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刑法》知识考试预测题库3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甲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乙,并追求乙,乙拒绝。甲借故约乙到办公楼天台,用裤带持续勒乙脖子,直到乙不能动弹失去知觉,后甲送乙到医院救治,乙被鉴定为轻伤二级,警方将甲抓获。甲的行为涉嫌构成()。A、强制猥亵、侮辱罪B、绑架罪C、非法拘禁罪D、故意杀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强制猥亵、侮辱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B项错误,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C项错误,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D项正确,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题中,甲用裤带持续勒⼄脖子,直到乙不能动弹失去知觉,属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正确答案为D。2.下列关于刑罚执行的情形,正确的是()。A、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应由监狱执行B、乙因盗窃罪被判处管制六个月,应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应由人民检察院执行D、丁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应由看守所执行答案:B解析:A项错误,死刑立即执行应由人民法院执行,而非监狱执行。B项正确,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项错误,剥夺政治权利由公安机关执行,而非人民检察院执行。D项错误,有期徒刑由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而非看守所执行。故正确答案为B。3.王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刑罚执行5年后,又发现服刑前还犯有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那么王某还须执行的刑期最高应当是()。A、11年B、6年C、16年D、10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涉及数罪并罚的相关知识考点。《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条规定,王某抢劫罪加盗窃罪一共刑期16年,数罪中最高刑期为10年,实际已执行刑期5年,因此王某还需执行刑期范围为5年-11年,则最高还需执行11年(即总刑期16年-已执行刑期5年)。B、C、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4.在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常识。A项错误,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因此管制的性质是限制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而并非剥夺其人身自由。B项正确,《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由此得知拘役的刑期较短,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且实行劳动改造。C项错误,根据我国《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由此得知,有期徒刑的刑期较长。D项错误,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5.76岁的文某,犯了过失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根据我国刑法()。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为D。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A、最高人民检察院B、最高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司法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的有关内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A项错误,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主要任务是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B项正确,死刑的核准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C项错误,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是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与本题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7.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B、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C、受害人与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D、犯罪行为或者结果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故正确答案为D。8.我国《刑法》规定,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大于3年小于10年B、大于2年小于5年C、大于3年小于7年D、大于5年小于10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不符合《刑法》规定。B项:错误,不符合《刑法》规定。C项:正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D项:错误,不符合《刑法》规定。故正确答案为C。9.某地区公务员选拔考试前,有部分试题与答案被公布在互联网上,造成该次考试全部作废,仅经济损失就高达3000多万元,同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事后查明,命题组老师吴某违规将手机、无记名手机卡和无线路由器带入命题场,擅自将试题泄露。吴某的行为()。A、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B、不构成犯罪C、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吴某违规将手机等工具带入命题场,擅自将试题泄露,造成重大损失,主观上是故意,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正确答案为C。10.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法拘禁罪保护的法益是人的身体活动自由,而且仅限于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不包括可能的身体活动自由B、完全瘫痪在床的人也可能是本罪的对象C、为了防止凶暴的醉汉伤人而关押,不属于非法拘禁D、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死亡,是本罪的结果加重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项正确,非法拘禁是实害犯而非危险犯,非法拘禁罪保护的是人的身体自由,而且仅限于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不包括可能的身体活动自由。B项错误,非法拘禁针对的是身体活动自由的自然人,因各种原因无法自由活动的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侵害对象。比如床上的植物人、摇篮中的婴儿、完全瘫痪在床的病人等。C项正确,为了防止凶暴的醉汉伤人而关押,是行政强制措施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死亡,是结果加重情形,只有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构成其他罪名。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1.赵某购买了一辆旧车,在驾驶过程中蓄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2万多元。法院审理认为,赵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2万元,责令其退赔不法所得。在上述案件中,赵某犯有()。A、肇事逃逸罪B、恶意骗保罪C、保险诈骗罪D、扰乱公共秩序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赵某蓄意制造交通事故,是保险诈骗的预备行为。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逃逸是其加重情节。赵某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此更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B项错误,恶意骗保只是一种行为,构成的是保险诈骗罪,没有恶意骗保罪。C项正确,保险诈骗行为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违背《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或者将不合格的标的伪称为合格的标的,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所述与题干描述相符。