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根据2022年最新颁布的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二、对标要素

1.语言运用

2.审美创造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千古名篇。作者是刘禹锡。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展现了中华美德,陶冶情操,使人追求道德修养更高的境界。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歌颂,表现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文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比如“陋巷之乐”的美德,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节奏感强,铿锵有力,意境深远,韵味深长。通过本文学习,韵律感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1)听读诵读,了解“铭”特点,疏通文言大意。(2)精读品读,赏陋室之美,悟人生智慧。(重点)(3)深读美读,学托物言志写法,悟高洁志趣追求。(难点)五、教学设想1.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发展时期,他们正处于人格的塑造的重要阶段,因此,本文正好引领学生的审美创造,追求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部分同学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很欠缺,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课堂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法与学法:(教法)朗读法、创设情境体验法、类比分析法、知人论世法。(学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共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听唱—创设情境,走进陋室第二个环节:听读—疏通文意,了解陋室第三个环节:精读—品赏陋室,人生智慧第四个环节:深读—感悟陋室,理想追求第五个环节:美读—陋室之美,人生之美第一个环节听唱:创设情境,走进陋室1.

听经典:创设情境,由多媒体播放经典咏传颂的《陋室铭》歌曲,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走进陋室。2.

识文体:介绍题目“铭”的概念与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它形式短小,文辞精练,富有韵律美。第二个环节听读:疏通文意,了解陋室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活动(一)读文本:听读课文,诵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出美感。教师指导朗读:节奏、重音、押韵、情感等。(对标要素:语言运用)活动(二)识字词: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与用法。比如馨,鸿儒,素琴,丝竹,乱,案牍等等。活动(三)晓文意: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法,自主梳通字词意思与文意,感知文章的内容。(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三个环节精读:品裳陋室,人生智慧活动(一)画一画:展开你的审美想象,画一个思维导图。说一说:小组讨论思维导图,评一评,谁画得好,展示优秀作品。(对标要素:审美创造)

活动(二)读一读:同学们,小组朗读赛读,看谁读得好,读得美?(对标要素:语言运用)活动(三)悟一悟: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道出了人生的哪些智慧?(对标要素:审美创造)

1.审美智慧(1)自我欣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以仙和龙自喻,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这是类比方法。他告诉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是并没有闷闷不乐,而是自我欣赏,认为自己德馨高雅。这是自我欣赏的审美智慧。(2)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翠绿,布满青苔,草色青翠,映入眼帘,居住陋室,环境幽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静写动,苔藓与草色,赋予了人的灵性,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动入世的蓬勃景象。具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审美智慧,简简单单的景物,却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的韵味。心境开阔,陋室也美,万事万物,皆有灵性,这就是刘禹锡的审美智慧。2.交友智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话,道出了作者的朋友圈的交友之道。“谈笑”道出了作者喜欢与博学的人交往,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鸿儒”是风雅文人,看出作者对德才的追求,也就是常说的近朱者赤,表明了作者交友的智慧。3.修身智慧: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生活情况,就是调素琴,阅金经,很悠闲,很高雅,作者自我精神愉悦。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暂时有一段这样的悠闲日子,这是何等的神仙日子,何等的快乐。4.托物言志: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他笔下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从淡雅之色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入帘青”——从淡雅又生机盎然中,可以看出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而“素琴”“金经”则暗示其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生活情境,构建出鲜明生动的“陋室”,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具体可感,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四个环节深读:感悟陋室,理想追求1.感悟陋室,探究主旨:作者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和子云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作者的偶像是诸葛亮、杨子云,他们住草庐住草亭,但是他们安贫乐道,他们高洁傲岸,这也是我追求的志趣。引用孔子的话,孔子德高望重,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更是道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志趣和抱负。2.知人论世,励志追求:联系写作背景,刘禹锡为什么写陋室?刘禹锡(772—842)年少有才,二十二岁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805年1月,参加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在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持续100多天后失败,主要人物二王身死,余八人被贬谪各处司马。刘禹锡因此被贬各地长达二十余年(“二十三年弃置身”)。《陋室铭》写于刘禹锡被贬和州通判时,他本应住衙门三室三厦的房子,因县知策大人对空降至此的刘禹锡很不喜欢,故意刁难,让他三次搬家且一次比一次住得差,刘禹锡以二对联一铭文淡然应对,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搬迁二对联一铭文”之事,刘禹锡与《陋室铭》也因此名扬史册,流芳百世。第五个环节美读:陋室之美,人生之美1.作者心境探幽,感悟豁达人生刘禹锡一生颠簸,一次次被贬,但是一生豁达乐观,这就是豁达人生的大美境界,诗词中见证了他活出了“豁达人生”大美境界。从被贬的第一站苏州长安开始,写下了《赏牡丹》。第二站:朗州写下了千古名篇《秋词》、《浪淘沙》(其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第三站:长安(故乡)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第四站,广东连州。写下了《送曹璩归越中旧隐》,判溪若问连州事,唯有青山花不如。第五站柳州(柳宗元母亲去世)。第六站夔州。《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第七站和州。《陋室铭》诞生。第八站扬州,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第九站南京写下《乌衣港》。第十站苏州写下了《赠李司空妓》......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