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衰(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东汉的兴衰(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东汉的兴衰(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东汉的兴衰(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东汉的兴衰(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东汉的兴衰(单选题)1.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予功臣尊崇的地位与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才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

)A.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促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利于强化君主集权统治 D.导致朝廷冗官现象出现2.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国家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地方军阀割据C.皇帝幼龄即位 D.黄巾起义3.在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刻有王莽诏书铭文的“同律度量衡”器,铭文曰“据土德受,正号即真……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据此推断,这一诏令(

)A.改变了度量衡混乱局面 B.借鉴前人实现王道复古C.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 D.有利于王位的世代永昌4.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景象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A.旨在打击豪强地主 B.加重百姓赋税负担C.极大提高政府威信 D.利于增加财政收入6.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吕后神位从高祖刘邦神位旁移走,生前并不受高祖刘邦太多宠爱的薄太后神位被放在高祖神位旁,接受后人高规格的祭拜,史称“退吕进薄”。光武帝此举意在A.改变皇室祭拜习俗B.震慑外戚加强皇权C.清除吕氏残余势力D.匡正薄氏太后名分7.东汉庄园经济的生产经营内容,从考古资料中能证明的有农业中的谷物栽培、池塘养殖、畜牧养禽、蚕桑果木;手工业中的纺织、采矿、冶炼、制盐、农具、车辆、陶器制造、粮食加工、酿造等。据此可知,东汉庄园A.生产具有自给自足性 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内部商品交换频繁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问题8.下表是东汉中后期的皇帝继位表,表中信息反映的本质是,东汉(

)皇帝年龄外戚皇帝年龄外戚和帝9岁窦宪,被宦官灭冲帝2岁梁太后殇帝3个月邓太后质帝9岁梁冀,杀质帝安帝12岁邓太后桓帝14岁梁冀,被宦官杀顺帝10岁阎太后,被宦官灭灵帝12岁窦武,被宦官灭A.宦官专权 B.政治黑暗 C.外戚专权 D.皇权专制9.度田(核查土地情况)并不是汉光武帝的一朝之政,也并未因汉光武帝人亡而政息,它由之后东汉诸帝接力经办,并成为东汉政治生活的一种“常态”。据此可知,东汉(

)A.土地兼并得到解决 B.政治风气因循守旧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10.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田庄经济得到发展 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C.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D.田庄是纯粹的农业集团11.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12.如图是东汉时期宅院画像砖拓片,通过这一文物可以研究东汉时期A.个体农户的生活状态 B.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C.商业贸易发展的情况 D.社会矛盾激化的现状13.如图所示为吕思勉所著《奏汉史》的部分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的社会问题主要是()A.皇帝昏聩与戚官专权 B.党锢之祸与农民起义C.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D.朋党之争与皇权衰微14.据表可知,东汉时(

)东汉民间歌谣出处“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汉书·廉范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后汉书·张堪传》“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后汉书·朱震传》A.基层社会治理深得民心 B.民风对吏治的影响较小C.政府重视整顿地方吏治 D.百姓希望官僚有所作为15.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士人迎之者车数千辆。这表明当时(

)A.士人在斗争中占上风 B.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C.范滂得到百姓的支持 D.宦官失去地方掌控权16.东汉末年,有“中古第一豪族”盛名的琅琊王氏族人遵循的家训是: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这也成为此后世族大族主要的社会价值标准,两汉时期不断被提倡的忠君思想,逐渐被孝亲观念超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A.政治动荡,改朝换代成政治生活主线 B.世家大族不重视文化教育C.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日益衰落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17.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A.人口增长数量 B.土地兼并程度 C.政治中心转移 D.儒学传播范围18.汉武帝时期,政府即令内迁的八郡之民复归匈奴本土,“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明帝时期,政府又规定若“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已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积极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这些举措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初期(

