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掌握缜密、严谨的分析思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课文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梳理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打比方作用分析法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二】背景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该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的新疆域感到惊奇”。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三】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有:内容的科学性,文笔的生动性和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形式有描述式、自述式、故事式、谈话式等。【四】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1.臀(tún):文中指高等动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2.骨骼(gé):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3.漂(piāo)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4.流逝(shì):像流水一样消逝。5.褶(zhě)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6.携(xié)带:随身带着。7.两栖(qī):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字音易错,注意声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8.彗(huì)星: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字形易错,注意下面无"i心"。9.潮汐(xī):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特指海潮。10.劫(jié)难:灾难;灾祸。11.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12.陨(yǔn)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字音易错,注意是石质的陨星。13.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14.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五】多音字piào(漂亮)ké(贝壳)fèng(天衣无缝)漂piǎo(漂白)壳缝piāo(漂移)qiào(地壳)féng(缝补)【六】形近字陨(yǔn)(陨石)溯(sù)(追溯)骼(gé)(骨骼)熔(róng)(熔化)殒(yǔn)(殒命)朔(shuò)(朔望)骸(hái)(遗骸)溶(róng)(溶解)【七】近义词辨析词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同均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之意。异侧重指事物本身没有一点儿破绽。侧重指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例①他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②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滴水不漏。【八】教材预习问题速查问题1:你喜欢读科普作品和科幻小说吗?阿西莫夫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其作品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示例]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并称科幻小说的“三巨头”。他是门萨学会的会员,并且后来担任了该学会的副会长。其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小行星5020以及两项阿西莫夫奖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问题2: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示例]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存在两种说法:①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了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②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生物大量灭绝。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但是,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汇聚在一起的一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这块“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逐渐分裂为现在的各块大陆。三、课文精读恐龙无处不有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议论】【中心句】〔“肯定”一词说明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持支持态度。〕【开头段的作用: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联系,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第一部分(①):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一个科学领域紧密相连——点明主旨其他科学领域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举例子】【铺垫】〔“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说明在南极海岸附近也有恐龙化石,为下文提出“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这一问题做铺垫。】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遍布”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呼应了文题。〕段解(②③):指出恐龙化石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过渡】【一方面表明作者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对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进行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过渡】【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有过渡作用,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用问句引出大陆漂移学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段解(④⑤):指出南极的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设问第⑤—⑥】【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中的“漂移”和“迁移”两个词不能互换位置。“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若互换位置,就不能正确表达文章内容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解开了许多不解之谜。〕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打比方】〔将地壳运动比作板块背上驮着大陆一起运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陆漂移的情形,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为解释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段解(⑥⑦):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列数字】〔“大约”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似乎”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⑪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括号里的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表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真实性,令人信服。】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⑫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拟人】【→“携带”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理讲得通俗易懂。】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段解(⑧—⑫):进一步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这一理论解释了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⑬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作比较】【→把南极生物的命运与其他同类作比较,强调了南极生物的悲惨,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给生物带来的巨大影响。】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的温度低。】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第二部分(②—⑭):具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发现化石→产生疑问→探究原因→证明理论⑮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呼应】〔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板块构造"理论的意义,既呼应文章开头的观点,又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性。〕第三部分(⑮):总结说明,照应开头,突出主旨。照应开头→发现恐龙化石→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突出主旨被压扁的沙子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一直”体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休”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段解:提出问题——科学家们对恐龙天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引用】〔引用报道,意在说明稀有金属铱的发现,为恐龙灭绝“撞击说”提供了依据。〕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可能”和“也许”均表示推测,表明这只是个人观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段解:引用报道,引出恐龙灭绝的一个假说——“撞击说”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大灭绝”“大劫难”表明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了灾难造成的危害之大、范围之广,语言生动形象。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出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段解:阐明恐龙灭绝的又一假说——“火山说”。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过渡】〔承上启下,总结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理论,引出下文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括号内的文字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段解:点明研究“撞击说”和“火山说”的深远意义。⑥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铺垫】〔科学家们寻找证据验证这两种理论,为下文做铺垫。