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256.3-2023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 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_第1页
GB∕T 7256.3-2023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 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_第2页
GB∕T 7256.3-2023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 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_第3页
GB∕T 7256.3-2023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 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_第4页
GB∕T 7256.3-2023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 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用机场助航灯具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Lightingfixturesforcivilairport—Part3:Precisionapproachpathindicator2023-12-28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7256.3—2023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和组成 14.1型号 14.2类型 4.3组成 25技术要求 25.1环境要求 25.2光度和色度要求 35.3结构要求 65.4安装要求 65.5角度调节要求 65.6过度倾斜要求 75.7电气接线要求 75.8光源故障要求 75.9浪涌保护要求 75.10设备接地要求 75.11表面颜色要求 75.12标记和说明书 76试验方法 86.1试验条件 86.2环境试验 86.3光度的色度试验 96.4结构试验 6.5安装试验 6.6角度调节试验 6.7过度倾斜试验 6.8电气接线试验 6.9光源故障试验 6.10浪涌保护试验 6.11设备接地试验 6.12表面颜色试验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7256《民用机场助航灯具》的第3部分。GB/T725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2部分:顺序闪光灯和跑道入口识别灯;——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第4部分:风向标;——第5部分:航空灯标。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荣照明有限公司、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IVGB/T7256《民用机场助航灯具》拟由五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一般要求。主要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以钨丝灯、LED为光源,电源电压不超过1000V的助航灯具一般要求。适用于为飞机滑行、起飞或进近着陆提供灯光引导信号的助航灯具。覆盖的主要产品有进近灯、跑道入口识别灯、跑道入口翼排灯、跑道入口灯、跑道末端——第2部分:顺序闪光灯和跑道入口识别灯。主要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为飞行器提供清晰的跑道进近方向指引的顺序闪光灯和跑道入口识别灯的要求。——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主要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为准备着陆的飞行员提供目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的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要求。覆盖的主要产品有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PAPI)和简化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APAPI)。——第4部分:风向标。主要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风向标的要求。——第5部分:航空灯标。主要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用于给空中航空器(飞机)指示机场位置的航空灯标的要求。覆盖的主要产品有中光强的机场灯标、中光强水上飞机基地灯标、高光强机场灯标、高光强水上飞机基地灯标、低光强机场灯标、低光强水上飞机基地灯标等。