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2.(2023·广东卷)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3.(2023·湖南卷)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4.(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5.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 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6.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 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 D.促进制度转型7.(2023·浙江绍兴期末)《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了段灼曾上表给晋武帝:“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已成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B.选拔官员非常重视品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并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制度8.(2024·福建三明一中)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9.(2023·江苏南通期末)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对六部、各行省、京城、宗人府和内务府衙门等官员进行监察。在地方监察中,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这反映出清朝()A.监察制度运作的规范性B.官员选拔机制的完善性C.监察主体呈现的多元性D.吏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0.(2023·四川自贡期末)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主考官苏易简恪尽职守,为免徇私,主动赴贡院避免与举子见面。此后,一经任命为知贡举(主考官)的官员必须立即锁宿,后成为常制。真宗时还两次下诏,重申这一制度,锁院制度遂得以确立。据此可知,宋代科举()A.保障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考试流程最为严密C.逐渐完善了科举考试流程D.徇私舞弊得以杜绝11.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A.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B.法家思想的兴衰C.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D.统治者个人喜好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士族的衰微和十国割据战争进入尾声,宋太宗登基后在沿袭唐朝科举的同时,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使及第者在官职升迁上更受优宠。他首创锁院和糊名两制,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颁布诏令云:“朝廷比设贡举,以待贤材。……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进士科考题多为《主圣臣贤诗》《二仪合德诗》等,且多出自儒家经典论著。赵宋代周而起,除重建国家制度等要务以外,弘扬士德、改变士风也是当务之急。太宗变革科举制度,使之成为改变士风的重要手段,“以儒立国”之气象昭然显现。——摘编自诸葛忆兵《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材料二辽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于会同元年(938年)效仿唐朝,率先在当地实行科举取士。对儒家文化深感兴趣的辽圣宗遍设府州县学,于统和六年(988年)将科举制推向辽朝全境,并把贡院从南京(今北京)迁至上京临潢府,管理范围也扩至辽朝全境。统治者担心让契丹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会影响契丹族历来强调的尚武骑射精神,故从设立科举之初就严禁契丹族士子以及辽朝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只允许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虽然辽朝拓展了科举取士的地域范围,但是科举并未成为辽朝大多数少数民族士子入仕的途径,进士在官僚阶层中所占的比重是有限的。正如有学者称:“在《辽史》中有传或有附传的人,共计272人,其中出身于进士者仅22人。”——摘编自李兵《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宗时期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科举制改革的影响。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九品中正制,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逐渐没落,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存在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朝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2.(2023·广东卷)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解析:据材料“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可知大量知识分子充任地方藩镇的幕僚,进一步助长了藩镇的实力,削弱了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故选A项;朋党之争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央各级官僚之间的权力之争,排除B项;“游宦之士”“辟召幕僚”说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成为藩镇幕僚并未经过科举考试,而是以辟召的方式得到藩镇的任用,不属于科举考试的范畴,排除C项;当时的阶级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3.(2023·湖南卷)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解析:宋朝之前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院的主要职责是规谏,为讽谏君主的官员;而就郭皇后被废一事,御史、谏官联合跪求宋仁宗给明理由,事后宋仁宗“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得出宋朝御史台、谏官职权有合一的趋势,故选C项;皇后被称为“国母”,其废立是皇帝家事也是国家大事,且御史、谏官要求奏对后,宋仁宗被迫给出郭皇后被废的理由,排除A项;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削弱了相权,皇权得到加强,排除B项;宰相在宋代虽遭到削弱,但仍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排除D项。4.(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解析:由材料信息明代湖北武昌府与黄州府的进士最多,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结合所学可知,进士人数多、著作府域多说明文化氛围浓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故选A项;汉阳府的交通条件并不比黄州府差,但是汉阳府的人物著作排位靠后,说明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项;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排除C项;材料没有人口升降的信息,仅有进士录取和著作数量的信息,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5.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 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答案】D6.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 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 D.促进制度转型【答案】B7.(2023·浙江绍兴期末)《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了段灼曾上表给晋武帝:“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已成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B.选拔官员非常重视品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并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台阁官员选拔由中正官评定,中正官对被推荐者写出的评语称为“状”,然后分品级,居于上品的人多为权贵公卿,说明九品中正制已成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家世门第,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不是官员考核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8.(2024·福建三明一中)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解析:根据材料“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可知,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考试,反映了寒人地位的上升和门阀势力呈现颓势,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选官权力下移,排除A项;C项与材料“依然看重门第”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项。9.(2023·江苏南通期末)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对六部、各行省、京城、宗人府和内务府衙门等官员进行监察。在地方监察中,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这反映出清朝()A.监察制度运作的规范性B.官员选拔机制的完善性C.监察主体呈现的多元性D.吏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反映监察主体的多元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的运作,排除A项;“官员选拔机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吏治管理体系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四川自贡期末)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主考官苏易简恪尽职守,为免徇私,主动赴贡院避免与举子见面。此后,一经任命为知贡举(主考官)的官员必须立即锁宿,后成为常制。真宗时还两次下诏,重申这一制度,锁院制度遂得以确立。据此可知,宋代科举()A.保障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考试流程最为严密C.逐渐完善了科举考试流程D.徇私舞弊得以杜绝解析:根据材料“真宗时还两次下诏,重申这一制度,锁院制度遂得以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时期,主考官苏易简开启了主考官锁宿制度,宋真宗时期,确立了锁院制度,反映了科举制流程不断完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朝科举流程的规范和完善,不涉及阶层流动,排除A项;“最为严密”一词不恰当,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锁院制度有利于减少徇私舞弊,“杜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A.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B.法家思想的兴衰C.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D.统治者个人喜好【解析】从秦始皇时期到唐代,不同的朝代选择官吏的标准均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不同,统治者按照社会需求制定了人才选拔的标准,故C项正确。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士族的衰微和十国割据战争进入尾声,宋太宗登基后在沿袭唐朝科举的同时,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使及第者在官职升迁上更受优宠。他首创锁院和糊名两制,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颁布诏令云:“朝廷比设贡举,以待贤材。……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进士科考题多为《主圣臣贤诗》《二仪合德诗》等,且多出自儒家经典论著。赵宋代周而起,除重建国家制度等要务以外,弘扬士德、改变士风也是当务之急。太宗变革科举制度,使之成为改变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