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全诗的内容都在借景抒情、借物喻理,以此表达自己对从弟的劝勉,含蓄而不俗套。B.颈联用字准确、传神,如以“正”突出了当时惨凄、严寒的环境,以“常”写出松的品质之永久和恒定。C.诗歌最后两句用设问句,揭示出松柏之所以不惧严寒厉风,是由于其天然的本性,并非刻意而为之,略带消极。D.全诗共八句,前两句刻画景象,三、四句描写、抒情,最后两句含有抒情、议论,前几句为最后两句作铺垫。16.请赏析这首诗歌前四句的艺术手法。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奉寄严大夫①杜甫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不眠持汉节②,何路出巴山。小驿香醪③嫩,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④。【注】①宝应元年(762)六月,严武奉诏回京任京兆尹,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叛,被阻于剑南一带,九月仍未走出巴岭。当时作者避乱梓州,于九月九日写此诗奉寄。②汉节:汉天子所授符节,指持节使者。这里指严武。③香醪:美酒。④白云间:源于陶潜“《停云》,思亲友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愁思”指出了诗人此时的忧虑,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B.颔联以“不眠”的细节描写暗示严武此时的心理状态,以“持汉节”点明严武奉诏令回朝廷的使命。C.颔联提出友人从何路走出巴山之问,既对应了上联“经时冒险艰”之实情,又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D.杜甫这首诗和《客至》都借花和酒表达自己的心情,本诗中是秋菊美酒,而《客至》中是春花旧醅。16.诗的最后两联表现诗人对严武的友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②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③,谈笑静胡沙。【注释】①叶梦得曾抗金有功,后被迫上疏告老,此作写于退隐湖州卞山时。②拚(pàn)却:不惜,甘愿。③东山老:指东晋谢安,他曾隐居浙江东山,复出后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前秦侵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色渐将晚”中的“晚”字极为形象,表现出暮秋时节景物的苍老暗深色彩。B.“小窗低户深映”言小屋简陋古朴掩映于花木深处,可见隐居环境的幽静芳洁。C.“徙倚”二句,表现了作者隐退后的闲适,怡情湖光水色,轻度流年,安享晚境。D.“悲风”即秋风,“冉冉”为雁缓飞之状,胡笳指军中号角;诗人见眼前景,思身外事。16.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夜①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檐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檐: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景点题,写诗人独处高阁,看到深秋的山城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B.颔联写零星渔火照着诗人的小船,一弯新月高悬于夜空,“双杵”捣衣之声从远处传来。C.“南菊”句写诗人寓居夔州西阁时有病在身,与其在《登高》诗中所写自己的境遇相似。D.“北书不至”是有现实原因的,但诗人却说是因为“雁无情”,该句意在言外,含蓄蕴藉。16.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摸鱼儿刘辰翁①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醾②后。留连话旧。同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③,青山只了迎候。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暮云皱。听杜宇④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手。任春色重来,江花更好,难可少年又。【注】①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②酴醾:即荼蘼,春末夏初开花,花开时意味着春天的结束。③三韭:泛指蔬菜。④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像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何须”三句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达的情感相近。B.词人人到中年,内心有无数情感缠绕交织,如同弥漫着烟雾的柳丝一般难以分清。C.酴骤是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在酴醿花开之后回到家乡,表达出词人的庆幸之情。D.下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迎候,东风送行,故意将花瓣吹得沾满人的衣袖。16.这首词深沉蕴藉,不言伤,却处处含“伤”,本词中含有哪些“伤”?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运用叠词。以“亭亭”描绘山上松傲然挺拔的形象,以“瑟瑟”渲染谷中风萧瑟狂暴的状态,两个叠词恰切而又有力地突出了松和风的特征。②运用反复手法。三、四两句的“一何”形式上形成反复,但指向对象不同,前一“一何”形容风声之盛,后一“一何”突出松枝之劲,两个“一何”显示出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对比。③运用炼字。“盛”字描绘了风的强烈和猛烈,“劲”字则表现了松树枝条的坚韧和有力,“盛”和“劲”两字运用精准,富有表现力。④运用衬托手法。