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 课件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_第1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 课件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_第2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 课件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_第3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 课件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_第4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 课件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劳动与现代世界

第一节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劳动的形态与劳动的工具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劳动工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形态也是多样的。依据人类劳动史上所使用的工具的不同,可以将人类劳动形态划分为手工劳动、机器劳动以及智能劳动。伴随劳动工具的变迁,劳动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劳动再到智能劳动的变化过程,不同劳动形态在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当前,手工劳动、机器劳动与智能劳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叠加形态。导语01.手工劳动02.机器劳动03.智能劳动04.当代中国劳动形态:多元并存01手工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手工劳动是指人运用劳动器官或借助手工工具而开展的劳动。人的劳动器官包括手、臂等身体部位。(一)手工劳动的概念手工工具则是指人可以直接从自然界取用的工具或对自然物予以改造所产生的简单工具,如作为简单工具的木棍、石斧,作为复合材料工具的弓箭、铁器等。手工工具从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器官的外化,或者说是人类躯体的延伸。譬如,砍砸石器可以被视为拳头的延伸,弓弩和钳子则是手臂的延伸。(一)手工劳动的概念在手工劳动中,劳动工具始终被实实在在地握在劳动者的手里。手工劳动者可以随意改变工具的运动状况,也可以随意中断劳动过程。在手工劳动中,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之间的联系是柔性的,劳动者相对手工工具而言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手工工具的中介作用,劳动者同外部客观世界打交道的过程由最初的“手—物”转变为“手—工具—物”。(一)手工劳动的概念(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依靠身体的劳动器官,或者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工具进行劳动,劳动工具的主要材料有木、石、骨等,主要是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伴随冶炼、锻造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工具进行劳动,劳动工具的主要材料有铜、铁、木等,劳动工具逐渐变得复杂,铁器开始广泛应用,除人力之外,人们开始广泛利用牲畜力、水力等作为动力。(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时期年代劳动工具旧石器时期5万年前至1.5年前石刀、骨针、石锥等1万年前农耕畜牧开始新石器时期公元前4000年磨制石器、陶器、织物金属工具劳动时期(金属时期)公元前2000年铜器、铁器简单机械劳动时期(技术萌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漏壶——水钟阿基米德扬水器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自动装置,如自动开闭的门(希罗)、汽转球(希罗)等公元前1世纪水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元年前五类简单机械(车轮、杠杆、滑轮、螺旋、车轴)手工劳动时代劳动工具的演变(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手工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技术的不断分化。虽然手工劳动的劳动过程主要是劳动者自然力量的付出,但根据使用工具程度的差异,可以将手工劳动大致分为三类。使用半机械的简单手工劳动精细复杂的手工劳动完全手工或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的简单手工劳动(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手工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手工劳动最初是完全手工或依靠简单工具进行的小规模手工劳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手工工场作为新的手工劳动组织形式出现。手工工场的分工协作是建立在雇用劳动力与技艺专门化的基础上的,即将不同加工工序分配给具有专门技艺的自由劳动力。通过行业内的分工协作,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当前,手工劳动日益表现出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新趋势,人们已不仅仅将其视为谋生手段,而更多地将其视为展示个性的途径。1.2.3.有别于批量化、规范化的工业生产,手工劳动能够充分接纳和体现劳动者的创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当前,以手工制作为卖点的现象层出不穷:淘宝上的手工产品越来越多,颇具创意的作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买家;书店、商场等举办各种各样的DIY活动,受到市民欢迎;非遗活态展示、静态展览等活动引起公众的强烈兴趣……人们在手工劳动中唤起审美回忆,并通过手工劳动获得个性化表达的空间。(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在我国,手工劳动具有深厚的传统,也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劳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具有文化的内涵。手工劳动还发生了文化转向,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形态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有些日渐衰微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作为一种旅游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而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手工劳动进入现代劳动体系,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些生产环节虽然已经几乎完全由机器完成,但总是有些细节之处和衔接之处需要人手的协助。手工劳动在此处发挥了一种连接或转接的作用。就业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促使手工劳动转向第三产业。从产业经济角度看,手工劳动生产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不需要集约化组织,简便易行,以至于在整个产业转型过程中,手工劳动成为疏解就业压力的快捷渠道。02机器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一)机器劳动的概念机器劳动主要指的是“应由看管工作机的人来完成辅助作用”的劳动形态。其基本特征如下。在机器劳动中,人的作用在于“看管”,也就是说机器劳动的主体在理论上依然是人。机器劳动是以工作机为中介进行的劳动(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了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的序幕。劳动工具主要是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蒸汽机。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机器劳动进入电气化阶段。劳动工具主要是以电力为动力的电动机与以石油等化学能为动力的内燃机。(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化大工厂家庭手工作坊工厂是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厂制度下的劳动者,为保证工厂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以及更高经济效益的产出,必须严格控制劳动时间与劳动效率,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流水线生产泰罗制流水线生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次劳动形态变革中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人协作配合的最优的的技术组织形式。泰罗制是当时机器劳动所要求的劳动工具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技术组织形式之间最佳协作关系的理论体现。泰罗制的中心思想是分工细化和管理集中化,其目的在于提高机器生产的效率。(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所导致的生产分工也影响到全社会的分工与协作。社会生产根据劳动性质分为若干行业,如农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1.2.3.行业的划分让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生产的产品,人与人即使素昧平生,也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不断加深,原有的地域界线和血缘关系逐渐渐淡化,而业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的不断发展,不仅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看,煤炭的大力开采、开采矿石提炼金属、石油的精炼等,无不展示了人在自然力面前获得了主人般的权力。