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初级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铝 D.铁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待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D.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4.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可吸入颗粒物(PM10) 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 D.二氧化硫(SO2)5.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光合作用 C.铁钉生锈 D.酿造黄酒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质量 B.加热一定量的KMnO4固体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D.向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7.“含氟牙膏”、“加铁酱油”中的“氟”、“铁”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8.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下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9.2013年1月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下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B.汞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0C.汞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称量固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取用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_______.(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小明同学选用块状的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A大理石和稀盐酸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______(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_____(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为获得纯净的水,小明用瓶装了一些河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尖嘴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漏斗口D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目的是____________。③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2)该同学用新制取的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_________g。②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⑤③④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应_________(填序号)。A适当增加氯化钠固体B适当减少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④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⑤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A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B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C配好的溶液在转移装瓶时有少量溅出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1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一)铁的应用和防护(1)常州地铁的轨道主要材料是铁合金制作的,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为防止铁生锈,通常会对铁制品进行“烤蓝”处理,烤蓝是用化学方法在铁表面生成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Fe3O4)保护膜。烤蓝的原理是:在高温下,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二)铁的冶炼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治铁炼钢,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有同学提出黑色粉末中还可能含有Fe3O4。已知:Fe3O4能溶于稀H2SO4,且有Fe3+生成;Fe3+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为证明黑色粉末成份,该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硫氰化钾,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Fe和Fe3O4的现象是_________。(4)若取16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剩余黑色固体成份是Fe和Fe3O4,称量固体的质量为X,则X的范围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根据瓶上的标签得知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即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百分数)为3%,他称取了该过氧化氢溶液68.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0.lg二氧化锰,测得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二氧化锰的质量是_______g;(2)68.0g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实际质量分数__________3%(填“>”、“=”或“<”)。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足量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CO2气体)。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____;(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考点:元素的含量2、C【解析】A、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的1/5,正确;B、实验时红磷一定足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正确;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错误;D、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正确。故选C。3、A【详解】A、短暂的高温膨胀也可造成密闭容器或者密封场所的爆炸,不会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如高压气瓶受到高温后,气瓶内气体不断膨胀,造成瓶体爆炸,不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正确;B、烟尘气体在上部空间聚集,且底部氧气浓度较高,所以用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进入鼻口,贴近地面前行可以有效呼吸,选项B正确;C、扇子扇风后增加空气流通,将周围温度高的气体赶走,使温度下降,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蜡烛熄灭,选项C正确;D、湿抹布盖住火源后,不仅隔绝了空气,还降低周围温度,达不到酒精的着火点,起到灭火的目的,选项D正确。故选A。4、B【详解】A、可吸入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氮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家酿黄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D【分析】根据对应的化学反应,找出图象相关量的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详解】A、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表示的是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质量比为2:1,不符合题意;B、加热一定量的KMnO4固体,生成K2MnO4和MnO2两种含锰元素的固体,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反应前后都不变,而图象表示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中逐渐变小,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因为H2O2的量是一定量的,因此产生氧气的量也是一定量的,而图象表示产生氧气的量是无限增大,不符合题意;D、向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反应前烧杯中固体的质量是铁钉,反应进行时,铁钉置换出铜固体,生成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铁钉的质量,所以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直到反应停止就不再增大,符合图象表示,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该类图象的解题方法是观察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再根据化学反应判断该变化量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符合。7、D【详解】“含氟牙膏”、“加铁酱油”中的“氟”、“铁”指的是在牙膏、酱油中添加了含有相应的元素的物质,故选D。8、D【解析】硼元素符号是B,非金属,原子序数是5,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都是5个,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单位是1,不是克。9、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0,故选项正确;C、汞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故选项错误;D、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0、C【详解】A、加热液体时,应该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操作错误;C、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B、D【详解】A、由乳酸化学式可知,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正确。C、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故选项说法错误。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烧杯玻璃棒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C丙丁【详解】(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烧杯;搅拌时用筷子代替:玻璃棒。(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小明同学选用块状的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中提升塑料瓶可以使鸡蛋壳与稀盐酸分离,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③选用甲装置(属于固液发生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使用固液发生装置;故选项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应该为块状二氧化锰;故选项错误;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使用固液发生装置;故选项正确;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不能使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C。④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气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常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丙;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选优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AB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防加热时产生暴沸现象2.5DB加速溶解C【详解】(1)①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止把滤纸划破,故选项正确;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故选项错误;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以防止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选项错误;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选项错误。故选A。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③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防加热时产生暴沸现象。(2)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应称量食盐的质量为50g×5%=2.5g。②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①⑤③④,故选D。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④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溶解。⑤A、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B、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大水和氧气3Fe+4H2OFe3O4+4H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出现爆炸Fe2O3+3CO2Fe+3CO2有少量气泡产生,同时溶液显血红色11.2g<X<15.5g【详解】(1)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故铁合金硬度比纯铁大。(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依据烤蓝的原理是:在高温下,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气体,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不变,反应物中水含有氢元素,而生成物四氧化三铁中没有氢元素,故猜出生成物气体单质应该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Fe+4H2OFe3O4+4H2↑。(4)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气体,当混有氧气或空气时,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注水片刻,使一氧化碳进入硬质玻璃管,把管内的空气排出,防止加热出现爆炸。(5)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6)把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过量稀H2SO4,如果黑色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pc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商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订购运输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会承办合同标准文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橱柜把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彩貂骑士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冬季农业灌溉系统防冻
- 化妆品出入库管理
- 技术部门工作总结
- 初中化学试管基础知识点
- 智慧景区智能化系统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合并财务报表培训资料课件
- 2022年新疆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32-T 4357-2022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护理
- 《月是故乡明》定稿 优秀奖 教学课件
- 防台防汛管理制度
- 广电运通研究报告:数字人民币促产业升级-AI+城市助业务转型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学案 (表格式无答案)
- 港澳台联考考试大纲
-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