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视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2.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3.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4.下列硫的单质和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S B.SO2 C.H2S D.H2SO45.碘酸钙是一种补碘、补钙的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a(IO3)2,碘酸钙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A.+5 B.+1 C.-1 D.+76.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该反应中A、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B决定元素种类_____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D区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区别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8.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A.消化食物 B.铁生锈 C.蜡烛受热熔化 D.火柴点燃9.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如下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A日常物质的区别B化学物质中的“三”①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检验②区别O2和CO2﹣﹣带火星的木条①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②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C安全常识D元素与人体健康①厨房煤气管漏气﹣﹣打开吸油烟机排气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火①缺铁﹣﹣易引起贫血②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A.A B.B C.C D.D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分)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计算。(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收集氧气时,不能采用E装置的原因是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14.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一)工业制氧气(1)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组分氮气氧气沸点(℃)-196-18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保温瓶盖,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填字母)。A木条熄灭B条燃烧更旺C木条先熄灭,后燃烧更旺(二)生活中的氧气(3)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下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Ab导管连接制氧机B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填编号)。①CO2②海水③H2O2④空气⑤液氧⑥高锰酸钾(三)渔业制氧气(5)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联想到过氧化钙(CaO2)的此作用,小明在实验时,提出下列猜想并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猜想)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过程)①____________(填一实验步骤);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实验结论)CaO2与H2O反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与反思)①结合上述实验,小明认为运输活鱼时用CaO2做增氧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②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同学们对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Ⅰ.氢氧化钙和氧气Ⅱ.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猜想Ⅰ,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CaO2品质的讨论小明购得用于增氧的CaO2产品一包(杂质不含钙元素),该包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6)CaO2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gCaO2与24.5gKClO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此一包产品至少含CaO2________g。(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2.0×1026kg,某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1026kg。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1)该醋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2)一个醋酸分子中含__________个原子。(3)该醋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4)醋酸中氧元素所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用规范格式书写具体计算过程)16.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2)当计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8g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元素。故选D考点:元素的概念2、C【解析】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故选C。3、B【解析】试题分析: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有同学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答案选择A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4、D【解析】试题分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位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考点:化合价规律5、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Ca(IO3)2中Ca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故Cl的化合价为+5,故选A考点: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6、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得出A的待测质量是39.4g,A、B、D反应后的质量均增加,说明C一定是反应物,A、B、D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正确;A、B、D三种物质由C分解而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B正确。反应过程中,B的变化质量是8.7g,D的变化质量是3.2g,所以二者变化的质量比是87:32,C错误。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和y,则197x:158y=(39.4g—19.7g):31.6g,解得x:y=1:2,D正确。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点评:本题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解题时先确定正确的思路:先求出待测物质的质量,再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减少为反应物),然后确定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将质量比与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求解。7、B【解析】
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不燃烧。【详解】A、氧气和液氧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故A不正确;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故B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不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D不正确。故选B。8、C【解析】
A、消化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柴点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9、C【解析】
A、在水样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所以正确;B、试管和蒸发皿能直接加热,烧杯要垫上石棉网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主要有三种,即分子、原子、离子,所以正确;C、煤气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电器使用时会产生电火花,所以煤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所以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故选C。10、C【解析】
A、实验时红磷要过量,才能消耗掉装置内的全部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以防燃烧时,气体膨胀逸出,影响测定结果,不符合题意;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气体在受热状态下,体积膨胀,此时,打开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大,应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将装置内的氧气全部耗尽,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原有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红磷过量、装置气密性良好,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152(2)2:3【解析】试题分析:(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3×16)×3=152(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是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所以N(NO2)3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4:6=2:3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视频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A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到木条复燃,则集满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解析】
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A)。故填A。可以利用氧气的助燃性验满,方法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到木条复燃则集满。故填: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到木条复燃则集满。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h2∶h1=79:100(或4:5)【解析】
(1)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①红磷有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④实验结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2)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由于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因此理论上h2:h1=(1-):1=4:5(或(1-21%):1=79:100。14、沸点ABCD④⑤检查装置气密性不能持续产生氧气密封防潮猜想Ⅱ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碳酸钙5:421.6722.67【解析】
(一)工业制氧气(1)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保温瓶盖,氮气先挥发出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由于氮气不支持燃烧,可观察到木条熄灭;故填:A。(二)生活中的氧气(3)A.b导管不能连接制氧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该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是否出现气泡),该选项说法正确;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产生气泡快慢),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D。(4)①中含有氧原子,没有氧分子;②海水中含有氧原子,没有氧分子;③中含有氧原子,没有氧分子;④空气含有氧气,有氧分子;⑤液氧为液态氧气,有氧分子;⑥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原子,没有氧分子;故填:④⑤。(三)渔业制氧气(5)实验过程:①该实验要求装置不漏气,连接仪器后,第一步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结论: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杂柑管护合同协议书模板
- 股东投资公司协议书范本
- 空调工程安装合同协议书
- 2025年船用舾装件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悬架系统:钢板弹簧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玻璃纤维仿形织物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银发消费市场养老服务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授信业务交接协议书范本
- 离婚前抚养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与财务稳健性策略实施报告
-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全套)
- 河北省保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陕西润中 60万吨-年甲醇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安全用电(37页)ppt课件
- 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政策考核试题附答案
- 有限空间外包作业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鼎力软件操作鼎立pilot navig操作手册
- 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标准篮球记录表.xls
- 阅读测试的六个认知层次(祝新华)
- 星级精益班组方案
- 财务报表附注模板(共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