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13-1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13-1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13-1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13-1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13-1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江苏卷第13—14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从2021年开始施行,新高考中江苏省高考地理卷分为单选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约22~23题,每题2分,共44~46分;非选择题共3题,共54~56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江苏卷2021年选择题第三组6-7小题,2022年的第五组13-15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考查方向主要是区域气候对当地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2023年高考考查自然地理的差异性概率颇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把握整体性概念和表现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地形、土壤、岩石、生物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地理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④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④看主导因素:水分。2.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同类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定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雪线的应用(1)雪线指示迎背风坡(降水),受降水影响,迎风坡气温更低,雪线也较背风坡低。(2)雪线附近的植被带因气温影响,多为荒漠带。(3)实际山地0℃等温线受季节影响,夏高冬低。高山牧场季节的转场,与0℃等温线的季节位移趋势一致。2021•江苏卷•选择题第三组第6—7题(2021·江苏·高考真题)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A.气温 B.水分 C.光照 D.风向2.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 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 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答案】1.B2.A【解析】1.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且该地林地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2.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所以A选项正确,BCD错误。2022•江苏卷•选择题第五组第13—15题(2022·江苏·高考真题)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据此完成1-3题。1.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

)A.岸坡崩塌 B.开山采石 C.水位涨落 D.崖壁贫瘠2.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3.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答案】1.C2.C3.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可知,该地位于河流沿岸,河流水位会发生季节性的涨落,所以位于河流沿岸的山体会因为河流季节性涨落而出现季节性出露的裸露岩层,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流对岸岩层完整,没有出现岸坡崩塌、开山采石的活动,AB错误;崖壁贫瘠不会只导致岩壁下部裸露,D错误。所以选C。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L线以下为季节性裸露岩壁,所以L线应为河流丰水期最高水位线,此时河流处于低水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此时位于河流沿岸,接近低水位,A错误;乙位于耕地远离河流的一侧,不会出现季节性“水没地”现象,B错误;丙位于住宅与耕地之间,丁海拔高度高于住宅,居民的房屋一般建在河流最高水位线之上,所以应为丙,D错误,C正确。所以选C。3.材料信息表明,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游,主要功能为发电和防洪,鸭绿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夏汛为其主要汛期,汛期时往往放水腾出库容,应对洪峰到来,起到防洪作用,枯水期到来之前,该水库会大量蓄水,为发电储备水源,因此10月水库水位最高,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国主要土壤类型深达1~2米腐殖质含量及其对应的年均温年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国可能为(

)A.俄罗斯 B.日本 C.印度 D.澳大利亚2.厚层黑钙土分布区的自然植被为(

)A.针叶林 B.森林草原 C.荒漠草原 D.苔原3.与灰化土比,栗钙土(

)A.受淋溶作用强 B.冻结层深度大 C.地表生物量大 D.有机质分解快【答案】1.A2.B3.D【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年均温大致在4~8度,结合所学应为温带(寒温带)或寒带,俄罗斯最有可能,A正确。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纬度偏高,年均温不低,BCD错误。故选A。2.厚层黑钙土年均温大致为4度,降水量大致为400mm,腐殖质含量极高,说明植被有机残体多,生物量大,荒漠草原、苔原有机体少,CD错误,水热条件适宜草本植被生长,针叶林等乔木根系受冻土影响不易发展,且草原提供的有机残体多,腐殖质高,A错误,B正确,故选B。3.图示可知灰化土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于栗钙土,A错误,灰化土年温度低,冻结层深度大于栗钙土,B错误。灰化土水分条件好,适宜植被生长,地表生物量大,C错误。栗钙土温度高,微生物分解作用相对比灰化土活跃,有机质分解快,D正确,故选D。(2023·江苏南京、盐城·统考一模)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下图为阜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土壤深度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阜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

)A.250m高度处平均含量约占9% B.700m高度处表层占该剖面比重最高C.10-20cm深度随海拔增加增幅最大 D.20-40cm深度随海拔增加持续上升5.影响2000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较多 C.物种丰富 D.土层深厚【答案】4.B5.B【解析】4.250m高度处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在每千克土壤中都占9克左右,不是9%,A错误;700m高度处表层(0-10cm)有机质约为18克,而其他深度的土壤合计约为18克,700m高度处表层占该剖面比重约为50%,是所有高度占比最高的,B正确;土壤有机质含量0-10cm深度随海拔增加增幅最大,C错误;250米到700米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20-40cm深度随海拔增加而下降,D错误。故选B。5.阜平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湿润东南季风影响较大,由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所以当地地处湿润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状况好,土壤有机质来源多,含量高,B正确;地处湿润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照并不充足,A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主要与地表植物的生物量有关,与物种丰富关系不大,C错误;山区土壤较为浅薄,并不深厚,D错误。故选B。(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该山地可能是(

