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1.它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完成了统一,使华夏文明显得更为成熟、根基更为稳固,为之后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它指的是()A.北魏 B.隋朝 C.唐朝 D.五代2.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巨大的官仓,其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152座仓窖,被称为“粮仓博物馆”。这见证了()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朝的繁荣 D.隋朝的灭亡3.在扬州当地考古发掘中,产自北方邢窑等地的白瓷等都集中出现在扬州,这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疏浚密切相关,北方地区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到扬州。这说明隋朝大运河()A.加强了南北政治交流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4.唐玄宗即位时,曾把新上任的县令200人,重新召集到大殿上,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这反映了唐玄宗()A.推崇科举考试 B.重视官吏素质C.注重文化发展 D.推行税制改革5.古代文言纪实小说《太平广记》展现的关于唐朝社会的内容有:生活习俗中以“踏歌”与“赏牡丹”等为盛;胡乐流行于长安,羯鼓是当时最有名的乐器等。这些内容反映了()①唐都长安的氛围体现兼容并蓄②唐都长安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③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④唐都长安的规模宏大人口众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唐诗摘选反映的社会状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乱起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安史乱平A.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源于社会 B.诗歌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C.唐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D.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7.唐朝时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到达奈良后,通过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弘扬了中国先进的文化。这位历史人物是()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弘法大师8.如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的墓葬,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国家统一 B.科技发达 C.中外交流 D.文学兴盛9.某同学根据上课学习内容制作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A.缓和民族矛盾 B.实行文化专制C.强化中央集权 D.削弱国家力量10.岳飞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以下材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这一历史人物的是()①岳飞手书原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②电影《满江红》③《宋史•岳飞传》④岳飞塑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1.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2.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A.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B.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C.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 D.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13.如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①②③处分别应填()A.南宋、北宋、元 B.元、北宋、南宋C.唐、元、北宋 D.唐、北宋、元14.某学者对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评价如下: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地方机构设置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5.如下图为统编教材的部分课题,这些课题反映的时代特征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统治A.民族关系发展 B.对外交流频繁C.文化繁荣昌盛 D.社会生活变迁16.“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盖设宣慰司为行政机构,以其地军旅之事频繁,故兼都元帅府”。这一记载最可能出自的文献是()A.《史记》 B.《隋史》 C.《宋史》 D.《元史》17.在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里,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以下史实能与此历史现象相印证的是()①北宋开封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元杂剧兴盛④元朝时的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8.某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图历史图片并排版如下,他们想表达的主题是()A.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B.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C.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D.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19.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②③处应填()科技成就传播及影响①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②14世纪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③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A.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B.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C.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D.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20.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遍布全国驿站,这一举措有利于()①加强中外交流②加强各族联系③推动海外贸易④巩固国家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了解与研读《贞观政要》材料一:《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等。本书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作者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此书的写作初衷。(1)依据材料一写出《贞观政要》属于哪种史料,并概括此书的写作背景。材料二:《贞观政要》目录(节选)()君道第一()任贤第三()纳谏第五()俭约第十八《贞观政要》语句节选①“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②“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2)依据材料二,将《贞观政要》的语句与其所属的章节相对应。(填序号)任选一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唐玄宗以后的历代君主们,莫不奉《贞观政要》为圣经。唐宪宗即位之初,即“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至于官员、知识分子乃至草野庶民,也大多奉《贞观政要》为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其中的许多段落和句子,至今还被人们引为哲理和格言。《贞观政要》问世不久,即随着遣唐使东还的航船传入日本,以后历代的幕府政权都相继援用,民间的知识分子,甚至寺庙的僧侣都争相研读不已。——摘编自屈小强《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3)依据材料三分析《贞观政要》的影响。22.唐朝前期,社会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序号唐朝具体史事①发明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②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文成公主入藏④妇女喜好骑马、射箭等活动⑤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唐统治者册封⑥丝织工艺、陶瓷生产水平等高超⑦唐都长安分为东市和西市⑧妇女“女着男装”成为时尚潮流⑨中亚胡旋舞十分流行(1)从以上表格中找出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史事。(填序号)(2)选择材料中互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23.某历史社团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展开主题学习活动材料一:①《耕获图》②官窑粉青釉葵花式洗③《货郎图》(局部)④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⑤北宋纸币铜板拓片⑥宋代拔秧工具一秧马(1)将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经济成就按照不同领域归类。农业成就:______手工业成就:______商业成就:______材料二:(2)依据《宋代经济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城市______、______;(写出两个)设立市舶司的城市______、______。(写出两个)(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完成,依据地图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材料三:经济重心的转移孕育了少数民族经济新契机,为北宋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南方地区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同时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往的朴素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摘编自高欣等《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4.唐宋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一:皇帝科举制的发展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A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补充表格:A:______;并概括隋唐科举制度发展趋势。材料二:有学者统计,在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完全依靠考试成绩的进士达43000人。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奇才异行便可录取。——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变化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