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落凤岭下的庄稼人周顺杰春日里的落凤岭,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远远望去,岭上的桃花宛如一片绯红的云霞。旺叔和儿子儿媳、侄子侄媳徜徉在这花海里,随着游人的脚步在慢慢地走动着。他们是在看护着这片属于自己的林子。游客们或自拍,或合影,摆出或自然或夸张的各种造型。三年前,镇林场决定把这千亩桃园,按照每五十亩划分为一个管理区,分别返租承包给二十家农户管理。公告一贴出来,旺叔便捷足先登,以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分别承包了五十亩桃园。就这样,桃园里的二十个管理区,一个上午就各有其主了。然而,僧多粥少,志在必得的二强来晚了一步,旺叔于是私下里把自己承包的桃园转让给了二强,谁叫他是自己的亲侄儿呢?如今,这果园的收益比人们预期的竟然翻出了好几倍!旺叔有点后悔,好在儿子儿媳还有一片桃园。他自己呢,则在落凤岭对面的青龙湾上做起了老本行—放养鸭子。每天清晨,旺叔就早早起床,拿着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篙,将300多只鸭子从鸭舍里放出来,然后赶着它们到村外的青龙湾河滩里去。一条牧羊犬跟在身后,有事没事地乱吠几声。一群鸭子就嘎嘎地叫嚷着,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外的丛林,蹒蹒跚珊地走下河堤。一到河边使扑棱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扑入水里,寻觅着水草下面的小鱼小虾。牧羊犬则偎依在旺叔身边,吐着舌头,摇着尾巴。旺叔家的鸭蛋一直供不应求。在旺叔眼里很普通的鸭蛋,城里人却看成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连县城里好邻居商城的刘总都是每月提前支付订金,唯恐耽搁了供货。说真的,比起邻村养鸭场里天天喂饲料的鸭子下的蛋,旺叔觉得自家的鸭蛋味道好像有点香醇,口感也好像有点好,有点城里人说的那个意思。有时,旺叔也到桃园里转转。他交代儿子,自家的桃子不要喷洒农药,桃园里有架过去的电线,多苯几盏杀虫灯就成了,大不了再喷洒两遍稀释过的石灰水。桃子是给人吃的,喷洒农药不作兴的。这天上午,旺叔又到桃园,他看到路边的摊位上,二强和媳妇正用电子磅卖着桃子,一筐白里透红的桃子下面,铺着桃树新鲜而碧绿的枝叶。这才四五月份啊,桃园里的桃子最起码还要半个月才能上市啊!二强哪有桃子卖的?晚饭时分,旺叔和儿子说起了自己的疑惑。儿子告诉他,那桃子是贩子们从山那边运过来的。园子里十几家果农都没要,只有强哥留下了二百多斤。那桃子是山那边果园里种植的新品种,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可是口味淡,果肉坚硬。不过,从外观上看,跟咱园子里桃子的颜色、大小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贩子说,再过几天咱这里新桃上市,把那桃子和咱园子里的桃子混杂着去卖,一天就是几百元的纯利润哟。旺叔说:“这不是在骗人吗?”儿子笑了笑。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旺叔就把鸭子赶到了河滩。然后划着小船就到了对岸,来到了二强的园子里。二强没料到旺叔会来干涉他卖桃子,他笑着说:“二叔,别太认真啦!咱卖的不是黄金首饰,也不是电脑手机,人家也不会索要发票、电话什么的。来咱这里的游客,就是随便带回去一些像桃子、鸭蛋一样的土特产,回到家里,图个乐呵,谁给你认真?再说,这天天人来人往的,谁还记着你的摊位摊点,姓啥名谁?咱就是卖给他三五公斤桃子而已……二叔,我问你,你敢保证从你这里运出去的鸭蛋,好邻居商城收购之后不是和别的鸭蛋混杂着去卖的吗?二叔,你敢保证吗?”旺叔怔怔地望着着侄子,半晌才说:“孩子,其实,二叔今天来也没别的什么事情,只是来告诉你,你这五十亩桃园,林场要收回转包了。我已经签过字了,合同上说得很明确,我是不能转包的……”二强呆呆地站立在那里,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又是一个清晨,旺叔早早地起床,破例没有把鸭子们放出鸭舍,而是搭车直接去了县城的好邻居商城。他看到了货架上装着自家鸭蛋的包装箱,面无表情地随机搬出三箱,结过账,急忙搭车回家。他从三个箱子里分别拿出几个鸭蛋,在锅里煮着,然后,把箱子里的鸭蛋一一摆放在地上,仔细地审视着……不一会儿,他从锅里捞出鸭蛋,剥开蛋壳,是那熟悉的味道。鸭舍里数百只鸭子嘎嘎乱叫,旺叔放出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营造了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交代了主要人物,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背景。B.小说中“儿子笑了笑”,这种不置可否的表情让人回味无穷,旺叔的儿子内心里有点怪父亲多事,只是不说出来而已。C.小说中的二强“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较好地刻画了二强对二叔的复杂情感,也揭示了他没能料到是如此结果的心情。D.小说结尾“旺叔放岀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既是写实,又有着特别的含意,商城里他家的鸭蛋货真价实,这让旺叔高兴,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2.小说中的旺叔形象鲜明,请简析其具体内容。3.小说以“落凤岭下的庄稼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卖馄饨的夫妻张子影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我上小学,我们家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一根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女人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女人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一个碗里有九只馄饨,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上下起伏。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儿驼,是出生时就有的;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操作,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女人则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一条街以及附近隔着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都愿意弯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再上班或者上学去。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大人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没有人带。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半上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大学第一年暑假我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卖馄饨,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结婚的第一个春节,我回家,父亲母亲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吃那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出了什么事?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时,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随后,男人出了院,虽然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是伤了一条腿。