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胡杨是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我国90%以上的胡杨分布在塔里木河两岸。距离河道近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大,幼苗占比大;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小,以大老龄树木为主。胡杨的根、躯干、叶片等能够吸收盐分,并能够通过茎叶的泌腺排出。下图为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埋藏深度与胡杨部分指标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塔里木河上游地区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为()A.2m B.2.5mC.4.1m D.4.8m2.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为()①防风固沙,减少土壤流失②减少蒸发,增加降水③保护河道岸坡,稳定河床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C2.B第1题,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距河道越远,地下水水位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大,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越小,据此判定曲线b表示林分郁闭度,则曲线a表示冠幅,曲线a顶点对应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大致为4.1m。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以大老龄树木为主,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4.1m后胡杨林分郁闭度进一步减小,林木更加稀疏,冠幅也开始变小,大老龄树木种群衰落,难以正常生长,所以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值为4.1m,C正确。第2题,胡杨林生长在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土壤流失,①正确。胡杨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蒸发,但不能增加降水、改变当地降水少的气候特征,②错误。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有利于保护河道岸坡,减少其土壤流失,稳定河床,③正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是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的生态作用,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受风力侵蚀影响更大,④错误。故选B。民勤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下图示意8月份民勤绿洲耕地和天然林土壤不同深度的水盐分布。据此完成3~4题。3.据图可知,8月份民勤绿洲()①耕地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持续增大②天然林土壤含水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③耕地土壤含水率高于天然林④天然林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深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民勤绿洲耕地土壤含盐量低于天然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灌溉 B.降水C.风力 D.光照3.C4.A第3题,据图可知,8月份民勤绿洲耕地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①错误;天然林土壤含水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耕地土壤含水率高于天然林,②③正确;天然林表层土壤含盐量高于深层,④错误。故选C。第4题,民勤绿洲耕地土壤含盐量低于天然林,主要是由于人类对于土壤的改造,通过灌溉使得大量表层的盐类物质随水下渗进入土壤深部。故选A。赫斯特(Hurst)指数是用来表示时间序列中的持续性现象,Hurst指数越大,保持以前变化趋势的能力越强。下图示意河西走廊2009—2019年地下水Hurst指数分布,在此期间河西走廊地下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据此完成5~6题。5.河西走廊未来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位于()A.武威东部 B.张掖南部C.酒泉西部 D.嘉峪关北部6.与河西走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关联性最小的因素为()A.年降水量 B.融雪水量C.灌溉面积 D.人口分布5.A6.A第5题,读图可知,武威东部未来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是0.75~0.80,最明显,A符合题意。第6题,材料中展示的是河西走廊2009—2019年地下水Hurst指数分布,短时间内,年降水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全球变暖会影响融雪水量;人口变化会影响灌溉面积和人口分布,排除B、C、D。故选A。沙坡头研究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年均降雨量176.5mm,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该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达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7~8题。7.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0~300cm的土壤深度()A.平均水分含量更高B.降水下渗量更小C.水分含量变幅更小D.质地致密度更高8.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有助于()A.应对全球变暖B.设定放牧管理制度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制定防风固沙措施7.A8.D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对比三类沙丘可知,流动沙丘的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最高,而且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的波动程度最大,A正确,C错误。流动沙丘上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降水入渗,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较大,土壤细颗粒含量高,土壤质地紧密并有一定盖度的生物结皮发育,导致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入渗量,B、D错误。第8题,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征,为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防风固沙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D正确。灌木是枝条丛生、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根系发达。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灌木覆盖度上升,称为草原灌丛化,这种现象往往诱发荒漠化。干旱程度不同的草原区,荒漠化和气温变化对灌丛化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9.