〕第一部分(①-⑥):介绍有关恐龙灭绝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提出问题→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⑦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小括号里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小括号里的文字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就是沙子;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被称为”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举例子】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同体积的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更重的特点。】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段解:介绍了“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形成的原因,照应题目。⑧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铺垫】段解:介绍斯石英的性质,为下文它能印证星体撞击做铺垫。⑨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这也需要数百万年。【举例子】【举金刚石的例子,是因为人们对它比对斯石英更熟悉,可以比较容易地解释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原始状态的特性。】段解:举金刚石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斯石英的性质。⑩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在一定的温度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括号内的句子表明金刚石极其珍贵,即使能够使它还原,也没有人会这样做,这体现了作者的风趣幽默。】段解:说明斯石英加热到一定程度能够变为普通沙子。⑪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段解:介绍了斯石英的存在条件。⑫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条件——必须有巨大的压力。〕段解:介绍斯石英的形成——巨大压力下瞬间形成。⑬似乎可以肯定地说,【“似平”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出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伏笔】[说明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方不存在斯石英,为下文埋下伏笔。〕段解:用事实说明斯石英不可能出现在火山活动地区。⑭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段解:肯定斯石英的形成是撞击的结果,排除了“火山说”。⑮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⑯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举例子】〔“确实”一词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检测的结果,语言严谨、准确。〕段解(⑮⑯):介绍麦克霍恩等人的检测结果。⑰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总结内容,照应前文,得出结论。〕第二部分(⑦—⑰):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斯石英的形成→巨大的压力、不耐高温→撞击说的结论四、课文整体点拨【一】课文主旨《恐龙无处不有》一文通过恐龙化石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为说明对象,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二】特色总结①逻辑严谨,说理透彻。两篇文章在叙述时,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得出结论。这样使得文章说理非常严密,有层次。这两篇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非常抽象,有不少读者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板块构造""泛大陆”"斯石英"等,但作者在选材时,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说明,使被说明的事理浅显易懂。②语言精练、幽默风趣。阿西莫夫以善于驾驭语言著称,课文既有科普文简洁、准确的特点,又幽默风趣。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的开头,作者仅用短短的两句议论就把各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了出来。在《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作者仅用“争论不休”一词,就生动地反映了科学家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情形。"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这句话既俏皮又并非无稽之谈,强调了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三】全篇问题探究1、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吗?为什么?点拨:“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题,反而还能提示读者,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该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2、[发散思维]《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点拨:文章《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相同点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同为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相同,既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不同点两文的侧重点不同,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恐龙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将恐龙灭绝的原因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将“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证据。【四】教材习题答案速查——思考探究1、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2、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参考答案:示例:《被压扁的沙子》,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接下来,作者引述了1980年的一则报道,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形成的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了斯石英的性质。这些说明排除了"火山说",并为"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分析后,作者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3、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3)即非常纯的沙子。(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的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2)这一句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就是沙子,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被称为“二氧化硅”。(4)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沙子。也许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顺便幽默了一下,也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活跃。4、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材料见教材。参考答案: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5、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参考答案:示例:在距今约两亿年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然而,这些爬行动物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大量灭绝了,尤其是恐龙,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恐龙化石。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有权威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了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带入了大气层,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也因此而灭绝。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后来,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约在650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这个事实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点。五、一课一法——打比方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陌生的事物亲切化,从而引起读者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例]教室的中间是四排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课桌椅。教室正面的墙上是一块长方形的黑板,它就像一块黑色的农田,老师就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黑板的左边是一个书橱,书橱里有很多课外书,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黑板的作用,十分生动。】使用打比方时应注意:抓住特征。所打的比方应抓住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说明的主旨,切不可片面追求生动而损害事物的本来面目。通俗贴切。所打的比方必须是以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述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不能滥用。打比方是说明的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不能离开说明的需要,对什么事物都比喻一番,那样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六、一课一德——探究科学①古人言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绝不会得到丰收的。——赫尔岑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萨迪②古人行张衡,东汉天文学家,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自幼喜欢读书,也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中国古代存在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子,大地是方形的。“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浮在气中的。“宣夜说”认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石河子大学《园艺生态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描写下雪前的句子
- 石河子大学《模戳印花布图案与工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教育统计分析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模拟电路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骨灰保管合同案
- 国企入职合同模板
- 社会组织协会换届选举会议主持词
- 呼吸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出科理论试题及答案
- 链工宝在线学习平台学员使用操作步聚
- 清新个人工作述职报告PPT模板
- 公路工程通用(专用)合同条款汇编.
- 工程施工现场及常用对话场景英语集锦
- 肺癌的靶向治疗法PPT课件.ppt
- 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演示
- 专卖店空间设计(课堂PPT)
-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
- 新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表.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