伤得厉害吗?我问。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过马路也只能慢慢地走了。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挺沉重。但是那天在路口,意外地,我又看见了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碗热乎乎的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色的头发在冷风中飘着。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儿都没有变。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了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个大广告牌,临街的路口,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明天早上来吧。我说。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男人跛着腿,背好像更弯了,女人用胳膊挽着他。他们的头发也全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的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昭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米“挽住男人的路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尊严的思考。3.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父母生前要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传。传统孝道的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言,这些批判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规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B.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C.“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D.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新的形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釆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B.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C.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D.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B.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C.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D.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帘。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但诏五日一参东宫。每进见,太子答拜。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故口未尝言家事。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B.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C.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D.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B.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合称“三元”。C.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文中的“嫡庶”指嫡子与庶子。嫡庶的差别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又称“春宫”“青宫”“储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文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出众。他上的两道奏章均文辞华丽;在草拟诏令时能口述给多人记录而不遗漏意思。B.岑文本贵而不奢,注重孝悌忠义。他身份显贵后,住所依然简陋;他孝顺母亲,善待弟侄,待人谦和,得到皇上称赞。C.岑文本不攀权贵,始终心怀忧惧。他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做了中书令后不喜反忧,不接受他人的贺礼。D.岑文本鞠躬尽瘁,操劳过度病故。在征讨辽东时,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最终精力耗费过度,在幽州暴病而亡。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本诗为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E.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________________”。(2)韩愈《师说》冲,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7、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总书记谈到青年的成长,曾形象地告诫我们: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请以“扣好第一粒扣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青少年成长的见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①捷足先登承包果园,有经济头脑;②将自己的桃园转包给二强,顾念亲情;③坚持放养鸭子,注重产品的原生态;④吩咐儿子不要给桃子喷洒农药,不做伤天害理之事;⑤干涉侄子卖桃,反对弄虚作假(以次充好);⑥收回转包给侄子的桃园,诚信大于亲情;⑦亲自到商城验证自家的产品,注重名声,有乡下人的质朴。3.①对庄稼人质朴、实在的赞扬;②对做生意讲诚信的赞许;③对良好家风能够延续的肯定;④对绿色经济的赞颂;⑤对变革时代的讴歌;⑥对个别人投机取巧、耍奸使滑的批判。【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B项中“旺叔的儿子内心里有点怪父亲多事,只是不说出来而已”理解有误。结合原文语句“园子里十几家果农都没要,只有强哥留下了二百多斤”,可知旺叔的儿子并不赞成二强为了金钱去骗人的做法,他笑一是默认了父亲的判断,二是对二强的做法又有些无奈。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要结合内容作简洁的分析。本题要求简析旺叔形象。分析旺叔形象需结合一系列事件和语言、动作描写。“公告一贴出来,旺叔便捷足先登,以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分别承包了五十亩桃园”,可以看出他有经济头脑。“志在必得的二强末晚了一步,旺叔于是私下里把自己承包的桃园转让给了二强,谁叫他是自己的亲侄儿呢”,可以看出他重亲情。“他自己呢,则在落凤岭对面的青龙湾上做起了老本行一一放养鸭子”“旺叔家的鸭蛋一直供不应求。在旺叔眼里很普通的鸭蛋,城里人却看成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可以看出他看重产品质量。