草原灌丛化往往诱发荒漠化,是由于灌丛周边草地的()A.土壤肥力下降B.风力显著增强C.光热资源锐减D.岩石风化加快10.图中的a、b、c、d环节,分析正确的是()A.a—比热容增大B.b—地表反射率增强C.c—植被覆盖率降低D.d—蒸发和蒸腾量减小11.三类草原区的干旱程度,由轻到重的排序是()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9.A10.B11.D第9题,灌丛根系发达,大量吸收周边土壤养分和水分,产生沃岛效应,导致周边的草本植物死亡,诱发土地荒漠化,A正确。第10题,a之前的环节是正响应,说明荒漠化面积增大,导致地表的比热容减小,气温上升,A错误;极端干旱的荒漠,地表反射率增强,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近地面气温降低,B正确;c环节为负响应,即降低荒漠化水平,所以应是植被覆盖率上升,C错误;荒漠化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导致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量增加,D错误。第11题,Ⅲ类草原荒漠化程度最低,最为湿润,干旱程度最轻;Ⅱ类草原灌丛化加重了荒漠化,荒漠化使地表反射率增强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通常出现在极端干旱的荒漠;Ⅰ类草原灌丛化加剧了荒漠化,同时荒漠化导致该地气温不断上升,说明在荒漠化进行中,没有极端干旱。故选D。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川滇农牧交错带(位置见下图阴影部分)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川西36个县和滇西北7个县。该区是青藏高原东南的外延部分,地貌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丘状高原、山原和高山峡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最大可达600米;气候以高原山地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旱雨季分明;受地形影响强烈,气候特征垂直分异现象显著,同时土壤、植被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近年来,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该区虽然人口稀少,但是由于毀林开荒、陡坡开垦等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存在,出现了天然林、高覆盖度草地、湿地等数量减少的现象,区域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1)描述川滇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简述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3)请为川滇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川滇农牧交错带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地质灾害多发;该地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雨季分明;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该地气候较干旱,生态环境脆弱。(2)极端强降水事件对土壤的侵蚀强度较大,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畜牧业受到影响;影响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导致产量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等;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强降水事件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推动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恢复优先,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植被;坚持绿色发展,在牧区制定合理的载畜量,杜绝过度放牧,减轻草场退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陡坡上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加大力度推进中低产田的退耕还草、引草入田等重大工程,培育高质量草牧业等后续产业;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在草地退化严重的地区构筑防护体系等。答案:(1)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发;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年均温较低;降水集中,旱雨季分明;地理环境垂直分异显著,生态环境脆弱。(2)极端强降水事件会导致生态系统变脆弱,畜牧业受损;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坚持生态恢复优先,恢复天然植被;在牧区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减轻草地退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立体农业;陡坡上退耕还林、还草;培育高质量草牧业等后续产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构筑防护林体系。1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是一个崩岗侵蚀大县,也是崩岗治理的“发源地”,2017年,该市列入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当地采用“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等模式对崩岗进行治理,把荒废的崩岗侵蚀劣地变成绿色“聚宝盆”。图1为崩岗侵蚀地貌景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崩岗治理模式图。(1)描述崩岗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2)分析崩岗治理模式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原理。(3)简述崩岗治理模式如何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解析:(1)由图1可知,山坡上方形成汇水区,大量水分顺着疏松、透水性强的土壤不断渗入土层,使土体不断增重,在重力作用下,土体从山坡崩塌,形成了崩壁和崩积体,而后在大量流水作用下,崩积体随着水流经沟道流出,在山脚形成洪积锥。(2)“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等模式,在山坡上方汇水区建设水土保持林和修建截水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坡面径流和泥沙汇集;在坡面上修建崩壁小台阶,对坡面土地进行平整,减小坡面的坡度,同时种植经济果林、乔木、灌木、草本等提高抗侵蚀能力,也可削弱坡面径流;在山坡脚下,农田前方修建石谷坊、拦沙坝,同时发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林,阻止泥沙扩散到农田中。(3)在崩岗治理模式中,对整个山坡实施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不仅使山体得到了修复,同时大量的植树种草,也使植被覆盖率提高,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影响,保护了农田,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答案:(1)上方汇水区汇聚雨水,渗入土层,使土体增重,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