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_第1页
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_第2页
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_第3页
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_第4页
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22讲一—行程问题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①环形路线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②速度行程问题与比例关系;

③钟面上的行程问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F(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知识梳理

问题回顾

例1、一条船顺水航行48千米,再逆水航行16千米,共用了5小时;这知船顺水航行32千米,再逆水航行

24千米,也用5小时。求这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我们条件摘录整理如下:

顺水逆水时间

48千米16千米5小时

32千米24千米

比较条件可知,船顺水航行48千米,改为32千米,即少行了48-32=16(千米),那么逆水行程就由16千米

增加到24千米,这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船顺水行程是逆水行程的16+8=2倍。所以“逆水航行16千米”,

可转换为“顺水航行16X2=32(千米),这样船5小时一共顺水航行48+32=80(千米),船顺水速为80+5=16

千米,船逆水速为16+2=8(千米)。船静水速为(16+8)4-2=12(千米)。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2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们的第四次

相遇点与第五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50米,求A、8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ACFnR

【解析】(法一)画图分析知甲、乙速度比为:S甲:SL%:吃=3:7,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X2—1=7(个

全程),甲走了:3X7=21(份)在C点,第五次相遇甲乙共走:5X2-1=9(个全程),甲走了:3X9=27

(份)在。点,已知C。是150米,所以AB的长度是150+6X(3+7)=250(米)。

(法二)也有不画图又比较快的方法:第四次相遇:(2X4-1)X3+20余数为1则在x的位置,第五次相遇:

(2X5—1)X34-20余数为7则在7x的位置,尤表示速度基数7x-lx=6x,6x=15O,

10尤=10x150+6=250(米),即全程AB为250米。

典例分析

考点一:环型跑道行程问题

例1、如下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

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乙

甲-------

【解析】当甲看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300米长。

当甲、乙之间的距离等于300米时,即甲追上乙一条边(300米)需300―(90-70)=15(分),

此时甲走了90x15+300=4.5(条)边,

所以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但是甲只要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从出发走5条边后

可看到乙,共需300x5+90=16—(分),即16分40秒。

3

例2、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条河中进行划船比赛,赛道是河中央的长方形ABCD,其中40=100米,AB=80米,

已知水流从左到右,速度为每秒1米,甲乙两名选手从A处同时出发,甲沿顺时针方向划行,乙沿逆时针方

向划行,己知甲比乙的静水速度每秒快1米,(AB、边上视为静水),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边上的P点,

4CP=CD,那么在比赛开始的5分钟内,两人一共相遇几次?(5次)

------------>--------

BC

(•

P

A----------------------------D

------------>--------

【解析】设乙的速度为x米/秒,则可列得方程:

80+80+410010080-80+4

1--------1-------------

x+1---x+1+1x+1X

解得:x=3。所以甲的速度为4米/秒。

甲游一圈需要93工秒,乙游一圈需要128』秒。5分钟内,甲游了3圈还多20秒,乙游了2圈还多43^秒。

333

多余的时间不够合游一圈,所以两人合游了5圈。所以两人共相遇了5次。

例3、如图,在长为490米的环形跑道上,A、8两点之间的跑道长5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点出

发反向奔跑.两人相遇后,乙立刻转身与甲同向奔跑,同时甲把速度提高了25%,乙把速度提高了20%.结

果当甲跑到点A时,乙恰好跑到了点8.如果以后甲、乙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当甲追上乙时,从一开

始算起,甲一共跑了多少米。

【解析】相遇后乙的速度提高20%,跑回8点,即来回路程相同,乙速度变化前后的比为5:6,所以所花时

间的比为6:5。

设甲在相遇时跑了6单位时间,则相遇后到跑回A点用了5单位时间。设甲原来每单位时间的速度%,由题

意得:6%+5x%x(l+25%)=490解得:%=40。

从A点到相遇点路程为40x6=240,所以%=(490-50-240)+6=煤。

两人速度变化后,甲的速度为40x(1+25%)=50,乙的速度为gx(1+20%)=40,从相遇点开始,甲追上乙

时,甲比乙多行一圈,

二甲一共跑了4904-(50-40)X50+240=2690(米)。

注:对于环形跑道问题,抓住相遇(或追及的)的路程和(或路程差)恰好都是一圈。(这是指同地出发的情

况,不同地,则注意两地距离在其中的影响)。

另外,本题涉及量化思想,即将比中的每一份看作一个单位,进一步来说,一个时间单位乘以一个速度单位,

得到一个路程单位。

考点二:钟面行程问题

例1、某小组在下午6点多开了一个会,刚开会时小张看了一下手表,发现那时手表的分针和时针垂直。下午

7点之前会就结束了,散会时小张又看了一下手表,发现分针与时针仍然垂直,那么这个小组会共开了分

钟。

【解析】分针每分钟转工圈,时针每分钟转」-圈。分针要比时针多转工圈,需要工+(工-二一]=当(分)。

6072022(60720J11

例2、某工厂的一只走时不够准确的计时钟需要69分钟(标准时间)时针与分针才能重合一次。工人每天的

正常工作时间是8小时,在此期间内,每工作一小时付给工资4元,而若超出规定时间加班,则每小时付给工

资6元。如果一个工人照此钟工作小时,那么他实际上应得工资多少元?

