展曲折;据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使它的教育同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子弟在不同的学校中接受教育”可得出学校等级色彩明显。【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据第一小问可得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据材料一中的理学和材料二中的宗教的影响可得出社会主流思想;据材料二“西欧社会的生产力有所发展,工商业趋于繁荣,城市兴起,世俗政权得到强化,西欧封建社会的这些变化反映在教育方面,便是出现了宫廷学校、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等新生世俗教育。”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据材料一二可知,统治者的教育政策与教育理念影响教育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古代这样漫长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史记·货殖列传》所述及的那段时期,即从陶朱公“三致千金”之时起(陶朱公即春秋末期范蠡),到汉武帝行算缗令、“中家以上大抵破”时止,上下三百数十年间的商品经济大跃进。另一个高峰是大约从唐开元前后起,到宋代末叶止,上下也达三百数十年。前一个高峰时期的大宗商品是盐铁,所以大跃进过后便出现《盐铁论》那样的名篇,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大宗商品以茶叶最为突出,所以当其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之际,便有《茶经》那样的专著。——摘编自李埏《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两个高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赞同或质疑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观点:赞同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显著发展,这一时期坊市制度不断被打破,夜市逐渐兴起繁荣,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有所松动,商业环境改善;唐朝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代的瓷器、茶叶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出现了柜坊、飞钱等商业辅助性机构事物,宋代出现了的纸币交子,这些事物都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出现了扬州、益州等商业城市,并推动了市民阶层兴起壮大。〖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中国)。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首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根据材料“《史记·货殖列传》所述及的那段时期,即从陶朱公‘三致千金’之时起(陶朱公即春秋末期范蠡),到汉武帝行算缗令、‘中家以上大抵破’时止,上下三百数十年间的商品经济大跃进。”可知,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两个高峰,其一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材料“另一个高峰是大约从唐开元前后起,到宋代末叶止,上下也达三百数十年。”可知,其二是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针对提炼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赞成或反对,表明个人对材料中的观点的支持与反对。例如:选择支持赞同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次,围绕赞同的观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夜市兴起、陆海丝绸之路、纸币出现、手工业、农业城市等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显著发展,这一时期坊市制度不断被打破,夜市逐渐兴起繁荣,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有所松动,商业环境改善;唐朝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代的瓷器、茶叶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出现了柜坊、飞钱等商业辅助性机构事物,宋代出现了的纸币交子,这些事物都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出现了扬州、益州等商业城市,并推动了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最后,对选择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选择观点的准确性,例如:综上所述,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充实行政管理权,维新政府于1869年推行“版籍奉还”政策,但各知藩事仍可以继续对自己的领地实施统治,政府依然被各藩架空。1871年西乡隆盛入京促成了“三藩献兵”,组建了维新政府军,政府便开始真正实行废藩置县,该政策起初在萨、长两藩悄悄试行,进而扩大至土佐藩、佐贺藩。7月9日,西乡隆盛等萨、长两藩的要员制定了废藩置县的草案,随后明治天皇下达了废藩置县的诏书。至此,日本的各大小藩成为历史,实行“三府七十二县”的行政划分。在中央政府“保障俸禄与贵族身份”的承诺之下,各知藩事交出了对各藩的统治权,并全部移居至东京。东京、京都、大阪这三大城市受德川幕府直接管辖,改名为“府”。府由“府知事”管理,县由“县令”管理,两者都是维新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僚。通过“废藩置县”的举措,原先百姓向藩主交纳的年贡便成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从而奠定了维新政府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李宪章《明治维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顺利推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影响。〖答案〗(1)原因:政府武装力量的壮大;改革路径得当,先试点再推行;改革策略稳妥,缓和矛盾;西乡隆盛等改革派的努力。(2)影响:废除封建政治体制;强化了政府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保障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统一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9年后的日本。由材料“1871年西乡隆盛入京促成了‘三藩献兵’,组建了维新政府军,政府便开始真正实行废藩置县”可得出政府武装力量的壮大;由材料“该政策起初在萨、长两藩悄悄试行,进而扩大至土佐藩、佐贺藩。7月9日,西乡隆盛等萨、长两藩的要员制定了废藩置县的草案,随后明治天皇下达了废藩置县的诏书”可得出改革路径得当,先试点再推行;由材料“在中央政府‘保障俸禄与贵族身份’的承诺之下,各知藩事交出了对各藩的统治权,并全部移居至东京”及所学可得出改革策略稳妥,缓和矛盾;由材料“西乡隆盛等萨、长两藩的要员制定了废藩置县的草案”可得出西乡隆盛等改革派的努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9年后的日本。由材料“随后明治天皇下达了废藩置县的诏书。至此,日本的各大小藩成为历史,实行‘三府七十二县’的行政划分”可得出废除封建政治体制;由材料“在中央政府‘保障俸禄与贵族身份’的承诺之下,各知藩事交出了对各藩的统治权”及所学可得出强化了政府权威,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东京、京都、大阪这三大城市受德川幕府直接管辖,改名为‘府’。