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1页
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2页
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3页
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4页
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

关键词: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

会;论文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2410(2014)08-001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

告会于2014年7月26-28日在上海市举行。本届科报

会体现了“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的原则。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意回应问题。问题是时代

的声音,当前学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问

题,大多数的论文选题都针对当前加强学校体育要解

决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理念、策略和方

法。二是尊重科研规律。科研领域无禁区,但有规律

可遵循,就是遵循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学生身心的

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论文发现、揭示了

规律,并且就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提

出了理念,发表了见解。三是促进落实政策。政策出

台的基础是理论支撑,科研先行,科报会的论文研究

不仅为国家学校体育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对

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四

是注意国际视野。本届科报会邀请国际学校体育同行、

同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开创科报会的

先河。五是注重时代责任。论文作者饱含做好学校体

育工作的热情,身怀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担忧,以

及提升一代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责任感,寻找问

题、研究问题、破解问题。科学与民主相伴,合作与

共赢相随。本届科报会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畅所欲

言,分享经验,具有创新、创造、交流的氛围,为今

后学校体育的合作科研、协同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论文报送情况

本届科报会收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

论文2956篇,论文数量与上一届(2011年)相比增

加了485篇。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

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12

个省(区、市)按规定报送120篇论文,辽宁、吉林、

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报送论

文达到或超过100篇,河北、安徽、福建、广西、青

海报送论文不足100篇,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

报送论文不足50篇。

在收到的2956篇论文中,学校体育理论171篇,

占5.78%;课外体育活动499篇,占16.88%;学生体

质健康361篇,占12.21%;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148篇,占5.0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960篇,占

32.48%;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1篇,占5.45%;

体育教师队伍176篇,占5.95%;课余训练与运动竞

赛285篇,占9.6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50篇,占

1.69%;其他145篇,占4.91%。从论文主题分布情况

看,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外体

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论文评审结果

本届科报会评选出优秀论文1036篇,占35.05%。

其中入选分会报告论文79篇,占2.67%;入选墙报交

流论文421篇,占14.38%;入选三等奖论文536篇,

占18.13%。各省(区、市)均有论文录用。录用的论

文中,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为:小学教师乳85人,占

17.79%;中学教师494人,占47.5%;大学教师215

人,占20.67%;教研、科研人员38人,占3.65%;教

育行政管理人员36人,占3.46%;卫生保健人员15

人,占1.44%;其他人员57人,占5.48%。反映出本

届科报会撰写论文的主体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占

65.29%。岗位分布所占比例与上一届的数据相比,除

大学教师比例有所增加,教研和科研人员比例有所减

少之外,其余与上届科报会相差不大。

三、主要研究成果

本届科报会虽然不同类别报送论文的比例有所区

别,但是整体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元,研究方

法丰富,研究成果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

随着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学校

体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与深化。与上一届科

报会相比,本届有关学校体育理论的论文质量明显提

高,研究深度有所突破。从入选的论文看,学校体育

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学校体育的课程理论”“学校体育

的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的文化理论”“其他学科对学

校体育理论的渗透”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理论”

领域,如“初中体育学科德育目标序列设计研究”“体

育课程的身体练习体验衔接理论架构”“学校体育发展

方式转变特征及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这些论文

涉及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不衔接以及“断点”、体育中德

育的渗透、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等问题,很好地深化了

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另外,还有的论文从解剖学、

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学校体育进行基

础性研究,如论文“3〜11岁儿童踢德子动作发展研

究”创新地使用视频软件对3〜11岁儿童踢健子动作

视频逐帧分解,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儿童踢毯子运

动技能发展的特征,研究手段新颖独特,研究方法比

较科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体育研究的视角。这些研

究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特点与优点,将学校

体育理论与机制的研究上升到哲学的宏观层面,推动

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

(二)体育课程研究转向对理念的应用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历来都是科报会论文关注的

热点,本届科报会与前几届相比,对体育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理念争论越来越少,更多地转向实践操作。这

标志着自2001年开始的体育课程改革获得了广大体

育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理念的分歧逐渐减少,实践操

作的共识不断增加。从入选的论文来看,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体育课

程与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等。这些研究对

于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学手段与方

法,创新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效

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1.关于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前几年关于体育课程的理念研究集中于对理念内

涵的讨论,而本届科报会关于课程理念的研究聚焦于

如何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运用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有的论文提出通过体育与思品、

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相互融合,借鉴社会学、

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基础学科的研究进展,

培养学生在身体、精神、道德、社会和行为方面的整

体健康;有的论文提出通过更新一些传统项目或者引

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开

发,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

学中,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地区与学校资源,调动教师

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

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行为与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健