“他交代儿子,自家的桃子不要喷洒农药”,可以看出他为人真诚坦荡。“二强没料到旺叔会来干涉他卖桃子”,可以看出他反对弄虚作假。“你这五十亩桃园,林场要收回转包了。我已经签过字了,合同上说得很明确,我是不能转包的……”,可以看出他做事有原则。“搭车直接去了县城的好邻居商城”验证鸭蛋真假,可以看出他为人真诚质朴。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把握标题特点;然后结合小说情节内容、主旨,分析揣摩作者情感。本文标题是“落凤岭下的庄稼人”。本文写到的庄稼人有:旺叔、旺叔的儿子儿媳、旺叔的侄子侄媳以及在乡村变革中和旺叔一起承包桃林的乡亲。其中主人公是旺叔。这些人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旺叔为代表的大多数庄稼人,他们质朴、实在,做生意讲诚信,家风优良,作者赞扬肯定。一类是旺叔的侄子侄媳这样极少数庄稼人,投机取巧、耍奸使滑,作者批判反对。从小说主题上看标题又蕴含着对绿色经济的赞颂;对农村变革的讴歌。所以本文标题牵系着作者丰富的情感。2、1.B2.C3.①说明“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②寄寓“我”的怀旧情绪。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一起营造出平凡生活的诗意。4.①从小摊到小铺,夫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②三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③做到“一直是那个样子”并不容易,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不变的温暖和亲情更令人感动。【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进而选出答案。B项,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要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这句话错误,主要原因是馄饨好吃。根据原文“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可以看出来。故选B。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选项,结合原文的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将选项和文本内容仔细对比分析。C项,“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错误。根据原文“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可见不是叙述不严谨,而是确实来晚了,得知他们早晨开门,现在他们已经打烊了。而不是说他们早晨来的,看他们走进暮色。故选C。3.本题考查小说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设计小说情节的目的有哪些。小说情节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答题角度一般可以从人物与主题的关系角度分析。首先,表达出小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卖馄饨的夫妻俩相亲相爱,性情温和,做馄饨的食材也很新鲜,非常好吃。其次,通过这些情节的反复描写能够展现出作者是一个怀旧的人。在文章结构方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相呼应,一起营造出卖馄饨夫妻俩在平凡生活中的诗意。4.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要根据该句所在文章的位置以及语境进行分析,还需要结合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一直是那个样子,可以有多重含义。一种是说他们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一种是说他们夫妻俩一直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周围的环境快速变化着,而他们的馄饨依然是那样,夫妻俩依然没变,给人展现出一种温情。3、1.D2.B3.C【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理解错误。原文说“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可见,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是不能改变的。B项,“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无中生有。原文说“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可见,恭敬是精神层面上的,文本中并没有提到必须以衣食无忧为基础。C项,“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以偏概全。原文说“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原文只是说集中体现,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压抑人性的内容。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分析错误。原文:“应当说,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可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的。这句引语和社会无关,因此不是为了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C项,“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理解错误。原文说“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见,并非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故选C。4、1.B2.B3.C4.(1)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2)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自武德以来”是时间状语,可断开;“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句意完整,不可断开;“及得文本”是时间状语,可断开;“号善职”省略主语“岑文本”;“敕吏六七人批笔待”句意完整,不可断开。译文: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颇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遺漏的。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B项,“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错,“三元”指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故选B。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错误。依据原文“帝欲文本兼摄,辞曰……”可知,岑文本是拒接了皇帝让他兼任东宫一个官职的建议。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显,著称;笃,很;羁贱,漂泊贫贱的人;钧礼,平等礼待。(2)位,动词、位居;奉稍,俸禄;尚,还;殖,置办、增加。【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向皇帝推荐文本,于是文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颇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遺漏的。