府由‘府知事’管理,县由‘县令’管理,两者都是维新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僚”及所学可得出保障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由材料“通过‘废藩置县’的举措,原先百姓向藩主交纳的年贡便成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从而奠定了维新政府的经济基础”及所学可得出统一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7月9日14:10~15:30】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文物显示,各地生产水平没有明显区别:进入仰韶、大汶口文化时期,不论遗址分布密度,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长江黄河中下游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文明发展格局凸显 B.区域经济联系弱化C.大一统的局面形成 D.生产技术发生质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新石器时代早期,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但是进入仰韶、大汶口文化时期,长江黄河中下游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说明中国文明发展格局凸显,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格局,不能得出区域经济联系状况,排除B项;秦朝才形成大一统局面,排除C项;当时的生产技术并未发生质变,排除D项。故选A项。2.《诗经》有云“君之宗之。”吕祖谦在《读诗记》里说:“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盖古者建国立宗,其事相须。”该解释揭示了宗法制()A.官僚政治形制 B.家国一体的底色 C.中央集权的诉求 D.君主专制的实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盖古者建国立宗,其事相须”可知,宗法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底色,B项正确;宗法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不属于官僚政治,排除A项;材料揭示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点,未体现中央集权的诉求,排除C项;此时还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如作为主要脱粒加工农具之一的木制枷,使用特别普遍。这一现象得益于()A.农业生产方式革命 B.大地产制迅速发展C.铁制冶金技术滞后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及,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与之相配套的收割等辅助性工具的发展,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农业生产方式革命的推动,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工具的改进,没有体现土地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铁制冶金技术是否滞后,排除C项。故选A项。4.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A.中央集权弊端凸显 B.文书行政机制滞后C.国家治理尚需完善 D.交通通讯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说明秦朝国家治理尚不完善,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国家治理的欠缺,并不是文书行政机制的滞后,也不是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排除BD项。故选C项。5.汉武帝时期盐铁专营、酒榷专卖等制度对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民争利、质量差、价格高等问题,为此汉昭帝时期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盐铁之议”,以讨论专卖制度的存废。这反映了汉代()A.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C.国家政策因时而变 D.阶级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汉昭帝时期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盐铁之议’,以讨论专卖制度的存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专营、酒榷专卖等制度,对当时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民争利等问题,因此到了汉昭帝时期,政府开展了“盐铁之议”,就是为了讨论这些制度是否还适应国家发展,是否还要推行下去,反映了国家政策要因时而变,不能一成不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盐铁专营等制度是否要继续推行下去,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无法得知是否缓和,排除D项。故选C项。6.汉代法律有“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即将行为人的作案动机作为其是否犯罪的根据,规定亲属间有罪相互隐瞒是正常的行为。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承袭秦朝法律制度 B.中华法系最终确立C.世家大族左右官场 D.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将行为人的作案动机作为其是否犯罪的根据,规定亲属间有罪相互隐瞒是正常的行为。”可知,汉朝时期,随着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促使律令儒家化的现象开始出现,法律中有了“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的影响,没有体现承袭秦朝法律制度,排除A项;中华法系最终确立是《唐律疏议》的颁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家大族左右官场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东汉时期,察举的选举名额由原来的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举两人,变为以人口多少作为察举的比率,例如二十万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等。这说明当时()A.官僚制度日益规范 B.自由投考成为潮流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D.选官方式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东汉时期,察举的选举名额由原来的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举两人,变为以人口多少作为察举的比率”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名额的变动,按照人口的比例划分名额,体现的是更加合理与规范,A项正确;材料中依然是由名额限制,只是分配名额标准的变化,而非自由投考,排除B项;此时的察举制,仍然是推举,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作用不大,排除C项;选官方式依然是察举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是两位学者关于屯田制的研究。据此可知()研究资料研究结论甲学者《魏志》建安元年许下屯田之后,“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推动统一北方。乙学者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在许下屯田后的第五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屯田制可能未解决军粮问题、未起到统一北方的巨大作用。A.屯田对北方统一无影响 B.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明显C.史学真相最终无法定论 D.