)A.边疆危机得以解除 B.内迁之民的数量庞大C.中原地区地位优势 D.统治疆域的日渐缩小19.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曾“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但遣往州郡的官员核垦田时普遍遇到阻挠,故检验工作未能完成。此后东汉政府再未核验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得到遏制 B.豪强地主势力强大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0.史书记载东汉樊宏“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作器物,先种梓、漆,……积以岁月,皆得其用。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A.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政治经济 B.田庄经济发展迅速造成土地兼并C.田庄经济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豪强地主剥削人民加剧阶级矛盾21.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下表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八王之乱”的兴起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2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后汉书·汉献帝本纪》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部。时操军兼有饥疫,死者大半。……引军北还。《资治通鉴·汉纪》A.吴蜀与曹军大战于赤壁B.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帅C.曹操率军在作战中失败D.曹军因饥饿瘟疫而失败23.“光武中兴”中的光武帝指的是A.刘邦 B.刘秀 C.王莽 D.刘彻24.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实则是将今文经学正式列为官学,但经学内部各派的斗争不断,东汉章帝召开的白虎观会议采取了调和折衷的立场,并积极利用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的思想成果对今文经学加以改造,以期建立起统一的经学体系。这反映出汉代(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 B.统治者注重强化思想控制C.治国思想的多元化特征 D.教育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25.建安元年(16年),曹操挟汉帝都许后,在许下招民屯田,当年即“得谷百万斛”。于是,从许下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认为,与此同时,针对当时“户口耗减,十裁一在”的情况,大力采取措施迁徙人民,充实冀、雍州等地。上述举措A.大大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C.抑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膨胀 D.推动了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才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功臣居家静养,导致功臣没有实权,就是削弱了功臣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强化君主集权统治,为新王朝重建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局面,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实行奉朝请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做法强化了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日常不任官职”所以不能说导致官员队伍冗杂,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局面,统治腐败黑暗,国家走向衰落,故选A;地方军阀割据发生于东汉末年,并非东汉中期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故排除B;皇帝幼龄继位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并非国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并非东汉中期走向衰落的原因,故排除D。3.C【详解】材料“据土德受,正号即真”的大概意思是拥有所有臣民,于是建立国号,即真天子位,结合所学知识,王莽篡汉属于谋权篡位,因此,这一招令是为了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度量衡并没有出现混乱局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为实现王道复古,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王位的世代永昌,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也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次题干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汉。根据材料汉光武帝核定田亩和户口,这些措施有利于征收赋税,增加财政收入,D项正确;A项不是目的,是客观效果,排除A项;度田政策会减轻百姓负担,排除B项;C项“极大”过于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两汉外戚干政的现象频繁发生。光武帝“退吕进薄”的举措,意在告诫当时的皇后阴氏外戚,不要效仿汉初吕后外戚专擅朝政,从而为太子顺利接班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故答案为B项。A项,西汉时,封建皇室祭拜先帝先祖的习俗并未改变,排除;CD项,清除吕氏残余势力、匡正薄氏太后名分发生在西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庄园内部农业和手工业种类齐全,具有很强的自给自足性,故答案为A项;东汉庄园属于大地主所有,内部耕作的农民并不是自耕农,排除B项;东汉庄园内部存在商品交换,但并不频繁,排除C项;东汉庄园没有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排除D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古代)。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上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都是皇权异化的表现,所以本质是皇权专制,D项正确;宦官专权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治的混乱,其本质原因是专制皇权旁落导致的,排除B项;外戚专权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度田是为了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而东汉时期度田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说明在当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的情况较为常见,需要不断通过度田来限制土地兼并,D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不可能彻底得到解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为了限制土地兼并进行的度田,并非政治的因循保守,排除B项;度田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田庄是是汉代社会的地主阶级地主生产经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不是纯粹的农业集团,D项正确;两汉时期,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汉代田庄经济得到发展,说法正确,排除A项;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地主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说法正确,排除B项;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和田庄地主拥有自己的私家武装,很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宅院中有围墙,塔台,专门的人负责生产等。这是东汉时期田庄经济的体现,因此可以研究当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田庄地主豪强,而不是小农,也与商业贸易无关,更不能体现社会矛盾,排除ACD。13.A【详解】根据材料“后汉外戚宦官之祸"可知,东汉后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皇帝昏聩与戚官专权,A项正确;农民起义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B项;东汉没有藩镇割据,这是唐朝的历史现象,排除C项;朋党之争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后汉书·廉范传》的民谣意思是官员廉范不禁止当地百姓夜晚点火做工,只需备好足够水来防止房屋着火就可以,廉范的作为使得没有短衣的人也有了裤子。《后汉书·张堪传》的民谣意思是官员张堪为政造福于百姓的生产生活。《后汉书·朱震传》的民谣意思是官员朱震不畏强暴。因此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百姓希望官僚有所作为,D项正确;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乡里的治理,而材料中官员是地方官员,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地方官员的社会治理,而不是指民风和整顿地方吏治,排除B、C项。故选D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题意可知,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很多士人来迎接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末年,一批官僚、士人制造反对宦官专政的舆论而被罢官禁锢、遭受株连杀害的事件,而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的范滂出狱后却获得了很多士人的迎接,这说明当时士人对于朝廷罢官禁锢士人是不满的,这就可以表明当时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士人在斗争中处于下风,排除A项;范滂得到的是士人的支持,不是百姓,排除C项;宦官并没有地方掌控权,谈不上失去,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根据所学,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原来的忠君观念不再稳固,而世容大族为了稳固自身的地位,加强家庭族内部的思想教育,因此忠君思想被大家族的孝亲观念所超越,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大家族重视教育、地位日益稳固,排除BC;孝亲观念也是儒学的内容,因此不能得出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图可知,西汉时期,豪族主要分布在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东汉时期,豪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据所学可知,两汉的政治中心不同,西汉都城是西安,东汉定都洛阳,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这些豪强大族的控制,强迫其迁至都城附近,C项正确;材料中两汉时期豪族大姓都分布在北方,两汉时期我国仍然是北方人口多于南方,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看出土地兼并的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的分布情况,排除B项;两汉时期,儒学的影响较大,中国很多地方都受到儒学影响,材料中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分布于儒学传播范围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政府即令内迁的八郡之民复归匈奴本土,明帝时期,积极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可知,汉代政府鼓励从边疆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加强对边疆的开发和治理,这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中原地区的地位优势,边疆向中原地区迁徙,而需要政府采取鼓励政策才能使内迁之民返迁边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政府采取鼓励措施返迁边疆地区,而非说明边疆危机已解除,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府采取鼓励措施返迁边疆地区,无法判定内迁之民的数量,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府采取鼓励措施返迁边疆地区,没有体现统治疆域的日渐缩小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中央政府检核地方土地和户口的工作,普遍遇到阻挠未能完成,反映出当时豪强地主势力强大,控制大量土地和人口,削弱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土地兼并得到遏制和“官员核垦田时普遍遇到阻挠”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当时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排除C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与东汉政府遣往州郡检核垦田受阻挠后,“再未核验土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C【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东汉时期的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