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期末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期末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期末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期末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九年级上册化学综合复习(易错60题21大考点)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7单元。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1-35.5K-39Ca-40Fe-56Cu-64Zn-65I-127TOC\o"1-3"\h\u【考点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考点2碳的化学性质】 4【考点3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7【考点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0【考点5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13【考点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5【考点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8【考点8二氧化碳的用途】 21【考点9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3【考点1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5【考点11一氧化碳的毒性】 27【考点1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9【考点1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31【考点14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3【考点15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37【考点16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0【考点17防范爆炸的措施】 43【考点18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44【考点19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45【考点20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47【考点21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48【考点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2022秋•天元区校级期末)宣传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A.铅笔芯不含铅 B.水银就是金属银 C.人可用肉眼看到硅原子 D.金刚石含有金【答案】A【分析】A、根据铅笔芯的组成考虑;B、根据水银的组成考虑;C、根据原子的大小考虑;D、根据金刚石的组成考虑。【解答】解:A、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不含有铅,故A正确;B、水银是汞不是金属银,故B错;C、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D、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不含有金,故D错。故选:A。2.(2022•舟山模拟)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A.保温性能好 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 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碳海绵的性质,根据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分析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利用到的性质有易被压缩、能吸油但不吸水、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等,此过程没有用到保温性能好。故选:A。3.(2022•威远县校级一模)化学与生活:(1)防毒面具的过滤罐里含有活性炭,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2)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O2。【答案】(1)吸附;(2)O2。【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化学式。【解答】解:(1)防毒面具的过滤罐里含有活性炭,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2)在2CH3OH+3X+4NaOH═2Na2CO3+6H2O中,反应前含有2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4个Na原子,反应后含有4个Na原子,2个C原子,12个H原子,12个O原子,故3X中含有6个O原子,X中含有2个O原子,X的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1)吸附;(2)O2。4.(2022•辽宁模拟)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实验二中,加入木炭不久后红棕色变浅,这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3)实验三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接通直流电源后,能观察到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通过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说明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氢元素、氧元素。【答案】(1)氧气浓度;(2)木炭具有吸附性;(3)1:2;氢元素;氧元素。【分析】(1)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2)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论分析回答。【解答】解:(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2)实验二中,加入木炭不久后红棕色变浅,这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木炭吸附了二氧化氮气体。(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三中,接通直流电源后,能观察到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通过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说明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氢元素、氧元素。故答案为:(1)氧气浓度;(2)木炭具有吸附性;(3)1:2;氢元素;氧元素。【考点2碳的化学性质】 5.(2022•黄山模拟)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有关的是()A.活性炭净水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 D.冬天用木炭烤火【答案】C【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净水剂,不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B、用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不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D、单质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可以作冬天烤火的燃料,不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故选:C。6.(2022秋•茂名期末)《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如图1)。(提示: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1)作画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2)如图2为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①B的氧化物是(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②A、C可以相互转化,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C+O2CO2(合理即可)。(3)赭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4)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答案】(1)稳定(或不活泼);(2)①是;②C+O2CO2(合理即可);(3)7:3;(4)Cu2(OH)2CO32CuO+H2O+CO2↑。【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2)①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②根据碳和氧气的反应分析;(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元素的质量比;(4)根据孔雀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分析。【解答】解:(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2)①B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②A→C的反应可以碳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化学方程式是:C+O2CO2。(3)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7:3。(4)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即为氧化铜,还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故答案为:(1)稳定(或不活泼);(2)①是;②C+O2CO2(合理即可);(3)7:3;(4)Cu2(OH)2CO32CuO+H2O+CO2↑。7.(2022秋•桃江县期末)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验证碳的还原性,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生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是否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为什么?不能,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③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C+2CuO2Cu+CO2↑,Ca(OH)2+CO2═CaCO3↓+H2O。④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再熄灭酒精喷灯。⑤查阅资料获知,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2+CO。【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①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②根据碳能与氧气反应分析回答。③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据此分析回答。④根据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⑤根据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解答】解: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不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原因是: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③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C+2CuO2Cu+CO2↑,Ca(OH)2+CO2═CaCO3↓+H2O。