【解析】时钟的一圈有60小格,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分钟走上=,格。

6012

时针和分针从一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分针应比时针多走一圈,因此需要时间6。/1-上]=烟(分钟)。

I12J11

于是依题设可知,计时钟的3分钟相当于标准时间的69分钟。

11

从而用此钟计时的8小时,实际上应该是8+%x69=8丫(小时),

1130

那么工人实际上应得的工资为8x4+2x6=34.6元。

30

例3、一个挂钟每天慢30秒。一个人在3月23日12时校正了挂钟,到4月2日14时至15时之间,挂钟的

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标准时间应该是4月2日时分秒(精确到秒)。

【解析】从3月23日12时到4月2日12时共10天,挂钟慢了30X104-60=5(分)此时挂钟显示11时55

分。

因为时针与分针两次重合时间为60+[1-二]=孕(分);

I12J11

所以从标准时间4月2日12时到所求时刻,挂钟走的时间为5+65』><2=135W(分);

1111

相当于标准时间135—x60x60x24«135.956(分)Q2时15分57秒

1160x60x24-30

所求时刻为14时15分57秒。

P(Practice-Oriented)一-一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王新从教室去图书馆还书,如果每分钟走70米,能在图书馆闭馆前2分钟到达,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

要超过闭馆时间2分钟,求教室到图书馆的路程有多远?

【解析】设从教室去图书馆闭馆时所用时间是x分钟

70(x-2)=50(x+2)

70x-140=50x+100

70x—50龙=100+140

尤=12

70x(12-2)=700(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山顶和山脚同时出发,沿同一山道行进。两人的上山速度都是20米/分,下山的速度都

是30米/分。甲到达山脚立即返回,乙到达山顶休息30分钟后返回,两人在距山顶480米处再次相遇。山道

长米。

【解析】甲、乙两人相遇后如果甲继续行走480+20=24(分钟)后可以返回山顶,如果乙不休息,那么这个

时候乙应该到达山脚,所以这个时候乙还需要30分钟到达山脚,也就是距离山脚还有30x30=900(米),所

以山顶至U山脚的距离为900+24x(20+30)=900+1200=2100(米)。

3、小明在1点多钟时开始做奥数题,当他做完题时,发现还没到2:30,但此时的时针和分针与开始做题时

正好交换了位置,你知道小明做题用了多长时间,做完题时是几点吗?

【解析】在不到L5小时的时间内,时针与分针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说明两针在此时间内共转了一圈,则

经6。/1+,]=552分钟。

I12J13

两针在此时间内共转了一圈,所以时针实际转了」一=。圈,所以开始做作业时分针在时针前工圈,做完

1+121313

作业时时针在分针前工圈,2点的时候,时针在分针前工圈,所以还要经过+小时,即

1361613)I12)143

5竺S分,小明所以做完作业时是2点5”。分。

143143

4、有一种机器人玩具装置,配备长、短不同的两条跑道,其中长跑道长400厘米,短跑道长300厘米,且有200

厘米的公用跑道(如下图)。机器人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厘米的速度在长跑道上跑动,机器人乙按顺时针方

向以每秒4厘米的速度在短跑道上跑动。如果甲、乙两个机器人同时从点A出发,那么当两个机器人在跑道

上第3迎面相遇时,机器人甲距离出发点A点多少厘米?

【解析】第一次在耳点相遇,甲、乙共跑了400厘米(见左下图)。

第二次在星点相遇(要排除甲还没有第二次上长跑道时可能发生的相遇事件),甲、乙共跑了700厘米(见右

上图)。同理,第三次相遇,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共用时间(400+700+700)+(6+4)=180(秒),

甲跑了6X180=1080(厘米),距A点400X3—1080=120(厘米)。

5、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

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

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

少分钟?

【解析】先让学生用分析间隔的方式来解答:

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

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x8=40(分钟).

再引导学生用柳卡的运行图的方式来分析:

第一步: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分别表示甲站与乙站.由于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所以把表示

甲站与乙站的直线等距离划分,每一小段表示5分钟.