史料记载影响历史研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由于引用的研究资料的不同,甲乙两位学者对曹操屯田制的研究结论不一,所以史料记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研究,D项正确;屯田对北方统一是有积极影响的,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史料加载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不是历史解释的主观随意性,排除B项;充足的文物和文献史料下,经过科学的论断,史学真相是可以定论的,排除C项。故选D项。9.历史地图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两幅地图的变迁反映了当时()图1西晋內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图2东晋十六国形势A.民族交融的深化 B.经济重心的转移C.政权并立的延续 D.华夏正统的沦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西晋至东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采用中原地区的国号,制度等,体现出民族交融的深化,A项正确;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转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的深化,并不是政权并立,也不是华夏正统的沦丧,排除CD项。故选A项。10.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佛教主动融入社会 B.文化的交融与创新C.制瓷技术高超发达 D.商业发展改变习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与流行,莲花纹成为一种流行纹饰,说明佛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创新,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文化的交融,没有说明佛教主动融入社会,也没有提及制瓷水平信息,排除A项和C项;材料描述的是文化交融对生活的影响,而非改变习俗,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为唐代部分时期人口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时间户数课口不课口天宝十三年(754年)9069254766280045218480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820332144700988A.人口数量锐减 B.经济严重倒退C.人民剥削减轻 D.社会矛盾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755年,户数减少,但课口(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数量却增加了,说明扩大了收税范围,会激化矛盾,结合所学知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政局混乱,可能导致户数减少,为了军事需要,增加课口人数,会使得社会矛盾加剧,与材料相符,D项正确;户数减少不一定人口减少,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人口情况,不能得出“经济严重倒退”,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减轻,课口数量增加,不课口的数量减少,很可能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太宗时期,以“参预朝政”、“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临时性称呼行宰相之职,高宗时将“同三品”、“同平章事”作为正式官职,以将职位低、资历浅的人提为宰相。这反映了唐初()A.行政分工的混乱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儒家仁政的践行 D.文官政治的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以‘参预朝政’、‘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临时性称呼行宰相之职,高宗时将‘同三品’、‘同平章事’作为正式官职,以将职位低、资历浅的人提为宰相。”可知,唐朝初期,中央在官职设置上,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相权的分散,而非分工的混乱,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儒家仁政,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的再分配,与文官政治的成熟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唐朝封建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由于经营者众多,唐朝各大城市中都有邸店。这反映了当时()A.市镇经济发展繁荣 B.政府废除抑商政策C.崇富尚利风气盛行 D.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朝封建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可知,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而政府、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外国商人等竞相经营邸店,说明经营邸店获利丰厚,体现了当时崇富尚利风气盛行,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大城市中邸店的情况,而非中小市镇的繁荣,排除A项;政府废除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4.宋初惩晚唐五代以来藩镇坐大、对抗朝廷之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结果以削弱藩镇为目标的“强干弱枝”战略,反而将州县从藩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度恢复了自主权。材料意在说明,宋初()A.地方具有一定活力 B.州县财政匮乏C.政府政策效果不佳 D.中央过度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以削弱藩镇为目标的‘强干弱枝’战略,反而将州县从藩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度恢复了自主权。”可知,宋初,为解决藩镇割据的弊端,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推动了州县的自主权的恢复,说明宋初在政策的干预下,地方的活力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地方活力加强,没有描述州县的财政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府“强干弱枝”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活力的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北宋画家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庭院中姐弟二人聚精会神地玩着“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等精致玩具。该作品()A.体现了市民生活情趣 B.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C.彰显了文人个性神韵 D.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因此画作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B项正确;此画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排除A项;彰显文人个性神韵的是文人画,而材料所述属于北宋末期的宫廷画,排除C项;无法体现理学对绘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6.魏晋时期,因军事关系临时设置的中央派出机构称“行台”,后少数民族政权惯行此制。女真族的金朝就在全国襟带地区置行台尚书省。