康。针对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

些比较新颖的、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如分

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教学

法、音乐干预教学法、口诀教学法等,并将这些教学

方法在田径、球类、游泳等不同项目中进行了实践,

如“高中游泳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高中羽毛球口诀教

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等。这些实践应用很

好地推动了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上海市在体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理念创新方面作

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便是

典型的代表。专项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

运动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加学生

体育运动的良好体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入选的论文中,如“上

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高中体育专

项化教学中运用心率表对学生生理负荷的监测与分析”

等,从某些具体项目的实施、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

方面对上海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进行了较为深

入的研究。2.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

在目前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下,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应该具

备的结果和相应的建议,而具体的操作则需要基于课

程标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来完成。本届科报会有

不少论文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根据教学实践

经验或者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经过总结、归纳和升

华,提炼出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比如,

一些研究针对选项、专项教学的特点总结出“走班制”

教学模式、“必修+选项+俱乐部”三元一体教学模式、

“导学式选项课堂”教学模式等,探讨了不同模式的

特点以及教学效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还有的研究

针对小组教学模式和整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出“小

组合作教学模式”“'差动理论'教学模式”“目标一导

控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和“五法递进模式”

等。这些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推进我国体

育课程的深入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论文对国外的“运动教育模式

(SEM)”和“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TPSR)”

等主要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和评述;对美国

SPARK体育课程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

研究,并对其配套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具SOFIT

进行了应用;对著名的莫斯顿体育教学风格频谱理论

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教学风格频谱与体育教学行为之

间的内在关系等,如“责任心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

TPSR模式探骊”“融入美国SPARK课程的单元教学模

式研究.美国SPARK课程在中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应用研究”“SPARK课程规则意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

好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基于教学风格频谱的中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量化分析研究”等。这些研究

不仅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见的体育教学理论、课程

与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将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本

土化的实践应用,推动了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

深入发展,开拓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有助于教

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

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

3.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研究

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论文,除了从理念和模式

角度开展研究之外,还有大量的论文从体育课程与教

学的组成要素,如目标、内容、评价、效果等进行了

研究。这些基本要素是传统的研究热点,也是体育课

程与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一些论文从教材内容

体系的优化以及“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设计角度,

提出教材内容突出“层次结构”与“循环结构”的优

化方法以及“确立目标”“设计评价”“选择内容”“寻

找资源”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一线教师如何应用新课

标理念设计教学实践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强的

实践参考。一些论文的研究重点围绕如何发挥体育教

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引进绿色指标星级评价概念,提出增量

导向评价法、租借评价法、模糊教学评价法等新颖、

多元的评价方法,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构建综

合有效的评价体系。比如,论文"租借评价法'的创

建及其对激发体育弱势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关注

体育弱势生这一特殊群体,借鉴银行贷款还款的方法,

创造性地提出“租借评价法”,实现了平时成绩、体育

知识技能与期末成绩间分数的租借转换,激发了弱势

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体能及技能水平。

还有研究提出体育课程与教学效果的研究除了传

统的身心健康效果以外,更多的是将体育教学的效果

拓展到对生存能力和整体“人”的影响上,如提升学

生的应急逃生能力、急救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

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也有

一些论文运用独特的选题视角对体育课程与教学进行

研究,如“PM2.5超标情况下合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的研究”提出在当前雾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体育

教学的策略;关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等基础条件较

差和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体现出

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对公平理念的重视,凸显了教

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拓展

随着2007年中央7号文件的出台,2011年教育

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的规定”的落实,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本

届科报会论文的研究重点多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特

色和模式的创新,研究领域从一般的体育运动拓展到

融合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课堂拓

展到课后和假期,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如广东

省中山市的“'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

究”,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校一特色’的金水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的“校园体育吉尼斯"等,"DesignedTo

Move'创新小学试点项目效应的实验研究”介绍了上

海市的优秀经验,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不仅有来自国

内的欢乐长跑活动,而且借助跨国企业和NGO的力量

引进全球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曼联少儿足球、洛

杉矶滑板活动、欢乐长跑以及美国SPARK课程活动等,

通过创新课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联动的模式,增加

儿童积极的运动体验,提高儿童参加运动的兴趣,促

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改善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关注了校外家庭体育活动开

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建议通过布置体育家

庭作业来推动和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加强亲子沟通,

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如“小学'3+X'体育家庭

作业的实验研究”等。一些研究也探索了阳光体育活

动开展不善的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如性格特征、动

机、兴趣和态度以及身体条件等;社会因素,如学校

体育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体育活动场地设施、

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等;自然因素,如天气

条件、雾霾等。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大量使用了行动研究法,

介绍了许多学校的成功案例,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比较

具体有效,对于贯彻和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保证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