④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再熄灭酒精喷灯。⑤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的性质可知,这两种气体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2+CO。故答案为: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②不能,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③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2CuO2Cu+CO2↑;Ca(OH)2+CO2═CaCO3↓+H2O④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熄灭酒精喷灯。⑤C+H2OH2+CO。【考点3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8.(2022秋•新化县期末)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硬度相同 B.都是黑色固体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结构的不同,则性质不完全相同,但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化学性质相似;【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而石墨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之一,故A错误;B、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是黑色的,故B错误;C、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C错误;D、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都可以燃烧,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D。9.(2023•天河区校级一模)“超级黑”是一种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只吸收0.035%的光线,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 C.“超级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答案】B【分析】A、根据“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题意,“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超级黑”是一种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因此不属于天然存在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2021秋•大连期末)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如图是氧、硫和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Ⅰ.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7。Ⅱ.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钠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Ⅲ.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答案】(1)碳;碳原子排列方式;(2)Ⅰ.7;Ⅱ.最外层电子数;Na2S;Ⅲ.质子数。【分析】(1)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及其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2)Ⅰ.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Ⅱ.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Ⅲ.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解答】解:(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Ⅰ.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17=2+8+x,解得x=7;Ⅱ.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所以化学式是:Na2S;Ⅲ.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1)碳;碳原子排列方式;(2)Ⅰ.7;Ⅱ.最外层电子数;Na2S;Ⅲ.质子数。11.(2022秋•峡江县期末)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的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属于同种物质C.它们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D.它们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A、根据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三种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是一种新型单质,故A错。B、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不同物质,故B错。C、碳单质具有可燃性,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它们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考点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2.(2021春•嵊州市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装置可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如图所示装置制取O2时,可有效防止水的倒吸 C.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CO2时,气体由a管进入集气瓶 D.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O2时,气体由c管进入集气瓶【答案】D【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B、根据装置中间装置可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该装置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B、装置制取O2时,可有效防止水的倒吸,是因为中间装置可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时应该长进短出,气体由a管进入集气瓶,故C正确;D、氧气的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O2时,气体由d管进入集气瓶,故D错误。故选:D。13.(2021春•余杭区月考)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答案】A【分析】观察装置的特点,分析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解答】解:①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符合要求;②有止水夹,可以通过控制右边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2021•涟源市一模)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1)选用药品。按如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编号药品Ⅰ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Ⅱ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Ⅲ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图中丙对应实验Ⅰ(填“Ⅰ”、“Ⅱ”或“Ⅲ”)。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2)搭建装置。组装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如图2所示,应选用adfh(填字母)。(3)收集气体。用如图3所示装置收集时,空气从x(填“x”或“y”)端排出。(4)如果用(2)题搭建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其中固体物质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分析回答;(2)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4)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药品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只能收集到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丙对应实验I,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2)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用a装置做发生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应选用双孔橡皮塞,选用的导气管是h,所以选择的仪器是:adfh;(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图3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空气从x端排出;(4)如果用(2)题搭建的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其中固体物质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答案为:(1)I;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2)adfh;(3)x;(4)2H2O22H2O+O2↑;催化作用。【考点5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15.(2021•石景山区二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C.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案】B【分析】验满是指检验气体是否集满,验证某气体是证明某种气体是什么成分,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是氧气验满的方法,故A不正确;B.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故B正确;C.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检验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不是验满的方法,故C不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可以检验该气体是否是氧气,不是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故D不正确;故选:B。16.(2023秋•双阳区校级期中)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A.A B.B C.C D.D【答案】C【分析】根据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瓶内气体能支持燃烧,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气、氧气等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17.