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要求:每部分8分钟复习时间。1、本段课下注释所有内容(词、句、文学常识)。2、结合预习阶段加点的所有字词内容,翻译文段。3、本段的所有文意补充注释(结构、手法、作用)。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1爱P668”“63若P686”“82徒P692”“100宜P698”三字及次常用字“御”。齐桓晋文之事(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1)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第3段)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第4段)曰:(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第5段)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第6段)曰:“可。”(第7段)曰:“何由知吾可也?”一、夯实基础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道②无以(

)③王(

)

述说,谈论不得已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1)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宾语前置)(2)

养民而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得分点:保、王、御,宾语前置句)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

(第8段)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第9段)曰:“有之。”(第10段)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第11段)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之(

)②舍(

)③易(

)④诚(

)⑤褊小(

)往释放替换的确

狭小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

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却走向受死的地方。(得分点:觳觫、就)(第12段)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第13段)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第14段)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异(

)②彼(

)③恶(

)④隐(

)⑤择(

)⑥庖厨(

)对……感到奇怪他们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痛惜,哀怜区别

厨房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得分点:爱、易,主谓倒装句)(第15段)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第16段)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第17段)曰:“否。”(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忖度(

)②复(

)③明(

)④舆薪(

)⑤许()⑥独()

揣测禀报视力

整车的柴火认可偏偏,却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得分点:乃、反、戚戚)(第19段)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第20段)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第21段)“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①形②语(

)③举(

)④权(

)⑤度(

)⑥度(

)⑦抑(

)⑧构怨(

)⑨快(

)表现告诉拿称量丈量考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结怨痛快解释加颜色的词语(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第23段)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第24段)王笑而不言。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跃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得分点:第二个“王”,第一个“老”“幼”)(第25段)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第26段)曰:“否,吾不为是也。”(第27段)曰:“①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第28段)王曰:“若是其甚与?”(第29段)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1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肥甘(

)②轻暖(

)③抑(

)④便嬖(

)⑤殆

美味的食物

轻软暖和的衣服或者,还是

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恐怕,可能(第30段)曰:“可得闻与?”(第31段)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第32段)曰:“楚人胜。”(第33段)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⑥盖(

)⑦反(

)⑧涂(

)同“盍”,何不回到同“途”,道路1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辟疆土,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上树去找鱼。(得分点:朝、莅、中国、若)

天下那些想要(表示)憎恨他们的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大王诉说。(得分点:疾、赴)义项例句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羡慕,欣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吝啬、舍不得疼爱爱护喜爱、喜欢二、重点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爱义项例句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⑧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像如此如果你、你们比得上相当、差不多如果

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2)若义项例句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③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④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⑥随从日与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记》)⑦步兵帅徒以往(《左传》)⑧步行舍车而徒(《周易》)门徒,弟子同类的人囚徒,服役的人徒然,白白地只,仅仅(3)徒义项例句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合适,适宜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史记》)③似乎,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④事务,事情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嵇康《述志》)应该,理所当然(4)宜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王说,曰:……

②为长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盖亦反其本矣

同“悦”,高兴同“肢”,肢体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例句本字及意义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⑥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⑦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途”,道路同“矣”,表示确定语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同“斑”,“斑白”即花白3.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②妻子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________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③中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________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妻子儿女中原地区4.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御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以御于家邦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④御旨、御膳

阻挡治理驾与皇帝有关的事物5.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名词作动词,处罚名词作动词,穿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形容词作名词,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⑤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⑧朝秦楚

⑨以一服八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使动用法,兴,使……兴起/危,使……处于险境使动用法,使……朝见使动用法,使……臣服形容词作动词,老,敬爱/幼,爱护6.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⑤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

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宜乎”是谓语被动句标志词:见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莫(否定词)、未(否定词)、之(代词宾语)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7.文化常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2)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__________,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地方学校【助记导图】【助记导图】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孟子的论辩特点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

孟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他抓住齐宣王的心理,不直斥其非。他根据对方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巧妙地转换话题诱使齐王在思想上走上孟子的思想轨道,从而牢牢地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自然而然就把齐王引入到自己想谈的领域——王道。

二、层层深入,逻辑严密第五步:阐明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展开论述:第一步: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第二步:引导齐宣王认识到自身有“不忍之心”。且认为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了实施“王道”的基础。第三步: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并且进一步说明实行王道要“推恩”。第四步:列举了霸道的危害。从而让齐宣王说出自己的“大欲”。1、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气势排比: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对偶: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三、高超的语言艺术2、用正反对比突出事理(1)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2)以“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姓”作对比,以表现齐宣王不行仁政的不合理。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天下可运于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缘木求鱼: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

3、采用生动的比喻,使道理具体化素材积累与运用适用话题一:民本治国仁政

因为高尚,才成绝响。他站在原野上,怀着一种大悲悯的心情,怀着一种向往,描摹心中图画。在这儿,庄稼遍野,荷叶田田,鸟鸣如露,鸡栖笼中,狗吠舍外。一个读书人,真真切切勾画一幅融融乐乐的世景图,不只是为自己,而且为百姓。这位从邹城走出来的读书人,正是孟子。他为了天下苍生,劝说诸侯放下屠刀、抛弃杀戮,给百姓一线生机。他满怀热情的告诉他们: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一种担当、一种博大、一种无私、一份绝响。这种为底层百姓奔走呼告读书人,可谓是国家的脊梁吧!素材积累与运用适用话题二:为生民立命,担当,责任,无私

在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他怀着大悲悯心,从未停歇,为底层百姓奔走着,呼号着,他辛苦,孤独,既使不切实际,他义无反顾。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都抱着巨大的热忱去努力,他会满含感情地告诉他们:“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个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心念念,都是天下苍生,这是一种博大,一种担当和责任心,永远是一座碑,矗立在历史深处,供我们仰望,供我们追随。素材积累与运用适用话题三:民本,执著追梦

孟子生活在动荡、战火纷飞的战国,出生清贫,他从人民中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心系百姓。他对明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世人或嘲他迂阔,他却是最清醒的人。看透国家兴亡,在民心向背,民心之所向,是仁政。以霸道称于天下,"是以后世无传焉″,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孟子也是灵活的,他把纲常应用在政治上以缓解矛盾;他也是天真的,他把政治理想化。同时也创立了“性善论”…他有美好的理想境界,但是几番辗转,漂游多国,一腔抱负终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念,多次向不同的君王进谏,却终未有所成效。他与时代是不合的,但他始终有一腔热血,不断去试,这是新时代追梦人应该有的品质。巩固检测一、重点词语解释1、臣未之闻也。/牛何之?2、不识有诸?3、百姓皆以王为爱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句式:)6、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7、无伤也,是乃仁术也8、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一、重点词语解释1、臣未之闻也。/牛何之?代词;动词,往到2、不识有诸?知道;兼词,之乎

3、百姓皆以王为爱

吝惜,舍不得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里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句式:主谓倒装)

6、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痛惜,哀怜;走向;区别7、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妨碍,关系;这

8、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因此;远离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整车的柴火

10、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