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答案〗1.A2.D3.C〖解析〗1.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3.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为我国四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装机总量(单位:万千瓦)集中式(单位:万千瓦)分布式(单位:万千瓦)江苏21319521179新疆1295127817西藏1381362甲12281143854.甲省份最有可能是(

)A.四川B.浙江C.福建D.甘肃5.影响西藏与新疆光伏装机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国土面积B.自然环境C.市场需求D.科技水平6.与新疆相比,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较大,其优势是(

)A.输电损耗低B.稳定性强C.空间限制小D.便于管理〖答案〗4.D5.C6.A〖解析〗4.根据图示,甲省份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总量位居四省份第三,集中式位居四省份第二,光伏发电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需要在晴天较多的区域,选项中只有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可占用建设光伏电站的面积较大,D正确;四川、浙江、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排除ABC。故选D。5.从图示信息可以得出,新疆的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结合所学知识,新疆探明的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规模大于西藏,市场用电需求较大,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C正确;比较两个区域可知,新疆位于西北地区,西藏属于青藏地区,光照条件都很优越,自然环境对两地光伏装机总量差异影响较小,国土面积大小相差较小,排除AB;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科技水平对建设光伏电厂影响较小,且两地科技水平差异较小,排除D。故选C。6.根据材料信息“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可知,与新疆相比,江苏经济发达地区,用户数量多,其光伏发电输距离短,损耗较小,A正确;江苏气候降水较多,稳定性差,排除B;江苏经济发达,面积小,空间限制大,光伏发电可用面积小,排除C;光伏电站建设后都会配备检修和维护人员,所以二者管理上差别不大,排除D。故选A。1859年9月1日早晨,英国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观测太阳黑子时,发现太阳北侧的一个大黑子群内突然出现了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在一大群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对明亮的月牙形的东西,最终人们把这一事件定为卡林顿事件,是历史记录中最大规模的太阳风暴。下图为太阳黑子“蝴蝶图”(日面纬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太阳黑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有关太阳黑子“蝴蝶图”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2周年B.黑子分布集中在低纬地区C.1900年前后地球降水异常增多D.蝴蝶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8.下列关于卡林顿事件对地球的影响描述可信的是(

)A.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出现下降趋势B.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C.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D.许多地方发生了火山喷发和地震〖答案〗7.B8.B〖解析〗7.读图可知,太阳同一纬度地区黑子数量的多少变化大约为11年,而黑子数量的多少可以指示太阳活动的强弱,故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周年,A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黑子分布集中在太阳纬度0°—30°的范围内,即低纬地区,B项正确;读图可知1900年前后,太阳黑子数相对较少,说明该年份太阳活动较弱,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天气变化相对稳定,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D错误。故本题应选B。8.根据材料可知,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地球上异常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不一定下降,A错误;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抛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导致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太阳活动释放的强电磁波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C错误;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地球上不一定许多地方发生火山或地震,D错误。故选B。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上发现的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棕榈化石的发现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A.寒冷干燥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D.高温湿润10.据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可推测青藏高原(