(2020秋•顺义区期末)小明网购金鱼时,暖心的商家附赠了一包增氧颗粒(如图),其有效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1)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为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向增氧颗粒上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1)2H2O22H2O+O2↑;(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虑。【解答】解:(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方程式是:2H2O22H2O+O2↑;(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2H2O22H2O+O2↑;(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考点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8.(2021秋•静海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C.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D.化学反应S+2KNO3+3CK2S+X↑+3CO2↑中,X的化学式为N2【答案】D【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B、根据碳单质的结构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子变瘪,故选项解释错误;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X↑+3CO2↑反应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0、6、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19.(2022•东洲区二模)如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和水有关的实验。(1)实验一中,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溶液导电性;a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选填“正极”或“负极”)相连。(2)实验二中,往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蒸馏水,立即拧紧瓶盖,充分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塑料软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答案】(1)增强溶液导电性;正极;(2)塑料软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1)根据加入硫酸钠的目的进行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纯水几乎不导电,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溶液导电性;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中产生气体较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2)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得作用下,可观察到得现象是:塑料软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1)增强溶液导电性;正极;(2)塑料软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2021秋•兴城市期末)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与实验相关的问题。(1)实验A按规范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当观察到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到刻度1处,说明达到了该实验的目的;(2)实验B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3)实验C中,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发现与实验前的质量相等;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膨胀后变瘪;(4)实验D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合理即可)。【答案】(1)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到刻度1处;(2)黑;(3)先膨胀后变瘪;(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回答;(3)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了热量,消耗了氧气分析回答;(4)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解:(1)实验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按规范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当观察到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到刻度1处,说明达到了该实验的目的;(2)实验B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固体;(3)实验C中,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发现与实验前的质量相等;由于白磷燃烧放出了热量,空气要膨胀,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后气体体积要减少,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膨胀后变瘪;(4)实验D中试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1)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到刻度1处;(2)黑;(3)先膨胀后变瘪;(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合理即可)。【考点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1.(2023秋•凉州区期中)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和原子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答案】A【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C、根据不带电的粒子的种类分析;D、根据不支持燃烧气体的种类分析。【解答】解: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推理合理;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推理不合理;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和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故C推理不合理;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故D推理不合理;故选:A。22.(2023•青秀区校级一模)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持续通入CO2依次发生了①、②两个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乙难溶于水 B.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C.甲可能是KOH D.E、F点溶质不同【答案】C【分析】A、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减小至接近0,说明乙难溶于水。B、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乙物质溶解,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增大。C、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D、E、F点溶质不同,是因为PQ、QM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不完全相同。【解答】解:A、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减小至接近0,说明乙难溶于水,该分析正确。B、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乙物质溶解,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增大,该分析正确。C、甲不可能是KOH,是因为K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过程中不产生难溶于水的物质,该分析错误。D、E、F点溶质不同,是因为PQ、QM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不完全相同,该选项正确。故选:C。23.(2022秋•雄县校级期末)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后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答案】D【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B.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B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C错误;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24.(2023秋•工业园区校级月考)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如图1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2)如图2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H2O→H2CO3。【答案】(1)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CO2+Ca(OH)2→CaCO3+H2O;(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CO2+H2O→H2CO3。【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会使试管内气体减少,造成管内压强减小,液体会进入试管,试管内出现浑浊,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CO2+Ca(OH)2→CaCO3+H2O。(3)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瓶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O2+H2O→H2CO3。故答案为:(1)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CO2+Ca(OH)2→CaCO3+H2O;(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CO2+H2O→H2CO3。【考点8二氧化碳的用途】 25.(2022秋•沙坪坝区期末)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C.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D.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答案】C【分析】A.根据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酸溶液使石蕊显红色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金刚石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木炭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正确;C.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错误;D.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缺氧,木炭发生不充分燃烧而生成的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故正确。故选:C。26.