)A.天山 B.祁连山 C.长白山 D.阴山7.与纬度地带性自然带的分布相比,该山地的差异是出现了(

)A.苔原带 B.岳桦落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针阔混交林带【答案】6.C7.B【解析】6.天山、祁连山山麓为荒漠带,AB错误;阴山山麓为温带草原带,D错误;长白山山麓为温带阔叶林带,所以此山可能为长白山,C正确。故答案选C。7.纬度地带性中,由落叶阔叶林向北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所以与纬度地带性自然带的分布相比,该山地的差异是出现了岳桦落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2023·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下图为游客在黄山某处拍摄到的“高山草甸与松林景观照片”。据此完成8-9题。8.图中高山草甸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水分 C.土壤 D.光照9.与图中植被相邻的较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混交林【答案】8.B9.D【解析】8.图示为黄山的高山草甸与松林景观照片,由松林可知该地海拔较高,气温低,此处的自然带应为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分布在该区域内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水分容易聚集,高山草甸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正确,该地空间尺度小,气温光照差别不大,土壤类型不是决定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且同一区域土壤差异较小,可能主要表现为地形地势导致的土壤水分的差异,ACD错误,故选B。9.此处的自然带应为针叶林带,为高山自然带,与图中植被相邻的较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应为森林种类的过渡地带,高山针阔混交林最有可能,D正确,故选D。(2023·江苏·二模)某科研团队于夏季在黄河支流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有淤泥,从凸岸西南到东北依次发育A-B-C三种呈条带状的植被。下图为该河段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植被A→B→C的演替顺序是(

)A.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B.草本植被→湿生植被→灌木植被C.湿生植被→灌木植被→草本植被 D.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11.该河湾迁移调查结果不可信的是(

)A.条带状的植被的更替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B.河流凸岸从东北到西南灌木树龄逐渐增加C.河流凸岸从西南到东北灌木生长条件变优D.河湾迁移速率受流速、流量、含沙量影响【答案】10.D11.B【解析】10.由于砾石边滩距离河道较近,易被洪水淹没,所以边滩地区最初适宜耐水的湿生植被发育。后来随着植被对泥沙阻挡,加剧了凸岸的沉积,河道继续向西南方迁移,砾石边滩只有出现更高水位洪水时才能被淹没,使得这里适合多年生草本植被分布。随着河道进一步向西南迁移,最初的砾石边滩离河道越来越远,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含水量越来越少,适合生长耐旱的灌木植被。综上所述,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是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条带状的植被位于相似纬度、相似经度、相似高度应为同一种植被,由图可知有条带状的植被在更替,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A可信;由于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增大,为灌木生长创造条件,灌木向前推进生长,前端(西南侧)灌木出现的时间晚于外侧东北侧,这样就形成了凸岸灌木树龄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因此B不可信;由于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河流凸岸从西南到东北灌木生长条件变优,为灌木生长创造条件,C可信;河湾迁移速率受河流流速大小、流量大小、含沙量情况影响,D可信。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可信选项,故选B。(2023·江苏·二模)受太平洋和北冰洋海平面高度差影响,白令海峡入流水呈北向输送,夏季入流量明显大于冬季。下图为白令海峡区域图,据此完成12-14题。12.白令海峡南北两侧海平面有高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A.南侧海水盐度较低,海平面较高 B.南侧受气候变暖影响大,海平面较高C.南侧受偏南风影响,海平面较高 D.南侧陆地径流较多,海平面较高13.夏季白令海峡入流量更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副高移动 B.海底地形 C.海水盐度 D.日月引力14.白令海峡海水流动,对北冰洋的影响是(

)A.渔业资源减少 B.冰川融化减缓 C.天气变化加剧 D.海洋盐度降低【答案】12.C13.A14.C【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令海峡南侧低纬盐度较高;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冰川融化,对北侧海平面升高明显;陆地径流占海洋比重很小,对海平面影响较小;南侧受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大,海水向北流动,抬高海平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海底地形和日月引力不具有季节变化特点,夏季北冰洋冰川融化,盐度降低,海面应该升高,减缓向北流动;而夏季副高北移,盛行西风带也北移,白令海峡南侧偏南风加强,驱动海水向北运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南侧温暖的海水向北流动,促使冷暖水域交汇,天气变化加剧,渔业资源增加,加速冰川消融,南侧海水盐度高,会使得北侧海水盐度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植物性状是指植物在演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态策略来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属性,如叶片大小、枝干形态等。性状变异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云贵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环境封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与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某团队在该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样带分布。据此完成1-2题。1.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

)A.样带甲 B.样带乙 C.样带丙 D.样带丁2.样带甲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主要为了适应(

