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1页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2页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3页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4页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组胺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组胺(histamine)由组氨酸经特异性的组氨酸脱羧酶脱羧产生,是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一类自体活性物质。外周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内,而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则由特定的神经细胞合成。天然组胺以无活性形式(结合型)存在,在组织损伤、炎症、神经刺激、某些药物或一些抗原-抗体反应条件下,以活性形式(游离型)释放。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但其拮抗药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已发现的组胺受体有H1、H2、H3和H4四种亚型。抗组胺药指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而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即组胺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并非与组胺受体简单结合,而是将被组胺激活的受体下调至未激活的状态,故又称为组胺受体反向激动剂。临床应用1.适应证适合治疗组胺参与的炎症和瘙痒。最佳适应证是I型变态反应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AD)、速发型接触性反应、严重全身过敏反应(anaphylaxis,既往称为过敏性休克)及药物变态反应等。II型变态反应由于有C3a、C5a等过敏毒素参与,可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因此也有一定疗效。对IV型变态反应的疗效尚有争议。对于假性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可诱导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多症以及虫咬反应也有明显疗效。常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止痒,但对于组胺不是主要介质的瘙痒疗效不佳。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及重症药疹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效果不佳。2.用药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临床症状不起作用,因此要在症状出现前给药并规律用药。由于多数皮肤病需要长期用药,应首选中枢抑制作用小的第二代H1抗组胺药。此外,在症状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小剂量用药,采用间歇给药维持,如逐日减药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停用。(1)荨麻疹①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②单一常规剂量第二代H1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及儿童。③第一代H1抗组胺药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不推荐长期使用。但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可以短期使用,比如症状重者可以早晨使用1种二代,晚上联合1种一代,使用1~2周或更长。④对于一种第二代H1抗组胺药常规治疗1~2周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病例,换用其他结构二代药物可能有效。此种情况,欧洲指南推荐首选增加原药剂量(最高可以加至4倍),加到4倍剂量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比拉斯汀、依巴斯汀及卢帕他定,其他药物尚缺乏研究,应慎重加量。不推荐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但也有不同意见者。考虑我国国情,换其他结构药物或直接联合使用2~4种抗组胺药可能更合适。尽管目前对于更换种类或联合应用抗组胺药是否可使患者临床获益尚存争议,我们仍建议在标准剂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无效时,考虑更换抗组胺药种类,或联合使用其他二代或一代抗组胺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酌情调整。⑤酮替芬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及强镇静作用,可以在瘙痒剧烈者联合使用。⑥合并焦虑的患者,可以睡前加用多塞平25mg。对于上述治疗依然无效的患者,应该依据指南采用三线治疗。⑦多数急性荨麻疹患者需要合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至少1~2周,直至完全缓解。慢性荨麻疹的疗程为3~6个月,有时需要多个疗程才能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以考虑减量,由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直至停药。可诱导性荨麻疹治疗原则同自发性荨麻疹。阿伐斯汀说明书指出其适合治疗可诱导性荨麻疹,且由于每日3次给药,逐渐减量为每日2次、1次时,患者易于接受。经验认为,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皮肤划痕症首选羟嗪类如西替利嗪。(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抗组胺药治疗皮炎湿疹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对皮炎湿疹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组胺药可以有效控制AD的瘙痒。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的疗效优于一代药如氯苯那敏。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AR等的患者,首选第二代H1抗组胺药,症状重者同时在睡前短期(1~2周)加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①用药指征适合用于经保湿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各类皮炎湿疹,特别是用于瘙痒、红斑及充血明显或合并AR、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conjunctivitis,AC)、荨麻疹的患者。不建议单纯使用抗组胺药,应该适当配合外用药或其他系统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抗炎药物等。不建议外用抗组胺药,存在发生接触过敏的风险。多数抗组胺药说明书中没有湿疹或皮炎的适应证,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做必要说明。②用法用量建议早用药、规律用药。对于已经发生的临床症状不起作用,因此给药要早,在症状出现前给药。按照说明书规律连续用药才能预防后续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有症状时才用药,无症状马上停药。初始治疗可以采用常规剂量,一种抗组胺药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换另外一种抗组胺药或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在患者知情同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某些药物也可以加倍使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疗程尚缺乏研究,建议在症状完全消退后再酌情维持1~2周。维持期间可以通过逐日减少药量或延长给药间隔的方法,逐渐停用。③用药选择多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应首选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目前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皮炎湿疹选择相应的抗组胺药尚缺乏研究,哪些抗组胺药治疗哪类皮炎湿疹更好尚不清楚。临床使用多基于理论推断,比如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的作用,对于一些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可以优先使用,但尚需循证医学证据。(3)其他皮肤病抗组胺药物对缓解扁平苔藓、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玫瑰糠疹、日光相关性皮肤病、皮肌炎、银屑病等的瘙痒有效。咪唑斯汀对光线相关性皮炎有更好疗效。严重瘙痒的患者,除了选用第二代H1抗组胺药外,也可以联合一代,甚至联合多塞平、酮替芬。(4)变应性鼻炎口服H1抗组胺药对AR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目前治疗AR的一线用药。①口服H1抗组胺药可以快速缓解AR患者的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并对眼部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推荐口服第2代H1抗组胺药作为治疗所有AR患者的一线用药,并强调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症状特征和临床反应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白三烯药等)联合使用,也可以在AR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单独预防性应用。②在治疗各种类型AR的过程中,在有条件使用第2代H1抗组胺药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和临床疗效考虑,不推荐使用第1代H1抗组胺药;而在有条件使用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的情况下,出于临床疗效考虑,更推荐使用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③在季节性AR的预防性治疗时,出于临床疗效的考虑,更推荐使用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注意事项1.禁忌和慎用(1)第一代H1抗组胺药①可能有中枢抑制作用,产生嗜睡。司机等需保持高度警觉的人群及老年人容易摔倒应慎用。②会干扰快动眼睡眠,影响患者的学习和认知行为能力,因此不宜长期使用。③组胺受体特异性不强,有抗胆碱作用,会升高眼压,导致视物模糊,因此青光眼患者慎用(尤其是苯海拉明、赛庚啶及异丙嗪)。(2)第二代H1抗组胺①并非绝对无嗜睡,某些药物如西替利嗪在个别患者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嗜睡。②有引发排尿困难、升高眼压和口干、肝酶升高伴发胆红素升高的报道。2.相互作用①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会加重其中枢抑制作用,要避免同时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