前四句通过风的强劲来衬托松树的坚韧和顽强,使松树不屈的形象更加突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略带消极”错,“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使用了设问句,说难道松柏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表达了对松柏坚贞本性的赞美之情,没有消极意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①运用叠词。起首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恰切而又有力地突出了松和风的特征。②运用反复手法。三四两句加强了抒情的氛围。“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个“一何”形式上形成反复,前一个强调风声之盛,后一个强调松枝之“劲”,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显示出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对比,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③运用炼字。“盛”字写“风”,突出其猛烈,“劲”字写“松”,表现枝条的坚韧和有力,“盛”和“劲”两字运用精准,富有表现力。④运用衬托手法。前四句主要写两个物象,一个是“风”,一个是“松”,写“风”突出其强劲猛烈,是为了衬托“松”的坚韧和顽强,运用衬托手法使松树不屈的形象更加突出。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15.A16.①想象(联想、虚写)。设想严武赴朝的途中情景,写到了驿馆畅饮美酒,意即好想同你共饮;在重叠的山峦中可以欣赏到菊花烂漫,意即好想与你共赏;尾联写立于簇拥的马鞍之间,时不时勒马回首。②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A.“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分析错误,根据诗中“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和注释内容可知,这里体现的应是严武经历了一段艰难危险,不知从何路赴朝。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由“遥知”可知运用了想象(联想、虚写)。“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小驿”指严武回朝途中经过的驿站;“香醪”指美酒。此句想象严武到了驿馆畅饮美酒,其实是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同严武畅饮。“重岩”指重叠的岩石,这里指重峦叠嶂,与巴蜀地区的地形相应;“斑”指菊花盛开的样子。此句想象严武在途中欣赏山岩上盛开的菊花,其实是想要表达自己渴望与他一同欣赏菊花。而“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簇鞍马”写严武尾联写立于簇拥的马鞍之间;“回首白云间”则写严武的动作,时不时勒马回首。②“白云间”运用典故。根据注释④可知,此句源于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此句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15.C16.(1)喟叹心志难酬事业未成。“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中“空飘荡”字言自己无所建树。诗人被迫隐退山野,御敌收地的心志未得实现。(2)宽慰(自嘲郁愤)无奈隐退归乡赋闲。“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轻松中有无奈,是自我宽慰和开解,是对被迫闲居的自嘲(郁愤),也有对朝政的不满。(3)忧伤国土沦陷战争无休。“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恨”字领起全句,又是一年秋风起,北雁南归,边战仍在持续,国破百姓苦的局面仍未改变。(4)期盼良将出现退敌安国。“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用谢安典故,表达天降良将退敌收土的愿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隐退赋闲后的闲适,怡情湖光水色,轻度流年,安享晚境”错,结合注释,此诗写作背景是“被迫上疏告老”“退隐湖州卞山时”,所以词人并非自愿退隐,此二句并非体现隐居后的闲适心情,而是流露作者被迫退隐闲居后的无奈、落寞和自我宽慰。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念平昔”三句,词人追忆往昔的岁月,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而此刻被迫隐退山野,御敌收地的心志更是无可实现,心志难酬事业不成,心中充满喟叹和遗憾。(2)“归来”两句,归隐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自己的家,看似自我宽慰和开解,实则轻松中有无奈,是对被迫闲居的自嘲(或郁愤),和对朝政的不满。(3)“却恨”三句,转换视野,恨那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借此暗指边战仍在持续,国破百姓苦的局面仍未改变,融情于景,“恨”字直接抒发对国土沦陷战争无休的忧伤。(4)下片“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一句,借用东晋谢安隐居后复出,击败前秦侵略的典故,表达对东晋谢安的仰慕,在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谁似”既表达渴望复出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期待天降良将,退敌收土的愿望。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略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