)A.地壳不断抬升B.曾经位于热带C.生物不断演化D.曾经是海洋〖答案〗9.D10.A〖解析〗9.由材料“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炎热的,排除AB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棕榈科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据此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湿润的,C错误,D正确。故选D。10.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热带植物棕榈的化石,说明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现今的高原山地气候,A正确;由材料“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可推知,青藏高原历史上并不位于热带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并不是生物不断演化的结果,BC错误;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与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A。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答案〗11.C12.D〖解析〗11.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12.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欧亚大陆雏形形成,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北向南逐渐增大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D.由西向东逐渐增大1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13.B14.C〖解析〗13.图示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由图可知等厚度线的数值越大即为地壳厚度越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可知整体自西向东地壳厚度减小,D错误,B正确。南北方向并无明显变化,AC错误。故选B。14.根据所学知识,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从莫霍面到地表的部分,地壳厚度为0就是地壳起算的位置,即莫霍界面,C正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因此A错误。岩石圈是软流层到地表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都不是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位置,B、D错误。故选C。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16.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震级小B.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C.此次震源深度小D.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答案〗15.B16.B〖解析〗15.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8.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A.有明确的界面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独立发展变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7.A18.B〖解析〗17.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图中包含大气圈、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紫外线B.反射长波辐射C.对地面保温D.维持生命活动20.臭氧层所在大气垂直分层(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答案〗19.A20.C〖解析〗19.结合所学,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A正确;云层可以反射长波辐射,对地面保温的是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BC错误;氧气可以维持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20.结合所学,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正确、AB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错误。故选C。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逸散层22.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A.距离太阳较远B.距离地面较远C.距臭氧层较远D.距电离层较远〖答案〗21.B22.B〖解析〗21.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2.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年7月29日电影《独行月球》在中国大陆上映。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C,夜晚温度低到-183°C。月球的体积大概是地球的1/49,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是真空状态。其表面坑坑洼洼,影片中的主角经常不小心掉入大坑。图为月球表面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在2004年开始正式探测月球,并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背景,将此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我国文昌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下图)。(1)嫦娥五号探测器软着陆后,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2分)(2)电影中出现多次主角掉入大坑的镜头,说明月球表面坑坑洼洼,试解释其原因。(4分)(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6分)(4)嫦娥五号选在凌晨发射的原因之一就是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颇具威胁,特别是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传播,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探测器的操控。试简述太阳活动的影响。(8分)〖答案〗(1)地月系(2)月球质量、体积很小导致其引力小,大气稀薄,从而使其缺少大气层的保护,经常受到其他天体的撞击。(3)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适宜的温度,昼夜温差大;③没有液态水(4)①影响地球天气和气候;②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两极产生极光现象等。〖祥解〗本题以电影《独行月球》和我国“嫦娥工程”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天体系统、大气的作用、月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详析】(1)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表面,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应该是月球与地球组成的地月系。(2)宇宙中有着很多的陨石等天体在太空中随意飘荡着,有一部分会撞向月球,月球因为质量、体积很小导致其引力小,大气稀薄,使月球缺少大气层的保护,陨石可以直接撞击到月球表面形成陨石坑。(3)与地球相比,月球因其体积和质量小,没有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月球自传周期过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大气的保护,昼夜温差大;体积和质量小,引力小,加上没有合适的温度,难以形成液态水。(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引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等,影响地球天气和气候;扰乱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两极产生极光现象等。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1)图甲B处为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之一,与B处相比,分析A处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6分)(2)描述地球表面各纬度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4分)(3)说明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12分)〖答案〗(1)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太阳辐射丰富。(2)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侧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20°附近。(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祥解〗本题以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作答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详析】(1)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规律可知,图中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结合所学知识,A处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过的路径短,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北削弱的少;晴天多,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被削弱的少,故年太阳辐射总量高。(2)根据图乙可知,虚线表示夏半年,则夏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出现在20°附近,从20°向赤道和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升高,太阳辐射量在随之递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点。(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所以开发太阳能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能直接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相关产业得以发展,能进一步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冰期气候,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的为大冰期,次之为小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材料二: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化图。(1)说出三次大冰期出现的地质时期。(4分)(2)据图推测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6分)(3)分析石炭纪早期形成煤炭的原因。(4分)〖答案〗(1)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2)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干燥炎热。(3)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盛,森林广布。〖祥解〗该题以地质时期气候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时期,地球的演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详析】(1)据图可知,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较全球平均气温低,为寒冷期,即大冰期。(2)据图可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较全球平均气温低,较全球平均降水多,气候寒冷潮湿;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较全球平均气温高,较全球平均降水少,气候干燥炎热。(3)据图所知,石炭纪早期时期降水多,气候温暖湿润,导致蕨类植物大量生长、繁殖,森林广布植物死亡埋藏下来后形成碳质大量堆积,形成了煤。(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答案〗1.A2.D3.C〖解析〗1.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3.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为我国四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装机总量(单位:万千瓦)集中式(单位:万千瓦)分布式(单位:万千瓦)江苏21319521179新疆1295127817西藏1381362甲12281143854.甲省份最有可能是(

)A.四川B.浙江C.福建D.甘肃5.影响西藏与新疆光伏装机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国土面积B.自然环境C.市场需求D.科技水平6.与新疆相比,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较大,其优势是(