D项错误,扰乱公共秩序罪是罪名种类,是指违反国家对社会秩序的正常管理、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其包含35个罪名,一般不用于定罪。所述与题意不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12.甲交通肇事后,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将昏迷的被害人带离犯罪现场,丢弃在人烟稀少的垃圾堆放处,导致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8)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甲将被害人丢弃在人烟稀少的垃圾堆放处,主观上并不是逃逸,而是犯罪。B项正确,甲将受害人丢弃,明知已经昏迷且处于危险状态,主观上还是这样做,已经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C项错误,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甲主观上因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将受害人丢弃,并非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13.甲、乙因感情不和而解除婚姻关系,六个月大的婚生子随甲共同生活。因孩子经常生病住院开支巨额医疗费,甲遂心生怨愤。某日甲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后前往外地游玩,一周后甲返回家中,此时孩子已经死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C、构成遗弃罪D、构成虐待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甲之子仅六个月大,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甲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并锁门前往外地旅游一周,是明知其子可能因为其外出旅游的行为发生危害生命的后果,仍然为之。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错误,甲的行为符合故意犯罪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的两个构成要件,属于故意犯罪,选项说法错误。B项正确,甲的行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同时已经预见会发生其子死亡的后果后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杀人罪。C项错误,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而故意杀人罪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客观上,遗弃罪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故意杀人罪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甲的行为从主客观上都更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特质,故甲不构成遗弃罪,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D项错误,虐待罪中的虐待行为是指经常以打骂、禁闭、捆绑、冻饿、有病不给治疗、强迫过度体力劳动等方式,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精神上的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二者之间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实施虐待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致人死亡是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而不是其目的;而故意杀人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为了达到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甲的行为是以杀害其子为主观意图,因此不构成虐待罪而应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正确答案为B。14.某公司为推销自己的产品采取下列营销手段,违反法律规定的是()。A、给予对方回扣并如实入账B、给予对方佣金并如实入账C、给中间人佣金而未入账D、提供样品给对方免费试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本题中,给中间人佣金而未入账,构成行贿罪。故正确答案为C。15.下列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是()。A、甲在自家院中焚烧中国国旗B、乙自制中国国徽模型并公开售卖C、丙在公共场合焚烧某外国国旗D、丁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国国歌歌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A项错误,该项缺少“公共场合”这一构成要件,不构成犯罪。B项错误,该项中乙自制中国国徽模型公开售卖不构成犯罪。C项错误,丙在公共场合焚烧外国国旗不违反我国刑法,不构成犯罪。D项正确,丁的行为符合侮辱国歌罪的构成要件,可能构成侮辱国歌罪。故正确答案为D。16.在下列情况中,不能适用减刑的有:()。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累犯C、被单处罚金的犯罪分子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减刑是针对人身自由被限制的犯罪分子,但C项中的罚金是附加刑,其人身自由并未被限制,因此不能适用减刑。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7.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体现了()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罪刑相适应C、罪刑法定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A项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它作为一个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式提出的。B项错误,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题干没有体现。C项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题干中“依照本法的规定”体现了这一点。D项错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故正确答案为C。18.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应当定性为()。A、贪污罪B、受贿罪C、滥用职权罪D、挪用公款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题干未涉及贪污罪。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题干未涉及滥用职权罪。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题干未涉及挪用公款罪。故正确答案为B。19.十七岁的俞某因盗窃犯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当地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刑法原则是()。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B、罪责刑相适应C、罪刑法定D、主客观相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原则相关知识点。A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题干与司法平等和特权无关。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俞某17岁属于未成年人,对其从宽处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俞某从轻处罚与罪刑法定原则无关。D项错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题干没有关于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的论述,并且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也不是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20.死刑的适用在我国有着一定的限制,下面哪项可以适用死刑?()A、怀孕妇女小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B、许宁犯罪时不满18周岁C、审判时,小丁已怀孕7个月D、李然出于报复的目的,使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仇家全家6口人答案:D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适用死刑的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①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②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这里所说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而不是仅指法院审理阶段。