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范围拓宽

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本届科报

会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重点聚焦于教师素质培养的

方法、途径、模式的探索。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可

以通过组织研修、培训、名师培养、培养选拔学科带

头人等途径达成;培训的活动主要有专题培训、专家

讲座、技能测试、理论考试、教学研讨、“体验式”教

研、教学评比等系列活动;提出培训模式主要有区、

片、校“三级联动”模式、“双案双反馈式”培训、

N1慕训联盟式培训、体育发展共同体式培训、课题引

领式培训I、专题实践式培训和全程跟踪式培训等模式。

比如,“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的行

动研究”使用行动研究法,借鉴了人才学理论基础以

及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名师工作室模式培养体育骨

干教师的实践研究”对江苏省设立体育名师工作室的

运行机制、行动策略和创新举措进行了介绍等。这些

研究从上位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特

色鲜明,效果良好,值得学习和借鉴。除了从宏

观层面研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外,还有一部分研究

从微观层面对与体育教师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如

“中学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词频统计法、知识图谱法等,对现有教师评

价体系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构建区域

的三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

“中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相关问题认知

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教师教育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提

出了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

解决策略;“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新入职中小学体育教

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则从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角度

出发,对新入职的免费师范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状

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参

考依据。另外,一些研究还涉及了体育教师工作满意

度、新手-专家体育教师的教学自主、优秀教练进校园、

文化课老师参与指导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等问题,都

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五)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研究受到关注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健康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质健

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在体质健康研究中,一是研

究的对象不断扩展。从关注一般人群延伸到关注特殊

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从整体指标面的综合比较深入

到某个单一指标的专门比较,同时关注体育中考对学

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如对黎族、苗族、哈尼族学生的

体质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新疆地区汉族学生以及

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广西、新疆、海南的城乡学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的学生和不同民族的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横向

比较研究等;关注了农村初中寄宿生、剖腹产儿童等

体育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切

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

康发展很有意义。二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研究更加丰

富。不仅针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还对引体向上、力量素质、脂肪含量、腰围临界值、

有氧能力、下肢骨骼肌耐力等单一指标进行了具体的

研究,对于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非常

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

响研究更加深入,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干预学

生体质健康的实效性研究》认为体育考试对初三学生

体质健康干预效果明显,但高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

下降的趋势,显示中考体育的身体素质干预缺乏持续

性。四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的不断拓展。发现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社会、生活方

式、健身理念及健康习惯、认知、满意度、体育锻炼

态度等。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

上有较大突破,有的研究应用meta分析验证坚持体

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机

能的观点;有的研究使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新疆

乌鲁木齐城区的7〜12岁汉族学生进行体型分析,发

现了一些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规律;有的

研究使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天津市青少年

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有的研究使用灰色系统理

论GM(1,1)模型,建立哈尼族学生身体形态的灰

色预测模型,用微分方程拟合数据的方法来掌握哈尼

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动态发育规律,并对哈尼族学生未

来10年身体形态发育预测值进行分析。这些新的研究

方法的使用,拓展了研究视野。

在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一些论文应用多种方

法、多种视角对体育运动促进积极心理品质、降低不

良情绪和消极心理品质以及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如

“积极体育教育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验研

究”,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背景,以全面实施基础教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契机,提出将积极心理学和

积极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学校体育,通过严格教学实验,

探讨学校体育在实施“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作用与价

值。还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个人运动呈正相关,

而与团队运动呈负相关等。这些研究成果对维护和促

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亟待加强

本届科报会有一些论文对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

制、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等进行了研究。在学校

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方面,聚焦学校体育保障制

度、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构建与实

施。如有的论文提出了学校体育“1+5”风险规避管理

模式,即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规避管理为核心,统筹

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学校体育风险规

避管理;有关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阳光体育运动

保障机制、校园足球保障体系和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校

本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有的论文还涉及“体育中考

过程考核执行和监管”“体育政策执行力”等方面的研

究,这些研究对破解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难题

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方面,重点围绕中小

学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

养模式和竞技运动校园化等方面展开。如“日本学校

足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启示”,围绕日本校

园足球管理模式与体系展开研究,发现日本建立完善

的四级学校足球竞赛体系,编写统一的青训大纲,实

行S级教练员资格制度,推出“特别指定球员制度”,

建立各级训练中心等做法和举措,值得参考与借鉴。

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少,质量一般,研究方法和结

论没有突破,比较空泛,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四、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

纵观本届科报会的论文,研究方法大多是传统的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访谈法,也

有的作者运用了相对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如:德尔

菲法、摄像法、验查修正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行动

研究法的使用也较上一届科报会更多,这说明科学研

究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生运

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发展搭

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研究对象出现多元化,除了

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外,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超重生

等体育弱势群体也成为研究关注的对象,体现了体育

教育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新颖性与实践性增强

本届科报会的部分入选论文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改

革的一些突出问题展开了研究,如“立德树人”“阳光

体育活动”“中考体育加试”,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