)A.输电损耗低B.稳定性强C.空间限制小D.便于管理〖答案〗4.D5.C6.A〖解析〗4.根据图示,甲省份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总量位居四省份第三,集中式位居四省份第二,光伏发电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需要在晴天较多的区域,选项中只有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可占用建设光伏电站的面积较大,D正确;四川、浙江、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排除ABC。故选D。5.从图示信息可以得出,新疆的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结合所学知识,新疆探明的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规模大于西藏,市场用电需求较大,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C正确;比较两个区域可知,新疆位于西北地区,西藏属于青藏地区,光照条件都很优越,自然环境对两地光伏装机总量差异影响较小,国土面积大小相差较小,排除AB;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科技水平对建设光伏电厂影响较小,且两地科技水平差异较小,排除D。故选C。6.根据材料信息“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可知,与新疆相比,江苏经济发达地区,用户数量多,其光伏发电输距离短,损耗较小,A正确;江苏气候降水较多,稳定性差,排除B;江苏经济发达,面积小,空间限制大,光伏发电可用面积小,排除C;光伏电站建设后都会配备检修和维护人员,所以二者管理上差别不大,排除D。故选A。1859年9月1日早晨,英国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观测太阳黑子时,发现太阳北侧的一个大黑子群内突然出现了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在一大群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对明亮的月牙形的东西,最终人们把这一事件定为卡林顿事件,是历史记录中最大规模的太阳风暴。下图为太阳黑子“蝴蝶图”(日面纬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太阳黑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有关太阳黑子“蝴蝶图”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2周年B.黑子分布集中在低纬地区C.1900年前后地球降水异常增多D.蝴蝶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8.下列关于卡林顿事件对地球的影响描述可信的是(

)A.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出现下降趋势B.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C.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D.许多地方发生了火山喷发和地震〖答案〗7.B8.B〖解析〗7.读图可知,太阳同一纬度地区黑子数量的多少变化大约为11年,而黑子数量的多少可以指示太阳活动的强弱,故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周年,A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黑子分布集中在太阳纬度0°—30°的范围内,即低纬地区,B项正确;读图可知1900年前后,太阳黑子数相对较少,说明该年份太阳活动较弱,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天气变化相对稳定,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D错误。故本题应选B。8.根据材料可知,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地球上异常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不一定下降,A错误;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抛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导致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太阳活动释放的强电磁波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C错误;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地球上不一定许多地方发生火山或地震,D错误。故选B。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上发现的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棕榈化石的发现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A.寒冷干燥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D.高温湿润10.据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可推测青藏高原(

)A.地壳不断抬升B.曾经位于热带C.生物不断演化D.曾经是海洋〖答案〗9.D10.A〖解析〗9.由材料“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炎热的,排除AB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棕榈科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据此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湿润的,C错误,D正确。故选D。10.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热带植物棕榈的化石,说明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现今的高原山地气候,A正确;由材料“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可推知,青藏高原历史上并不位于热带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并不是生物不断演化的结果,BC错误;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与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A。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答案〗11.C12.D〖解析〗11.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12.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欧亚大陆雏形形成,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北向南逐渐增大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D.由西向东逐渐增大1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13.B14.C〖解析〗13.图示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由图可知等厚度线的数值越大即为地壳厚度越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可知整体自西向东地壳厚度减小,D错误,B正确。南北方向并无明显变化,AC错误。故选B。14.根据所学知识,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从莫霍面到地表的部分,地壳厚度为0就是地壳起算的位置,即莫霍界面,C正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因此A错误。岩石圈是软流层到地表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都不是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位置,B、D错误。故选C。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16.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震级小B.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C.此次震源深度小D.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答案〗15.B16.B〖解析〗15.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8.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A.有明确的界面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独立发展变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7.A18.B〖解析〗17.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图中包含大气圈、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紫外线B.反射长波辐射C.对地面保温D.维持生命活动20.臭氧层所在大气垂直分层(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答案〗19.A20.C〖解析〗19.结合所学,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A正确;云层可以反射长波辐射,对地面保温的是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BC错误;氧气可以维持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20.结合所学,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正确、AB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错误。故选C。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逸散层22.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A.距离太阳较远B.距离地面较远C.距臭氧层较远D.距电离层较远〖答案〗21.B22.B〖解析〗21.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2.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年7月29日电影《独行月球》在中国大陆上映。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C,夜晚温度低到-183°C。月球的体积大概是地球的1/49,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是真空状态。其表面坑坑洼洼,影片中的主角经常不小心掉入大坑。图为月球表面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在2004年开始正式探测月球,并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背景,将此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我国文昌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下图)。(1)嫦娥五号探测器软着陆后,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2分)(2)电影中出现多次主角掉入大坑的镜头,说明月球表面坑坑洼洼,试解释其原因。(4分)(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6分)(4)嫦娥五号选在凌晨发射的原因之一就是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颇具威胁,特别是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传播,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探测器的操控。试简述太阳活动的影响。(8分)〖答案〗(1)地月系(2)月球质量、体积很小导致其引力小,大气稀薄,从而使其缺少大气层的保护,经常受到其他天体的撞击。(3)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适宜的温度,昼夜温差大;③没有液态水(4)①影响地球天气和气候;②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两极产生极光现象等。〖祥解〗本题以电影《独行月球》和我国“嫦娥工程”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天体系统、大气的作用、月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