机器取代了人力,一方面将人从琐碎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大批从事手工劳动的劳动者破产。机器劳动对人类生存所提出的挑战还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机器劳动的发展不断使人摆脱自然的束缚,也增强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却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中、美、德三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在今天,机器劳动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依然占据经济社会的主导地位。以制造业这一典型的机器劳动产业为例,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机器劳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依然是当前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劳动的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主要反映劳动过程中机械化劳动工具使用情况及其在全部劳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农业为例,农业机械化被普遍认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需要持续稳步提升。《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提出:2025年我国农机装备品种达到7000种左右;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伴随劳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智能劳动时代之后,机器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器劳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1.2.3.机器劳动的智能化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提高机器劳动的比重,而是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机器劳动相融合来提高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赋予机器劳动新的竞争优势。未来,机器劳动不再只是“加工”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劳动不断向实现物体、数据、服务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方向发展。03智能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一)智能劳动的概念智能劳动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新的劳动形态。智能技术简单讲就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功能,即通过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思维所产生的效果。智能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劳动工具开始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智能劳动是随着劳动工具迭代升级到智能化阶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劳动形态。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对劳动诸要素进行深入、广泛、持久的改造与提升,推动产品与设备的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二)智能劳动的发展历程弱人工智能劳动强人工智能劳动AB弱人工智能劳动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仅仅是借鉴人类的智能行为,专注于在某些特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强人工智能劳动则试图使智能劳动工具代替人的技能,劳动工具甚至是具有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的人造物,能够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自动处理信息,并自主地执行智能功能。(三)智能劳动的意义机器劳动向智能劳动的发展,导致了生产、消费等各产业部门的重塑,对人的劳动方法、劳动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智能劳动的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劳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检验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三)智能劳动的意义智能劳动的出现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职业形态,也对传统职业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智能劳动在促进劳动者进一步解放的同时,也对劳动者的价值提出新的挑战。借助智能化劳动工具,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持续的改善,这也为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机器的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的智能,智能化机器能够胜任的工作越来越多。04当代中国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一方面,人具有满足自身物质生存的基本需求,这也成为推动劳动形态变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劳动形态的不断发展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在于解放人,将人从劳动本身的消极性中解放出来,即将人从劳动所产生的劳累和折磨中解放出来。(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人一旦开始劳动,生活就已不再是自然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和必然过程,而是由人自觉参与、推动和提升的创造过程。人的生活始终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限的、具体的统一。对于人的需求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意义上,更需要结合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劳动形态的并存恰恰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下人的需求。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一方面揭示了当前我国劳动形态并存的现实,即劳动形态的迭代发展是非均质性的,不同劳动形态的并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二)科学技术是促进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直接动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劳动形态之间的彻底转化需要科学技术的积累。手工劳动中孕育着机器劳动的技术萌芽,机器劳动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劳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迭代与更新也为不同劳动形态进行自我革新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手工劳动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劳动内容、外在表现形式的不断升级。(二)科学技术是促进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直接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迭代更新、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与技术、信息与文化、时间与空间等劳动条件的耦合变得更加复杂,这使得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科研成果在不同形态劳动中的转化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正在实现深度融合。科学技术与劳动的融合带来了劳动组织形式、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善,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持续变革。(二)科学技术是促进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在推动劳动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1.2.3.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使科技具有“人性”,尊重伦理与道德原则应该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将生命植根于科技,是劳动升级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只有真正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才能使科技为人类服务,才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谢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第二章劳动与现代世界