«~曙~.蠲"“以~承与出58.、健同成或E4

第二步:因为电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所以连接图中的1号点与户点(注意:这两点在水平方向上正好有3

个间隔,这表示从甲站到乙站的电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然后再分别过等分点作一簇与它平行的平行线表

示从甲站开往乙站的电车.

第三步: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想使乙站出发的骑车人在途中遇到十辆迎面开来的电车,那么从户点引出的粗

从图中可以看出,骑车人正好经历了从尸点到0点这段时间,因此自行车从乙站到甲站用了5x8=40(分钟).

对比前一种解法可以看出,采用运行图来分析要直观得多!

>课后反击

1、小张和小王早晨8点整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小张开车,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小王步行,速度为每小

时4千米.如果小张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立即沿原路返回,恰好在10点整遇到正在前往乙地的小王.那么甲、

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千米.

【解析】因为小张和小王相遇时恰好经过了两个甲地到乙地的距离,而这个过程中小张开车1个小时,小王步

行2个小时,他们一共所走的路程是:60x1+4x2=68(千米),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8+2=34(千

米).

2、如下图,某城市东西路与南北路交会于路口A.甲在路口A南边560米的B点,乙在路口A.甲向北,乙

向东同时匀速行走.4分钟后二人距A的距离相等.再继续行走24分钟后,二人距A的距离恰又相等.问:

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本题总共有两次距离A相等,第一次:甲到A的距离正好就是乙从A出发走的路程.那么甲、乙两

人共走了560米,走了4分钟,两人的速度和为:560+4=140(米/分)。第二次:两人距A的距离又相等,

只能是甲、乙走过了A点,且在A点以北走的路程=乙走的总路程.那么,从第二次甲比乙共多走了560米,

共走了4+24=28(分钟),两人的速度差:560+28=20(米/分),甲速+乙速=140,显然甲速要比乙速要快;

甲速-乙速=20,解这个和差问题,甲速=(140+20)+2=80(米/分),乙速

=140-80=60(米/分).

A

3、如图,A、3两地位于圆形公路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一天上午8点甲从A出发,/

沿顺时针方向步行,同时乙从8出发,骑自行车沿逆时针方向行进。8点40分时乙将()

自行车放在路边,自己改为步行。当甲走到自行车停放地点时,就骑上自行车继续前进。

结果在10点的时候两人同时到达A地。已知两人步行速度相同,都是每小时5千米,

而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乙骑车速度的3.5倍,求乙骑车的速度。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乙骑了2小时,步行了&小时。由于甲乙步行速度相同,所以甲应步行士小时后骑

333

上自行车,骑了2小时后到达A地。因为甲的路程是乙的路程的2倍,所以乙骑土小时,步行邑小时等于甲

333

0497

骑士小时,步行之小时。而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乙骑车速度的3.5倍,所以甲骑士小时相当于乙骑」小时。

3333

5X(»,)+(Z/)=型(千米/小时),所以乙骑车的速度是0千米/小时。

333333

4、一个圆周长90厘米,3个点把这个圆周分成三等分,3只爬虫A,B,C分别在这3个点上。它们同时出

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周爬行,速度分别是10厘米/秒、5厘米/秒、3厘米/秒,3只爬虫出发后多少时间

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

【解析】先来详细讨论一下:

⑴先考虑2与C这两只爬虫,什么时候能到达同一位置。

开始时,他们相差30厘米,每秒钟8能追上C的路程为5-3=2(厘米);30+(5-3)=15(秒)

因此,15秒后B与C到达同一位置.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2要追上C一圈,也就是追上90厘米,需要

90+(5-3)=45(秒)。

8与C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15,60,105,150,195,

⑵再看看A与8什么时候到达同一位置。

第一次是出发后30+(10-5)=6(秒),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是A追上8一圈,需要90+(10-5)=18(秒)。

A与2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6,24,42,60,78,96.......

对照两行列出的秒数,就知道出发后60秒3只爬虫到达同一位置。

5、如图,长方形的长AD与宽4?的比为5:3,E、尸为边上的三等分点,某时刻,甲从A点出发沿长方

形逆时针运动,与此同时,乙、丙分别从E、歹出发沿长方形顺时针运动.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为4:3:5.他

们出发后12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苜己线第一次构成长方形中最大的三角形,那么再过多少分钟,三人所

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AD

E<

F’

BC

【解析】长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的三角形一定有一条边与长方形的某条边重合,

并且另一个点恰好在该长方形边的对边上。

所以我们只要讨论三个人中有两个人在长方形的顶点上的情况。

将长方形的宽3等分,长5等分后,将长方形的周长分割成16段,设甲走4段所用的时间为1个单位时间,那

么一个单位时间内,乙、丙分别走3段、5段,由于4、3、5两两互质,所以在非整数单位时间的时候,甲、

乙、丙三人最多也只能有1个人走了整数段。所以我们只要考虑在整数单位时间,三个人运到到顶点的情况。

对于甲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246810121416...