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节俭,陈述了嫡子与庶子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赐给他三百段帛。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认为自己从孤陋之人起家,(因而)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大臣大多兼任东宫官职,皇上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推辞说:“臣守此一职,还害怕不能胜任,不愿再希图东宫的恩惠,请允许我一心侍奉陛下。”皇上这才作罢,只是下诏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文本每次觐见,皇太子都要答拜。在任为中书令之初,他面带忧色,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既非功臣又非故旧,责任重而职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他却说:“今日只接受慰问,不接受贺礼。”有人劝他经营产业,他感叹道:“我是汉南一介平民,徒步入关,所期望的不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罢了。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所以对于家产,他一无所问。弟弟文昭担任校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皇上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弟弟多有过失,联将命他出京为外官。”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特别钟爱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说罢便呜咽流泪。岑文本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次数、兵器甲胄的数目、物资配给的等级,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岑文本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文本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5、1.BE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解析】1.试题分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E项,第一首诗根据诗中的“明月春风三五夜”可知此诗写的是春季,再根据“万人行乐一人愁”可判断出诗中的“三五夜”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而且由注释“元夜”也可以知道此诗中的“三五之夜”指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根据诗句“江陵卑湿足秋阴”可知这首诗写在秋季,诗中的“三五夜”应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2.试题分析:由注释可知《长安月夜》写于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首句“喧喧车骑帝王州”写都城长安车马喧嚣,一派繁华热闹景象;“羁病无心逐胜游”写诗人自己羁留长安,客居异地,又生了病,无心游览;“明月春风三五夜”元宵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民间最为热闹的节日,长安的元宵节之夜自然是车水马龙人声喧哗,热闹至极;“万人行乐一人愁”然而诗人自己却沉浸在病痛与思乡的愁苦之中。这首诗中,诗人将长安的热闹与自己内心的孤独愁苦进行对比,把“万人行乐”与“一人愁”进行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由注释可知,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首句“三五夜中新月色”交代时间,“二千里外故人心”表达对远在江陵的元稹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是实写;“犹恐清光不同见”,写诗人担心远方的朋友看不到此时的月光,“江陵卑湿足秋阴”写诗人想象江陵地势低,气候湿,这两句是虚写。点睛: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本题所给两首诗中,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首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考生先答出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6、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解析】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糅”“智”“霜”,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7、①《边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刻画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性美”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②篇名叫做《铁肩担道义》。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奉献着。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③呼吸没去过高原就不要和我谈呼吸你曾经说过我是你的鼻子在青海在我们支教的山坡你缺氧的样子一度令我浑身发紫因此我理解你后来爱上了广州健身房和吸氧机可我不行如你所说我爱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我还要探寻高原上空飞翔的鹰探寻它高于我们的呼吸我希望当我的学生收下翅膀就落在我的骨头上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呼吸进化后的标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赏析名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考生要注意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赏析时主要要说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环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等。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经典的句子概括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陈述理由时要注意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们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颂的地方,注意与篇名的联系。③要求写一首关于“呼吸”的现代诗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体要求,如“对比”“直接抒情”。关于“呼吸”,既可以指现实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东西。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仿写。【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