第二节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在全球化时代之前,劳动更多的是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自给自足”或“自产自销”,生产要素的有限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固定的区域范围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政治、生态等高度联系在了一起,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劳动与世界经济、移民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等国际问题日益联系起来,也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劳动要素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配置,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日益频繁,劳动资源和劳动对象也随着全球生态变化而逐渐变化。导语01.劳动与世界经济体系02.劳动与国际人力流动03.劳动与全球生态环境01劳动与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时代的劳动

——(一)劳动形态转变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是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1.2.3.世界经济体系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参与国际劳动分工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人类劳动形态的演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劳动形态转变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西欧的一些地区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8世纪60年代开始前资本主义时期到14世纪和15世纪从19世纪初开始法、美、德、俄、日等国也相继进入工业革命,以机器为主体的现代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最终确立。英国首先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为了霸占销售市场、原材料和投资场所,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势力范围的争夺和对殖民地的侵略扩张,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生产力的进步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体系在劳动的不断演变中持续发展,同时,劳动在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下也不断走向国际化,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劳动分工格局逐渐形成。(一)劳动形态转变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分工简单说就是世界各国生产者之间通过世界市场而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内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即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类。(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分工另一类是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各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国内市场大小、人口多少和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各国在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差异。一类是自然条件,包括各国的资源、气候、土壤、河流、国土面积等(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分工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基本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国际分工体系。1.2.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内燃机时代,电力、汽车制造、钢铁、石化等重工业飞速发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相继出现,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再一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分工随着生产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往基于自然禀赋产生的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渐朝着更加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力量日益成为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这时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发达的技术,就将成为指挥其他国家的“大脑”,而缺少知识、科技落后的国家只能扮演“手脚”的角色。(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分工与此同时,国际分工向产业内甚至产品内分工方面深化,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无形产品的国际化分工得到深化跨国公司为了追求生产成本最小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使得同一产业甚至产品被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跨国界生产,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不断弱化,产业链条和产品工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际产业链转移相应地演化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这也使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海外转移成为可能。各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学会对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的优势进行综合,设法提高在产业链条上所处的地位,提高增值能力,并且多利用产品内分工加强彼此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三)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劳动的“升级”在技术方面,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针就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我国的技术改造和升级。1.2.3.为了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有效应对风险,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其中,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应对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风险的根本性措施之一。除了产业、技术等风险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还会对中国的金融安全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形成一定的挑战02劳动与国际人力流动——全球化时代的劳动

——(一)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及其趋势当前,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世界工业现代化时代背景下,人力国际流动基本呈现出“人往高处走”的态势,即基本流向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从贫穷国家向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向人口稀少国家迁移,如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向北美迁移,从亚洲向澳大利亚迁移等。在这些迁移人口中,典型形式是“客籍劳工”型迁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务输出,即迁移者不是携眷属定居,而是以“国际劳动合同临时工”身份在客国劳动挣钱。(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从劳动者本身而言,其性别差异又与国别差异和行业差异交织在一起。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与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不同,国际移民除了存在国别差异之外,还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二)当代国际人才流动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对人才的日益重视,国际人才流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人才的国际流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与科技的发达水平是引起国际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许多国家为了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制定了各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人才的国际流动从一极趋向多极化发展。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回流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际移民来源国,但国际移民流入量却不及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根据教育部2020年底发布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回国201.3万,学成回国占比近八成(79.9%)。国内社会也以一种越来越自信、客观的立场看待国际人才流动(二)当代国际人才流动趋势(二)当代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给中国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一方面要顺应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大趋势,看清问题的长期演化前景03劳动与全球生态环境——全球化时代的劳动

——(一)工业革命与全球生态危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动力革命,但无论是蒸汽还电气,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同时,工业的发展加大了人类对铜、铁等重金属的需求,矿产的开采和冶炼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问题。从英国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也给全球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直到今天仍然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并仍将大规模地消耗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资源枯竭、森林和湿地面积萎缩、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垃圾处理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扑面而来。(一)工业革命与全球生态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这种生态环境破坏也随着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而发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加限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破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扩散。虽然这些废弃物和污染产业在国际间发生了转移,但大气圈、水圈以及自然风的运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被国界限制。现在全世界正在承受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在资源使用方面压缩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开发新技术和替代品,节约自然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那些过多使用稀缺原材料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过多的产业将逐渐被淘汰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防治污染的新技术的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将以往“先建设,后治理”的方式转变为“边建设,边治理”010203(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在资源使用方面压缩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开发新技术和替代品,节约自然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那些过多使用稀缺原材料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过多的产业将逐渐被淘汰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防治污染的新技术的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将以往“先建设,后治理”的方式转变为“边建设,边治理”010203生产方式的变革(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生活方式的变革进入21世纪,全世界掀起了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热潮,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代国际市场的主流在世界贸易谈判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标准与贸易挂钩。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与自然界的融洽相处中享受健康生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些都预示着绿色产业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环境问题的国别差异与发展顺序差异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各国开始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约束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发达国家在其早期工业化过程中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又将这些后果与相应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理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保护气候变化问题在1992年的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6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