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C.闻气体气味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2.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由4个原子构成 B.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水分子C.甲醛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D.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铁粉,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A.A B.B C.C D.D4.下图中关于化学式(CO2)的各种意义其中描述错误的一组是A.A B.B C.C D.D5.通常状况下,颜色呈黄色的金属单质的是A.铜 B.硫 C.黄铜 D.金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7.下列关于如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25℃时,乙的溶解度最大B.35℃时,50g水溶解30g甲形成80g溶液C.降温可以使饱和的丙溶液逐渐变成不饱和溶液D.如图反应完全后,发现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甲8.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D.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10.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次氯酸钠是由一个钠元素、一个氯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次氯酸钠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低D.二氧化氯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12.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CaCO3(NaCl)水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BZn(Cu)稀硫酸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CO2(CO)O2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后收集DCO(CO2)氧化铜缓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C与装置B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4)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可以制得并检验二氧化碳,装置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_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可选用B装置,该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可利用装置F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5)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M”或“N”)端管口通入。(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15.请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2)用B与C相连可以制备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选用此收集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1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3)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日通入;(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溶液逐渐变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二氧化碳气体。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取25g大理石与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st1t2t3t4剩余固体的质量/g201055试完成以下计算:(1)25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2)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_。(3)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18.2019年11月16日乐山国际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胀,原因是人体产生了较多的乳酸。乳酸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1)乳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9g乳酸中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实验内容回答问题(1)测定空气的成分①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3)电解水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正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C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净化水①实验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②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中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2、D【解析】A.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甲醛分子由4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故错误;C.甲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6:1,故错误;D.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故正确。故选:D。3、A【解析】A、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A正确;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B不正确;C、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锌溶液中又混入硫酸亚铁,故选项C不正确;D、铜粉中混有少量的碳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4、B【解析】A、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正确;B、CO2不能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错误;C、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D、CO2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5、D【详解】A、铜单质为红色或紫红色;故选项错误;B、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C、黄铜属于合金,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金是黄色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6、D【解析】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7、C【解析】A.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乙的溶解度不是最大,选项错误;B.35℃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形成70g溶液,选项错误;C.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使饱和的丙溶液逐渐变成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D.如图反应完全后,发现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丙,选项错误。故选C。8、B【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详解】A、极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9、C【解析】A、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故选项错误;B、移开玻璃片,集气瓶与外界连通,二氧化碳更容易进入烧杯,实验现象更明显;故选项错误;C、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依然能使蜡烛熄灭,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故选项正确;D、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助燃物),使蜡烛熄灭;故选:C。10、C【详解】A.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氯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B.元素只能说种类,没有数量的意义,次氯酸钠是由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此选项错误;C.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低,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此选项错误。故选C。11、A【分析】根据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经过转移、加入50mL水,结合溶液的均一性、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大,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故A正确;B、甲是饱和溶液,甲、乙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多,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室温时,二者溶解度相同,故C错误;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是既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还有水分子,故D错误。故选A。12、A【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锥形瓶BACB或C可以控制反应速率B【详解】(1)根据所学仪器名称和用途,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D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方法及步骤是先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收集气体,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正确顺序是BAC;故填:B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故填:B或C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Ⅰ、Ⅱ连接是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Ⅰ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装置Ⅱ进气的导管口在集气瓶上面,排空气的导管口在集气瓶下面,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的密度要小于空气的密度,故可进行的实验是B;故填:B。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可以制得并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14、酒精灯、水槽A正放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MA【详解】(1)仪器a为酒精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M端管口通入;(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15、酒精灯氧气(或O2)2KMnO4K2MnO4+MnO2+O2↑AD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详解】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根据B是能够加热的装置和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3)根据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解答:解:(1)图中a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2)B是可以用于固体加热的装置,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二者连接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化学反应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氧气;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可以用A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16、锥形瓶Bb不一定【详解】(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锥形瓶。(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受热分解生在成氯化钾和氧气,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b端导管日通入;(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