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点归纳_第1页
教育学考点归纳_第2页
教育学考点归纳_第3页
教育学考点归纳_第4页
教育学考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1)学期师范班《教育学》课程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单选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30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论1.概念:教育、教育学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并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3.制度化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和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取个别教学的目的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多元化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生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4.基础教育5.义务教育第二章

教育与人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内发论和外铄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3.遗传决定论也成为生物因素决定论,高尔顿。(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4.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1.概念: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在系统内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个体功能;在整体社会系统中,教育用表现为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即社会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巩固和发展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所起的重要作用。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公民。教育培养各级各类的政治人才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3.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提升普通国民的素质,培养潜在的劳动力。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能力,培养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教育是继承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教育通过生产新的科学技术,把教育、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4)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斯特鲁米林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丹尼森测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的贡献是35%。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学校教育,讲人类文化核心中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点、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代代传承并促使其不断发展创新。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选择有价值的文化按照统治阶层的需要选择文化,选择符合统治阶层稳定社会秩序、培养合格公民所需要的文化。按照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文化,提供给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社会生活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价值、行为方式以及知识与技能。(2)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一方面是教育过程本身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发展的需要继承以往的文化,改造旧文化,整合形成新的文化;另一方面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学术交流、访问讲座、交换生制度等,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吸收。(3)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教育对文化选择和批判、交流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文化,体现为“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建构符合特定时期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新的文化。教育过程中个体创造出新的文化。师生在科研活动、教研结合以及教学活动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成果。教育通过培养专门的文化人才来促进一定历史时期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第四章

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施控制或管理制约教育资源的配置,从经济方面控制和影响教育(2)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对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所培养的人的社会属性和规格标准。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解读通常需要向年轻一代教授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主流社会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阶级性。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越快,教育发展越快,教育规模越大。(3)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新兴学科纳入课程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对学校教育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如教学设施,设备器材等物质条件人们将新的科技成果引入教育领域,改善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班级授课取代个别教学(4)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处于第二种情况(中等教育接近普及、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经济发展较快的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则呈上升趋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在由第一种情况(在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普通教育所占的比例大于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向第二种情况过渡。从总体情况来看,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5)经济体制制约着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级各类的劳动力,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所以经济体制制约着教育体制。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特点:从影响方式上看具有内隐性;从影响范围上看具有全面性。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着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4.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做到适时而教第五章

教育目的1.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与规格的总要求。广义: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预期效果;狭义:学校教学目的,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学目的,提出教育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预期效果的规定。2.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的定向作用对课堂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定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定向作用对学校管理的定向作用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了教育目的规定的规格和标准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是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3.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正确理解把握全面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第六章

教育制度1.概念:教育制度、学制教育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学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壬寅学制: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1904,清政府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壬戌学制:1922,六三三学制,第七章

教师1.概念:教师、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广义:凡是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别人的人;狭义:仅指学校老师,受过教育科学的专门训练,在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并以此为工作的人2.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老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2.教师职业的特点1.示范性2.创造性创造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中教育机智的展现3.长期性人才成长周期长教师的劳动是指向未来的劳动教师需要终身收教育4.复杂性劳动的对象具有主客体双重性教育的任务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影响劳动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劳动的对象具有个体差异性3.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职业角色:授业、解惑者学习示范者管理者学生的朋友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地位政治地位我国把教师定位为国家干部身份经济地位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依法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专业地位衡量标准为一系列的教师权利义务的保障和落实程度。社会声望4.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遇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诉权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内容;1.专业精神的发展对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奉献对专业理想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准则的自觉遵守2.专业知识的发展1)学科专业知识2)教育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境性6.教师教育有哪些发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7.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身体耗竭;心智枯竭;情感衰竭;同时关系紧张;消极怠工,责任感丧失第八章

学生1.概念: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发展学生的社会地位: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学生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2.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3.学生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学生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5.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社会心理学论人与环境互动论第九章课程1.概念: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者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如课程设置、实训环节、社会调查等;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课程评价: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者课程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方法、途径对课堂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2.课程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测度。3.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地方课程:目的:1)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2)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校本课程:目的:1)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2)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3)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持续发展4.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强调学生整体发展。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充分发挥课程改革成功的各方面力量。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人性化;生活化;整合化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学校课程的实施得到立法、经费、师资培训等各方面的策略支持,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也受到一定的监督和控制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课堂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多媒体的作用日益明显。第十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1.概念: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艺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的产品。任务驱动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办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2.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定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事物,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进行问答、对话以引导学生获得、巩固知识的方法。优点高效、省时地传递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深入了解知识激发积极性;唤起注意力和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缺点体现不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特点;无法顾及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适当地配合和运用教学板书讨论前,老师应要求学生做准备工作讨论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且持中立态度,不暗示讨论结果讨论后,教师要做好小结谈话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设计好谈话提纲或问题谈话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3.参观法、演示法参观法演示法定义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到课堂外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以获得新的知识或经验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展示事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而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优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引导思考,要求参观前充分准备参观时详细讲解参观后组织总结演示前充分准备演示时适当讲解,引导思考演示后组织练习与讨论,提升理论知识4.实验法、练习法实验法练习法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反复进行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优点培养动手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锻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要求实验前准备仪器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清楚、明确的实验要求,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遇到的困难实验后收拾整理仪器、工具,认真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练习前,是学生明白练习目的、要领、方法和程序。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练习方式要多样性和趣味性练习结束,教师要进行总结和检查,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练习结果的习惯和能力。5.纲目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纲目式:提纲絜领、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表格式:格式规范、内容精要、文字简明、异同分明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艺术1.概念:班集体、班级管理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管理: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