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上怀孕的妇女都不适用死刑。③审判时年满75周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A项错误,怀孕妇女小米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B项错误,许宁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C项错误,审判时,小丁已经怀孕,不适用死刑。D项正确,李然罪行严重,适用死刑。故正确答案为D。21.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既可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也可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B、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以判处罚金,也可以判处没收财产C、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D、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常识。A项正确,单位既可以构成故意犯罪,也可以构成过失犯罪。例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属于单位犯罪,该罪也是过失犯罪。B项错误,《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因此,对于单位只能适用罚金刑,不能适用没收财产。C项错误,《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单位犯罪不同于共同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单位本身犯罪,不是单位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行为实际就是单位的行为。D项错误,单位犯罪原则上实行双罚制,对单位犯罪实行单罚制时仅对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故正确答案为A。22.甲到某大学学生宿舍,对乙说:“我是丙的朋友,丙现在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借我的,我现在拿走了,”乙信以为真,便将电脑交给了甲,甲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侵占罪C、盗窃罪D、抢夺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C项正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受害人和被欺诈人不同时,涉及三角诈骗的问题,此时判断是否构成三角诈骗看被骗的人是否具有财物处分权,而一般社会观念认为,室友不具有财物处分权,故不构成三角诈骗,不构成诈骗罪。行为人是以和平的方式,窃取他人财物,此时将被骗人当作工具来利用,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构成盗窃罪。B项错误,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电脑并非由甲保管且非遗忘物及埋藏物,不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D项错误,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甲并未实施抢夺行为,不构成抢夺罪。故正确答案为C。23.刑事犯罪中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下列选项中关于累犯的描述正确的是()。A、累犯可以假释B、被假释的人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构成累犯C、一般累犯的构成只要求后罪主观条件是故意D、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后再犯同性质犯罪,任何时间都构成累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因此,被假释的人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不构成累犯。C项错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因此,一般累犯的构成不是只要求后罪主观条件是故意。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故正确答案为D。24.鲁某明知张某进行了黑社会性质犯罪,仍为其提供账户将犯罪所得转移至海外。鲁某的行为构成()。A、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B、洗钱罪C、包庇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五款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本案中鲁某的行为不构成参加黑社会组织犯罪。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洗钱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本案鲁某明知张某进行了黑社会性质犯罪,仍协助其将资金汇往境外的,属于洗钱罪。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本案中鲁某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本案中鲁某的行为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故正确答案为B。25.国家工作人员的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定罪处罚。A、受贿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徇私枉法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又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对贪污罪的量刑)的规定定罪处罚。”综上,题干表述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正确答案为B。26.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罚金的适用方式包括选处罚金、单处罚金、并处罚金和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中,()只对犯罪的单位适用。A、选处罚金B、单处罚金C、并处罚金D、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刑罚的种类。A项错误,选处罚金,在罚金单独适用的情况下,刑法规定罚金与其他刑种并列,可供选择适用。例如: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在这种情况下,罚金作为一种选择的法定刑,只有单独适用,不能附加适用。B项正确,单处罚金,刑法规定的单处罚金主要适用于单位犯罪。例如,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规定的单位受贿罪和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在这种情况下,罚金只能单独适用。C项错误,并处罚金,在罚金附加适用的情况下,明确规定判处自由刑时,必须同时并处罚金。例如,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的倒卖文物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里,罚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单独适用。D项错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罚金的单处与并处同时规定在一个法条之内,以供选择适用。例如,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这种情况下,罚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究竟是并处还是单处根据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情节轻重确定。故正确答案为B。27.甲与乙系同事,甲觊觎乙的手表(价值1万元)已久,某晚聚餐,甲故意将乙灌醉,乙不胜酒力,意识不清,甲主动提出送乙回家,行至某偏僻处,甲取下乙的手表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甲为获取财物,用酒灌醉乙,致使乙醉倒处于无意识不能反抗的状态,属于用其他方法抢劫财物,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故正确答案为C。28.黄某因与本单位同事结怨,四处散布谣言,黄某的行为构成()。A、侮辱罪B、诽谤罪C、报复陷害罪D、诬告陷害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在于:(1)诽谤罪只能采取口头或者文字的方法,不可能使用暴力;而侮辱罪既可以采取口头、文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暴力方法。(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而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C项错误,《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D项错误,《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正确答案为B。29.某民政局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利用救济金5万元进行走私活动。李某的行为构成()。