1民用机场助航灯具第3部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本文件规定了民用机场内使用的、为准备着陆的飞行员提供目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的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分类和组成、技术要求,描述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民用机场的目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本文件不适用于直升机场的目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3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GB/T3977—2008颜色的表示方法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7256.1—2022民用机场助航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MH/T6009助航灯光电缆插头和插座3术语和定义GB/T7256.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precisionapproachpathindicator为准备着陆的飞行员提供目视精密进近航道指示的助航灯光装置。4分类和组成4.1型号按发光单元组成可分为如下两种型号:a)L-880:由4个发光单元组成的系统(PAPI);b)L-881:由2个发光单元组成的系统(APAPI)。4.2.1按供电类型可分为:2a)A型:电压供电(并联)系统;b)B型:恒流供电(串联)系统。4.2.2按工作温度范围可分为:a)I类:工作温度范围在一35℃~+55℃;b)Ⅱ类:工作温度范围在-55℃~+55℃。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系统包括:a)四个相同的发光单元(PAPI),或两个相同的发光单元(APAPI);b)一个电源和控制单元(PCU)(仅A型系统);c)校准设备(可能是发光单元的一部分)。5技术要求5.1环境要求I类发光单元应分别能在一35℃~+55℃的温度范围下正常工作。Ⅱ类发光单元应分别能在一55℃~+55℃的温度范围下正常工作。按6.2.1进行高温试验后,不应出现任何材料或系统性能损坏。按6.2.2进行低温试验后,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发光单元前挡玻璃和透镜表面的任何部分应无明显的凝露或结霜,不应出现任何材料或系统性能损坏。发光单元应能在潮湿环境下工作。按6.2.3进行潮湿试验后,前挡玻璃和透镜表面应无明显凝露,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发光单元应能在灰尘和雨淋环境下正常工作,外壳防护等级至少达到IP54。按6.2.4进行防尘和防水试验后,设备内不应有粉尘的沉积且光源腔或灯座不应有水渗入,设备通电应正常工作。发光单元应能暴露在风速为161km/h的环境下工作。按6.2.5进行耐风力试验后,发光单元应能正常工作,不应产生塑性变形,易折装置不应折断。发光单元应能在盐雾环境下正常工作。按6.2.6进行盐雾试验后,发光单元应能正常工作,表面无任何生锈、蚀损或腐蚀等现象。发光单元的非金属和非玻璃外部零件应符合GB/T7256.1—2022中5.16的要求。对于预期在沙尘严重地区使用的发光单元应进行吹沙尘试验。按照6.2.7进行吹沙尘试验后,发光单元表面应无明显的磨蚀和损坏,发光单元的光输出应不低于规定光强的80%。35.2光度和色度要求每个发光单元应至少有两个光源。当使用LED时,每个光源可使用1个或多个独立的LED发光元件。钨丝灯光源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00h,使用LED的发光单元的光通维持寿命不应少于25000h,在最高工作温度条件下,发光单元内的LED结温不应大于LED结温额定值。按照6.3.1进行光源试验后,使用钨丝灯光源的发光单元,光输出应不低于规定光强的80%。使用非LED光源的发光单元,其透光罩应使用耐热材料。按照6.3.2进行透光罩试验后,不应出现开裂、损坏或功能缺陷。5.2.3光强与光分布每个发光单元的光强和光分布应符合图1的要求。按照6.3.3进行光强与光分布试验,测量结果应符合要求。仰角度数/(°)方位度数/(°)注1:这些曲线为红光的最小光强。注2:白光区的光强值为相应红光区光强的2倍以上,最高可达6.5倍。注3:APAPI的光强值示于括弧内。图1PAPI和APAPI的光强和光分布要求发光单元应能发出水平的分光束,白光在顶部,红光在底部。从红光到白光的过渡带应平坦,过渡带应在光束中心的3'角对应的弧长内和在光束边缘5'角对应的弧长内。发光单元的灯光颜色(LED除外)在GB/T3977—2008的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的色品坐标应在表1和图2规定的界限之内,使用LED作为发光单元的灯光颜色在GB/T3977—2008的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的色品坐标应在表2和图3规定的界限之内。按照6.3.4进行色度试验.测量结果应符合要求。4表1灯光颜色的界限方程(LED除外)灯光颜色界限方程红色紫色黄色白色黄色蓝色绿色y=0.440和y=0.150+0.640x紫色y=0.050+0.750x和y=0.3820.100.200.300,400.