(2022秋•盐都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分析】根据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B、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又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故C说法错误;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C。27.(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2021年,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距今约3200至3000年。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生物死后体内的碳﹣14会不断衰变,碳﹣14原子核中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对比生物体内生前、死后碳﹣14的含量,可推算出其所属年代。国家速滑馆利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CO2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CO2流体(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后变为CO2液态再变成气态完成制冰的过程。工业上可用CO2为原料合成氮肥尿素,合成尿素的反应:CO2+2NH3CO(NH2)2+H2O(1)碳﹣14原子属于碳元素,其衰变形成的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2)超临界CO2流体是纯净物(填“纯净物”“混合物”)。液态CO2能用于制冰的原因是CO2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3)合成尿素时,参与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22:17。(4)若用甲烷和乙醇(C2H5OH)完全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共使用甲烷4t、乙醇23t,则理论上制得的尿素质量为75t。【答案】(1)碳;7;(2)纯净物;CO2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3)22:17;(4)75。【分析】(1)根据碳﹣14原子的质子数和衰变形成的新原子的质子数分析;(2)根据CO2流体的组成和和液态的性质分析回答;(3)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4)根据甲烷和乙醇的质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制得的尿素质量。【解答】解:(1)碳﹣14原子的质子数是6,属于碳元素,其衰变形成的新原子的质子数是7,则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7。(2)超临界CO2流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液态CO2能用于制冰的原因是CO2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3)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合成尿素时,参与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44:(17×2)=22:17。(4)设4t甲烷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H4+2O2CO2+2H2O16444tx解得:x=11t设23t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C2H5OH+3O22CO2+3H2O468823ty解得:y=44t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1t+44t=55t设生成尿素的质量为z。CO2+2NH3CO(NH2)2+H2O446055tz解得:z=75t故答案为:(1)碳;7;(2)纯净物;CO2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3)22:17;(4)75。【考点9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8.(2022秋•庐江县月考)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的是()A.推广植树造林活动 B.作物秸秆粉碎还田 C.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答案】D【分析】根据低碳和环保理念的要求来分析。【解答】解:A.大力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利于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B.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能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且保护了环境,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C.捕集、利用和封存CO2,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利于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利于抵消温室气体排放,不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故选:D。29.(2023•长春一模)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横坐标为物质的类别,纵坐标为化合价。图中A、B、D、E、F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的化学式为CH4。(2)B对应的单质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金刚石或石墨或碳60。(3)要实现D转化为E,除了通过化合反应,还可以通过CO+CuOCu+CO2(合理均给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现。(4)“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与上述理念相符的是ABD(填序号)。A.大力植树造林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D.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地铁【答案】(1)CH4;(2)金刚石或石墨或碳60;(3)CO+CuOCu+CO2(合理均给分);(4)ABD。【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回答;(2)根据碳单质的种类进行分析回答;(3)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回答;(4)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缓措施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B对应的单质为碳单质,含有多种,即金刚石或石墨或碳60;(3)要实现D(CO)转化为E(CO2),除了通过化合反应(即燃烧),还可以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现,其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合理均给分);(4)A.大力植树造林,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上述理念相符;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上述理念相符;C.使用一次性餐具会破坏森林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上述理念不相符;D.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地铁,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上述理念相符。故选:ABD。故答案为:(1)CH4;(2)金刚石或石墨或碳60;(3)CO+CuOCu+CO2(合理均给分);(4)ABD。【考点1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0.(2022秋•仁化县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答案】B【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根据碳的单质、氧化物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B不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故C正确;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B。31.(2022秋•宛城区校级期末)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分析】根据装置特点和药品用量以及发生反应的过程、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甲酸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可现制现用,故正确;B.该套装置比较小,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现象比较明显,故正确;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故正确;D.该实验中的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故选:D。32.(2023•延边州模拟)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用墨绘制的画保存至今不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C和CO的化学性质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还原性。【分析】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用墨绘制的画保存至今不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C和CO的化学性质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还原性。33.(2023•盘龙区校级模拟)为检验氧化铜的纯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酒精喷灯和C、D处酒精灯。(1)称取质量为m克的氧化铜样品,实验测得D装置增重n克,则样品中CuO质量分数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2)若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导致所测定的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不变(填“偏小”或“偏大”或“不变”)。【答案】(1);(2)不变。【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D装置增重n克,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CuO质量分数;(2)根据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是足量的分析。【解答】解:(1)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CO+CuOCu+CO28044xng解得:x=则样品中CuO质量分数为:=%(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由于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是足量的,能将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对测定的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所以测定的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1);(2)不变。【考点11一氧化碳的毒性】 34.(2021秋•东城区期末)下列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A.CO B.N2 C.CO2 D.O2【答案】A【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导致人体中毒,进行解答。【解答】解: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导致人体中毒,甚至死亡。故选:A。35.