A、敲诈勒索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资金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行为。在本题中,民政局工作人员李某是国家工作人员,他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了营利活动,因此构成挪用公款罪。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30.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A、适用于我国的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常识。《刑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该原则强调对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的犯罪人,不管该犯罪人是中国人、外国人还是无国籍人,一律都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属地管辖是刑法管辖的最一般的原则,不适用该原则的例外仅限于法律有特别规定,即《刑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中,外国商人甲仅仅是普通的外国人,不是外国大使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应当适用我国刑法。因此,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31.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下,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A、5年B、10年C、3年以上10年以下D、5年以上20年以下答案:C解析: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我国《刑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故正确答案为C。32.张三与李四合谋后,由张三将邻居家的小孩骗到距家较远的植物园游玩,之后由李四给小孩的父亲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孩子。借此向小孩的家属索要赎金。张三、李四二人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D、非法拘禁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张三、李四二人采用将小孩带至植物园游玩,致电其父要求给予赎金。二人的行为属于隐瞒真相,欲采用该行为非法占有小孩家属财物的行为,属于诈骗罪。A项正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B项错误,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二人的行为并未采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财物。C项错误,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如利用药物、醉酒等方法使被害人处于昏迷状态等。这三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征,是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境地,将被害人非法绑架离开其住所或者所在地,并置于行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动自由的行为。而本题中,二人的行为不符合绑架罪构成要件。D项错误,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本题中,二人的行为并未侵犯小孩的身体自由,故不构成该罪名。故正确答案为A。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是()。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担任集体、私营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附加刑中关于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含义。《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B项错误,剥夺的是担任国有公司领导职务的权利,而并非是私营公司。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4.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A、罚款B、没收财产C、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附加刑的种类。《刑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A项错误,罚款不属于附加刑种类,罚款是行政处罚。B项正确,没收财产符合法条第(三)项。C项正确,驱逐出境符合《刑法》三十五条规定,属于附加刑。D项正确,剥夺政治权利符合法条第(二)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5.甲酒后驾驶机动车在市区某街道将行人乙撞成重伤,甲害怕受到法律制裁,将乙抱上机动车并将其转移到市郊的农田内,甲随即离开,致使乙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A、交通肇事逃逸罪B、故意杀人罪C、危险驾驶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甲在撞伤乙后,因害怕法律制裁,将乙带离事故现场导致乙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正确答案为B。36.2014年春天,L国公民甲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来我国旅游,在飞行途中与邻座中国公民乙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处理。A、我国法律B、L国法律C、争吵发生时飞机途经国法律D、甲乙之外的第三国法律答案:A解析:《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根据法律的属地原则,在我国的飞机、船舶上适用我国的法律。故正确答案为A。37.关于死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B、死刑缓期执行的,也必须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D、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答案:B解析: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A项正确,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B项错误,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即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C、D两项正确,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8.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关于刑事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A、17周岁的某甲盗窃他人财物2000元,因未满18周岁,所以某甲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15周岁的某乙与同寝室张某素有积怨,某日某乙向张某水杯中投放致命毒药,导致张某死亡,对于这一行为,某乙应负刑事责任C、某丙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其精神正常时与旁人发生争执并将他人殴打成重伤,某丙对该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D、某丁外出与友人聚会并大量饮酒,聚会结束后驾车回家途中撞伤路人周某,导致周某重伤,某丁应对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某甲已经17周岁,犯罪后需要负刑事责任。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5周岁的某乙故意杀害张某,应负刑事责任。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某丙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某丁醉酒状态下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9.关于没收财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丁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B、丙受贿1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丙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C、乙抢劫他人汽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该汽车应上缴国库D、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以偿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但并处没收全部财产的,只执行没收财产刑。”丁因犯受贿罪和妨害清算罪同时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丙受贿款100万元,属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根据《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其财产的差额部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也属于非法所得,应予追缴。