图2灯光颜色(LED除外)在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的区域界限5表2灯光颜色的界限方程(LED)灯光颜色界限方程红色紫色y=0.980—x黄色y=0.32白色黄色x=0.440蓝色绿色y=0.150+0.643x紫色y=0.050+0.757xxx注:图中光谱轨迹曲线的波长单位为nm。图3灯光颜色(LED)在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的区域界限65.2.5A型夜间模式光强A型PAPI应有两个夜间强度模式,分别为图1所示光强的5%和20%。按照6.3.5进行A型夜间模式光强试验,测量结果应符合要求。5.3结构要求来自风的动态负荷或冰雪堆积的静态负荷不应引起发光单元光形的变化。按照6.4.1进行刚度试验,加载后光形的位移不应超过6mm,移除砂负载后光形的位移不应超过6mm。每个发光单元的重量应不超过45kg。如果PCU是发光单元的一部分,则组合单元的重量不应超过68kg。按照6.4.2进行重量试验。当发光单元按照最小安装高度安装时,发光单元的最大高度不应高于1m。按照6.4.3进行安装高度试验。发光单元应使用防护罩或其他方法,以防止雨、雪、露、霜/冰堆积在镜片表面。可通过恒定加热或自身发热(如:钨丝灯)等方式来实现。按照6.4.4进行防雨雪堆积试验。5.4安装要求支撑杆应符合以下要求。a)当发光单元一侧的安装高于或低于另一侧25mm时,发光单元应至少有3个支撑杆用于校平;如果能证明刚度和校平能力等同于3杆安装系统,制造商可使用2个支撑杆。b)支撑杆应至少包括:1)光源腔的安装和水平调节部件;2)易折装置;3)用于将发光单元安装到混凝土基座上的法兰盘;4)支杆。按照6.5.1进行支撑杆试验。调节部件应能承受振动并能防止光学系统的移动。按照6.5.2进行调节部件试验。易折装置应能承受2.765m·kg的冲击而不折断,且当受到4.148m·kg的冲击时,应立即折断。按照6.5.3进行易折性试验。5.5角度调节要求角度调节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7a)发光单元应使用调节器来实现光束中心在2°~8°之间任何仰角的精确定位。b)出厂时,制造商可将发光单元校准到一个规定的固定仰角。制造商的说明书中应明确光束仰角的校准过程。c)制造商应为发光单元提供一个角度仪。角度仪应能测量2°~8°范围内光束中心的仰角,步进为1',准确度±3'。按照6.6进行角度调节试验。5.6过度倾斜要求当一个发光单元的光束相对于预设仰角向下倾斜到0.25°~0.5°之间或向上倾斜到0.5°~1°之间时,发光单元的设计应确保系统中所有的光源都断电。在发光单元断电前应有一个10s~30s之间的延迟,以防止振动或其他运动引起的误响应。发光单元的倾斜传感器应为防故障自动装置,任何故障情况下都能使PAPI中所有的灯断电,并通过标准通信接口发出“系统已自动关闭”的报警信号。按照6.7进行过度倾斜试验。5.7电气接线要求电气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发光单元引线的长度应便于电气安装;——发光单元引线应使用应力释放装置;——B型系统应使用符合MH/T6009要求的样式1或样式6的A类插头,并与隔离变压器的输出引线相匹配;A型系统可使用任何负荷容量和电气性能相当于L-823的插头。按照6.8进行电气接线试验。5.8光源故障要求光源故障不应损坏电源或其他光源。由于光源故障致使发光单元的主光束平均光强小于初始值的50%时,PAPI应能自动关闭,并通过标准通信接口发出“系统已自动关闭”的报警信号。按照6.9进行光源故障试验。5.9浪涌保护要求发光单元应能承受电源线浪涌。应按照GB/T17626.5规定的试验方法,通过3次间隔为15s的开路电压峰值为10kV,短路电流峰值为5kA的标准1.2/50μs~8/20μs组合波的试验。按6.10进行浪涌保护试验后,发光单元应能正常工作。5.10设备接地要求电气连接件、设备或外壳中的导体材料应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接地系统,如等电位端子排。按照6.11进行设备接地试验。5.11表面颜色要求发光单元外部的非透光部件外表面颜色应满足GB/T7256.1—2022中5.9的要求。5.12标记和说明书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标记应清晰、牢固,并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8b)额定功率、电流/电压;c)产品序列号或生产批次;d)制造商名称或商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应包含以下信息:a)设备运行及维护的安全要求;b)系统原理图及接线图,并列出光源、滤光片、倾斜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商名称、型号和描述;c)安装说明,包括光束仰角的校准过程和过度倾斜的调节机构;d)维护说明,包括运行维护规程、故障查找及处理程序、光源更换程序;e)操作说明。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室内检验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为20%~80%,室外检验不应超过仪器、仪表允许的环境条件。对于要求保持稳定的光学性能的试验,测量期间设备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3℃~27℃范围内,温度波动不应超过1℃。