(2022•曹县一模)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有毒。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减少一氧化碳对人体损害的方法是()A.在室内放置一盆澄清的石灰水 B.一氧化碳浓度高时匍匐在地面 C.打开门窗与室外交换新鲜空气 D.用火点燃室内的一氧化碳气体【答案】C【分析】A、一氧化碳不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也不和澄清的石灰水起反应;B、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C、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使一氧化碳散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可燃性气体燃烧需要一定浓度。【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也不和澄清的石灰水起反应,在室内放置一盆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减少一氧化碳的量,故错误;B、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浓度高时匍匐在地面不能减少吸入量,故错误;C、打开门窗与室外交换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使一氧化碳散失,可以有效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正确;D、如果一氧化碳的浓度较低,不能被点燃,故错误。故选:C。36.(2021秋•龙山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木炭燃烧时,可能发生的物质转化:(1)在图中各种物质中,能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为浑浊的物质是CO2(写化学式)。(2)冬天烧炭烤火时要开窗通风,理由是保证室内有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不产生有毒的CO气体。【答案】(1)CO;CO2;(2)保证室内有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不产生有毒的CO气体。【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2)根据碳燃烧的产物与发生条件分析。【解答】解:(1)能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为浑浊;(2)氧气充足时,炭燃烧成分,生成二氧化碳,不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因此冬天烧炭烤火时要开窗通风,以补充足够多的氧气。故答案为:(1)CO;CO2;(2)保证室内有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不产生有毒的CO气体。【考点1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7.(2022•东平县模拟)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图二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 B.图二中转化1属于复分解反应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B【分析】A.根据物质的变化来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来分析;C.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D.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图一、图二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图二中转化1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D正确。故选:B。38.(2022•广饶县三模)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意识。根据图回答问题:(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中就策略②你认为不可行的是D(填字母序号)。A.控制化石能源总产量,提高利用率B.用可再生能源替代C.构建新型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E.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体系F.把空气中的CO2转化成葡萄糖和油脂(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1中策略外,还可用图2中的化学方法人工捕获二氧化碳。图2中反应③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和氨气在加压、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尿素和水,试写出该化学方程式2NH3+CO2CO(NH2)2+H2O。(3)图2中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以获得其他物质。反应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④是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填名称),溶液呈现碱性后,再添加其他反应物,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答案】(1)D;(2)2NH3+CO2CO(NH2)2+H2O;(3)化学;氨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析】(1)根据“低碳”的含义分析判断有关的措施;(2)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在加压、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尿素和水的反应写出该化学方程式;(3)根据能量的转化、物质的变化分析回答。【解答】解:(1)A、控制化石能源总产量,提高利用率,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可行;B、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可行;C、构建新型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可行;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目前人们离不开化石燃料,故D不可行;E、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体系,能降低二氧化碳的量;故E可行;F、把空气中的CO2转化成葡萄糖和油脂,能降低二氧化碳的量,故F可行。(2)二氧化碳和氨气在加压、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尿素和水,该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3)由图示可知,反应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反应④中有铵盐、碳酸氢钠生成,氨水显碱性,由此可知是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溶液呈现碱性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所以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故答案为:(1)D;(2)2NH3+CO2CO(NH2)2+H2O;(3)化学;氨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考点1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39.(2022•临沂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科技冬奥”,使用多种“黑科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立方”巧变“冰立方”: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使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C.“飞扬”火炬:火炬将使用氢气做燃料,氢气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D.天然“冰壶”:制作冰壶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花岗岩属于纯净物【答案】D【分析】A、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的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C、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解:A、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是水分之间的间隔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选项正确;B、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术,使碳排放值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选项正确;C、氢气燃烧时会发光并放出大量热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选项正确;D、花岗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矿石,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D。40.(2022秋•盐都区期末)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守恒观:4gH2在34gO2中燃烧生成38g水 B.微粒观: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C.能量观: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D.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答案】A【分析】A、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分析;B、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分析;C、根据镁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由方程式2H2+O22H2O可知,氢气、氧气和水之间的质量比是4:32:36,所以4gH2在34gO2中燃烧生成36g水,故A说法错误;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故B说法正确;C、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故C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A。41.(2022秋•香坊区校级期中)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多项“黑科技”惊艳全球。(1)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而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冬奥会的火种灯造型灵感来自中国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的燃料是丙烷(C3H8)气体,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可燃物的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以外温度还应达到可燃物的①着火点,请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C3H8+5O23CO2+4H2O;在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为③0。(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0,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氟氯代烷、臭氧、甲烷CH4(填化学式)均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答案】(1)化学;(2)着火点;C3H8+5O23CO2+4H2O;0;(3)CH4。