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济南槐荫区五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B.在反应中,由①③构成的物质其质量比为1:1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②④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A.生石灰和水 B.锌粒和稀盐酸(混合会产生氢气)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大理石和稀盐酸3.在2A+B=2C的反应中,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56 B.12 C.6 D.284.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SC.该反应的现象是Ag的表面发生颜色变化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5.以下是小琳同学笔记中的部分化学用语,其中正确的是①纯碱-----Na2CO3②钠元素显+1价----Na+1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可表示④两个甲烷分子--------2CH4⑤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①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蜡烛燃烧 C.燃放烟花 D.电灯通电发光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FeSO4溶液、Zn、Cu试剂组合可以达到目的8.下列物质中可以由金属和酸直接生成的是A.FeCl3 B.ZnCl2 C.AlCl2 D.CuCl29.下列各组因果关系中,对应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塑料 B.煤气中毒:CO2C.温室效应:CO2 D.酸雨的形成:SO2、NO210.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B.守恒观: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1g氧化镁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11.下图为实验室过滤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用来分离酒精和水B.装置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C.过滤时,玻璃棒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D.过滤时,漏斗中液面可高于滤纸的边缘12.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用MnO2作催化剂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和空气三瓶无色气体D.将5克NaCl倒入50mL水中溶解,配得50克10%的NaCl溶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请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编号)。(3)用B、C装置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E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课本中的实验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1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是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图2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对比,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3)甲同学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乙同学利用图3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1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1)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A做发生装置,实验中可能发生试管炸裂,将其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3)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收集乙炔气体时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4)同学们用B、F组合,选用浓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实验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小英认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小青认为得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________。为证明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小英将气体通入到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仍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Ⅱ.小青取_______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原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1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甲_____;乙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3)小红在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C而不选B作发生装置,你认为她选用C的理由是_____,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有毒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全部加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天平示数变化如图所示,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___。(2)图中m=_____g。(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更充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2)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详解】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O+O22CO2。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
B、在反应中,由①③构成的物质其质量比为2×(12+16):2×(12+16×2)1:1,故B错误;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①②是构成物质的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⑤没有直接构成物质,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故D错误。
故选:A。2、A【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又恢复原状,所以气球缩小恢复至原状,符合题意;B、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內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不符合题意;D、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不变,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2x+32=2×44,x=28。故选D。4、C【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Ag2S,故选项说法错误。
C、Ag是银白色金属,Ag2S为黑色固体,固体表面发生颜色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Ag由0价变为+1价,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氢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5、B【详解】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它的化学式是:Na2CO3,故①正确;②钠元素显+1价应表示为:,故②不正确;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可表示,故③正确;④化学式的微观意义表示1个分子,两个甲烷分子用符号2CH4表示,故④正确;⑤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⑤不正确;正确的有①③④;故选:B。6、D【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与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燃放烟花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电灯通电发光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7、A【详解】A、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该说法中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故选项A不正确;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B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C正确;D、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FeSO4溶液、Zn、Cu试剂,把锌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发生反应,说明Zn>Fe;把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不发生反应,说明Fe>Cu,得出Zn>Fe>Cu;故选项D正确。故选:A。8、B【详解】A、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铁盐,此项错;
B、锌排在氢前面,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此项正确;C、铝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此项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用金属和酸反应制的,此项错误;
故选:B。【点睛】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9、B【详解】A.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任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果关系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容易造成煤气中毒,而不是二氧化碳,因果关系错误,故B符合题意;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果关系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空气中,和水反应会产生酸雨,因果关系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解析】A、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故A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24g镁与17g氧气不能前后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41g,故B错误;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D正确。故选B。11、C【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过滤操作无法分离,错误;B、装置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错误;C、过滤时,玻璃棒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正确;D、过滤时,若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则未经过滤的物质会直接漏到下方的烧杯中,错误。故选C。12、D【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正确。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为加快速率,可以加MnO2作催化剂,故正确。C、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无明显变化为空气,伸入瓶中会燃得更旺为氧气,伸入瓶中会熄灭为二氧化碳,此方法能鉴别,故正确。D将5克NaCl倒入50mL水中溶解,配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试管DH2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黑色固体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对验证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气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所以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D装置。(3)B装置是固液不需加热制气装置,C装置是向排空气法集气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那么B、C组合可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4)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黑色固体。(5)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符合题意;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符合题意;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符合题意。故改进后的优点是①②③。14、做无规则的运动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ⅠⅠ、Ⅱ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有可能溶于水等体积的水【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中显碱性,故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氨气进入空气会污染环境,所以要用湿棉花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2)实验Ⅰ中的铁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的较为明显。实验Ⅰ中有氧气和水,实验Ⅱ中只有水,实验现象是实验Ⅰ生锈明显,故对比实验Ⅰ、Ⅱ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3)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有可能溶于水,故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一定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体积的水,对比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中软塑料瓶变瘪情况不同,说明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15、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氯化氢气体稀盐酸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会混入氯化氢【详解】(1)装置B为固液反应的发生装置,故用装置B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用装置A做发生装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冷凝水会倒流炸裂试管;故改进的方法: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乙炔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4)选用浓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Ⅱ为验证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故可取稀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原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会混入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稀盐酸。16、长颈漏斗水槽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C装置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aE【解析】(1)图中编号仪器名称:甲:长颈漏斗;乙: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3)小红在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C而不选B作发生装置,她选用C的理由是:C装置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4)已知一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学咨询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充电桩智能管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公司治理法律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印刷机用盘纸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女式披肩产品供应链分析
- 安排举办和组织专家讨论会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室内用空气芳香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木片切削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宽顶无沿圆帽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工业用封口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2024年区卫生健康系统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考试题及答案
- 廉洁纪律十道题
- 高三英语 时政类语篇型填空专项训练
-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3《神奇的微生物》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
- 2024年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 2024年中移建设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社会招聘12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 变配电运维知识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 时代乐章第一课城市名片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