地点CACACACC

对于乙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23101118192627....

地点DCBADCBA

对于丙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23101118192627....

地点CBADCBAD

需要检验的时间点有2、3、10、11、……

2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和丙重合无法满足条件。

3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在AD上,三人第一次构成最大三角形.所以一个单位时间相当于4分钟。

10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乙、丙分别在C、B、A的位置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所以再过40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6、如图,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秒6米的速

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两人同时从两跑道的交点A处出发,当

他们第二次在跑道上相遇时,甲共跑了多少米?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只可能在4?右侧的半跑道上相遇.

易知小跑道上左侧的路程为100米,右侧的路程为200米,大跑道上⑷?的左、右两侧的路程均是200米.

我们将甲、乙的行程状况分析清楚.

当甲第一次到达3点时,乙还没有到达B点,所以第一次相遇一定在逆时针的54某处.

而当乙第一次到达3点时,所需时间为200+4=50秒,此时甲跑了6x50=300米,在离B点300-200=100米

处.

乙跑出小跑道到达A点需要100^4=25秒,则甲又跑了6x25=150米在A点左边(100+150)-200=50米处.

所以当甲再次到达2处时,乙还未到3处,那么甲必定能在3点右边某处与乙第二次相遇.

从乙再次到达A处开始计算,还需(400-50)+(6+4)=35秒,甲、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共跑了

50+25+35=110秒.

所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甲共跑了6x110=660米.

直击赛场.

1、(奥数网杯)电子玩具车A与2在一条轨道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A比3的速度快50%,根据

推算,第2。07颉7次相遇点与第2008.8次相遇点相距58厘米,这条轨道长厘米。

0I--------A1-----►2-----►3-----A4-----5

-----9-----8-----7-----6-----1

【解析】A、B两车速度比为(1+50%):1=3:2;第2OO72007次相遇点的位置在:3x(2x2OO72007-l)^5(modl0);

第2OO82008次相遇点的位置在:3x(2*200820°8-1)三3(modl0)所以这条轨道长58^(5-3)x5=145(厘米)。

2、(第五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决赛)如图,甲、乙两只蜗牛同时从A点出发,甲沿长方形ABC。逆时

针爬行,乙沿逆时针爬行.若42=10,BC=14,AO=DO=10,且两只蜗牛的速度相同,则当两只

蜗牛间的距离第一次达到最大值时,它们所爬过的路程的和为多少?

【解析】很显然,在这幅地图上最长的距离是长方形的对角线,如果两只蜗牛同时处于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那么这是这两只蜗牛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对角线有两条所以也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甲在c点,乙在A点,这种情况下乙走了整数圈,甲走了若干圈又一条短边,一条长边,设乙走了x

圈,甲已走了y圈.则可以列出不定方程:(10+10+14)x=(10+14+10+14)y+10+14«

化简为34x=48y+24,由于等式右边是24的倍数,所以x至少应该取12,止匕时y=8,两只蜗牛共走了816。

情况二:甲在2点,乙在。点,这种情况下乙走了若干圈又20,甲走了若干圈又10,设两只蜗牛分别行走了

x圈和y圈,则可以列出不定方程:34x+20=48y+10

化简为17x+5=24y,x=ll是方程的最小解,此时y=8,两只蜗牛一共行走了788.

显然情况二最先发生,所以当两只蜗牛间的距离第一次达到最大值时,它们所爬过的路程的和为788。事实上

两只蜗牛在走过情况二之后各走了14,就变成了情况一的情形,如果在讨论两种情况之前就想到这一点,就

可以少讨论一种情况了。

3、(第五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决赛)小王8点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15追上一个骑车人.小

李开大客车8点15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半追上这个骑车人.小张8点多也从甲地开小轿车出发前往乙

地,速度是小李的L25倍.当他追上骑车人后,速度提高了20%.结果小王、小李、小张三人一同于9点整

到达乙地.小王、小李、骑车人的速度始终不变.骑车人从甲地出发时是几点几分,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

点几分几秒?

【解析】不妨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单位“1”,小王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1小时,所以小王的速度为1,

小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45分钟(即3小时),所以小李的速度为小王追上骑车人时,走了总路程的

43

1x1=1,而小李追上骑车人时,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