【分析】(1)根据能量形式的转化来分析;(2)根据燃烧条件、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合金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物质来分析。【解答】解:(1)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可燃物的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以外温度还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3H8+5O23CO2+4H2O;在反应前氧气是单质,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在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3)二氧化碳、臭氧、甲烷(CH4)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答案为:(1)化学;(2)着火点;C3H8+5O23CO2+4H2O;0;(3)CH4。【考点14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42.(2023•泉港区模拟)如图用白磷、蜡烛探究燃烧的条件。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注射器往集气瓶注水,白磷燃烧起来 B.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蜡烛不再燃烧 C.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能燃烧【答案】C【分析】A、根据燃烧条件分析;B、根据图中氧气浓度变化,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氧气浓度不再变化分析;C、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分析;D、根据燃烧条件分析。【解答】解:A、注射器往集气瓶注水,氧气排出,并与白磷接触,且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因此白磷燃烧起来,故A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氧气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蜡烛不再燃烧,故B说法正确;C、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不参加反应,氮气的量不变,故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C说法错误;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能燃烧,还需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C。43.(2023•秦都区校级二模)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 C.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Y型管中的气压大于烧杯中导管口的气压 D.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答案】D【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A说法正确;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②能接触到氧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B说法正确;C、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Y型管中的气压大于烧杯中导管口的气压,导管口有气泡生成,故C说法正确;D、由实验的现象可知,该实验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44.(2023秋•洛阳期中)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某化学小组用如图1装置制取氧气。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②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③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如图是A、B、C三位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请回答:①A同学设计的实验中,导气管上端绑上了一个小气球,其目的是平衡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顶掉。②请描述B同学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③C同学在实验验证时,发现反应结束天平不平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Na2CO3+2HCl=2NaCl+H2O+CO2↑。(3)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6g洗净、干燥的鸡蛋壳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5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8.8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答案】(1)①2H2O22H2O+O2↑;②;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①平衡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顶掉;②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CuSO4=FeSO4+Cu;③Na2CO3+2HCl=2NaCl+H2O+CO2↑;(3)83.3%。【分析】(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产生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以上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列式进行计算。【解答】解:(1)①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产生氧气,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②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左侧导气管长进,右侧导气管短出,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后装置图如下:;③由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白磷的着火点,因此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压强增大,A同学设计的实验中,导气管上端绑上了一个小气球,其目的是平衡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顶掉;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生成物质量减小,C同学在实验验证时,发现反应结束天平不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25g﹣28.8g=2.2g;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2.2g,x=5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3.3%。故答案为:(1)①2H2O22H2O+O2↑;②;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①平衡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顶掉;②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CuSO4=FeSO4+Cu;③Na2CO3+2HCl=2NaCl+H2O+CO2↑;(3)83.3%。【考点15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45.(2021•迁安市二模)天然气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作为燃料直接使用。(1)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我国北方冬季提倡“农村煤改气取暖”,有些人认为燃烧天然取吸效果不如燃煤取暖效果好;研究人员给出资料:标准煤的热值为700kcal/kg,甲烷的热值为1400kcal/kg;并且测定了天然气在不同设备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含量,几种常见设备中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kg/Mm3)如图所示:(2)分析图表可知,在常见设备中民用采暖设备的使用中天然气燃烧效率最低。(3)同时提醒我们,为提高天然气燃烧效率,在家中使用天然气灶具时要适当增大(填增大或调小)进风孔。【答案】(1)CH4+2O2CO2+2H2O;(2)民用采暖设备;(3)增大。【分析】(1)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的反应写出方程式;(2)根据表中的数据对比分析使用天然气燃烧效率最低的设备;(3)根据促进燃烧的因素分析回答。【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常见设备中民用采暖设备的使用中天然气燃烧效率最低;(3)为提高天然气燃烧效率,在家中使用天然气灶具时要适当增大进风孔,进入更多的空气,促进天然气的燃烧。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2)民用采暖设备;(3)增大。46.(2023•仙桃校级一模)(1)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用语。①2个亚铁离子2Fe2+;②3个硝酸根离子3;③氩气Ar。(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①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②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SO2(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③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④为了节能减排,现在许多城市倡导家庭使用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答案】(1)①2Fe2+;②3;③Ar。(2)①导电;②SO2;③肥皂水;④CH4+2O2CO2+2H2O。【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2)①根据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分析。②根据煤燃烧产生的形成酸雨的气体的种类分析。③根据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④根据甲烷燃烧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③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Ar。(2)①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②煤中含有少量的氮元素和硫元素,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③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1)①2Fe2+;②3;③Ar。(2)①导电;②SO2;③肥皂水;④CH4+2O2CO2+2H2O。【考点16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7.(2023•峄城区二模)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于谦的“石灰吟”中其中一句“留得青白在人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答案】B【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B、“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于谦的“石灰吟”中其中一句“留得青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8.(2023•新宁县模拟)生活处处有化学,厨房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的主阵地。(1)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