)A.强烈光照 B.夜间冷害 C.异常高温 D.干旱缺水【答案】1.D2.D【解析】1.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易储存,水分是制约植被生存的重要因素。样带甲和乙位于阳坡,蒸发旺,水分条件差,植被较少,AB错误;样带丁地处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且坡度较缓,利于水分的储存。与丙相比,丁还经过一小段陡崖,有崖面植被,类型更丰富,C错误,D正确。故选D。2.样带甲地处阳坡,且坡度大,不易储水,且土层浅薄,土壤缺水,叶片较厚能够储存水分,抵御干旱,D正确;叶片薄厚和光照无关,A错误;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故不会出现异常高温,夜晚温和,不易受冷害影响,BC错误。故选D。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4.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 B.减少地表水分蒸发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 D.降低区域地下水位5.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 B.施有机肥作用不大 C.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答案】3.A4.B5.C【解析】3.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在我国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造成土壤盐碱化,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A符合题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不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发展种植业,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牧草具有很强的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培肥地力的功能。种植牧草不会改变当地的气候,故对该地降水的影响也非常小,A不符合题意;种植牧草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增加下渗,降低盐分的表聚,稀释土壤中的盐,降低土壤含盐量,B符合题意;“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是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典型规律。灌水时,土壤盐分随入渗水向下迁移,表土盐分的淋洗脱盐;停止灌水后,在土壤蒸发作用下盐分又在土壤表面聚集,故促使盐分向下运移主要是与该地的降水有关,C错误;降低区域地下水位与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本题选B。5.通过林木的种植,施有机肥,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培肥地力,A、B错误;自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长,通过人类干预,科学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事半功倍,D不符合题意;深耕土壤,能加速土壤里残留的盐分排出,且还能增强土壤的保墒抗旱能力。深耕可以使土壤通风,有利于改善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图左为麦金利山位置示意图,图右为该山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图左中东西部两支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分别为(

)A.增温减湿 B.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降温增湿7.麦金利山南北坡植被分布上限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海拔②光照③土壤④水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6.A7.C【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中东西部两只支洋流分别为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两者对沿岸的影响分别是增温、减湿,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7.麦金利山南北坡海拔差异不大,①错误;该山地纬度较高,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南坡森林分布上限较北坡高,②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该山的土壤条件,③错误;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南坡水分条件较好,雪线较低,苔原带分布上限较北坡低,④正确,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山地暗针叶林带可作为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的林线标志。下图为沿30°N自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腹地部分山峰垂直带谱中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自东向西,图示山峰(

)A.自然带基带相同 B.暗针叶林带范围变小C.林线呈上升趋势 D.雪线的海拔有所降低9.与①山峰相比,②山峰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7月平均气温较低 B.山顶受强风影响更大C.水热条件更加充足 D.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答案】8.C9.A【解析】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从东部向高原腹地,山麓海拔逐渐升高,受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其基带不同,A错误;图中显示西部某些山峰的山地暗针叶林带范围较东部大,故B错误;材料显示,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整体上图中山地暗针叶林带上限从东向西呈上升的趋势,故C正确;根据材料“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可知,自东向西,林线呈上升的趋势,说明同海拔地区,气温自东向西升高,故雪线的海拔自东向西上升。根据所学知识,30°N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腹地,受水热条件变化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逐渐下降,山峰雪线海拔有所上升,故D错误。答案选择C。9.材料显示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与①山峰相比,②山峰林线较低,青藏高原气温最高出现在七月,因此可以推测七月份②山峰的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故A正确,C错误;两地的山地针叶林并未分布于山顶,不会因为山顶受强风影响导致林线差异,故B错误;故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均稀少,太阳辐射较强,故D错误。答案选择A。为研究森林雾特性,科学家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对两地森林雾的发生频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下图示意两处样地森林雾不同时间发生频率。据此完成10-11题。10.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

)A.日持续时间长 B.季节分配均匀C.多发生于干季 D.多发生于正午1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A.植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B.大气热量散失,气温较低C.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 D.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答案】10.C11.B【解析】10.读图分析:左图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个月份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10-12月份,热带雨林雾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而5-8月份,在前半夜和后半夜均有雾的发生。10-12月份雾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5-8月份。3-4月份雾发生的频率较低。右图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个月份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在不同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雾发生,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发生的最高频率多出现在10-12月份。同样的,在3-4月份,下午时段基本没有雾发生。所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持续时间长,A项错误;季节分配也是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更均匀,B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10-12月份为干季,C项正确;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前半夜或后半夜而不是正午,D项错误,故本题选C。11.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主要出现在前半夜或后半夜,所以主要以辐射雾为主,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辐射雾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阴雨天气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项正确;植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形成雾的时间应为白天,A项错误;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的情况下,多出现锋面雾,D项错误;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读下图。完成12-14题。12.物种丰富度最小的地点海拔约为(

)A.500米 B.220米 C.510米 D.800米13.甲县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热量较少 B.光照不足 C.降水较少 D.人为干扰14.乙所在地区是(

)①断陷盆地②稻麦两熟区③典型干热河谷④甜菜集中产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2.B13.D14.A【解析】12.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植被丰富度最低处在图中最左边,只有5,对应海拔约为22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与甲县海拔相似地区的物种丰富程度都大于甲地,说明山地垂直差异的因素,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都不是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该地位于人口聚集区域,人类活动较多,对生物活动造成干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从海拔变化线可知,乙地南北海拔高,且坡度大,可推测乙为断陷盆地,①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附近,属于过渡地带,农业作物选取水稻和小麦皆可,②正确;干热河谷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干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