所以,丙被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是错误的,这300万元都不属于没收财产的范围。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汽车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刑法第六十条规定的‘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是指犯罪分子在判决生效前所负他人的合法债务。”甲的赌债并非合法债务,因此,虽然债权人请求偿还,法律不予支持。故正确答案为A。40.甲为了获得乙的高级手机,便将乙约到酒店,用白酒将其灌得不省人事,趁机拿走乙的手机。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B、绑架罪C、盗窃罪D、抢劫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C项错误,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上,甲通过将乙灌醉,乘其无法反抗将手机拿走,这一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开性、当场性,不符合盗窃罪中秘密性的特征。犯罪客体上,甲侵害的不仅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因而构成抢劫罪,而非盗窃罪。D项正确,甲将乙用白酒灌得不省人事,属于用其他方法致使乙无法反抗,从而拿走乙的手机,故属于抢劫罪。故正确答案为D。41.王某从铁路上偷走一根枕木,恰好被巡道工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一场火车颠覆事故。对于王某的行为认定为()。A、盗窃罪既遂B、破坏交通设施罪未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D、盗窃罪未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因此,本罪是危险犯,其既遂的标准不是看有无现实损害后果,而是看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本题中王某偷枕木的行为已经足以造成火车颠覆的危险,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故正确答案为C。42.甲未经朋友乙同意,把乙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偷偷开走,在某处办事时,甲未将自行车锁好,导致自行车丢失,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损坏财物罪C、构成抢劫罪D、构成盗窃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没有使用的目的,就是毁损财物,甲明显有使用自行车的目的,故排除。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文中甲未使用暴力,故排除。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但是本题中甲的行为不满足数额较大、多次等条件,不构成盗窃罪。故正确答案为A。43.关于管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参加劳动的,可以酌情发给报酬D、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第一款规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故“酌情发给报酬”表述不正确。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被判处管制的,无此类规定。故正确答案为B。44.根据我国刑法,下列情形应当免除处罚的是()。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存在处罚和免除处罚。B项正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C项错误,《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项错误,《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故正确答案为B。45.甲偷偷跑到乙家,临走之前发现客厅有一部手机(价值五千元),甲对该机爱不释手,于是将六千元现金放在门口的壁橱上,将手机拿走,并留下一纸条,哥们儿你没亏还赚了一千块,则甲的行为()。A、无罪B、成立盗窃罪C、成立侵占罪D、成立盗窃罪与非法侵入住宅罪实行数罪并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财产或者多次盗窃财产的行为。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未经过住宅主人同意,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过主人要求退出扔拒不退出的行为。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甲拿走乙的手机属于非法占有,尽管后来留下6000元,但盗窃的事实已经构成,其犯罪金额为5000元。C项错误,侵占罪的对象仅限于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行为人在实施侵占行为之前,已经持有他人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仅限于他人持有之动产。行为人在实施盗窃行为之前,尚未持有他人财物。D项错误,入户盗窃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入户,并没有非法侵入住宅的故意,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要件不符。入户盗窃客观上存在着秘密进行窃取的行为,而非法侵入住宅罪是公然闯入他人住宅,并在结果上有导致他人居住和生活安宁受到危害的可能,因此二者客观要件上也不一样。而被告人的主观意图就是为了窃取财物,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不是为了扰乱他人生活秩序。本案中的行为在主客观方面不符合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更符合盗窃罪的四要件。故正确答案为B。46.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属于()。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煽动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故题干的表述属于背叛国家罪。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故题干的表述不属于分裂国家罪。C项错误,“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故题干的表述不属于颠覆国家政权罪。故正确答案为A。47.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A、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B、不属于防卫过当,但要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但不负刑事责任D、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题干表述属于正当防卫,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正确答案为A。48.乙为甲公司一名签了保密协议的技术骨干,后被竞争对手丙挖走,并将甲公司正在研发产品的技术资料泄露给了丙公司,以致该产品被丙抢先研发上市,对甲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乙的行为构成()A、侵犯商业秘密罪B、泄露国家秘密罪C、侵犯著作权罪D、侵犯商标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正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乙非法披露甲公司的商业秘密,造成甲公司重大经济损失,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罪。B项:错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本罪要求行为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题干与之不符。C项:错误,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独占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展览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D项:错误,侵犯注册商标罪是指从事工商活动的法人或公民违反商标管理法规,不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而且获取的非法利益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故正确答案为A。49.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构成()。A、拐卖妇女、儿童罪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C、强奸罪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数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施诈、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妇女、儿童的人身不受买卖性,客观方面表现为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四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故正确答案为D。