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io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
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
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一一《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
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
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
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
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一一《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
蔼可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世界人口:1999
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可
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
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
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
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
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
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
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
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作业。
⑴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⑵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无私慷慨太可爱
不断再生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地质变化别无去处太容易破碎生态灾难
课后小结: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
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
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
“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
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
丽一一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
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然而面对养育我们
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矿
产资源的枯竭”,“人类根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有
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从而认识到今后该怎么做,学生们在谈如何保护
地球时,我能感受孩子们的焦虑、心痛、热情与决心。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
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
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
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
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3、你还知道
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
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
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中
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
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
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
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
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
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
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
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
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
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
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
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
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
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
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
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一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
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
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
“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
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
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
不必回答)
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
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
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
标记。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
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
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
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
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
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
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后小结
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
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
字词。遗憾的是,课的最后,在对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时,我处理得比
较仓促,有点喊口号似的结束了学习。课下认真思考了一下,如果能把艾青的诗
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以及歌唱家关牧村的歌曲《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来结束本课,我想效果可能会比口号好得多,学生也会更深刻地发自内心地去热
爱土地、珍惜资源。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
句子。
⑵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
问题?
2、反馈交流:
⑴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二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
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
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
话。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
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
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⑶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
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
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
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
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
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的意思。
⑵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
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
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⑶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
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
“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
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
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
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
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
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
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
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
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
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
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
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
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
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
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稿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
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
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
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
远规划?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
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
不可分的关系,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提供课外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意识到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出本次口语交际
活动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荧光四通光石英比色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现代人如何借助中医实现健康管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花园青石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船用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纸雕艺术立体纸艺制作教程
- 2025年度股东清算与公司债务清偿一体化协议
- 红木家具连锁加盟与区域销售代理合同2025
- 2025年度旅游项目导游临时劳务用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福建省劳动合同解除与补偿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土地买卖合同范例:环保产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
- 巴马格纺丝控制系统软件说明书(共46页)
- 肺结核患者管理ppt课件
- 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计量经济学》超全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雨污水管网劳务施工分包合同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 封条VVTT检查流程程序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