元朝将这时机构固定化,使之变成常设的一级政区。这说明元朝行省制()A.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B.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C.在传承中实现发展 D.主要服务于军事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时期的“行台”,经少数民族政权的沿袭改革,最终元朝将这时机构固定化,使之变成常设的一级政区,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在传承中实现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继承和发展,并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行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行省制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1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常常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的现象,福建漳州府的农民将肥沃的耕地改种烟草,“闽地二千余里……今则烟草之植,十之六七。”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商品化趋势 B.人地矛盾的激化C.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福建漳州府的农民将肥沃的耕地改种烟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导致棉花、烟草、桑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人口与土地的相关数据,无法得知人地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排除C项;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18.明朝在乡村设置里老,凡属婚姻、土地、斗殴、盗窃、子孙讳犯教令第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都归老人理断。老人们还必须时常告谕乡民,要的长爱幼,邻里和片,谨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里老的设置()A.冲击了士绅阶层利益 B.消除了乡里社会纠纷C.削弱了政府控制能力 D.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在乡村设置里老,管理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同时要时常告谕乡民,要的长爱幼,邻里和片,谨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样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士绅阶层的冲击,排除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B项;里老的设置,有利于政府控制能力的增强,并不是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19.康熙初年,山东青州贫民“每当日出,皆荷锄立于集场”,等待有田雇主前来雇佣;乾隆十六年,河南林县无业之民在农忙时节手持农具,清晨赶赴集市“受雇短工,名曰人市”。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个体农耕经济衰退C.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康熙年间,贫民等待有田雇主前来雇佣;乾隆年间,“受雇短工,名曰人市”,说明清代存在雇佣人力的状况,体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清朝是传统的封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仅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无法得出个体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说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20.顾炎武提出以“明道救世”为治学宗旨。从青年时起,他便提倡读书务实,“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据此可知,顾炎武主张()A.维护君主专制 B.推行功利主义C.提高儒学地位 D.批判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末清初。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提出以‘明道救世’为治学宗旨”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体现了提倡读书务实,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学风,D项正确;顾炎武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即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功利主义泛指一切以行为的结果来衡量是非的学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提高儒学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古希腊建筑中,特别强调柱子变化。常见的形式有多立克柱象征男性美、爱奥尼克柱象征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以及将人像直接变体为柱子等。这反映了古希腊()A.民主主义作风 B.人文主义气质C.理性主义精神 D.唯物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形式有多立克柱象征男性美、爱奥尼克柱象征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以及将人像直接变体为柱子等,这些都突出了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气质,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人文主义,并不是民主主义,排除A项;理性主义,主要突出的是独立思考和判断,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唯物主义思想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出售和转让物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以现金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并应为罗马公民;物件的移转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忽略一个细小的环节就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反映了早期罗马法()A.注重形式主义 B.自然法理性精神C.维护公民利益 D.民法意识的浓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以现金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并应为罗马公民;……忽略一个细小的环节就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可知,《十二铜表法》规定,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必须进行一些繁琐的交易程序,这说明罗马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法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罗马法对公民利益的维护,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仅从材料体现不出罗马法的民法意识比较浓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3.沙俄政府规定,外出打工的农民必须经村社批准,领取离村凭证。