制造商提供2个装配完整并出厂检验合格的发光单元样品和2个易折装置。制造商提供以下技术文件:a)说明书;b)所用光源的宣称额定寿命文件,对于LED光源,在文件中体现LED结温额定值;c)A型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调光方法;d)2个支撑杆的发光单元需提供安装调节脚的刚度和校平能力说明文件:e)发光单元的倾斜传感器是自动防故障装置的证明文件;f)插头性能的证明文件。6.2环境试验按照GB/T2423.2进行高温试验。将设备放入温度为55℃±2℃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4h,试验期间设备通电工作。试验后检查材料和系统性能。按照GB/T2423.1进行低温试验。试验前,设备通电,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然后断电,将I类发光单元放入温度为-35℃士2℃的试验箱内保持12h,Ⅱ类发光单元放入温度为一55℃士2℃的低9温试验箱内保持12h。试验后,设备通电,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发光单元前挡玻璃和透镜表按GB/T2423.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的高温温度为55℃,循环次数为2次,按照GB/T2423.4中的方法2进行。试验后,检查前挡玻璃和透镜表面是否有明显凝露。然后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在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施加约500V直流电压1min,测量绝缘电阻值。按照GB/T4208对样品进行IP54试验。试验后,目视检查水和尘的侵入,然后设备通电工作,检查是否损坏。按照GB/T7256.1—2022中6.6.7的规定进行。按照GB/T7256.1—2022中6.8的规定进行。按照GB/T2423.37进行Lc:吹沙尘试验。将发光单元放置于正常大气压下温度为55℃±2℃、相对湿度小于25%的沙尘试验箱内,沙尘浓度为2g/m³±0.5g/m³,气流速度为20m/s±2m/s,对发光单元进行4h的吹沙试验。取出样品,清除外表面的沙尘。试验后,检查发光单元的表面,并测量发光单元的光输出。6.3光度和色度试验目视检查发光单元是否有两个以上的光源。当使用LED时,每个光源是否使用了1个或多个独立的LED发光元件。对于使用钨丝灯光源的发光单元,放在55℃±2℃的环境温度下,在最高调光等级条件下连续工作500h。试验后,将发光单元冷却到室温,测量其光输出。对于使用LED的发光单元,LED结温试验按照GB/T7256.1—2022中6.13的规定进行。透光罩试验按照GB/T7256.1—2022中6.6.4的规定进行。6.3.3光强与光分布将发光单元正确固定在分布光度计上,检查接线正确后通电工作,待发光单元稳定后,测量发光单元的光分布和强度。将发光单元正确固定在分布光度计上,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或由制造商进行调校,发光单元通电工作,将光聚焦到20m或更远的屏幕上,待发光单元稳定后,目视检查白光和红光的分布是否正确,白光到红光的过渡带是否平坦。白光测量时,选择等光强曲线最内侧限定区域内上半圆部分的中心和水平及垂直界限四个点进行测量;红光测量时,选择等光强曲线最内侧限定区域内下半圆部分的中心和水平及垂直界限四个点进行测量,但任一点均不应在过渡区的0.5°以内。检查测量值是否在规定的界限之内。过渡带测量时,选择光束中心上方的1.5'角对应的弧长处和在光束边缘上方2.5'角对应的弧长处测量白光颜色,在光束中心下方的1.5'角对应的弧长处和在光束边缘下方2.5'角对应的弧长处测量红光颜色。检查测量值是否在规定的界限之内。6.3.5A型夜间模式光强将发光单元正确装夹在分布光度计上,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文件中说明的调光方法进行调光,测量其光强值是否能达到规定光强的5%和20%。6.4结构试验将发光单元竖立,使光形显示在发光单元前6m±0.1m处的垂直表面上,在垂直表面内标明光形顶部、底部和两侧的位置。然后在整个发光单元的顶面加载73kg/m²的均匀分布砂负载或其他合适的材料负载,保持5h。5h后,测量光形相对于未加载时所画的初始记号的位移,检查其位移是否在6mm范围内。随后移除负载,再次测量光形相对于未加载时所画的初始记号的位移,检查其位移是否在6mm范围内。用电子秤或磅秤等测量发光单元的重量。将发光单元按照最小安装高度安装,测量发光单元的高度。目视检查发光单元,查看其是否使用防护罩或其他方法来防止雨雪堆积在镜片表面。6.5安装试验目视检查发光单元是否有3个支撑杆。如只有2个支撑杆,检查制造商提供的文件是否包含其刚度和校平能力等同于3杆安装系统的说明。目视检查支撑杆是否包含光源腔的安装和水平调节部件、目视检查调节部件是否有防松手段,并按照GB/T7256.1—2022中6.5.1.2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制造商提供2个易折装置。先将1个易折装置按图4安装,钢球质量和下落高度放到预定位置,两者的乘积应为2.765m·kg,放开钢球使其自由落体,对易折装置进行冲击试验,检查易折装置是否折断。再将另一个易折装置按图4安装,钢球质量和下落高度放到预定位置,两者的乘积应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