50.甲发现别人将银行卡落在ATM取款机里未取出,便顺手取走了卡里的一万元,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构成贷款欺诈罪D、构成盗窃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甲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规定,所以构成犯罪。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甲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规定,贷款欺诈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51.根据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犯罪中止,不要求犯罪分子必须出于真诚悔罪的动机B、犯罪既遂后,仍然可以中止犯罪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过程中D、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不要求犯罪分子必须出于真诚悔罪的动机,也可以是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亲友规劝后思想发生变化、慑于法律威严担心被惩处等动机。B项错误,犯罪中只能出现一种形态,出现既遂后就不能出现中止了。C项错误,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同样也可以是犯罪过程中,一般是犯罪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犯罪中止的判定。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为A。52.下列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对从犯,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按照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D、对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从重处罚答案:B解析:《刑法》第26条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刑法》第27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B项中“可以”的表述不符合“应当”的意思。其他表述均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53.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A、14B、16C、18D、20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故正确答案为C。54.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盗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此时甲和乙的行为构成何罪?()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本题案例中已说明甲乙共同盗窃,二人均构成盗窃罪。此外,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即是转化型抢劫罪。乙在甲逃脱后对前来抓捕的丙使用暴力,这是与甲共同犯罪以外的行为,因此,其行为转化为抢劫罪,而甲则构成盗窃罪。故正确答案为D。55.某国有企业出纳王某挪用公款10万元用于购房首付。两个月后并没有人发现王某的违法行为。于是王某通过销毁账目的方式,使挪用的公款难以在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王某的行为()。A、构成侵占罪B、构成贪污罪C、构成职务侵占罪D、构成挪用公款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B项正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根据《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王某是国有企业出纳,经营国有财产,挪用公款后通过销毁账目的方式,使挪用的公款难以在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说明行为人主观目的发生了变化,想永久控制财物,客观上财产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符合贪污罪的构成特征。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C项错误,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D项错误,《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故正确答案为B。56.某市民政局干部刘某利用职权,将单位的50万元占为己有,购买了股票。半年后刘某将手中股票抛出后,携款潜逃。刘某的行为构成()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公款罪C、贪污罪D、挪用资金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刘某的行为不构成该罪。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刘某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后携带公款潜逃,其主观上已经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不构成挪用公款罪。C项正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刘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刘某是国家工作人员,主体不适格,不构成该罪。故正确答案为C。57.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答案:C解析:A项错误,累犯,是指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刑法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B项错误,惯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其生活和挥霍主要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地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如“以赌博为业”的常业犯和“惯窃”、“惯骗”的常习犯。纪某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为业,不属于惯犯。C项正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再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再犯,应当从重处罚。D项错误,加重处罚是指数罪并罚时,可以在所判数刑中的最高刑期以上,并可以超过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一般法定最高限度执行刑期。从重处罚是指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情形。二者概念不能等同。58.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批准。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中共中央政法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正确答案为B。59.携带凶器抢夺的,应当()。A、以抢夺罪追究刑事责任B、以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区妇联全年工作计划
- 2021年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 2024年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关于团支部工作计划
- 工商管理局普法依法整治计划
- 海事局年度工作计划
- 4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 《浅谈振动》课件
- 2024年中心小学暑假计划例文
- 2024新学期个人学习目标计划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 田忌赛马-对策问题(66)-人教版(共11张ppt)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手拉手好朋友丨浙美版
- 耳鼻喉-课程上的病例分析题
-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章节测试卷
-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知识
- DB37T 3018-2017 燃气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细则
- 2022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学]北京某医院综合楼栏杆、栏板、扶手安装施工方案(鲁班奖t
- 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 上汽-最详细的整车开发流程(CPMP)
- 设计开发记录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