19世纪时,凭证颁发数量大为增加。1848—1850年给农民发放的一年或半年凭证平均每年达100.2万张,此外,还有200万张短期凭证。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沙俄()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充分C.政治体制日益开明 D.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时(沙俄)。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时,沙俄政府给农民发放的离村凭证数量大为增加,使得原有的村社制度逐渐瓦解,说明当时沙俄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D项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逐渐获得人身自由,排除A项;此时沙俄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奴制瓦解已大势所趋,但沙俄政治体制依然独裁和黑暗,排除C项。故选D项。2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推动外便觐见礼节改革,但在觐见礼节与派使韩国诸问题上,他与总理衙门、军机处有着不小的矛盾。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派拒绝改革 B.外交是改革的焦点C.政治转型的艰难 D.天朝上国观念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推动外便觐见礼节的改革,但在觐见礼节与派使韩国诸问题上,他与总理衙门、军机处有着不小的矛盾。”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在外使觐见礼节的推动上,出现矛盾,说明推动改革的艰难,本质上反映了政治转型的艰难,C项正确;洋务派拒绝改革,“拒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外交是否焦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改革的内部矛盾,没有体现天朝上国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教育制度多半模仿唐朝,地方学校虽不如唐朝记载的详细,但中央学校则更较发达。宋代中央学校,有国子学及大学,辟班及广文馆,皆属于大学性质;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及武学,皆属于专门学校性质;有小学属于小学性质。此外还有几所特殊学校,如宗学、诸王官学及内小学三所、统为贵族学校,内兼高初两等教育性质。此外另有四门学一所,特为庶民子弟设立的,属于高等教育。中央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武学、律学及小学、统归国子监管辖,谓之直系学校。地方学校则由各级所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各校所用的教材,除特殊学校外,大概全规定为儒家的六经,后又添了一部《四书》为教材……影响于宋代教育思想上二三百年者,则为理学者的教育主张。他们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为唯一修学工夫,所以要以德行道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成功,即他们理想中的贤士大夫,有德的君子,完全人格——圣人之徒。——摘编自陈青之《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学校完全是私立的,到了帝国时期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公立学校,统治者给予这些学校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希望他们培养出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对于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政府则严加督察和控制。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与此同时,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日趋消亡……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使它的教育同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子弟在不同的学校中接受教育。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的生产力有所发展,工商业趋于繁荣,城市兴起,世俗政权得到强化,西欧封建社会的这些变化反映在教育方面,便是出现了宫廷学校、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等新生世俗教育。——摘编自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相比,西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学校层级清晰;课程体系完备;管理体制规范;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以培养道德君子为目标。原因:受唐代教育制度的影响;政府的高度重视;科举制的发展成熟;理学的兴起发展。(2)不同:公私学校待遇分明;教育与宗教紧密结合;世俗教育发展曲折;学校等级色彩明显。

(3)因素: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社会主流思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与教育理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宋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央学校”“地方学校”“大学性质”“专门学校性质”“小学性质”可知,学校层级清晰;据材料一“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及武学”可得出课程体系完备;据材料一“中央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武学、律学及小学、统归国子监管辖,谓之直系学校。地方学校则由各级所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可得出管理体制规范;据材料一“大概全规定为儒家的六经,后又添了一部《四书》为教材”可得出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据材料一“要以德行道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成功,即他们理想中的贤士大夫,有德的君子”可得出以培养道德君子为目标。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宋朝的教育制度多半模仿唐朝”可得出受唐代教育制度的影响;结合第一小问“学校层级清晰、课程体系完备、管理体制规范”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科举制的发展影响;据材料一“影响于宋代教育思想上二三百年者,则为理学者的教育主张”可得出理学的兴起发展。【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洲。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得出西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同即可。据材料二“公立学校,统治者给予这些学校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希望他们培养出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对于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政府则严加督察和控制”可得出公私学校待遇分明;据材料二“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可得出教育与宗教紧密结合;据材料二“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日趋消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